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病原生物学多媒体网络互动教学实验室的建设与展望 被引量:4
1
作者 黄小荣 潘实清 《西北医学教育》 2004年第1期47-48,共2页
介绍了病原生物学多媒体网络互动教学实验室的建设和应具备的功能,论述了多媒体互动网络的建成对病原生物学实验教学环境和实验教学效果的积极促进作用,并对实验室以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病原生物学 多媒体网络 互动教学实验室 教学效果 实验教学
下载PDF
甘遂和贯众不同提取液对蚊幼虫的杀伤作用 被引量:12
2
作者 潘实清 王玲 +3 位作者 罗海华 郑小英 龙启才 黄炯烈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02年第3期252-254,共3页
目的 了解甘遂 (EuphorbiakansuiLiouMass)和贯众 (Dryopteriscrossirhizomz)不同提取液对蚊幼虫杀伤的作用。方法 分别采用乙醚、乙醇、丙酮、水提取两种草药干样品植物成分。用 2 %的浓度 (2g生药 / 10 0ml溶液含 )浸渍法处理致倦... 目的 了解甘遂 (EuphorbiakansuiLiouMass)和贯众 (Dryopteriscrossirhizomz)不同提取液对蚊幼虫杀伤的作用。方法 分别采用乙醚、乙醇、丙酮、水提取两种草药干样品植物成分。用 2 %的浓度 (2g生药 / 10 0ml溶液含 )浸渍法处理致倦库蚊、白纹伊蚊敏感株Ⅲ龄末~Ⅳ龄初幼虫。结果  2 %甘遂和贯众草药的乙醚、乙醇提取液对致倦库蚊幼虫的杀伤分别高达 95 0 %± 4 4 % ,90 0 %± 3 5 % ,83 0 %± 0 6 %与 75 0 %± 2 0 %。贯众对白纹伊蚊幼虫的杀伤力强度明显优于甘遂 ,乙醚、乙醇提取液分别为 6 1 6 %± 0 6 %与 2 3 2 %±及 6 6 6 %± 1.0与30 0 %± 1 0 %。贯众丙酮的粗提物的杀伤力较差 ,均低于 10 % ,水提液对致倦库蚊、白纹伊蚊幼虫无杀伤作用。结论 甘遂和贯众的提取液对致倦库蚊有显著的杀伤作用。贯众乙醚、乙醇提取液对白纹伊蚊幼虫的杀伤作用较甘遂草药提取液的杀伤作用强。两种草药对蚊虫的毒力主要成分溶于醚及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药 蚊幼虫 杀伤作用 甘遂 贯众
下载PDF
贯众提取液对革兰氏阳性球菌的抑菌作用 被引量:10
3
作者 罗海华 潘实清 +3 位作者 刘长秀 周红 龙启才 周金美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03年第2期169-171,共3页
目的 了解贯众 (Dryopteriscrossirhizomz)不同提取液对革兰氏阳性球菌的抑菌作用。方法 分别用水以及 3种不同pH值的 70 %乙醇为溶媒提取贯众干品以制备贯众提取液 ,利用打孔法和试管稀释法测定提取液对 1 3种微生物的抑制效果。结... 目的 了解贯众 (Dryopteriscrossirhizomz)不同提取液对革兰氏阳性球菌的抑菌作用。方法 分别用水以及 3种不同pH值的 70 %乙醇为溶媒提取贯众干品以制备贯众提取液 ,利用打孔法和试管稀释法测定提取液对 1 3种微生物的抑制效果。结果 每 1ml含生药 1g的贯众醇提液、水提液对革兰氏阳性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尤其是革兰氏阳性球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甲型溶血性链球菌等。对革兰氏阴性菌和真菌的抑制作用较弱 ,但对普通变形杆菌则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不同pH值的抽提溶剂对药物的有效抑菌成份的提出效果不同 ,抽提溶剂pH越小 ,有效成份的提出效果越好。结论 贯众醇提液、水提液对革兰氏阳性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尤其是对革兰氏阳性球菌 ,而对革兰氏阴性菌和真菌的抑制作用则较弱。贯众的抗菌成份易溶于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贯众 抑菌作用 革兰氏阳性球菌
下载PDF
小鼠血管内皮损伤/再生伴内膜增生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
4
作者 谭红梅 赵明奇 +4 位作者 吴伟康 孙娟 李艳 罗汉川 梁天文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2071-2073,共3页
目的:探讨如何建立稳定的小鼠血管内皮损伤/再生及内膜增生模型。方法:用改良的空气干燥法造成小鼠颈总动脉内皮剥脱损伤模型。术后活体灌注Evans蓝染料以评估受损内皮再生情况,并取受损部分动脉作纵向切片,行CD31内皮细胞标志抗原检测... 目的:探讨如何建立稳定的小鼠血管内皮损伤/再生及内膜增生模型。方法:用改良的空气干燥法造成小鼠颈总动脉内皮剥脱损伤模型。术后活体灌注Evans蓝染料以评估受损内皮再生情况,并取受损部分动脉作纵向切片,行CD31内皮细胞标志抗原检测。术后4周常规组织学检测内膜增生肥厚情况。结果:内皮损伤术后内皮完全剥脱,Evans蓝染色完全,未见CD31抗原表达,随着术后时间延长,Evans蓝染色部分从损伤边缘开始,逐渐向中心区缩小,CD31抗原表达逐渐增多。术后7 d仍可见部分损伤血管未再内皮化。术后4周可见明显新生内膜增生。结论:用改良的空气干燥法可以建立稳定的小鼠动脉内皮损伤/再生模型,并且伴有明显的新生内膜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损伤 内皮细胞 内膜增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