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Ⅳ型胶原测定在临床肝纤维化中的应用 被引量:21
1
作者 吴军 包林平 +2 位作者 施渭康 贺伯明 顾永年 《上海医学检验杂志》 CAS 1998年第3期142-143,共2页
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炎发展的共同结局,Ⅳ型胶原在血清中的含量与肝纤维化严重程度相关~[1],因而动态测定肝病患者血清中的Ⅳ型胶原含量对肝纤维化诊断、预后及疗效判断有很大价值。本文应用Ⅳ型胶原酶联免疫试剂盒对50例正常人和22... 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炎发展的共同结局,Ⅳ型胶原在血清中的含量与肝纤维化严重程度相关~[1],因而动态测定肝病患者血清中的Ⅳ型胶原含量对肝纤维化诊断、预后及疗效判断有很大价值。本文应用Ⅳ型胶原酶联免疫试剂盒对50例正常人和227例临床确诊的各类肝病及其他疾病患者血清进行了Ⅳ型胶原含量测定,结果表明血清中Ⅳ型胶原的含量对肝纤维化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Ⅳ型 胶原 肝纤维化 诊断
下载PDF
口服乳果糖对肝脏病患者血清内毒素和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戴茜 张顺财 +2 位作者 王吉耀 贺伯明 方国汀 《胃肠病学》 1999年第2期97-99,共3页
目的:观察乳果糖治疗对急、慢性肝病患者血清内毒素、细胞因子水平及肝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在89例急、慢 性肝炎、肝硬化患者中,49例口服乳果糖20日,检测两次血清内毒素、细胞因子、胆红素及转氨酶。结果:治疗前,3组 患... 目的:观察乳果糖治疗对急、慢性肝病患者血清内毒素、细胞因子水平及肝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在89例急、慢 性肝炎、肝硬化患者中,49例口服乳果糖20日,检测两次血清内毒素、细胞因子、胆红素及转氨酶。结果:治疗前,3组 患者血清内毒素水平有差异,肝硬化患者最高(69.3pg/ml± 23.6pg/ml),慢性肝炎患者最低 (2.4pg/ml± 7.9pg/ml),内毒素与TNF-α(r=0.555,P<0.01)、IL-6(r=0.531,P<0.01)、IL-8(r=0.440,P<0.05)、G-CSF(r=0.44 0,P<0.05)呈正相关,口服乳果糖组血清内毒素,TNF-α、IL-6、IL-8和G-CSF水平下降及肝功能改善较未服药者明 显。结论:急、慢性肝病时内毒素可能是TNF-α、IL-6、IL-8和G-CSF的诱导物,其共同参与肝脏炎症反应。口服乳果糖 可能通过降低血清内毒素、细胞因子水平而对肝病患者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内毒素 乳果糖 口服 肝硬化患者 细胞因子水平 肝脏病 TNF 结论 差异 正相关
下载PDF
胸液腺苷脱氨酶活性测定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3
作者 沈勋 李锡莹 周康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260-262,共3页
本文对55例由于各种病因引起的胸腔积液进行了腺苷脱氨酶(ADA)活性测定,结果表明结核性胸液(77.56±25.60)及其他感染性胸液(119.60±102.24)显著高于癌性胸液(21.35±8.12)和其他胸液(27.44±11.93)。以45u/L为界限值... 本文对55例由于各种病因引起的胸腔积液进行了腺苷脱氨酶(ADA)活性测定,结果表明结核性胸液(77.56±25.60)及其他感染性胸液(119.60±102.24)显著高于癌性胸液(21.35±8.12)和其他胸液(27.44±11.93)。以45u/L为界限值,结核性胸液ADA活性增高可作为与癌性胸液鉴别的指标。非结核性脓胸、淋巴瘤等产生的胸液ADA值亦可升高,故鉴别时应予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液 腺苷脱氨酶 诊断价值
下载PDF
单甲脒包装工人心血管效应的观察 被引量:3
4
作者 匡兴亚 薛寿征 +1 位作者 张红 柴雪英 《劳动医学》 1996年第2期80-84,共5页
对11名单甲脒包装女工作为期4个月的健康效应的前瞻定群调研。下午班后双手单甲脒污染量为6.38mg/cm2,尿中总浓度为0.414mg/L接触前为0.081mg/L;显著表现为头昏、嗜睡、乏力、皮疹、血压下降、心电图... 对11名单甲脒包装女工作为期4个月的健康效应的前瞻定群调研。下午班后双手单甲脒污染量为6.38mg/cm2,尿中总浓度为0.414mg/L接触前为0.081mg/L;显著表现为头昏、嗜睡、乏力、皮疹、血压下降、心电图异常及尿中儿茶酚胺代谢产物VMA减少。累计接触水平与症状体征积分、血压降幅及尿VMA浓度间都存在接触-效应关系,提示脒类农药中毒的关键是心血管损害,系通过中枢儿茶酚胺α2受体的激动和对心肌直接损害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甲脒 包装工人 心血管效应 农药中毒 职业中毒
下载PDF
间歇发热、便血伴空肠穿孔
5
作者 朱荧 潘文生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1989年第4期315-317,321,共4页
患者女,29岁。因持续高热18d伴轻微咽痛,于1988年4月24日入院。体检:体温39℃,急性病容,两颊皮肤少量紫褐斑,浅表淋巴结不大。咽充血明显,心肺腹无特殊。入院前后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0.88×10<sup>9</sup>/L,血红蛋白93... 患者女,29岁。因持续高热18d伴轻微咽痛,于1988年4月24日入院。体检:体温39℃,急性病容,两颊皮肤少量紫褐斑,浅表淋巴结不大。咽充血明显,心肺腹无特殊。入院前后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0.88×10<sup>9</sup>/L,血红蛋白93g/L,血小板计数在正常范围内。肝肾功能正常,肥达试验阴性,血培养、尿培养、骨髓培养均阴性,免疫球蛋白、C3、CH<sub>50</sub>正常,抗核抗体、Smith抗体、抗线粒体抗体、抗平滑肌抗体均阴性。四次血浓缩涂片找恶性组织细胞阴性。骨髓呈增生象,见少量吞噬性组织细胞。胸片无特殊;全消化道钡餐检查示小肠轻度功能性改变,末端回肠轻度淋巴滤泡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发热 血浓缩 骨髓培养 抗平滑肌抗体 淋巴滤泡增生 抗线粒体抗体 肥达试验 组织细胞 全消化道钡餐 急性病容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的检测在胃十二指肠疾病中的意义
6
作者 孙玉春 周康 +2 位作者 王吉耀 石碧坚 张希德 《中国临床医学》 1997年第1期14-15,共2页
为了研究幽门螺杆菌在胃十二指肠疾病中的临床意义,我们采用快速尿酶法与病理染色方法进行对照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方法的幽门螺杆菌检出符合率达80%以上。两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快速尿酶法结果可靠。本文对185例胃十... 为了研究幽门螺杆菌在胃十二指肠疾病中的临床意义,我们采用快速尿酶法与病理染色方法进行对照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方法的幽门螺杆菌检出符合率达80%以上。两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快速尿酶法结果可靠。本文对185例胃十二指肠疾病的检测结果表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幽门螺杆菌检出率分别为66.7%和78.1%。慢性浅表胃炎的检出率为 54.5%,胃癌及伴有胆汁返流胃炎的检出率为50 %及 7.7%。这些结果提示幽门螺杆菌的感染与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有着密切的关系。胆汁返流可能造成胃内pH的改变,不利于幽门螺杆菌的生长,胃癌与幽门螺杆菌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消化性溃疡 尿酶法
下载PDF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尿中的新喋呤
7
作者 赵琼蕊 谢倩 《中国临床医学杂志》 1999年第4期418-418,共1页
关键词 尿 肌酐 新喋呤 N/C 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
下载PDF
内毒素对肝硬化患者可溶性CD14的影响
8
作者 胡世红 张顺财 +3 位作者 曹中伟 任卫英 贺伯明 王逸青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33-135,共3页
目的 研究肝硬化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在内毒素刺激后可溶性CD14 (sCD14 )的变化。方法 选择肝炎后肝硬化患者 5 9例 ,分为伴有内毒素血症 (IETM ,A组 ) 2 9例和不伴有IETM (B组 ) 30例 ,19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采用梯度离心法得... 目的 研究肝硬化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在内毒素刺激后可溶性CD14 (sCD14 )的变化。方法 选择肝炎后肝硬化患者 5 9例 ,分为伴有内毒素血症 (IETM ,A组 ) 2 9例和不伴有IETM (B组 ) 30例 ,19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采用梯度离心法得到PBMC ,按每 2× 10 6个细胞给予内毒素 1ng的比例刺激 ,于 0、3、6h抽取培养液 ,分别检测sCD14和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结果 肝功能分级 :Child PughC级者血浆sCD14水平为 (4 .79± 1.91) μg/ml,明显高于Child pughA级者的 (2 .91± 0 .14 ) μg/ml和Child PughB级者的 (3.6 8± 0 .91) μg/ml。A组血浆sCD14水平为 (4 .85± 1.11) μg/ml,其PBMC在内毒素刺激 6h后所释放的sCD14及TNF α的浓度分别为 (10 1.5 4± 7.6 3)和 (4 33.2 5± 12 3.4 5 )ng/ml;而B组分别为 (3.6 8± 0 .91)、(73.84± 6 .94 )和 (2 10 .18± 81.0 1)ng/ml;对照组分别为 (2 .31± 0 .2 1)、(70 .82± 5 .16 )和 (12 2 .2 1± 0 .34)ng/ml。在培养后第3、6小时 ,A组sCD14、TNF α水平与对照组相比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肝硬化伴IETM的PBMC对内毒素的敏感性增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毒素 肝硬化 可溶性CD14 内毒素血症 细胞因子
下载PDF
一例IgDλ型多发性骨髓瘤的报道
9
作者 卢家祥 张国桢 +2 位作者 严佩华 郭恒昌 周康 《上海医学》 CAS 1981年第2期51-52,共2页
多发性骨髓瘤中IgD型是一种少见的类型。本病至1975年,文献报道仅133例,而国内对该类病例报道亦仅为个例。本文报道一例轻链λ型多发性骨髓瘤如下:李××,男,48岁(住院号122421),于1976年12月6日入院。患者自1975年8月起经常感... 多发性骨髓瘤中IgD型是一种少见的类型。本病至1975年,文献报道仅133例,而国内对该类病例报道亦仅为个例。本文报道一例轻链λ型多发性骨髓瘤如下:李××,男,48岁(住院号122421),于1976年12月6日入院。患者自1975年8月起经常感头晕、乏力。检查有白细胞减少,曾服用维生素B利血生等药物,疗效欠佳。因左胸下部肋骨处疼痛,经骨髓穿刺发现浆细胞异常增生而入院。患者在1962年有黄疸型肝炎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患者 血清 轻链 骨髓瘤 浆细胞瘤 IGD 浆细胞 效应B细胞 B-淋巴细胞
下载PDF
西沙比利对肝硬化大鼠小肠细菌及内毒素转位的影响 被引量:37
10
作者 张顺财 王唯 +3 位作者 任卫英 周康 贺伯明 朱无难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9期539-541,共3页
目的 研究西沙比利对肝硬化大鼠小肠细菌过度生长(IBO),细菌及内毒素转位,小肠转运时间及小肠通透性的作用。方法 正常对照组大鼠25只,肝硬化对照组大鼠25只,肝硬化治疗组20只(用等渗盐水),另20只肝硬化大鼠用西沙比利治疗,动物均测定... 目的 研究西沙比利对肝硬化大鼠小肠细菌过度生长(IBO),细菌及内毒素转位,小肠转运时间及小肠通透性的作用。方法 正常对照组大鼠25只,肝硬化对照组大鼠25只,肝硬化治疗组20只(用等渗盐水),另20只肝硬化大鼠用西沙比利治疗,动物均测定各种参数如细菌和内毒素转位,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小肠转运时间及通透性。结果 48%肝硬化大鼠发生细菌转位,与无IBO肝硬化大鼠比较,IBO肝硬化大鼠的内毒素和细菌转位发生率高,肠转远时间延长,小肠通透性增高。BT的细菌与IBO主菌群一致。与对照组比较,西沙比利处理的肝硬化大鼠肠细菌和内毒素转位及IBO发生率降低,这与肠转运时间增快及通透性降低密切相关。结论 肝硬化大鼠内毒素和细菌转位可能是由于IBO和肠通透性增加的结果,而IBO的发生可能是由于肠转运时间延长所致。西沙比利可加速小肠转运时间,改善小肠通透性,这有助于防治小肠细菌和内毒素转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沙比利 肝硬化 大鼠 小肠细菌 内毒素转位
原文传递
左旋精氨酸对心肌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叶磊 胡克剑 +5 位作者 夏利民 贺伯明 姜桢 蒋振斌 王春生 陈志强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24-126,共3页
目的研究左旋精氨酸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肌钙蛋白的影响。方法14例行双瓣膜替换术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单晶体停搏液)和实验组(左族精氨酸晶体停搏液),于主动脉阻断前,开放后5,30分钟及1,2,24,48小时测定亚硝... 目的研究左旋精氨酸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肌钙蛋白的影响。方法14例行双瓣膜替换术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单晶体停搏液)和实验组(左族精氨酸晶体停搏液),于主动脉阻断前,开放后5,30分钟及1,2,24,48小时测定亚硝酸盐/硝酸盐;阻断前、开放后5分钟,1,2,24,48小时测定心肌肌钙蛋白T。结果(1)对照组开放后即下降,30分钟后与阻断前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2)实验组主动脉开放后即明显上升(P<0.05),60分钟时达高峰;(3)实验组主动脉开放后2,24小时心肌肌钙蛋白T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4)对照组开放前1分钟线粒体改变明显重于实验组(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 再灌注损伤 心内直视手术 左旋精氨酸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