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戲曲校勘研究的回顧與展望
1
作者 沈珍妮 《戏曲与俗文学研究》 2022年第2期82-98,共17页
自民國以來,戲曲的校勘整理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民國時期,戲曲研究初興,劉世珩、董康、吴梅、鄭振鐸、王季烈、孫楷第等人開始對戲曲進行“嚴肅”的校勘,並逐步探索適合戲曲的校勘方法。新中國成立以來,戲曲整理全面展開,其中尤以元代戲... 自民國以來,戲曲的校勘整理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民國時期,戲曲研究初興,劉世珩、董康、吴梅、鄭振鐸、王季烈、孫楷第等人開始對戲曲進行“嚴肅”的校勘,並逐步探索適合戲曲的校勘方法。新中國成立以來,戲曲整理全面展開,其中尤以元代戲曲最爲深入。校勘整理之外,版本異文、戲曲詞彙、文獻研究等相關方面也取得了重要的進展。在現有成果的基礎上,未來的戲曲校勘研究可以從發掘微觀戲曲史、總結戲曲校勘方法和關注俗文學的校勘研究三個方向展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戲曲校勘 版本異文 俗文學校勘
下载PDF
“滚调”新论——以晚明闽刻戏曲选本为中心
2
作者 田金弘 《戏曲艺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31,共11页
滚调是晚明时期流行的一种新型曲文组织形式,随青阳腔的流传而产生广泛影响。福建建阳地区的书坊迎合戏曲消费潮流,刊印了一批含有滚词的戏曲选集,成为今人研究滚调的重要史料。前辈学者依据晚明闽刻曲选取得了滚调研究的丰硕成果,但仍... 滚调是晚明时期流行的一种新型曲文组织形式,随青阳腔的流传而产生广泛影响。福建建阳地区的书坊迎合戏曲消费潮流,刊印了一批含有滚词的戏曲选集,成为今人研究滚调的重要史料。前辈学者依据晚明闽刻曲选取得了滚调研究的丰硕成果,但仍有三个问题需要厘清:一是“中号字”滚词的辨识;二是滚词的来源与生成方式;三是加“滚”主体面向不同剧目、散出时的加滚偏好。考察以上问题,有助于深化对滚调的文本形态、艺术来源及表现特征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调 闽刻戏曲选本 中号字 滚词来源 加“滚”偏好
原文传递
海外藏中国民俗文物研究专题 被引量:2
3
作者 王霄冰 《艺术与民俗》 2020年第3期18-18,共1页
长期以来,历史民俗学的研究多偏重于文献资料,而很少关注民俗文物。所谓民俗文物,指的是历史遗留的能够反映民众日常生活的各类实物资料,包括可移动的文物,如服饰、工具、器具、玩具、图画、雕塑作品和建筑构件等,也包括不可移动的建筑... 长期以来,历史民俗学的研究多偏重于文献资料,而很少关注民俗文物。所谓民俗文物,指的是历史遗留的能够反映民众日常生活的各类实物资料,包括可移动的文物,如服饰、工具、器具、玩具、图画、雕塑作品和建筑构件等,也包括不可移动的建筑物、聚落遗址和劳动场所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落遗址 历史民俗学 建筑构件 民俗文物 雕塑作品 文献资料 实物资料 民众日常生活
原文传递
竹村則行藏《舊抄曲本》與清邱園《黨人碑》傳奇輯補
4
作者 董上德 《戏曲与俗文学研究》 2020年第1期193-203,共11页
一寫作緣起清代傳奇作家邱園(1617~?)的名作《黨人碑》,流傳至今的是一個不完整的本子(首尾俱缺)。目前比較便於閲讀的是張樹英點校本,作爲“明清傳奇選刊”之一,與《琥珀匙》合爲一册,於1988年12月由中華書局出版(下稱“中華整理本”)... 一寫作緣起清代傳奇作家邱園(1617~?)的名作《黨人碑》,流傳至今的是一個不完整的本子(首尾俱缺)。目前比較便於閲讀的是張樹英點校本,作爲“明清傳奇選刊”之一,與《琥珀匙》合爲一册,於1988年12月由中華書局出版(下稱“中華整理本”)。張樹英先生在該書“前言”中説:“《黨人碑》現在没有完整的本子,收進《古本戲曲叢刊》第三集的本子是以北京圖書館所藏舊抄本影印的,上卷缺目次齣名和第一、二齣,下卷缺第二十九、三十齣。清康熙年間吕士雄等編《新編南詞定律》收有《黨人碑》佚曲一支(曲牌是‘金井水紅花’,爲第二齣謝廷玉進京考試後抒懷所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本 傳奇 琥珀匙 黨人
下载PDF
中国皮影戏在德国的传播与相关文物收藏
5
作者 叶进(译) 王霄冰(校) 《艺术与民俗》 2020年第3期52-60,共9页
德国人对中国皮影戏的接受与认知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来华德国人所接触到的皮影戏,中德两国的皮影剧团在德国的演出,一些学者和皮影戏爱好者对剧本、乐器、皮影戏人物剪影及其他道具的收集和收藏。虽然部分藏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到损... 德国人对中国皮影戏的接受与认知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来华德国人所接触到的皮影戏,中德两国的皮影剧团在德国的演出,一些学者和皮影戏爱好者对剧本、乐器、皮影戏人物剪影及其他道具的收集和收藏。虽然部分藏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到损毁,但至今仍有许多皮影戏文献和文物保存在德国的公共机构之中,可供欣赏和研究之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文物 皮影戏 皮影剧本 皮影道具 德国
原文传递
民俗资料学的建立与意义 被引量:4
6
作者 王霄冰 《民俗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3-23,157,共12页
民俗学是一门特别重视资料的学科,但民俗学者在传统上往往将民俗资料与文本类的民俗志和民俗文献互为等同。广义的民俗资料概念与此不同,意指一切能够为民俗学研究提供有效信息的文字与非文字资料,包括文本、图像、文物和影音资料等。... 民俗学是一门特别重视资料的学科,但民俗学者在传统上往往将民俗资料与文本类的民俗志和民俗文献互为等同。广义的民俗资料概念与此不同,意指一切能够为民俗学研究提供有效信息的文字与非文字资料,包括文本、图像、文物和影音资料等。民俗资料学借鉴史料学、文献学、文物与博物馆学、图书馆学、信息科学等的理论与方法,从民俗学的学科需求出发,着重研究民俗资料的搜集整理、分类属性、保存利用等问题。开拓这一学术研究方向的目的,在于坐实民俗学"资料之学"的名义,对内促进民俗学的学科发展,对外与历史学、文献学、人类学、计算机科学等形成对话,并为政府、社会团体与个人提供民俗资料方面的咨询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资料学 民俗文献 民俗文物 民俗学 学科建设
原文传递
民俗文物的跨国流动史——以高延藏品为例
7
作者 王玉冰 《艺术与民俗》 2020年第3期19-26,共8页
荷兰汉学家高延分别在1877—1878年及1886—1890年间两次来华,收集了超过1000件民俗物品。随着时间流逝,这些民俗物品变成了博物馆藏品,继而逐渐变成民俗类文物。这些文物现分别收藏于荷兰国立民族学博物馆和法国里昂自然历史博物馆。... 荷兰汉学家高延分别在1877—1878年及1886—1890年间两次来华,收集了超过1000件民俗物品。随着时间流逝,这些民俗物品变成了博物馆藏品,继而逐渐变成民俗类文物。这些文物现分别收藏于荷兰国立民族学博物馆和法国里昂自然历史博物馆。在收集民俗物品时,高延非常注意其体系性,以便完整地呈现出特定的民俗事项。对于那些不便移动的民俗物品,则利用摄影技术为其留下珍贵的图像资料。不但如此,高延还把在厦门地区的民俗物品调查成果应用到民族志的撰写和民族学的教学工作中。回顾高延藏品在荷兰和法国的流动史,可见民俗文物的收藏与研究不仅受到收集者个人学术兴趣的影响,也受制于资助机构与资助者在不同时代对民俗物品收藏价值的判断。文章认为,民俗文物的展出、修复和数字化保存,与博物馆的历史和观众的审美变迁存在着密切的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文物 跨国流动 高延 海外汉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