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02篇文章
< 1 2 5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化遗产保护与中国——贝绍院士在中山大学人类学系的讲座 被引量:2
1
作者 杨令飞 汪佑霖 《四川文物》 2005年第2期94-96,共3页
本文是一则讲座纪要,记录了贝绍院士在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关于文化遗产。 保护的讲座内容。包括文化遗产的界定,怎么样立法保护文化遗产和中国存在的一些文化 遗产保护中的问题等。
关键词 文化遗产 保护 中国
下载PDF
考古学家贝绍等人访问中山大学人类学系
2
作者 郭立新 汪佑霖 《四川文物》 2005年第2期83-83,共1页
关键词 中山大学 考古学家 人类学 访问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2004年1月 世界遗产委员会 文化遗产保护 法国科学院 国际关系 总干事 部主任 副主席 秘书长
下载PDF
史禄国与中山大学人类学
3
作者 梅方权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4期73-79,共7页
2001年是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复办20周年,回顾人类学在中国的100年坎坷历程,不能不忆起费尽移山心力的开路人。史禄国作为一个俄国人,因为某种机缘,与中山大学有过密切的关系。本文的目的是回顾学者的学术历程与价值,以启来者;尤为重要的是... 2001年是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复办20周年,回顾人类学在中国的100年坎坷历程,不能不忆起费尽移山心力的开路人。史禄国作为一个俄国人,因为某种机缘,与中山大学有过密切的关系。本文的目的是回顾学者的学术历程与价值,以启来者;尤为重要的是,在人类学本土化呼声越来越强的今天,史禄国的很多研究对今天仍然有很大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山大学 史禄国 人类学 本土化 学术成就 学术思想
下载PDF
中山大学人类学教学和研究述略 被引量:6
4
作者 容观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27-30,共4页
中山大学人类学教学和研究已有五十多年的历史。1927年~1948年,是开创和奠基阶段。杨成志、罗香林、江应樑、林惠祥、岑家梧等更多地运用历史学派的理论主张,从事南方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的全貌性研究,形成了中国人类学的“南... 中山大学人类学教学和研究已有五十多年的历史。1927年~1948年,是开创和奠基阶段。杨成志、罗香林、江应樑、林惠祥、岑家梧等更多地运用历史学派的理论主张,从事南方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的全貌性研究,形成了中国人类学的“南派”特色;1981年复办后的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在课程设置和教学、田野调查和专题研究等方面,均取得可喜的成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山大学 文化人类学 南派 发展历史 教学 学术研究
下载PDF
试谈人类学知识与大学通识型人才的培养 被引量:3
5
作者 徐义强 陈绍薇 李佳蔚 《文教资料》 2011年第8期180-181,共2页
人类学学科发展现状与我国综合国力水平极不相称,大学生对于人类学知识的了解也极为有限,不利于高层次通识型人才培养。人类学的知识和理念,有助于学习不同文化间的相处之道,有助于拓宽人的视野,有助于提高人的素质,有助于帮助大学生树... 人类学学科发展现状与我国综合国力水平极不相称,大学生对于人类学知识的了解也极为有限,不利于高层次通识型人才培养。人类学的知识和理念,有助于学习不同文化间的相处之道,有助于拓宽人的视野,有助于提高人的素质,有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学 大学通识型人才 文化修养
下载PDF
窗小亦能观凤舞,檐低更易见鹏飞——人类学系95级素质教育浅谈
6
作者 李善如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2000年第4期88-91,共4页
中山大学人类学系 95级探索素质教育之路 ,在学术成果、专业成绩、道德素质、社会实践能力等方面取得可喜成绩。
关键词 高校 道德素质 社会实践能力 中山大学人类学系 学术成果 学生教育 素质教育
下载PDF
中国饮食人类学初论 被引量:42
7
作者 陈运飘 孙箫韵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7-53,共7页
中国饮食人类学的发展刚刚开始,对其研究内容、理论方法等问题的探讨,是建设和发展这一人类学分支学科的重要工作之一。通过对以往人类学的饮食文化领域的研究回顾,结合人类学对饮食文化与饮食行为的相关理论分析,我们可以获得对饮食人... 中国饮食人类学的发展刚刚开始,对其研究内容、理论方法等问题的探讨,是建设和发展这一人类学分支学科的重要工作之一。通过对以往人类学的饮食文化领域的研究回顾,结合人类学对饮食文化与饮食行为的相关理论分析,我们可以获得对饮食人类学这一分支学科的基本理论认识,并由此而形成关于中国饮食人类学发展的基本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食人类学 饮食文化 饮食行为 研究
下载PDF
从本土走向全球的中国人类学——99人类学本土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被引量:5
8
作者 高崇 邹琼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4期49-52,84,共5页
关键词 人类学本土化 中国人类学 西方人类学 研讨会综述 人类学者 理论和方法 国际学术 广西民族学院 人类学研究 人类学理论
下载PDF
论《寻乌调查》的社会人类学意义——与同期三部作品相比较的视角 被引量:4
9
作者 何国强 李亚锋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2-41,共10页
毛泽东无愧于一位学者型的革命家。作为他的一部成熟作品,《寻乌调查》具有典型的民族志特性。较之于同时期的《定县社会概况调查》、《邹平市集之研究》和《解放前的地主和农民——华南农村危机研究》,这部作品的社会人类学意义十分突... 毛泽东无愧于一位学者型的革命家。作为他的一部成熟作品,《寻乌调查》具有典型的民族志特性。较之于同时期的《定县社会概况调查》、《邹平市集之研究》和《解放前的地主和农民——华南农村危机研究》,这部作品的社会人类学意义十分突出。在对各篇报告作出公允的事实判断和"透物见人"的价值判断之后,可以确信《寻乌调查》在价值取向、理论特点和叙事方法上棋高一着,凸显了毛泽东在特殊条件下讲究科学的调研态度和注重实效的创新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寻乌调查》 李景汉 杨庆堃 陈翰笙 学术价值
下载PDF
社会结合和文化传统——费孝通社会人类学思想述评 被引量:27
10
作者 麻国庆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0-39,共10页
关键词 社会人类学 思想述评 文化传统 费孝通 西方人类学 学术生涯 社会生活 学术研究 研究方法 西方社会 先生 本土化 地产
下载PDF
宗教民族志的视角、理论范式和方法——现代人类学研究诠释 被引量:19
11
作者 王建新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6-14,共9页
对现代人类学创始以来的理论和方法潮流进行了简要整理,探讨了中国宗教民族志研究的现状及可能性。认为人类学宗教研究的学科基础是宗教民族志的开发和创新。人类学有关宗教信仰的综合性定义和分类决定了该学科的整体性研究视角,同时也... 对现代人类学创始以来的理论和方法潮流进行了简要整理,探讨了中国宗教民族志研究的现状及可能性。认为人类学宗教研究的学科基础是宗教民族志的开发和创新。人类学有关宗教信仰的综合性定义和分类决定了该学科的整体性研究视角,同时也决定了宗教民族志研究中个人与集体、观念与行为并重的立体型理论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人类学 宗教民族志 宗教的定义 分类 理论范式 研究方法
下载PDF
广东三峡移民适应性的人类学研究 被引量:23
12
作者 程瑜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93-97,共5页
本文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对在不同时期迁入广东博罗、三水的三峡移民进行比较研究。通过对移民、当地人和政府管理者的深入访谈,讨论在适应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作者认为,隐藏在种种“经济矛盾”背后的不适应,实际是移民在社会和文化... 本文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对在不同时期迁入广东博罗、三水的三峡移民进行比较研究。通过对移民、当地人和政府管理者的深入访谈,讨论在适应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作者认为,隐藏在种种“经济矛盾”背后的不适应,实际是移民在社会和文化上的不适应。作者最后提出了一些如何克服移民群体的社会关系“孤岛效应”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移民 适应性 他群 我群 社会网络 孤岛效应
下载PDF
类别中的关系:家族化的公民社会的基础——从人类学看儒学与家族社会的互动 被引量:15
13
作者 麻国庆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4-55,共12页
潘光旦先生在1947年和1948年,关于"伦"的文字缘由和社会文化意义,曾撰文强调"伦字适用到社会生活上,实在有两种意义,一指类别,二指关系,关系的产生是在类别的认识之后"。在此基础上,我们从类中有推、推中有礼,类以... 潘光旦先生在1947年和1948年,关于"伦"的文字缘由和社会文化意义,曾撰文强调"伦字适用到社会生活上,实在有两种意义,一指类别,二指关系,关系的产生是在类别的认识之后"。在此基础上,我们从类中有推、推中有礼,类以群为本、推以家为轴,类中有序、序中有辈以及类别还在延续,关系以"和"为贵等几方面进行分析,可以看到其中对关系的维护,并且可以发现一套有序的儒家文化伦理以及家族伦理之间的内在关系,这套文化伦理也是汉族社会延续性形成的动力所在,而这一延续的特点正是"家族化的公民社会"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别 关系 家族 儒家文化 社会延续 公民社会 差序格局
下载PDF
家族化公民社会的基础:家族伦理与延续的纵式社会——人类学与儒家的对话 被引量:19
14
作者 麻国庆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5-14,共10页
本文认为讨论公民社会的内涵,不能离开中国社会文化的基础。事实上以家族为中心的中国社会文化,并没有随着革命的话语而中断或断裂,相反,即使在今天的中国社会也能随处看到社会和文化延续性的内在特点。在儒家思想、文化、社会的框架下... 本文认为讨论公民社会的内涵,不能离开中国社会文化的基础。事实上以家族为中心的中国社会文化,并没有随着革命的话语而中断或断裂,相反,即使在今天的中国社会也能随处看到社会和文化延续性的内在特点。在儒家思想、文化、社会的框架下,提出纵式社会运行的内在的结构性特点,并与韦伯对于中国社会的认识论进行对话。作者所提出的"家族化公民社会",仅仅是一种反映中国社会文化延续性的象征性表述。同时强调当人类学家在研究中国社会的结构性原则时,一定不能离开和中国传统思想特别是儒家思想的对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化公民社会 家族伦理 纵式社会 儒家 社会延续
下载PDF
费孝通先生对中国人类学的理论贡献 被引量:16
15
作者 黄淑娉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2-31,共10页
费孝通先生的人类学理论贡献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1.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从中华民族整体出发研究民族的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及其规律,是中华民族关系过程的概括;2.将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与人类学研究相结合,发展了功能派文化理论;3.提出全球... 费孝通先生的人类学理论贡献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1.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从中华民族整体出发研究民族的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及其规律,是中华民族关系过程的概括;2.将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与人类学研究相结合,发展了功能派文化理论;3.提出全球化过程中的“文化自觉”,不同传统文化的人们如何形成和平共处的世界秩序,建立世界范围内文化关系的多元一体;4.社区研究理论,以类型比较法为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人类学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功能学派 文化自觉 社区研究
下载PDF
本真性的共谋:旅游人类学的反思 被引量:11
16
作者 朱健刚 《旅游学刊》 CSSCI 2012年第11期17-19,共3页
在一个信息极度发达的互联网时代,人们只需动一下鼠标,就可以轻而易举地获得任何旅游目的地的图像和视频,有时候这些图像和视频甚至比亲身在现场还要来得清晰和美感。既然这样,那么,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旅游者要上路,只为一睹现场呢?这... 在一个信息极度发达的互联网时代,人们只需动一下鼠标,就可以轻而易举地获得任何旅游目的地的图像和视频,有时候这些图像和视频甚至比亲身在现场还要来得清晰和美感。既然这样,那么,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旅游者要上路,只为一睹现场呢?这里的动机可谓五花八门,毫无疑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人类学 本真性 反思 互联网时代 旅游目的地 旅游者 视频 图像
下载PDF
民族文化保护与文化自觉:兼论文化人类学者在民族文化变迁中的责任 被引量:16
17
作者 霍志钊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86-89,共4页
本文通过阐述在乡村都市化以及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与在发展中造成文化变迁二者所产生的矛盾,探讨了经济发展与民族文化保护的关系,提出了文化自觉是文化保护的思想基础,以及文化人类学者在民族文化变迁中责任的命题。
关键词 乡村都市化 全球化 民族文化 文化变迁 保护 文化自觉
下载PDF
视觉人类学的理论视野 被引量:15
18
作者 邓启耀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8,共7页
将视觉人类学"工具化"、"技术化"及研究对象的不同界定和对视觉研究理论的陌生,导致视觉人类学被"边缘化"。视觉人类学的当代研究,不仅需要研究人类视觉文化遗物和通过镜像聚焦和折射的文化视像,还需要... 将视觉人类学"工具化"、"技术化"及研究对象的不同界定和对视觉研究理论的陌生,导致视觉人类学被"边缘化"。视觉人类学的当代研究,不仅需要研究人类视觉文化遗物和通过镜像聚焦和折射的文化视像,还需要直接面对人类活态的视觉文化现象,面对不同群体的视觉表达、视觉传播和视觉行为,研究人类的群体性图像信息、视觉符号和视觉文化行为,关注视觉媒体和媒体革命对文化的影响,考察在现代视觉媒体影响下的文化涵化、文化冲突和文化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学 视觉人类学 媒介 虚拟
下载PDF
人类学与华人研究视野下的公益慈善 被引量:11
19
作者 陈志明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10-117,共8页
从人类学与华人研究之视角探讨公益慈善,应强调将其置入政治经济框架中加以分析。公益慈善关系到社会价值,但不能简单地视慈善家之善举为其善心使然,或仅仅是受到宗教或道德观念的影响。道德观念和宗教精神固然会鼓励善行,但市场经济社... 从人类学与华人研究之视角探讨公益慈善,应强调将其置入政治经济框架中加以分析。公益慈善关系到社会价值,但不能简单地视慈善家之善举为其善心使然,或仅仅是受到宗教或道德观念的影响。道德观念和宗教精神固然会鼓励善行,但市场经济社会中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却有其背后的政治经济动因。公益慈善为社会构成的重要部分,同时发挥着维持社会结构稳定的作用。首先从人类学的角度简要回顾人类社会演变中的公益慈善,进而探讨中华文明之下的公益慈善,再以潮汕传统的善堂与慈善事业为例,讨论民间宗教与慈善及其关联与互动,最后集中讨论全球化市场经济与公益慈善,并进一步阐明,现代公益慈善肇始于工业化之后,乃市场经济社会的特有现象。如今,公益慈善已成为维持全球市场经济与社会制度的重要力量,公益慈善文化亦随之成为社会构成的重要一环,同时也是社会精英与普通市民共识共享的文化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与慈善 善堂与慈善 公益慈善与社会秩序 中国的公益慈善 华人社会
下载PDF
迈向21世纪的中国人类学 被引量:7
20
作者 周大鸣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3-27,共5页
人类学在西方的学术框架中属于基础学科,在大学里也普遍设置了人类学系。在我国,人类学是正在发展中的学科,在学术界、大学逐渐占有一席之地。学科建设与学科发展紧密相连,因此,了解学科的历史,准确地把握人类学的焦点问题,才能更好地... 人类学在西方的学术框架中属于基础学科,在大学里也普遍设置了人类学系。在我国,人类学是正在发展中的学科,在学术界、大学逐渐占有一席之地。学科建设与学科发展紧密相连,因此,了解学科的历史,准确地把握人类学的焦点问题,才能更好地展望学科的发展。笔者受《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之托,约请云南大学、北京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4所大学的学者做了这一组笔谈。云南大学的陈庆德教授是国家重点学科民族学的学术带头人,也是国务院学科评议组的成员,他认为人类学的理论性存在问题已成为学科发展的关键所在,并批评了人类学的"反理论性"趋向。北京大学的高丙中教授从国外民族志与田野调查的发展得出结论:人类学的主流研究取向是以国外社会的实地调查为依据的研究,中国人类学的发展必须转向海外和国外研究,使中国从一个民族志的田野变为民族志的主体。事实上,国内的一些博士生已经在越南、泰国、马来西亚、蒙古等地进行田野调查。厦门大学的彭兆荣教授认为人类学最基本的研究主题是讨论"关系",或者是研讨"和谐关系"。笔者简单地概括了人类学学科发展的现状,指出人类学在中国的发展必须对田野调查、族群与区域研究、应用研究、历史研究取向4个方面进行思考。当然,本次讨论是极为有限的,希望能引起学术界及同行们更多地关注人类学学科建设和学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人类学 21世纪 香港科技大学 中央民族大学 学科建设 中山大学 台湾大学 博士点 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