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胰高血糖素瘤临床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卓才 黄小让 +4 位作者 赖日权 冯晓冬 张伟 吴惠茜 赖晃文 《广东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9期1040-1042,共3页
目的 探讨胰高血糖素瘤 (glucagonoma ,GCGN)临床病理及其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 对 4例GCGN进行光镜、免疫组化观察和其中 2例超微结构检测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GCGN以成人为主 ,女性稍多 ,早期临床无特征性 ,往往以皮疹、消瘦... 目的 探讨胰高血糖素瘤 (glucagonoma ,GCGN)临床病理及其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 对 4例GCGN进行光镜、免疫组化观察和其中 2例超微结构检测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GCGN以成人为主 ,女性稍多 ,早期临床无特征性 ,往往以皮疹、消瘦、贫血、糖尿病等某一现象为症候 ,血浆胰高血糖素 >5 0 0ng/L有诊断价值。影像学检查为实性或囊实性结节 ,肿瘤大小直径 1 5~ 14cm× 14 5cm× 16cm。病理形态表现为组织结构多样性 ,细胞形态多形性 ,免疫表型瘤细胞表达Glucagon ,Vimentin ,CgA ,Syn ,S - 10 0蛋白 ,超微结构胞质内富有不均一电子密度大小不同分泌颗粒。结论 GCGN患者临床表现、组织形态和超微结构无特征性 ,临床诊断和病理诊断有赖于免疫组化染色和血浆胰高血糖素检测 ,肿物 >5cm或瘤细胞表达PCNA和Ki6 7对判断肿瘤良恶性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高血糖素瘤 病理诊断 鉴别诊断 免疫组化 超微结构 预后
下载PDF
肾活检病理诊断辅助系统的研究
2
作者 陶瑜 钟觉民 +3 位作者 吴义芳 吴惠群 董愉 赖英荣 《现代医学仪器与应用》 2003年第3期1-3,共3页
微机处理肾活检病理诊断辅助系统选择并贮存了一般临床资料、病理形态学和免疫荧光检查等资料,通过多元分析,对照数据库中各种诊断分类的权值,提出一种或几种诊断供病理医师作诊断决策.诊断系数是我们首次提出的代表诊断可靠程度的概念.
关键词 肾活检 病理诊断 辅助系统 病理学 计算机 诊断系数
下载PDF
卵巢成熟畸胎瘤恶变11例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王宁宁 黄建昭 +3 位作者 梅卓贤 徐成康 庄广伦 曾薇芬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20-321,共2页
关键词 卵巢肿瘤 畸胎瘤 细胞转化 肿瘤
下载PDF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微血管密度改变——附55例报告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宁宁 庄广伦 +2 位作者 黄建昭 姚书忠 董愉 《新医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08-209,共2页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链菌素亲生物素-过氧化酶(strepavidin-peroxidase,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55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灶组织、10例子宫腺肌病、23例子...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链菌素亲生物素-过氧化酶(strepavidin-peroxidase,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55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灶组织、10例子宫腺肌病、23例子宫肌瘤在位内膜中微血管,通过计算机进行微血管密度测定与比较。结果: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的MVD为(160±53)条/平方毫米,子宫腺肌病在位内膜MVD(172±61)条/平方毫米,均显著高于子宫肌瘤在位子宫内膜的(129±45)条/平方毫米,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5,P<0.01),而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与子宫腺肌病在位内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的分泌期与增殖期MV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Ⅰ~Ⅱ期与Ⅲ~Ⅳ期子宫内膜异位症的MVD均存在血管增生,但两者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中的MVD表达增高,并且与子宫腺肌病在位内膜的MVD无差异,提示MVD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微血管密度 免疫组织化学 发病机制
下载PDF
卵巢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1例
5
作者 王卓才 冯晓冬 +4 位作者 陈炳旭 赖日权 陈敬文 吴惠茜 赖晃文 《广东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12期1423-1423,共1页
关键词 盆腔 肿块 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 腹部 子宫 卵巢 CA19—9 性质 液体
下载PDF
鼻咽原发性腺样囊性癌及其与EB病毒感染的关系 被引量:5
6
作者 何洁华 宗永生 +3 位作者 张敏 钟碧玲 梁英杰 梁小曼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34-237,共4页
目的 探讨鼻咽癌高发的广州地区鼻咽原发性腺样囊性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与EB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 对17例鼻咽原发性腺样囊性癌进行临床资料分析。除HE、阿辛蓝及过碘酸Schiff(PAS)常规染色外,采用标记链酶素卵白素生物素(LUAB)免疫组... 目的 探讨鼻咽癌高发的广州地区鼻咽原发性腺样囊性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与EB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 对17例鼻咽原发性腺样囊性癌进行临床资料分析。除HE、阿辛蓝及过碘酸Schiff(PAS)常规染色外,采用标记链酶素卵白素生物素(LUAB)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一系列上皮性标志物、CD21和EB病毒编码的潜伏膜蛋白(LMP)1的表达。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EB病毒编码的小RNAs(EBER)。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EB病毒DNA W片段。结果 17例鼻咽原发性腺样囊性癌患者的男女之比为7:10,年龄30~63岁,中位年龄46岁。17例中14例的肿物呈明显局部侵袭性生长,病变属T3或T4期,仅1例有同侧颈淋巴结转移。大部分肿瘤细胞呈基底细胞样,核小而深染、仅有少许胞质;细胞之间常可见伊红染色同质性或黏液样物质;16例可见筛孔状的特征性结构。鼻咽原发性腺样囊性癌均表达广谱细胞角蛋白和上皮膜抗原。9例(9/17)可见少数癌细胞呈EBER阳性,采用巢式PCR法同时检测到这9例活检组织192bp的EB病毒W片段阳性带,EBER阳性癌细胞的病例中,5例的癌细胞表达LMP1;其中3例的肿瘤间质中又可见少数EBER阳性的浸润性淋巴细胞。所有17例的癌细胞,包括EBER阳性的癌细胞均不表达CD21。结论 鼻咽原发性腺样囊性癌患者以女性为多见。肿瘤生长呈明显的侵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原发性腺样囊性癌 EB病毒感染 HE 阿辛蓝 过碘酸Schiff 免疫组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