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9
1
作者 孙丽华 孟亚红 +2 位作者 邹健 范小红 王雪莲 《血栓与止血学》 2012年第4期158-160,共3页
目的观察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并观察骨髓巨核细胞数与疗效的关系。方法 18例慢性难治性ITP患者皮下注射rhTPO 300 u/kg.d-1,疗程14 d或血小板>100×109/L后停药,动... 目的观察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并观察骨髓巨核细胞数与疗效的关系。方法 18例慢性难治性ITP患者皮下注射rhTPO 300 u/kg.d-1,疗程14 d或血小板>100×109/L后停药,动态观察患者血常规,定期监测肝、肾功能及凝血功能,并分析治疗有效患者骨髓巨核细胞数与血小板上升数值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18例患者rhTPO治疗后,完全反应(CR)7例,有效(R)8例,无效(NR)3例。用药前血小板平均值为10±5.4×109/L,治疗后血小板计数平均最高值为116.4±82×109/L,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2,P<0.01)。多数患者对药物耐受良好。rhTPO治疗有效患者骨髓巨核细胞数与血小板上升数值呈正相关(r=0.582,P=0.003)。结论 rhTPO治疗慢性难治性ITP具有良好的疗效,不良反应轻微,骨髓巨核细胞数越多的患者疗效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生成素 免疫性 血小板减少性 巨核细胞 药物疗法
下载PDF
初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及意义 被引量:7
2
作者 邹健 孙丽华 +3 位作者 孟亚红 范小红 王雪莲 程韵枫 《中国临床医学》 2014年第4期466-468,共3页
目的:通过检测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评价MM患者机体的免疫功能状态并分析其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2例初诊MM患者和24例健康献血者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NK细胞及CD... 目的:通过检测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评价MM患者机体的免疫功能状态并分析其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2例初诊MM患者和24例健康献血者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NK细胞及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eg);分别采用溴甲酚绿法、透射免疫比浊法检测患者血清白蛋白(albumin,Alb)、β2-微球蛋白(β2 microglobulin,β2-MG)。结果:与健康献血者比较,MM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D3^+、CD4^+T淋巴细胞比例无显著改变(P>0.05),CD8^+T淋巴细胞、NK细胞比例升高(P<0.05),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CD19^+B淋巴细胞比例降低(P<0.05),CD4^+CD25^+Treg细胞占CD4^+T淋巴细胞的比例明显升高(P<0.01)。CD4^+CD25^+Treg细胞占CD4^+T淋巴细胞的比例与MM的疾病分期呈正相关,与MM患者血清中的β2-MG浓度亦呈正相关(P<0.05)。结论:MM患者体内在淋巴细胞亚群的异常表达可能与其肿瘤负荷、病情进展及预后有关。CD4^+CD25^+Treg细胞的表达异常可能是MM免疫逃逸的一个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T淋巴细胞亚群 调节性T细胞
下载PDF
沙利度胺联合VA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 被引量:8
3
作者 孟亚红 韩秀华 +1 位作者 孙丽华 程韵枫 《中国临床医学》 2014年第1期63-65,共3页
目的:探讨沙利度胺联合VA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住院治疗的38例MM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VAD组)16例,采用长春新碱+阿霉素+地塞米松治疗;观察... 目的:探讨沙利度胺联合VA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住院治疗的38例MM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VAD组)16例,采用长春新碱+阿霉素+地塞米松治疗;观察组(TVAD组)22例,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用沙利度胺。比较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TVAD组总有效率(77.2%)明显高于VAD组(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VAD组治疗后较治疗前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MG)、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浆细胞比例的下降及血红蛋白(haemoglobin,Hb)的升高幅度均大于VA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VAD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VAD组,不良反应经对症处理后均消失,不影响治疗。结论:沙利度胺联合VAD方案治疗MM疗效显著、给药方便、患者耐受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沙利度胺 VAD
下载PDF
改良PAD方案治疗初发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4
4
作者 邹健 孙丽华 +2 位作者 孟亚红 范小红 王雪莲 《中国临床医学》 2016年第6期782-784,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硼替佐米剂量的PAD方案(硼替佐米+表阿霉素+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PAD方案治疗的32例MM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硼替佐米1.3mg/m^2静脉注射(d 1、d 4、d 8、d 11)... 目的:探讨不同硼替佐米剂量的PAD方案(硼替佐米+表阿霉素+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PAD方案治疗的32例MM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硼替佐米1.3mg/m^2静脉注射(d 1、d 4、d 8、d 11)+表阿霉素20mg静脉滴注(d 1~4)+地塞米松20mg静脉滴注(d 1~4、d 8~11)治疗20例(PAD 1组);硼替佐米1.6mg/m^2静脉注射(d 1、d 8、d 15)+表阿霉素20mg静脉滴注(d 1、d 8、d 15)+地塞米松20mg静脉滴注(d 1~2、d 8~9、d 15~16)治疗12例(PAD 2组)。两组均以28d为1个疗程,化疗3~6疗程。比较两组MM患者完成3个疗程后的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PAD 1组总有效率为80.0%,PAD 2组为83.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AD 1组带状疱疹(30.0%vs 0%)患者多于PAD 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AD 1组与PAD 2组胃肠道反应(20.0%vs16.7%)、周围神经炎(25.0%vs 16.7%)、粒细胞减少(15.0%vs 16.0%)、血小板减少(10.0%vs 8.0%)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硼替佐米1.6mg/m^2每周1次静脉注射的PAD方案治疗与硼替佐米1.3mg/m^2每周2次静脉注射的PAD方案疗效相似,且硼替佐米1.6mg/m^2每周1次静脉注射的PAD方案不良反应更少,更为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硼替佐米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Bcl-6、Bcl-2和NF-κB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9
5
作者 孟亚红 孙丽华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7年第3期510-512,共3页
淋巴瘤是淋巴造血系统中常见的恶性肿瘤,WHO造血和淋巴组织肿瘤分类(2008)将淋巴瘤分为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非霍奇金淋巴瘤中发病最多、恶性程度高的一个亚型,占非霍奇金淋巴瘤的3... 淋巴瘤是淋巴造血系统中常见的恶性肿瘤,WHO造血和淋巴组织肿瘤分类(2008)将淋巴瘤分为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非霍奇金淋巴瘤中发病最多、恶性程度高的一个亚型,占非霍奇金淋巴瘤的30%-40%。弥漫性大B淋巴瘤的生成与调控机制极其复杂,有多种信号通路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BCL-6 BCL-2 临床意义 非霍奇金淋巴瘤 淋巴造血系统 NF 恶性肿瘤
下载PDF
根除幽门螺杆菌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
6
作者 孙丽华 孟亚红 +2 位作者 邹健 范小红 王雪莲 《血栓与止血学》 2010年第5期213-215,共3页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中的发生率及清除Hp对ITP疗效的影响。方法用14C尿素呼气试验或胃镜取材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测88例ITP患者的Hp感染情...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中的发生率及清除Hp对ITP疗效的影响。方法用14C尿素呼气试验或胃镜取材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测88例ITP患者的Hp感染情况,并选择5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将88例受检者中的60例Hp(+)ITP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应用糖皮质激素+抗Hp治疗,对照组30例,单用糖皮质激素。结果 ITP组Hp感染率为68.1%,而健康对照组Hp感染率46.1%,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30例Hp(+)患者经抗Hp治疗后总有效率90%(28/30),对照组总有效率63%(19/30),两组比较P<0.05;1年内复发率治疗组4例(13.3%),对照组14例(46.7%),两组比较P<0.05。结论 ITP患者有高Hp感染率,抗Hp治疗可作为Hp阳性ITP患者的常规治疗方法之一,并可减少其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幽门螺杆菌 感染 治疗
下载PDF
第三代流式细胞分选仪及96孔板分选单个细胞的方法及参数优化 被引量:8
7
作者 闵智慧 程韵枫 《中国临床医学》 2016年第6期846-850,共5页
目的:用第三代流式细胞分选仪比较不同直径喷嘴分选的单细胞的得率及细胞活性,进一步完善单细胞微孔板分选的参数设置及条件优化。方法:用FACSAriaⅢ流式细胞分选仪及96孔板对Raji细胞、A549、DT 40、RAW 264.7细胞系进行单细胞分选,... 目的:用第三代流式细胞分选仪比较不同直径喷嘴分选的单细胞的得率及细胞活性,进一步完善单细胞微孔板分选的参数设置及条件优化。方法:用FACSAriaⅢ流式细胞分选仪及96孔板对Raji细胞、A549、DT 40、RAW 264.7细胞系进行单细胞分选,分别采用70μm、100μm和130μm喷嘴分选,比较分选后单细胞得率及克隆形成率。结果:在单细胞分选模式下,用3种不同直径喷嘴及96孔板分选后的单细胞得率为86.55%-93.44%,即96孔板有单细胞的孔数为84-92孔;分选后的单个细胞培养7d后,经70μm、100μm和130μm喷嘴分选的单细胞克隆孔数分别为31-52孔、49-70孔、58-78孔。结论:进行单细胞微孔板分选时,在精确调节及优化实验参数的前提下,为了保证单细胞的活性,应优先选择100μm或130μm喷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细胞分选 流式细胞分选仪 96孔板 喷嘴 液滴延迟
下载PDF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化疗肿瘤性贫血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邹健 孙丽华 +1 位作者 孟亚红 范小红 《吉林医学》 CAS 2010年第25期4264-4265,共2页
目的:研究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对化疗肿瘤性贫血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76例化疗的肿瘤性贫血患者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1:rhEPO 10 000 U/次,皮下注射(s.c),每周3次,持续8周;治疗组2:rhEPO 20 000 U,1次/周,持续8周;对照组:不给予... 目的:研究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对化疗肿瘤性贫血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76例化疗的肿瘤性贫血患者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1:rhEPO 10 000 U/次,皮下注射(s.c),每周3次,持续8周;治疗组2:rhEPO 20 000 U,1次/周,持续8周;对照组:不给予rhEPO,其他同治疗组。结果:治疗组rhEPO治疗后2周Hb增加分别为(10.2±5.3)g/L和(10±5.9)g/L;治疗后4周Hb增加分别为(21.2±7.8)g/L和(20.8±5.8)g/L;治疗后6周Hb增加分别(26.2±6.4)和(23.7±6.8)g/L;治疗后8周Hb增加分别为(30.3±8.8)和(29.0±7.9)g/L。治疗组1(每周3次)和治疗组2(每周1次)相比,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从第2周开始平均Hb水平即稳步升高(P<0.05)。结论:rhEPO能有效治疗肿瘤患者化疗中贫血,保障化疗正常进行。每周3次与每周1次相比,提高化疗中患者Hb水平,两者差异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红细胞生成素 肿瘤 贫血 化疗
下载PDF
沙利度胺联合VA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9
作者 孟亚红 韩秀华 +1 位作者 孙丽华 程韵枫 《浙江临床医学》 2014年第5期787-788,共2页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多发于中老年人的浆细胞恶性单克隆增殖性血液肿瘤,约占全部恶性肿瘤1%,增生的浆细胞浸润及其所产生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可引起一系列器官功能障碍。近年来,沙利度胺(thalidomide,THD...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多发于中老年人的浆细胞恶性单克隆增殖性血液肿瘤,约占全部恶性肿瘤1%,增生的浆细胞浸润及其所产生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可引起一系列器官功能障碍。近年来,沙利度胺(thalidomide,THD)、雷利度胺(Lenalidomide)、硼替佐米(Bortezomib,Bor)等新型药物明显改善了MM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沙利度胺 VAD方案 BORTEZOMIB 疗效观察 THALIDOMIDE 单克隆免疫球蛋白 浆细胞浸润
下载PDF
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CD5^+B细胞对CD4^+T细胞Th1/Th2型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 被引量:24
10
作者 于慧辉 詹延霞 +4 位作者 季丽莉 李炀 孙丽华 程韵枫 化范例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3-58,共6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患者CD5+B细胞对CD4+T细胞分泌Th1/Th2型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及其在大剂量地塞米松(high dose dexamethasone,HD-DXM)治疗后的变化。方法采集5例初发原发性ITP患者HD-DXM... 目的探讨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患者CD5+B细胞对CD4+T细胞分泌Th1/Th2型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及其在大剂量地塞米松(high dose dexamethasone,HD-DXM)治疗后的变化。方法采集5例初发原发性ITP患者HD-DXM治疗前后外周静脉血各20 mL及5例健康对照者外周静脉血20 mL,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进一步以免疫磁珠法分选CD5+B细胞、CD5-B细胞和CD4+T细胞。CD5+B细胞或CD5-B细胞与CD4+T细胞按1∶9、1∶5、1∶3、1∶1、3∶1的梯度比例混合培养72 h或144 h。ELISA方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FN-γ(代表Th1型细胞因子)和IL-4(代表Th2型细胞因子)水平。结果共培养72 h后,健康对照者CD5+B细胞与CD4+T细胞比例在1∶3时,细胞培养上清液IFN-γ浓度与T细胞单独培养时相比明显下降[(2 427.99±632.62)pg/mL vs.(1 109.25±338.10)pg/mL,P=0.001 2)];而ITP患者CD5+B细胞与CD4+T细胞比例在3∶1时才对IFN-γ的分泌有显著抑制[(3 060.02±493.98)pg/mL vs.(1 769.45±634.73)pg/mL,P=0.000 3]。共培养144 h后得到相似的结果。HD-DXM治疗有效的ITP患者CD5+B细胞与CD4+T细胞比例在1∶1时共培养72 h后,对IFN-γ的分泌有明显抑制[(3 600.02±838.00)pg/mL vs.(1 157.97±383.20)pg/mL,P<0.000 1]。健康对照者及ITP患者CD5+B细胞对CD4+T细胞分泌IL-4均无明显影响。结论原发性ITP患者CD5+B细胞抑制CD4+T细胞分泌Th1型细胞因子IFN-γ的能力明显受损,经HD-DXM治疗后CD5+B细胞抑制IFN-γ分泌的能力可部分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 CD5+B细胞 TH1/TH2 IFN-γ IL-4
下载PDF
肿瘤转移相关基因-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0
11
作者 王雪莲 孙丽华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8年第2期135-137,共3页
目的探讨肿瘤转移相关基因-1(MTA-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2010年1月1日至2015年5月31日收治的43例DLBCL和20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患者组织... 目的探讨肿瘤转移相关基因-1(MTA-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2010年1月1日至2015年5月31日收治的43例DLBCL和20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患者组织中MTA-1和VEGF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MTA-1和VEGF表达蛋白之间及其与DLBCL临床病理特征间的相关性。结果 MTA-1在DLBCL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9.8%(30/43),高于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患者组织中35.0%(7/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08,P=0.009)。VEGF在DLBCL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6.5%(20/43),高于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患者组织中20.0%(4/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69,P=0.039)。DLBCL组织中MTA-1和VEGF表达水平与LDH、分期、IPI评分有关(P<0.05)。DLBCL组织中MTA-1与VEGF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411,P=0.018)。结论 DLBCL组织中MTA-1和VEGF的高表达与DLBCL的发生发展有关,两者可能起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 淋巴瘤肿瘤 转移 相关基因-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人参皂苷Rh4调控ERK和AKT信号通路对T-ALL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雪莲 孟亚红 孙丽华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186-1190,共5页
目的:探究人参皂苷Rh4调控ERK和AKT信号通路对T-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人T-ALL细胞系Molt4在梯度浓度Rh4下培养,计算抑制率,Molt4细胞分为对照组、Rh4组、Rh4+LY294002组和LY294002组,探究Rh4通过PI3K/AKT通路... 目的:探究人参皂苷Rh4调控ERK和AKT信号通路对T-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人T-ALL细胞系Molt4在梯度浓度Rh4下培养,计算抑制率,Molt4细胞分为对照组、Rh4组、Rh4+LY294002组和LY294002组,探究Rh4通过PI3K/AKT通路对T-ALL的作用。将Molt4细胞分为对照组、Rh4组、Rh4+U0126组和U0126组探究Rh4通过MEK/ERK通路对T-ALL细胞的影响,比较各组细胞增殖、凋亡及AKT或ERK蛋白磷酸化情况。结果:人参皂苷Rh4可剂量依赖性抑制Molt4细胞,42.75μmol/L时抑制率约为50%。与对照组相比,Rh4组细胞增殖率和p-AKT/AKT降低,凋亡率升高(P<0.05)。与Rh4组相比,Rh4+LY294002组和LY294002组细胞增殖率和p-AKT/AKT显著降低,凋亡率升高(P<0.05),Rh4+LY294002组和LY29400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h4+U0126组和U0126组细胞增殖率和p-ERK/ERK显著低于Rh4组而凋亡率高于Rh4组(P<0.05),而二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参皂苷Rh4可通过抑制AKT和ERK通路抑制T-ALL细胞系Molt4增殖并促进其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人参皂苷Rh4 AKT通路 ERK通路
下载PDF
血清MIP-1α、TRACP-5b和骨硬化蛋白水平在多发性骨髓瘤病情和预后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4
13
作者 范小红 王雪莲 孟亚红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3年第2期150-154,159,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MIP-1α)、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5b)和骨硬化蛋白水平在多发性骨髓瘤病情和预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该院就诊的125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在该院... 目的探讨血清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MIP-1α)、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5b)和骨硬化蛋白水平在多发性骨髓瘤病情和预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该院就诊的125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在该院体检的7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MIP-1α、TRACP-5b和骨硬化蛋白水平,以及观察组和对照组血清MIP-1α、TRACP-5b和骨硬化蛋白水平;比较不同肿瘤分期、不同骨质破坏程度分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MIP-1α、TRACP-5b和骨硬化蛋白水平,分析多发性骨髓瘤患者1年内发生死亡的单因素和多因素;比较血清MIP-1α、TRACP-5b和骨硬化蛋白单项及3项指标联合检测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1年内发生死亡的预测效能。结果观察组治疗前后血清MIP-1α、TRACP-5b和骨硬化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MIP-1α、TRACP-5b和骨硬化蛋白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MIP-1α、TRACP-5b和骨硬化蛋白水平随着多发性骨髓瘤肿瘤分期和骨质破坏程度分级升高而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肿瘤分期、骨质破坏程度分级、MIP-1α水平、TRACP-5b水平和骨硬化蛋白水平与存活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分期、骨质破坏程度分级、MIP-1α水平、TRACP-5b水平和骨硬化蛋白水平是多发性骨髓瘤患者1年内发生死亡的影响因素(P<0.05)。血清MIP-1α、TRACP-5b和骨硬化蛋白水平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1年内发生死亡具有较高的预测效能,3项指标联合检测的灵敏度为90.0%,特异度为87.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为0.934,明显高于MIP-1α(Z=3.068,P=0.002)、TRACP-5b(Z=3.622,P<0.001)和骨硬化蛋白(Z=2.576,P=0.010)单独检测,而3项指标之间的AU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P-1α、TRACP-5b和骨硬化蛋白参与了多发性骨髓瘤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对预测其1年内发生死亡具有较高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 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 骨硬化蛋白 多发性骨髓瘤 预后
下载PDF
脾多肽联合PAD对多发性骨髓瘤血清BALP、β-CTX和OPG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范小红 孙丽华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1年第18期2683-2687,共5页
目的观察脾多肽联合PAD对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及血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β-骨胶原交联(β-CTX)和护骨素(OPG)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2018年在该院就诊的96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目的观察脾多肽联合PAD对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及血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β-骨胶原交联(β-CTX)和护骨素(OPG)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2018年在该院就诊的96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予以PAD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脾多肽治疗。观察2组疗效,治疗前后血清M蛋白、β2-微球蛋白水平,骨髓瘤细胞比例、成骨细胞个数、破骨细胞个数、浆细胞比例,血小板计数、中性粒细胞绝对值、血红蛋白水平,以及血清BALP、β-CTX、OPG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3.33%,高于对照组的60.42%(P<0.05)。2组治疗前血清M蛋白、β2-微球蛋白,骨髓瘤细胞比例、成骨细胞个数、破骨细胞个数、浆细胞比例,血小板计数、中性粒细胞绝对值、血红蛋白水平,以及血清BALP,β-CTX、OP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的M蛋白、β2-微球蛋白水平,骨髓瘤细胞比例、破骨细胞个数、浆细胞比率、血小板计数、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和β-CTX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而成骨细胞个数及血红蛋白、BALP、OPG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对照组治疗后血小板计数和中性粒细胞绝对值降低程度更明显(P<0.05),而其他指标均为观察组降低或升高程度更明显(P<0.05)。结论脾多肽联合PAD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更佳,可改善骨髓细胞的比例,促进骨髓造血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多肽 多发性骨髓瘤 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 β-骨胶原交联 护骨素
下载PDF
改良PCD方案治疗多发骨髓瘤患者对血清铁蛋白和增殖诱导配体及护骨素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范小红 孙丽华 《河北医药》 CAS 2019年第3期407-410,共4页
目的改良PCD方案治疗多发骨髓瘤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血清铁蛋白,增殖诱导配体(APRIL)和护骨素(OPG)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多发性骨髓瘤患者76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予以PCD方案化疗... 目的改良PCD方案治疗多发骨髓瘤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血清铁蛋白,增殖诱导配体(APRIL)和护骨素(OPG)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多发性骨髓瘤患者76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予以PCD方案化疗,观察组予以改良PCD方案化疗。观察2组治疗后的疗效和毒副作用,治疗前后血红蛋白、β2-MG、骨髓浆细胞比例、KPS、铁蛋白、APRIL和OPG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8. 9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 42%,2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 611,P> 0. 05)。治疗后观察组在乏力、胃肠道反应和血液毒性发生率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而2组在周围神经炎和感染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2组治疗前血红蛋白、β2-MG、骨髓浆细胞比例、KPS铁蛋白、APRIL和OP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后2组血红蛋白、KPS和OPG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 <0. 01),而β2-MG、骨髓浆细胞比例、铁蛋白和APRIL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 <0. 01),观察组血红蛋白、β2-MG、铁蛋白、APRIL和OPG水平较对照组升高或降低更加明显(P <0. 01)。结论改良PCD方案治疗多发骨髓瘤患者疗效确切,具有毒副作用小,可能与降低机体的铁蛋白和APRIL水平,升高机体的OPG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骨髓瘤 化疗 疗效 铁蛋白 增殖诱导配体 护骨素
下载PDF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在老年重症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一线治疗中的短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9
16
作者 李炀 孙丽华 +8 位作者 李锋 李莹 侯芸华 孟亚红 范小红 王雪莲 陆燕 程韵枫 化范例 《中国临床医学》 2021年第3期370-374,共5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thrombopoietin,rhTPO)在老年重症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患者一线治疗中的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选择2016年3月至2019年11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 目的:探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thrombopoietin,rhTPO)在老年重症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患者一线治疗中的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选择2016年3月至2019年11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血液科和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血液科收治的36例老年(≥65岁)重症初治ITP患者,分为接受rhTPO联合经典一线方案治疗组(rhTPO组,n=22)和仅接受经典一线方案治疗组(对照组,n=14)。比较2组短期有效率、起效时间、血小板峰值、血小板达峰时间等,分析影响rhTPO疗效的相关因素。结果:rhTPO组和对照组的短期总有效率分别为100%(22/22)和92.9%(13/14),短期完全反应率分别为72.7%(16/22)和64.3%(9/1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rhTPO组的中位起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4.0(3.0,6.0)d vs 6.0(4.0,7.3)d,P=0.026]。在未接受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和血小板输注的患者中,rhTPO组血小板峰值显著高于对照组[(126.8±42.9)×109/L vs(79.3±42.0)×109/L,P=0.031]。结论:rhTPO一线治疗可有效缩短老年重症ITP患者的起效时间,提高血小板计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原发性 重症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 治疗
下载PDF
巨噬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增殖、迁移、侵袭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韩笑 王雪莲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3年第20期2950-2954,共5页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增殖、迁移、侵袭和凋亡的影响。方法构建体外巨噬细胞极化模型;提取外泌体,以加外泌体的DLBCL细胞作为外泌体组,以未加外泌体的DLBCL细胞作为对照组;采用透射电镜检测外泌体形...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增殖、迁移、侵袭和凋亡的影响。方法构建体外巨噬细胞极化模型;提取外泌体,以加外泌体的DLBCL细胞作为外泌体组,以未加外泌体的DLBCL细胞作为对照组;采用透射电镜检测外泌体形态;采用纳米颗粒跟踪分析技术检测外泌体粒径与水平;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外泌体传递;采用CCK-8法检测人DLBCL细胞系U2932细胞增殖;采用细胞划痕试验检测U2932细胞迁移;采用Transwell法检测U2932细胞侵袭;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U2932细胞凋亡。结果外泌体水平为(5.27±0.36)×10^(10)particles/mL,平均粒径为121.69 nm,单峰,呈正态分布,直径50~150 nm,其密度约为(1.15±0.03)g/mL。与对照组比较,外泌体组在人DLBCL细胞和巨噬细胞株RAW264.7细胞中的传递均明显增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泌体组人DLBCL细胞系U2932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泌体组人DLBCL细胞系U2932细胞凋亡能力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巨噬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可以促进人DLBCL细胞系U2932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并抑制其凋亡,为进一步研究巨噬细胞来源外泌体在人DLBCL发生和发展中的相关机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 外泌体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增殖 迁移 侵袭 凋亡
下载PDF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CD68和CD34表达情况及临床价值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雪莲 孙丽华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3年第4期518-522,共5页
目的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CD68和CD34的表达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该院确诊的67例DLBCL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D68和CD34的表达情况,分析不同特征DLBCL患者CD68、CD34的阳性表达及共表达情... 目的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CD68和CD34的表达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该院确诊的67例DLBCL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D68和CD34的表达情况,分析不同特征DLBCL患者CD68、CD34的阳性表达及共表达情况,以及对预后的影响。结果67例DLBCL患者有40例CD68表达阳性,35例CD34表达阳性。Ann Arbor临床分期为Ⅲ~Ⅳ期、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为3~4分、有骨髓侵犯DLBCL患者的CD68和CD34阳性率,以及二者的共表达率明显高于Ann Arbor临床分期为Ⅰ~Ⅱ期、IPI评分为0~2分、无骨髓侵犯DLBCL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68和CD34阳性患者3年总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均低于CD68和CD34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68和CD34阳性表达与DLBCL患者的Ann Arbor临床分期、IPI评分、骨髓侵犯及预后情况具有一定的关系,且CD68和CD34阳性DLBCL患者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微环境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预后 CD68 CD34
下载PDF
低磷性骨软化症一例
19
作者 范小红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6年第21期2594-2594,共1页
患者男,47岁,因胸背部疼痛2年,加重1个月于2013年8月19日入院。患者于2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两侧肋骨疼痛不适,随后发展至后背部,1个月前自觉胸背部疼痛较前明显加重,伴右侧踝关节疼痛,影响活动及睡眠,于2013年6月至上海光华医院就诊,... 患者男,47岁,因胸背部疼痛2年,加重1个月于2013年8月19日入院。患者于2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两侧肋骨疼痛不适,随后发展至后背部,1个月前自觉胸背部疼痛较前明显加重,伴右侧踝关节疼痛,影响活动及睡眠,于2013年6月至上海光华医院就诊,查血常规:白细胞总数5.50×10^9/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背部疼痛 骨软化症 骨疼痛 关节疼痛 白细胞总数 碱性磷酸酶 参考值 肿瘤相关性 低磷血症 放射性浓聚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Treg细胞、Th17细胞及相关转录因子mRNA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20
作者 邹健 孙丽华 +4 位作者 范小红 孟亚红 王雪莲 化范例 程韵枫 《中国临床医学》 2018年第6期895-899,共5页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外周血及骨髓中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和辅助性T细胞17(Thl7细胞)的比率及其相应特异转录因子Foxp3、RORγt的mRNA表达水平,分析Treg/Thl7平衡的临床意义。方法:将46例MM患者分为初发组(n=20)、平台期组(n...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外周血及骨髓中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和辅助性T细胞17(Thl7细胞)的比率及其相应特异转录因子Foxp3、RORγt的mRNA表达水平,分析Treg/Thl7平衡的临床意义。方法:将46例MM患者分为初发组(n=20)、平台期组(n=16)、复发/难治组(n=10),以健康体检者(n=20)为正常对照组。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研究对象外周血及骨髓中Treg细胞、Th17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率及Treg/Th17比值的变化;RT-PCR检测转录因子Foxp3及RORγt mRNA的表达水平;同时分析患者血清IL-6及CRP水平变化。结果:初发组及复发/难治组患者外周血和骨髓Treg细胞比率较正常对照组及平台期组患者升高(P<0.05);初发组及复发/难治组患者外周血和骨髓中Th17细胞比率与正常对照组及平台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初发组及复发/难治组患者外周血和骨髓中Treg/Thl7比值高于平台期组及正常对照组(P<0.05)。各组外周血及骨髓中Foxp3和RORγt mRNA的变化趋势与Treg/Thl7一致。MM患者血清中IL-6、CRP水平与外周血及骨髓中Treg/Thl7比值变化一致。结论:MM患者活动期外周血及骨髓中Treg/Thl7平衡向Treg倾斜,Foxp3表达水平升高;血清中IL-6、CRP水平与Treg/Th17比值变化趋势一致,可用于预测MM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调节性T细胞 辅助性T细胞17 Foxp3 RORΓT MRNA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