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iR-143、miR-145及血管紧张素II在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表达 被引量:4
1
作者 郝理 游盛中 +3 位作者 马素华 张东川 罗斌 权力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466-469,F0002,共5页
目的探究miR-143、miR-145及血管紧张素II(AngII)在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12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解剖病例的硬化冠状动脉及斑块和13例非心源性死因病例的冠状动脉血管的石蜡包埋组织,提取组织RNA,逆转录后运用qPC... 目的探究miR-143、miR-145及血管紧张素II(AngII)在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12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解剖病例的硬化冠状动脉及斑块和13例非心源性死因病例的冠状动脉血管的石蜡包埋组织,提取组织RNA,逆转录后运用qPCR技术检测miR-143、miR-145在病变冠脉组织和正常冠脉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同时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半定量AngII在病变冠脉组织和正常冠脉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中miR-143、miR-145的表达量分别为(1.16±0.36)、(3.22±1.30),较对照组的(5.21±2.86)、(13.09±6.06)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ngII主要表达于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的巨噬细胞及成纤维细胞中,其表达量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中为(7.09±0.71),较对照组的(42.75±29.59)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不同死因病例间miR-143、miR-145和AngII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iR-143、miR-145及AngII在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表达下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143 MIR-145 血管紧张素Ⅱ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原文传递
短暂饥饿诱导大鼠脑葡萄糖代谢分布改变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马素华 郝理 +5 位作者 游盛中 张东川 冯雪英 罗斌 李朝晖 权力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15年第4期444-446,462,共4页
目的探究短暂饥饿诱导的大鼠不同脑区葡萄糖代谢的改变。方法将13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n=6)饮食供应充足,饥饿组(n=7)实验前禁食15 h。大鼠经尾静脉注射18F-FDG后放置到小动物PET-CT仪上扫描。将获取的PET-CT影像学资料... 目的探究短暂饥饿诱导的大鼠不同脑区葡萄糖代谢的改变。方法将13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n=6)饮食供应充足,饥饿组(n=7)实验前禁食15 h。大鼠经尾静脉注射18F-FDG后放置到小动物PET-CT仪上扫描。将获取的PET-CT影像学资料与T2WI大鼠脑MRI模板配准。采用Image-J软件手工绘制感兴趣区(ROI),分析大鼠脑内24个区域的18F-FDG摄取的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饥饿组大鼠的尾壳核(18.19%)、内囊(18.41%)、丘脑(10.00%)、下丘脑(17.45%)、黑质(15.28%)、腹侧被盖(15.08%)以及脑桥(13.33%)区域18F-FDG摄取升高(P<0.05),而在运动皮层(15.34%)和内嗅皮质(7.04%)区域18F-FDG摄取下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短暂饥饿的大鼠的脑内葡糖糖代谢分布发生了实质性的改变。18F-FDG PET可以反映短暂饥饿条件下不同脑区的激活和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饥饿 PET 18F-FDG 脑葡萄糖代谢
原文传递
睑结膜充血在电击死判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凯 张哲强 +6 位作者 王迪佳 权国林 汤杰 任涵 罗斌 成建定 黄二文 《中国法医学杂志》 CSCD 2019年第6期557-561,共5页
目的研宄睑结膜充血在电击死判断中的价值。方法搜集734例死亡案例,死因包括中毒、机械性窒息、机械性损伤、电击和猝死,基于Efron分级量表调整得到睑结膜充血分度方法,对各案例的睑结膜充血情况分度后进行分析。结果电击死组睑结膜充... 目的研宄睑结膜充血在电击死判断中的价值。方法搜集734例死亡案例,死因包括中毒、机械性窒息、机械性损伤、电击和猝死,基于Efron分级量表调整得到睑结膜充血分度方法,对各案例的睑结膜充血情况分度后进行分析。结果电击死组睑结膜充血较其他死因组严重(户=3.167\10_1°,OR=6.780,95%〔7=(3.735,12.310)),无电流斑电击死组睑结膜充血较其他死因组严重(P=9.293xl(y7,OR=7.436,95%C7=(3.336,16.574))。在电击死组内,男性较女性睑结膜充血严重(/5=0.006,0/?=19.506,95%C7=(2.335,162.950)),死亡时间在24小时以内的较超过24小时的睑结膜充血严重(P=0.009,OR=3.166,95%C7=(1.327,7.554)),冷冻较非冷冻睑结膜充血更轻微(P=0.009,C«=0.316,95%C/=(0.132,0.754))。结论睑结膜充血征象在电击死的初步判断中能发挥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 电击死 睑结膜 充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