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胃肠外科重症APACHEⅡ评分的临床意义
1
作者 詹文华 管向东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1996年第3期141-144,共4页
为了评估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cute physiologic and chronic healthevaluation,APACHEⅡ)对胃肠外科重症死亡率的判断作用,采用前瞻性研究,对1992年12月~1995年9月期间胃肠外科入院的需要进入外科监护室(SICU)监护和治疗的... 为了评估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cute physiologic and chronic healthevaluation,APACHEⅡ)对胃肠外科重症死亡率的判断作用,采用前瞻性研究,对1992年12月~1995年9月期间胃肠外科入院的需要进入外科监护室(SICU)监护和治疗的244例病人进行了APACHEⅡ。结果显示,全组244例APACHEⅡ总平均分值为11.2分,最低为5分,最高为37分。存活病例共216例,平均分值为9.7分。死亡共28例,死亡率为11.5%,平均APACHEⅡ评分为22.6分(P<0.001)。全组APACHEⅡ10分以下共152例,1例死亡(0.7%),10~20分69例中,死亡10例(14.5%),20~30分20例中,死亡14例(70.0%),30分以上3例,全部死亡。死亡率高低与APACHEⅡ分值有密切的关系。本组风险死亡率与实际死亡率作回归分析,其r=0.905,P<0.001。从ROC曲线可发现,其风险预测的准确性较高。 本组244例中,急诊手术77例,APACHEⅡ评分为11.6分,其中死亡17例,死亡率为22.1%,其APACHEⅡ评分为23.5分;本组选择手术共167例,APACHEⅡ评分为9.6分,死亡11例,死亡率为6.6%,其APACHEⅡ评分为21.3分。显示急诊手术病人的APACHEⅡ平均分值高于选择性病人,其死亡率也明显高于选择性手术病人。 结论:APACHEⅡ评分对胃肠外科需进入SICU的重症病人进行死亡率评估中,能基本反映死亡率的高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 危重病 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
下载PDF
胃肠癌患者营养不良与免疫状况的关系 被引量:7
2
作者 彭俊生 王吉甫 王颀 《广东医学》 CAS CSCD 1998年第2期92-94,共3页
目的:探讨胃肠癌患者的营养和免疫状况以及营养不良与免疫状况的关系。方法:检测了多项营养和免疫指标,分析了92例胃肠癌患者的营养和细胞免疫状况。结果:①胃肠癌患者的营养不良发生率为25.0%。②胃肠癌患者外用血NK细胞活性、... 目的:探讨胃肠癌患者的营养和免疫状况以及营养不良与免疫状况的关系。方法:检测了多项营养和免疫指标,分析了92例胃肠癌患者的营养和细胞免疫状况。结果:①胃肠癌患者的营养不良发生率为25.0%。②胃肠癌患者外用血NK细胞活性、淋巴细胞转化率、CD3及CD4细胞都较对照组低(P<0.01)。③营养不良的癌症患者,NK细胞活性、淋巴细胞总数(TLC)和CD4/CD8比值较营养良好者下降(P<0.05)。结论:胃肠癌患者常存在着营养不良和细胞免疫功能低下,营养不良可加重患者免疫功能的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 肿瘤 营养不良 免疫
下载PDF
营养不良胃肠癌病人手术前行肠外营养支持的作用 被引量:4
3
作者 彭俊生 王吉甫 王颀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1998年第3期131-133,共3页
目的:探讨手术前肠外营养支持(PNS)对营养不良胃肠癌病人的营养和免疫作用。方法:9例营养不良的胃肠癌病人,术前PNS7~10天,平均8.1天。营养物质采用全合一方式经锁骨下静脉持续输注,实验前后检测多项营养和免疫指... 目的:探讨手术前肠外营养支持(PNS)对营养不良胃肠癌病人的营养和免疫作用。方法:9例营养不良的胃肠癌病人,术前PNS7~10天,平均8.1天。营养物质采用全合一方式经锁骨下静脉持续输注,实验前后检测多项营养和免疫指标。结果:PNS前后血清前白蛋白(PA)浓度差异显著(P<0.05)。PNS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自然杀伤细胞活性及白细胞介素-2受体阳性细胞(CD25)比率差异显著(分别P<0.05,P<0.01,P<0.05),其余免疫指标则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外营养支持 胃肠道肿瘤 免疫
下载PDF
大肠癌并发急性结肠梗阻的外科处理(附15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2
4
作者 汪建平 董文广 +1 位作者 王吉甫 何晓东 《结直肠肛门外科》 1995年第1期5-8,共4页
大肠癌并发急性结肠梗阻的外科处理是普外临床医生经常遇到的问题。本文总结分析了本院收治的155例大肠癌所致结肠梗阻的病例并复习近几年的文献,认为大肠癌所致急性结肠梗阻应积极行一期切除,仍能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文中较为详细地... 大肠癌并发急性结肠梗阻的外科处理是普外临床医生经常遇到的问题。本文总结分析了本院收治的155例大肠癌所致结肠梗阻的病例并复习近几年的文献,认为大肠癌所致急性结肠梗阻应积极行一期切除,仍能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文中较为详细地介绍了预防性抗菌药物的应用和术中肠道处理的方法,并综述了近期国内外文献对本病的治疗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急性结肠梗阻 一期切除吻合 术中肠道处理
下载PDF
胃肠手术的引流应用 被引量:6
5
作者 詹文华 彭俊生 《临床外科杂志》 2000年第6期330-331,共2页
关键词 胃肠手术 引流 目的类型 术后残端漏
下载PDF
规范胃恶性肿瘤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18
6
作者 詹文华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4期289-291,共3页
目的 规范胃恶性肿瘤的外科治疗 ,提高胃恶性肿瘤的治疗效果。方法 结合作者多年的经验 ,介绍国内外有关胃恶性肿瘤外科规范化治疗的进展。结果与结论 在我国 ,改进和规范胃癌的手术方法 ,推广标准术式 ,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胃癌根治... 目的 规范胃恶性肿瘤的外科治疗 ,提高胃恶性肿瘤的治疗效果。方法 结合作者多年的经验 ,介绍国内外有关胃恶性肿瘤外科规范化治疗的进展。结果与结论 在我国 ,改进和规范胃癌的手术方法 ,推广标准术式 ,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胃癌根治术应达到充分切除原发病灶 ,彻底廓清胃周围淋巴结 ,完全消灭腹腔内游离癌细胞 3点要求 ;凡发现有浆膜浸润者 ,术中可采用腹腔内高温化疗预防腹膜种植 ;若肿瘤未侵及邻近组织器官 ,局部切除是治疗胃平滑肌肉瘤的常用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胃切除术 淋巴结切除术 治疗
下载PDF
直肠绒毛状腺瘤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2
7
作者 汪建平 王吉甫 余成仿 《大肠肛门病外科杂志》 1996年第1期13-16,共4页
1979-1994年收入院手术治疗的直肠绒毛状腺瘤及其癌变84例.就该病的临床处理及随访结果进行分析,84例中癌变47例.占56.0%,其中浸润性癌10例,占11.9%。56例行内窥镜下套圈摘除和经肛局部切除,17例局部复发,占30.4%。对各种... 1979-1994年收入院手术治疗的直肠绒毛状腺瘤及其癌变84例.就该病的临床处理及随访结果进行分析,84例中癌变47例.占56.0%,其中浸润性癌10例,占11.9%。56例行内窥镜下套圈摘除和经肛局部切除,17例局部复发,占30.4%。对各种手术方式进行了探讨。由于直肠绒毛状腺瘤恶变的细胞分化程度相对较好,临床处理上有采取较为温存的手术方式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绒毛状腺瘤 临床处理 癌变 手术方式 外科治疗 入院 随访结果 恶变 局部切除 局部复发
下载PDF
进展期胃癌侵犯胰十二指肠区域的外科治疗(附11例报告)
8
作者 刘统成 郑章清 +2 位作者 詹文华 陈创奇 何裕隆 《广州医药》 1999年第6期16-17,共2页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侵犯胰十二指肠区域的外科治疗方法和远期生存效果。方法:对11例病人的临床资料、治疗方法及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例病人均行了胃癌合并胰十二指肠切除,无手术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1、3年生存率分...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侵犯胰十二指肠区域的外科治疗方法和远期生存效果。方法:对11例病人的临床资料、治疗方法及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例病人均行了胃癌合并胰十二指肠切除,无手术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1、3年生存率分别为82%、45.5%。结论:进展期胃癌侵犯胰十二指肠后合并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可行的,在提高根治性的同时,亦提高了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胰十二指肠切除 外科手术
下载PDF
肠系膜下动脉高位结扎对直肠癌切除术后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詹文华 汪建平 +4 位作者 陈正煊 黄奕华 何裕隆 兰平 陈创奇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9期918-921,共4页
目的:探讨肠系膜下动脉高位结扎(high ligation,HL)对直肠癌切除术后并发症、生存率和复发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了我院自1993年6月至1998年12月间收治的369例直肠癌患者。结果:HL组158例(42.8%)和非HL组211例(57.2%)。在性别... 目的:探讨肠系膜下动脉高位结扎(high ligation,HL)对直肠癌切除术后并发症、生存率和复发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了我院自1993年6月至1998年12月间收治的369例直肠癌患者。结果:HL组158例(42.8%)和非HL组211例(57.2%)。在性别、年龄、肿瘤部位、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中估计失血量及输血量、大体标本类型、病理组织学类型、肿瘤占据肠腔周径及Astler-Coller分期上,两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IMA(inferior mesenteric artery)根部淋巴结转移率11.1%(41/369)。HL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7.7%(28/158),与非HL组相接近(21.8%,46/211);HL组术后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78.3%和56.2%,而非HL组分别为68.7%和50.4%,两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AstlerCollerC1期术后3年和5年生存率在HL组分别为90.2%和65.1%,而在非HL组分别为84.4%和57.2%;C2期术后3年和5年生存率在HL组分别为77.2%和46.3%,而在非HL组分别为69.4%和41.6%,两组相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HL组术后复发率为20.3%(32/158),而非HL组则为21.8%(46/211),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HL组与非HL组术后复发时间分别为(16.6±3.1)和(12.7±2.5)个月,前者复发时间迟于后者(P<0.05)。结论:HLIMA对直肠癌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肠系膜下动脉 高位结扎术 切除术 预后
下载PDF
nm23-H1基因在大肠癌中的表达与肝转移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升平 王吉甫 +2 位作者 刘锦怀 杜洪 潘邦敏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38-40,F002,共4页
目的:探讨nm23-H1蛋白表达与大肠癌肝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对101例大肠癌存档石蜡块进行重新切片,采用nm23-H1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组化染色(LSAB法)。结果:nm23-H1蛋白表达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 目的:探讨nm23-H1蛋白表达与大肠癌肝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对101例大肠癌存档石蜡块进行重新切片,采用nm23-H1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组化染色(LSAB法)。结果:nm23-H1蛋白表达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部位、组织类型、浆膜侵犯无关;与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手术时有肝转移组较无肝转移组低,手术后有肝转移复发组较无肝转移复发组低(P<001)。Cox模型分析显示nm23-H1是大肠癌预后的一个保护性指标。结论:nm23-H1基因对大肠癌肝转移和预后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M23-H1 预后 大肠肿瘤 肝转移
下载PDF
直肠癌术后早期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和治疗 被引量:12
11
作者 陈正煊 陈创奇 +1 位作者 彭俊生 卢砺锋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4期344-346,共3页
目的 探讨直肠癌手术后早期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时机。方法 回顾分析直肠癌手术 40 8例术后早期肠梗阻 2 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2 1例经手术探查发现以机械性梗阻占多数 (19 2 1) ,手术治愈 18例 ;死亡 3例 ,死亡原因均为延误手... 目的 探讨直肠癌手术后早期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时机。方法 回顾分析直肠癌手术 40 8例术后早期肠梗阻 2 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2 1例经手术探查发现以机械性梗阻占多数 (19 2 1) ,手术治愈 18例 ;死亡 3例 ,死亡原因均为延误手术时机造成。非手术治愈 5例。结论 直肠癌术后早期肠梗阻虽有梗阻症状 ,但由于术后诸多因素的影响 ,大多缺乏典型机械性梗阻的临床表现 ,易与术后肠麻痹 ,炎性粘连梗阻相混淆 ,应注意加以鉴别。处理中可先进行适当时间的非手术治疗 ,但非手术治疗未能缓解梗阻症状或反复出现“通而不畅”的现象 ,应警惕是机械性因素引起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肿瘤/外科学 手术后并发症 肠梗阻/病因学
下载PDF
直肠癌Miles术后并发盆腔腹膜疝的预防和诊治 被引量:5
12
作者 陈创奇 詹文华 +5 位作者 兰平 陈正煊 何裕隆 彭俊生 马晋平 刘统成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00年第5期305-307,共3页
目的 探讨直肠癌Miles术后盆腔腹膜疝 (PPH)的原因、预防和诊治。方法 对我院自 1986年 1月至1999年 6月间收治的直肠癌Miles术后并发PPH 1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Miles术后并发PPH的发生率为 3 .6 %(11/ 30 9) ,表现术后不同程度... 目的 探讨直肠癌Miles术后盆腔腹膜疝 (PPH)的原因、预防和诊治。方法 对我院自 1986年 1月至1999年 6月间收治的直肠癌Miles术后并发PPH 1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Miles术后并发PPH的发生率为 3 .6 %(11/ 30 9) ,表现术后不同程度的腹胀 11例 ,阵发性腹痛 3例 ,呕吐 2例 ,胃管引流液每天超过 5 0 0ml者 3例 ,结肠造瘘口无排气排便 11例 ,其中 2例会阴部引流管引流液为淡绿色小肠液 ;腹部轻压痛 5例 ,肠鸣音活跃或亢进 7例 ,减弱 4例。本组均经腹部立、卧位X线片检查 ,提示低位小肠积气积液并近端肠腔扩张。再次手术前确诊仅 2例 ,其余均诊断为粘连性小肠梗阻。Miles术后观察期平均为 7.4天 ,11例均行剖腹探查而证实 ,疝内容物为回肠 ,其中行单纯粘连松解复位3例 ,部分回肠切除、端端吻合术 8例。本组再次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 2 7.3 % (3/ 11) ,均为伤口感染 ;11例均痊愈出院。结论 Miles术后PPH常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 ,早期诊断和及时剖腹探查是处理的关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盆腔腹膜疝 预防 MILES术
下载PDF
乌司他丁对急性坏死型胰腺炎大鼠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8
13
作者 尹勇 高乃荣 李兆丽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2年第5期558-561,共4页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VT)对急性坏死型胰腺炎(ANP)大鼠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方法: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O);ANP组;ANP+UT组(10万U/kg)。通过结扎大鼠十二指肠使呈闭袢制备ANP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ICAM-1蛋白的表达,测定肺...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VT)对急性坏死型胰腺炎(ANP)大鼠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方法: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O);ANP组;ANP+UT组(10万U/kg)。通过结扎大鼠十二指肠使呈闭袢制备ANP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ICAM-1蛋白的表达,测定肺脏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同时观察术后6h肺毛细血管通透性(LCP)的变化及肺组织的病理形态学改变。 结果:UT治疗组肺脏ICAM-1的表达下调,肺脏MPO活性虽明显高于SO组,但较ANP组明显降低(6h:3.0±1.0μmol/g us 46±0.8 μmol/g,P<0.05;16 h:3.5±1.1 μmol/g vs 7.7±0.7μmol/g,P<0.01;24h:3.3±1.3tμmol/g vs7.2±1.0μmol/g,P<0.01).LCP水平也较ANP组明显降低(74.9±6.6μmol/g vs vs 86.9±10.9μg/g ,P<0.05),肺损伤程度较ANP组明显减轻。结论:UT通过下调肺脏ICAM-1的表达,减少中性粒细胞在肺脏的聚集、浸润,对于急性坏死型胰腺炎大鼠的肺损伤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司他丁 急性坏死型胰腺炎 大鼠 肺损伤 保护作用
下载PDF
肠内营养制剂在结直肠癌术前肠道准备中的应用 被引量:26
14
作者 梁洁云 刘东滨 范华迪 《中国临床营养杂志》 2002年第2期109-111,共3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术前使用肠内营养制剂代替传统流质饮食进行肠道准备的可行性与效果比较。方法选择结直肠癌患者42例,随机分组,其中实验组22例,使用肠内营养制剂作术前肠道准备;对照组20例,采用传统流质饮食。比较两组的肠道清洁度、...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术前使用肠内营养制剂代替传统流质饮食进行肠道准备的可行性与效果比较。方法选择结直肠癌患者42例,随机分组,其中实验组22例,使用肠内营养制剂作术前肠道准备;对照组20例,采用传统流质饮食。比较两组的肠道清洁度、术后并发症、电解质紊乱情况、肛门排气和各项营养评定指标。结果两组肠道清洁度均较好。实验组术后未发现明显的并发症,对照组中发生低位直肠吻合口瘘2例,发生腹腔感染1例。实验组术后电解质紊乱率为9.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5%(P<0.05)。以肛门排气时间计算的肠功能正常恢复率,实验组为86.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5%(P<0.05)。实验组术后与肠道准备前各项营养评定指标的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对照组术后血清总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血红蛋白、体重、上臂肌围等指标均较肠道准备前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采用肠内营养制剂纽纯素代替传统流质饮食进行术前肠道准备,能保证良好的肠道清洁度,并可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减少术后的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内营养制剂 结直肠癌 术前 肠道准备
下载PDF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初探 被引量:3
15
作者 胡念平 詹文华 +2 位作者 晏仲舒 郭漫红 吕新生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S2期214-217,共4页
了解家族性腺癌性息肉病(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FAP)患者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可通过患者表现的症状估计基因突变的位置,间接了解基因蛋白质产物的功能。方法在诊断家族性腺癌性息肉病后,收集其各种临床表现,与通过截... 了解家族性腺癌性息肉病(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FAP)患者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可通过患者表现的症状估计基因突变的位置,间接了解基因蛋白质产物的功能。方法在诊断家族性腺癌性息肉病后,收集其各种临床表现,与通过截短蛋白检测得出的患者基因型进行分析,了解其内在的联系.结果表明3例家族性腺癌性息肉病患者的突变位置均在第15号外显子中,突变的位置及类型不全相同,患者分别表现各自不同的临床症状.不同位置的基因突变产生不同的蛋白质产物从而导致各种各样的临床症状出现。FAP基因型的可能内在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性腺癌性息肉病 基因 突变 基因型 表现型
下载PDF
胃肠外科重症APACHEⅡ评分的临床意义(附244例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詹文华 管向东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1996年第12期728-730,共3页
采用前瞻性研究对1992年12月至1995年9月期间胃肠外科入院需要进入SICU监护和治疗的244例病人进行了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APACHEⅡ评分统一在入SICU第一个24小时进行,所有... 采用前瞻性研究对1992年12月至1995年9月期间胃肠外科入院需要进入SICU监护和治疗的244例病人进行了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APACHEⅡ评分统一在入SICU第一个24小时进行,所有病例随访至出院或死亡,记录每例转归,并与APACHEⅡ总分作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全组244例APACHEⅡ总平均分值为11.2分,最低为5分,最高为37分。存活病例共216例,平均分值为9.7分。死亡共28例,病死率为11.5%,死亡28例的APACHEⅡ评分平均为22.6分(P<0.001)。全组APACHEⅡ10分以下共152例,1例死亡(0.7%);10~20分69例,死亡10例(14.5%);20~30分20例,死亡14例(70.0%);30分以上3例,全部死亡。病死率高低与APACHEⅡ分值有密切的关系。本组风险病死率与实际病死率作回归分析,其r=0.905,P<0.001。从ROC曲线可发现,其风险预测的准确性较高。急诊手术病人的APACHEⅡ平均分值高于选择性病人,其手术死亡率也明显高于选择性手术病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外科 重症 APACHEⅡ评分 病例分析
原文传递
梗阻性左半结肠癌的手术方式选择 被引量:12
17
作者 彭俊生 詹文华 《广东医学》 CAS CSCD 2000年第9期715-716,共2页
关键词 梗阻性左半结肠癌 外科手术 术式
下载PDF
Fas-FasL系统在胰岛移植中的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陈创奇 兰平 詹文华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1999年第5期422-423,共2页
关键词 Fas-fasL系统 胰岛移植 移植物排斥
下载PDF
建国五十年来胃肠外科的发展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吉甫 汪建平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9期526-528,共3页
关键词 胃肠外科 科学研究 胃肠肿瘤 消化性溃疡
原文传递
大肠癌患者癌周组织免疫细胞的分布及其意义 被引量:3
20
作者 谭敏 王吉甫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287-289,共3页
以单克隆抗体及免疫组化技术分析观察了70例大肠癌患者癌周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的分布及表型特征。结果显示:癌周间质中单个核细胞的浸润主要以淋巴细胞为主,其中又以抑制/细胞毒T细胞(CD)占优势。NK及M细胞约占... 以单克隆抗体及免疫组化技术分析观察了70例大肠癌患者癌周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的分布及表型特征。结果显示:癌周间质中单个核细胞的浸润主要以淋巴细胞为主,其中又以抑制/细胞毒T细胞(CD)占优势。NK及M细胞约占浸润细胞总数的6%左右,仅有少数淋巴细胞表达IL-2受体(Tac+<10%),肿瘤原位浸润淋巴细胞处于明显的低活性状态。TIL与肿瘤组织分型之间无明显关联,但随着Dukes分期的增高TIL各亚群除CD外均明显受到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肿瘤 肿瘤浸润 淋巴细胞 免疫细胞 TIL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