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鼻型NK/T细胞淋巴瘤26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赵勇 彭劲武 +3 位作者 闫郡琴 林文松 熊丹宁 熊敏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1年第6期1197-1199,共3页
目的:研究鼻型NK/T细胞淋巴瘤(ENKL)的免疫表型、病理特点、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ENKL的临床表现、病理组织学特点,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LCA、CD3、UCHL1、CD20、CD79a、CD56、TIA-1、Granzyme B、perforin,原位杂交方法检测E... 目的:研究鼻型NK/T细胞淋巴瘤(ENKL)的免疫表型、病理特点、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ENKL的临床表现、病理组织学特点,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LCA、CD3、UCHL1、CD20、CD79a、CD56、TIA-1、Granzyme B、perforin,原位杂交方法检测EBER在ENKL中的表达情况。结果:NK/T细胞淋巴瘤发生在鼻腔占80.77%(21/26),伴坏死、溃疡、鼻出血者100%(26/26),肿瘤细胞嗜血管现象占46.15%(12/26),伴"鳞状细胞癌样反应"占20.08%(6/26)。CD3、CD56、TIA-1、Granzyme B、perforin及EBER阳性表达率达100%。结论:临床及病理形态复杂多样性是NK/T细胞淋巴瘤的特点。病理诊断中须注意与炎症或高分化鳞状细胞癌鉴别。ENKL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病理形态学改变、免疫表型特点及EBER原位杂交阳性能准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K/T细胞淋巴瘤 免疫组织化学 原位杂交 病理
下载PDF
介入栓塞治疗难治性Graves病的临床应用与病理机制 被引量:10
2
作者 肖海鹏 庄文权 +4 位作者 胡国亮 梁奕铨 周慕珩 陈国锐 余斌杰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6期458-461,共4页
【目的】观察介入栓塞治疗难治性Graves病的临床疗效及甲状腺病理形态变化 ,探讨其病理机制 ,为临床提供治疗依据及应用经验。【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 ,选择性插管至甲状腺动脉 ,注入栓塞剂治疗 2 0例难治性Graves病 ,并观察伴巨大... 【目的】观察介入栓塞治疗难治性Graves病的临床疗效及甲状腺病理形态变化 ,探讨其病理机制 ,为临床提供治疗依据及应用经验。【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 ,选择性插管至甲状腺动脉 ,注入栓塞剂治疗 2 0例难治性Graves病 ,并观察伴巨大甲状腺、经栓塞后行手术治疗者的甲状腺病理形态变化。【结果】① 6例栓塞 2~ 3周后行双侧甲状腺次全切 ,手术顺利 ,临床治愈 ;未有手术的 14例 ,除 2例尚需分别用他巴唑 (tapazole) 5~ 10mg/d或丙硫氧嘧啶 (PTU) 5 0~ 10 0mg/d治疗外 ,12例均获治愈。随访 6~ 36月 ,甲状腺功能正常 ,甲状腺明显缩小 ,无严重并发症。②甲状腺病理切片示甲状腺上、下动脉及其微细分支大部分栓塞、机化 ,相应甲状腺组织发生化学性炎症性坏死及纤维化。【结论】介入栓塞治疗后的临床变化及病理切片血管及甲状腺组织结构的改变 ,说明该法能使Graves病临床治愈 ,是治疗Graves病或作术前准备另一有效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VES病 介入栓塞疗法 治疗 临床应用 病理
下载PDF
中枢神经系统病变5例病理误诊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陈晓东 王蔚 +2 位作者 李扬 廖秋林 张伟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384-387,共4页
目的探讨5例误诊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和非肿瘤性病例的误诊原因及解决方案。方法复习5例误诊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和非肿瘤性病例,分析各例误诊的关键因素以及相应的鉴别诊断,提出临床病理诊断方法。结果 5例误诊的病例中,肿瘤病例4例、非... 目的探讨5例误诊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和非肿瘤性病例的误诊原因及解决方案。方法复习5例误诊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和非肿瘤性病例,分析各例误诊的关键因素以及相应的鉴别诊断,提出临床病理诊断方法。结果 5例误诊的病例中,肿瘤病例4例、非肿瘤病例1例;良性病变误诊为恶性2例,恶性肿瘤误诊为良性2例,1例非肿瘤性病变误诊为良性肿瘤。其中1例良性误诊为恶性的病例因后续放疗产生了严重后果。误诊的主要原因是不能系统地认识中枢神经系统病变、不熟悉诊断标准和新进展、不注重结合影像等相关检查结果。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病理诊断应该遵循临床、影像、组织形态、免疫表型等综合分析的方法。结论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病理误诊并不罕见,减少误诊的解决方案是开展神经系统专科病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 肿瘤和非肿瘤病变 病理误诊
下载PDF
肾母细胞瘤术前介入治疗的临床病理学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李家平 杨建勇 +5 位作者 李桂生 陈伟 庄文权 李智 鲁建生 周欣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644-648,共5页
目的 探讨介入治疗 (动脉化疗栓塞 )对肾母细胞瘤病理组织结构的影响 ,为临床制订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比观察 39例肾母细胞瘤患儿术后病理切片HE染色的组织结构变化 ,同时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末端口标记法 (... 目的 探讨介入治疗 (动脉化疗栓塞 )对肾母细胞瘤病理组织结构的影响 ,为临床制订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比观察 39例肾母细胞瘤患儿术后病理切片HE染色的组织结构变化 ,同时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末端口标记法 (TUNEL)进行肿瘤细胞凋亡的检测。结果 介入组与单纯手术组的肿瘤坏死区域平均面积分别为 6 0 %、15 % (Uc=2 84 ) ;肿瘤组织呈X3 、X4退变者分别为 10例 (10 / 17)和 1例 (1/ 2 2 ) (χ2c=11 4 )、间质纤维组织增生程度中、重度变化者分别为 11(11/ 17)例和 4 (4/ 2 2 )例 (Uc=2 72 )、淋巴细胞浸润者分别为 12 (12 / 17)例和 4 (4/ 2 2 )例 (χ2c=10 89) ,前者明显高于后者 (P <0 0 1) ;介入组肿瘤细胞分裂指数的中位数为 0 2 ,明显低于单纯手术组的 1 4 (Uc=5 4 5 0 ,P <0 0 1) ;介入组肿瘤细胞凋亡指数的中位数为 2 5 9,明显高于单纯手术组的12 8(Uc=117 0 0 ,P <0 0 5 )。结论 促进肿瘤细胞坏死退变、间质纤维组织增生、淋巴细胞浸润、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是肾母细胞瘤手术前介入治疗产生疗效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母细胞瘤 介入治疗 临床病理学 手术前
原文传递
肾母细胞瘤手术前介入治疗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15
5
作者 李家平 杨建勇 +5 位作者 李桂生 陈伟 庄文权 李智 鲁建生 周欣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03-105,共3页
目的 评价肾母细胞瘤术前介入性肾动脉栓塞化疗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观察分析17例肾母细胞瘤患儿TACE前后临床症状的变化及反应 ,同时与 2 2例单纯手术者比较术中情况和远期疗效。观察指标有 ,肿瘤体积 ,术中情况 ,肿瘤切除。结果 T... 目的 评价肾母细胞瘤术前介入性肾动脉栓塞化疗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观察分析17例肾母细胞瘤患儿TACE前后临床症状的变化及反应 ,同时与 2 2例单纯手术者比较术中情况和远期疗效。观察指标有 ,肿瘤体积 ,术中情况 ,肿瘤切除。结果 TACE后肿瘤平均缩小 4 1.7%。,总有效率 76 .5 % (13/17) ;术前介入组肿瘤完全切除率、术中平均出血量、肿瘤坏死区域面积分别为 :10 0 %、(14 2 .2± 73.2 )ml、6 0 .0 % ,单纯手术组分别为 6 3.6 %、(2 5 8.2± 2 14 .4 )ml、15 .0 % ;术前介入组 15例 (15 /17)获随访 ,2年无瘤生存率 73.3% (11/15 ) ;单纯手术组 14例 (14 /2 2 )获随访 ,2年无瘤生存率 4 2 .9% (6 /14 )。结论 肾母细胞瘤TACE ,能有效杀死肿瘤细胞 ,控制肿瘤生长 ,提高肿瘤完整切除率 ,改善预后 ,无严重并发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母细胞瘤 介入性治疗 手术前 治疗 疗效评价
原文传递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基因涂布支架预防门腔静脉分流支架狭窄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李子俊 陈晓明 +4 位作者 胡品津 罗鹏飞 乔慧 林秋雄 王启仪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1-14,共4页
目的 通过转染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phVEGF)基因促使血管内支架处内皮细胞生长以预防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方法 将 phVEGF基因局部涂布于由多聚赖氨酸包被的血管内支架上 ,采用介入方法经颈静脉插管至 6只狗的右肝静脉 ,同时以置... 目的 通过转染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phVEGF)基因促使血管内支架处内皮细胞生长以预防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方法 将 phVEGF基因局部涂布于由多聚赖氨酸包被的血管内支架上 ,采用介入方法经颈静脉插管至 6只狗的右肝静脉 ,同时以置入裸支架为对照组。结果 支架置入后第 1周 ,在转染 phVEGF基因组局部血管组织内 ,RT PCR法检测到 phVEGF的表达 ;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部分血管内皮细胞发出黄绿色荧光 ;扫描电镜显示支架腔内皮分化程度较对照组高。置入后第 8周 ,转染 phVEGF基因组 (n =6 )血管造影显示支架通畅 ,而对照组 (n =5 )则均发生再狭窄 ;支架端肝静脉血管平均新生内膜厚度 ,平均新生内膜面积 ,百分狭窄面积均明显小于对照组 [(0 .16 7± 0 .10 3)mm比 (1.96 5± 0 .72 5 )mm ,(2 .5 6 8± 1.5 2 6 )mm2 比 (17.5 96± 7.939)mm2 ,(11.46 2± 5 .42 3) %比 (6 8.5 0 5± 2 4.0 0 3) %,P <0 .0 5 ];免疫组化显示平滑肌细胞增殖程度 (PLI)也显著高于对照组 [(0 .0 30± 0 .0 0 2 )比 (0 .0 42± 0 .0 0 3) ,P <0 .0 5 ) ]。结论 phVEGF基因涂布支架可加速支架内皮化的形成 ,进而抑制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后血栓形成和内膜增殖引起的再狭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支架 再狭窄 门静脉高压症 并发症 实验研究
原文传递
术前介入治疗对肾母细胞瘤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家平 郭文波 +6 位作者 杨建勇 李桂生 陈伟 庄文权 李智 鲁建生 周欣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05-207,W001,共4页
目的 探讨介入治疗 (动脉化疗栓塞 )对肾母细胞瘤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 观察术前介入组 17例和单纯手术组 2 2例肾母细胞瘤标本的分裂指数和凋亡指数的差异 ,细胞凋亡的检测采用DNA转移酶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 (TUNEL)。结果 术... 目的 探讨介入治疗 (动脉化疗栓塞 )对肾母细胞瘤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 观察术前介入组 17例和单纯手术组 2 2例肾母细胞瘤标本的分裂指数和凋亡指数的差异 ,细胞凋亡的检测采用DNA转移酶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 (TUNEL)。结果 术前介入组肿瘤细胞平均分裂指数为 0 .4 2± 0 .2 1,明显低于单纯手术组 2 .4 0± 1.0 1(P <0 .0 1) ;术前介入组肿瘤细胞平均凋亡指数为5 0 .6± 4 8.1,明显高于单纯手术组 19.7± 2 .82 (P <0 .0 1)。结论 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是肾母细胞瘤术前介入治疗产生疗效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母细胞瘤 化学栓塞 介入性放射学 细胞凋亡 细胞增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