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台湾经验与张贵兴的南洋再现--兼及陈河《沙捞越战事》 被引量:4
1
作者 朱崇科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6-55,共10页
从台湾经验角度重读张贵兴的马华与南洋书写,无论是对于马共/砂共题材的情欲化、夸大化处理,还是对相关文化中国性的清算以及对雨林和土著事务的状摹,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看到诸多主要议题书写的洞见或盲点。同样,不同的台湾经验分层也影... 从台湾经验角度重读张贵兴的马华与南洋书写,无论是对于马共/砂共题材的情欲化、夸大化处理,还是对相关文化中国性的清算以及对雨林和土著事务的状摹,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看到诸多主要议题书写的洞见或盲点。同样,不同的台湾经验分层也影响到了张贵兴对南洋的更深邃理解,从而也让我们看到了张贵兴文化身份的游移、尴尬和可能的悖论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经验 张贵兴 南洋再现 去中国化
下载PDF
社会性别视角下的暴力三角学说:解读与重构 被引量:2
2
作者 范若兰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8-103,共6页
和平学创始人之一、挪威著名学者约翰·加尔通(Johan Galtung)提出的暴力三角学说,引起女性学研究界的关注。暴力三角学说和女性主义战争与和平观有相通之处,但其学说在引入社会性别分析时存在简单、片面等缺陷。实际上,结构暴力、... 和平学创始人之一、挪威著名学者约翰·加尔通(Johan Galtung)提出的暴力三角学说,引起女性学研究界的关注。暴力三角学说和女性主义战争与和平观有相通之处,但其学说在引入社会性别分析时存在简单、片面等缺陷。实际上,结构暴力、直接暴力和文化暴力构成互相联系和互为因果的暴力体系,而社会性别与其息息相关。社会性别是结构暴力的重要变量,是直接暴力和文化暴力的重要内容。结构暴力中各种权力关系的二元对立划分是性别化的,导致强国对弱国、富人对穷人、男人对女人的控制;体现在直接暴力中,就是国家冲突、民族冲突、阶级冲突、家庭暴力、性暴力、强迫卖淫、拐卖妇女、性骚扰、阴蒂割除、荣誉杀人;体现在文化暴力中,就是各种二元对立的性别观念和性别制度对妇女的规制和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翰·加尔通 社会性别 结构暴力 直接暴力 文化暴力 三重暴力体系
下载PDF
性别视野下的民族冲突:一个理论思考 被引量:1
3
作者 范若兰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6-41,共6页
民族冲突是战后冲突的主要形式,对个人、国家和国际政治会产生深刻影响。人们认为冲突是典型的男人领域,男人是冲突的挑起者、参加者和终结者,妇女只是局外人,所以在民族冲突研究中几乎不关注妇女的状况,更没有从女性或性别视角对民族... 民族冲突是战后冲突的主要形式,对个人、国家和国际政治会产生深刻影响。人们认为冲突是典型的男人领域,男人是冲突的挑起者、参加者和终结者,妇女只是局外人,所以在民族冲突研究中几乎不关注妇女的状况,更没有从女性或性别视角对民族冲突进行分析。但事实上,妇女并不是民族冲突的局外人,而是深深卷入其中。妇女是民族建构中的重要因素,她们是民族母亲和祖国母亲,是民族文化身份和标志和象征,是建构强壮民族的重要基础。妇女在民族冲突中扮演受害者、支持者及和平者等多重角色,民族冲突的根源、过程和影响都与性别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 妇女 民族冲突 民族建构
下载PDF
历史研究中的科学鉴赏力与求实精神——从《东方民族主义思潮》看彭树智先生的治学方法
4
作者 孟庆顺 范若兰 《史学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91-99,共9页
彭树智先生借鉴自然科学家的说法将"科学鉴赏力"概念引入史学领域,并具体阐述了"科学鉴赏力"在确定研究方向和研究课题方面的重要意义。本文以《东方民族主义思潮》一书为例来分析彭先生的治学方法,认为他凭借"... 彭树智先生借鉴自然科学家的说法将"科学鉴赏力"概念引入史学领域,并具体阐述了"科学鉴赏力"在确定研究方向和研究课题方面的重要意义。本文以《东方民族主义思潮》一书为例来分析彭先生的治学方法,认为他凭借"科学鉴赏力"确定了东方民族主义这一具有开拓价值的研究课题,而求实精神则促使该课题形成一系列扎实有据的学术新见解,两者的结合推动着该课题进入了思路开阔、立意高远的研究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彭树智 东方民族主义思潮 “科学鉴赏力”治学方法
原文传递
宗藩体制:东亚传统国际安全体制析论 被引量:5
5
作者 魏志江 《现代国际关系》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0-46,64,共7页
东亚历史上的宗藩体制起源于中国先秦时期的畿服制度,其理论基础是中国儒家大一统的理念和华夷观。宗藩体制的演进过程实际上就是东亚以中国为中心、呈等级差序不断向外缘扩散的安全结构形成的过程。宗藩体制内的国际行为体之间以王道... 东亚历史上的宗藩体制起源于中国先秦时期的畿服制度,其理论基础是中国儒家大一统的理念和华夷观。宗藩体制的演进过程实际上就是东亚以中国为中心、呈等级差序不断向外缘扩散的安全结构形成的过程。宗藩体制内的国际行为体之间以王道政治和礼治主义为指导,建构起共建、共享东亚安全利益的结构体系。尽管宗藩体制在国际关系上具有不平等性,但是中国与周边国家借此建构的国际安全体系及其所体现的王道政治、共建和共享安全利益以及和平主义价值取向,至今仍然具有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藩体制 国际安全 东亚安全结构 中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