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持续血浆趋化因子C-X-C基序配体12增加导致疼痛的慢性化 被引量:4
1
作者 张辉 麦春林 +7 位作者 许雅南 林震嘉 揭英桃 熊媖 唐源 刘先国 谈智 周利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2171-2176,共6页
目的探讨外周神经损伤后血浆趋化因子C-X-C基序配体12(CXCL12)的变化及其在疼痛慢性痛化中的作用。方法采用Western blot和ELISA法检测保留性神经损伤(SNI)经典慢性疼痛模型前后血浆CXCL12时程变化;通过实验观察正常小鼠尾静脉注射外源... 目的探讨外周神经损伤后血浆趋化因子C-X-C基序配体12(CXCL12)的变化及其在疼痛慢性痛化中的作用。方法采用Western blot和ELISA法检测保留性神经损伤(SNI)经典慢性疼痛模型前后血浆CXCL12时程变化;通过实验观察正常小鼠尾静脉注射外源性CXCL12的痛行为学变化,及静脉注射CXCL12中和抗体对CXCL12与SNI诱导机械痛敏的影响。结果Western blot结果表明SNI 1 d后血浆CXCL12蛋白明显增多,并持续至SNI 9 d;ELISA数据显示血浆CXCL12浓度从对照(35.10±4.11)pg/mL升高到SNI 1d(90.8±8.33)pg/mL(P<0.05)、并持续增加至SNI 21 d(161.20±18.88)pg/mL,P<0.0001。连续9 d静脉注射CXCL12(1.0~5.0 ng/mL,200μL)剂量依赖性引起双侧机械痛觉过敏;而中和血浆CXCL12能缓解静脉注射CXCL12及SNI诱导的双侧机械痛敏。结论血浆CXCL12的持续增加是疼痛慢性化至关重要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理性疼痛 保留性神经损伤 CXCL12 中和抗体
下载PDF
原发性灼口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李莹 李清 +2 位作者 王璇 周利君 谈智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9期2486-2490,共5页
原发性灼口综合征(burning mouth syndrome,BMS)是以舌部为主要发病部位,持续(慢性)或反复口腔烧灼感为主要症状,但无明显临床损害和组织学改变、无明确病因的慢性顽固性黏膜疼痛疾病。由于其流行病学、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缺... 原发性灼口综合征(burning mouth syndrome,BMS)是以舌部为主要发病部位,持续(慢性)或反复口腔烧灼感为主要症状,但无明显临床损害和组织学改变、无明确病因的慢性顽固性黏膜疼痛疾病。由于其流行病学、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缺乏诊断金标准和有效的治疗方法。本文从BMS命名和归类的演变、病理机制、诊断方法(问卷调查、影像学检查、血清或唾液测试)以及治疗性诊断等方面进行综述。随着临床实践和研究的深入,BMS病理机制的了解和诊断检测方法的正确使用有望受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灼口综合征 病因学 发病机理 生物学标志物 治疗
下载PDF
星形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的交互对话在神经炎症中的双重作用 被引量:17
3
作者 郭壮 周利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8期2432-2436,共5页
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中的胶质细胞不仅是营养支持细胞,同时也是重要的神经炎症反应细胞。急性炎症反应一般有利于组织损伤的修复、细胞碎屑和病原体的清除。而慢性神经炎症是各种疾病的危险因素,如神经退行性疾病... 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中的胶质细胞不仅是营养支持细胞,同时也是重要的神经炎症反应细胞。急性炎症反应一般有利于组织损伤的修复、细胞碎屑和病原体的清除。而慢性神经炎症是各种疾病的危险因素,如神经退行性疾病。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是介导CNS神经炎症最重要的两类胶质细胞。它们不仅会发生动态的表型变化,分泌细胞因子;而且两者之间都存在着紧密的交互对话(crosstalk)。本综述将首先介绍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研究的新近进展,并重点介绍两者交互对话在脑内神经炎症中的双重作用。最后将详细讨论它们对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影响。分析这一动态调控关系有助于更深层次地认识神经炎症对机体的双重作用,为防治神经退行性病变等神经系统疾病提供全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形胶质细胞 小胶质细胞 交互对话 神经炎症 神经退行性疾病
下载PDF
一种手动解离、免疫磁珠分选加TIC培养液改良的小鼠原代海马小胶质细胞培养法
4
作者 许雅南 周利君 +4 位作者 揭英桃 麦春林 张珺 林震嘉 谈智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83-893,共11页
本文旨在研究手动解离、免疫磁珠分选加TIC培养液改良原代小胶质细胞的培养方法,获得高活性、高纯度且与在体状态更接近的小鼠海马原代小胶质细胞,以用于小胶质细胞的相关研究。选取2~4周龄SPF级C57BL/6J小鼠,PBS灌注后取海马组织剪碎,... 本文旨在研究手动解离、免疫磁珠分选加TIC培养液改良原代小胶质细胞的培养方法,获得高活性、高纯度且与在体状态更接近的小鼠海马原代小胶质细胞,以用于小胶质细胞的相关研究。选取2~4周龄SPF级C57BL/6J小鼠,PBS灌注后取海马组织剪碎,使用成年鼠脑组织解离试剂盒手动解离海马组织,获得单细胞悬液,再经去碎片试剂去除髓鞘等组织碎片。在4℃孵育CD11b免疫磁珠15 min后,细胞悬液经免疫磁珠细胞分选(magnetic activated cell sorting, MACS)两次过柱提高小胶质细胞纯度。将分选后细胞离心重悬,种在多聚赖氨酸包被后的24孔培养板中,用完全培养基或TIC培养液(以TGF-β、IL-34和胆固醇为主要营养成分的无血清培养基)培养4 d后进行其他检测。结果显示:(1)使用成年鼠脑组织解离试剂盒手动解离可得到含有(56.03±2.10)%活细胞的单细胞悬液;(2)与免疫抗体包被筛选法(immunopanning)相比,经过MACS两步分选后,可得到更多且纯度高达(86.20±0.68)%的小胶质细胞;(3)使用TIC培养液培养4 d后,可获得分枝状、形态类似静息状态的原代小胶质细胞;(4) q RT-PCR检测显示,与完全培养基培养相比,TIC培养液培养的小胶质细胞在4 d和7 d后TNF-α、IL-1β及CCL2 m RNA表达水平更接近急性分离后的小胶质细胞。上述结果提示,采用手动解离海马组织,经MACS两步分选及TIC培养后,可以获得高纯度、高活性且接近在体静息状态的小胶质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胶质细胞 海马 磁珠分选 原代培养 细胞因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