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语言在医学生流行病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1
作者 刘婷婷 许瑞君 +2 位作者 李颖欣 刘励坤 刘跃伟 《教育进展》 2023年第8期6177-6185,共9页
流行病学是医学领域中重要的方法学科。作为一门必修课程,流行病学可在医学生科研思维的培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R语言是流行病学研究中的重要统计分析工具,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医学领域的科学研究之中。基于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开设... 流行病学是医学领域中重要的方法学科。作为一门必修课程,流行病学可在医学生科研思维的培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R语言是流行病学研究中的重要统计分析工具,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医学领域的科学研究之中。基于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开设的流行病学课程,本研究以医学生为研究对象开展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在流行病学课程教学中对R语言应用的态度和需求,以期为推动高校预防医学专业流行病学课程教学改革,构建高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培养新时代高质量应用型医学人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语言 流行病学 教学改革
下载PDF
工具变量法在环境流行病学因果推断中的应用与进展
2
作者 石慧 郑古峥玥 +4 位作者 赵星 黄守瑞 艾宝卓 吴佳隆 林华亮 《环境与职业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9-225,共7页
环境流行病学研究中环境暴露广泛而非随机、混杂偏倚较为复杂,对其因果推断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近年来,随着因果推断方法引入观察性研究中,其为环境流行病学因果推断研究提供了更多统计方法的选择。工具变量法(Ⅳ)作为一种能够很好控制... 环境流行病学研究中环境暴露广泛而非随机、混杂偏倚较为复杂,对其因果推断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近年来,随着因果推断方法引入观察性研究中,其为环境流行病学因果推断研究提供了更多统计方法的选择。工具变量法(Ⅳ)作为一种能够很好控制未测量混杂因素的因果推断方法,逐渐应用在环境流行病学研究领域中。本研究介绍了Ⅳ的基本原理,归纳了目前应用Ⅳ进行环境流行病学因果推断的研究进展与局限性。当前环境流行病领域应用Ⅳ方法进行因果推断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合理使用Ⅳ并与其他因果推断方法的有效整合将成为环境流行病学因果推断的发展重点。本研究旨在为我国环境暴露的人群健康效应的因果推断研究提供方法学上的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具变量法 因果推断 环境流行病学 环境暴露 健康效应 应用
原文传递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感受负担与焦虑敏感性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3
作者 李影花 张文轩 +2 位作者 温穗溱 王饶萍 叶晓青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23年第9期103-108,共6页
目的调查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和焦虑敏感性水平现状,探讨包括焦虑敏感性水平各维度(躯体关注、社会关注、认知关注)在内的因素与自我感受负担的关系。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自我感受负担... 目的调查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和焦虑敏感性水平现状,探讨包括焦虑敏感性水平各维度(躯体关注、社会关注、认知关注)在内的因素与自我感受负担的关系。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自我感受负担量表和焦虑敏感指数量表3版,对广东省360名住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一般情况、自我感受负担水平和焦虑敏感性水平进行调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探讨自我感受负担和焦虑敏感性水平不同维度(躯体关注、社会关注、认知关注)、其他一般因素的关系。结果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焦虑敏感指数3版中文版量表的躯体关注维度、无并发症、家庭人均月收入<3000元和无固定收入是MHD患者自我感受负担水平的影响因素(P<0.05),可解释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感受负担水平总变异的26.9%。结论焦虑敏感水平的躯体关注维度与MHD患者自我感受负担水平呈正相关,在进行焦虑敏感性相关的心理干预时应积极改善患者的躯体关注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 自我感受负担 焦虑敏感性
下载PDF
2008—2021年广东省在校中学生非医疗目的使用精神活性物质流行趋势分析
4
作者 黄国良 赖文健 +3 位作者 魏雪芳 郭蓝 林燕芬 卢次勇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788-793,798,共7页
目的:分析2008—2021年广东省在校中学生非医疗目的使用精神活性物质的流行趋势,为中学生药物滥用的预防和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2008—2021年七次广东省在校中学生非医疗目的使用精神活性物质抽样调查的监测数据,对在校中学生非... 目的:分析2008—2021年广东省在校中学生非医疗目的使用精神活性物质的流行趋势,为中学生药物滥用的预防和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2008—2021年七次广东省在校中学生非医疗目的使用精神活性物质抽样调查的监测数据,对在校中学生非医疗目的使用精神活性物质的特征和流行趋势等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SPSS 26.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08—2021年共调查了198499名在校中学生,广东省中学生曾经非医疗目的使用精神活性物质率从2008年的10.80%下降至2021年的1.45%,总体呈下降趋势(χ^(2)_(趋势)=3787.463,P<0.001);复方甘草片、头痛散、去痛片和晕动片是使用率相对突出的几种药物;首次使用的原因主要是模仿或好奇心尝试以及缓解烦恼心理压力,首次使用场所主要是学校和家里,首次使用来源主要是家里和药店。结论:2008—2021年广东省中学生非医疗目的使用精神活性物质的报告率总体呈现下降趋势,说明相关部门近年来对中学生物质滥用的管控效果显著,但仍需加强对药店的管理、充分发挥家庭及学校在引导中学生正确使用药物中的作用,以期在未来实现更理想的监管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活性物质 非医疗目的使用 流行趋势分析 在校中学生
原文传递
中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公共卫生综合干预行动专家共识 被引量:12
5
作者 中国学生营养与健康促进会视力健康分会 中华预防医学会公共卫生眼科分会 +10 位作者 陶芳标 陶舒曼 伍晓艳 何鲜桂 张欣 潘臣炜 王宁利 毕宏生 卢次勇 范奕 黄思哲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8期3002-3009,共8页
近视防控干预行动有效实施是实现我国近视防控目标的基础。然而,近视防控干预的实施与评价仍然缺乏指导性文件。因此,中国学生营养与健康促进会视力健康分会、中华预防医学会公共卫生眼科分会经深入研究并总结相关实践经验,讨论形成《... 近视防控干预行动有效实施是实现我国近视防控目标的基础。然而,近视防控干预的实施与评价仍然缺乏指导性文件。因此,中国学生营养与健康促进会视力健康分会、中华预防医学会公共卫生眼科分会经深入研究并总结相关实践经验,讨论形成《中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公共卫生综合干预行动专家共识》。本共识从公共卫生视域构建近视防控综合干预行动理论框架,形成视力健康档案建立与近视风险评估、视力保健行为评价与合理用眼行为养成、师生家长全员健康教育、家校读写环境改善、日间户外活动2 h、近视分级管理与医学矫正等6项综合干预行动,提出实施与效果评价指标体系,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提供经济有效、普遍适宜的公共卫生“处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公共卫生 干预 儿童青少年
原文传递
R语言在我国高校预防医学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现状研究
6
作者 刘励坤 刘婷婷 +1 位作者 许瑞君 刘跃伟 《创新教育研究》 2023年第10期3120-3130,共11页
目的:在大数据时代和“新医科”建设背景下,分析R语言在我国高校预防医学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现状,为深入开展预防医学专业教学改革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在全国范围内随机抽取六所开设预防医学专业的高校作为研究现场开展现况调查,了解我国... 目的:在大数据时代和“新医科”建设背景下,分析R语言在我国高校预防医学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现状,为深入开展预防医学专业教学改革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在全国范围内随机抽取六所开设预防医学专业的高校作为研究现场开展现况调查,了解我国高校预防医学专业教学中R语言课程的开设情况,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学生的R语言使用情况、学习现状、专业需求等。结果:六所高校中仅有两所高校面向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开设了R语言相关课程,修读课程的学生对本校R语言课程教学的认可程度较高。整体来看,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R语言的需求大,但自我评价熟悉度欠缺,学习途径分散,自学难度较大。结论:R语言是我国高校预防医学专业教学的必要工具和内容,但目前融合度相对欠缺。建议高校针对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开设R语言相关课程,提高学生使用R语言解决实际专业问题的能力,助力培养高质量应用型医学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语言 医学 教学改革
下载PDF
基于SF-36量表的中老年社区居民生命质量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5
7
作者 王玲 陈诗 +9 位作者 陈伟文 何志明 黄楚怡 阿丽努尔·阿布力米提 李蕾 罗红 冯小丽 张乃琪 张彩霞 吴能简 《应用预防医学》 2020年第4期273-278,共6页
目的了解深圳市坪山区中老年社区居民的生命质量状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提出生命质量的改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在坪山区的6条街道随机各抽取1个社区,招募932名50岁及以上的中老年社区居民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问卷... 目的了解深圳市坪山区中老年社区居民的生命质量状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提出生命质量的改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在坪山区的6条街道随机各抽取1个社区,招募932名50岁及以上的中老年社区居民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问卷和SF-36量表对个人基本信息、家庭和医保的相关信息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中老年社区居民生命质量生理综合评分平均为(50.09±10.18)分,心理综合评分平均为(54.96±8.65)分。8个维度平均分由高到低依次为社交功能(90.52±13.22)分,躯体功能(87.78±14.98)分,情感职能(85.77±31.55)分,生理职能(84.60±31.85)分,躯体疼痛(82.93±19.14)分,精神健康(77.82±15.07)分,生命活力(77.63±15.06)分和总体健康(69.33±20.30)分。多重线性回归结果显示,男性、年龄小于60岁、未患慢性病、饮食习惯未发生改变、非中心型肥胖、体力活动强度中等及以上者生理综合评分更高;年龄70岁及以上、饮食习惯未发生改变、家庭月收入超过2000元、每天睡眠6小时及以上、有饮茶史者心理综合评分更高。结论本研究对象的生命质量较高,应根据不同居民的特征,从个体和家庭层面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改善中老年社区居民的生命质量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 中老年人 生命质量 SF-36量表
下载PDF
广州市越秀区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情况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何雅蔷 任泽舫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1年第S1期153-154,共2页
目的通过对广州市中心城区近年来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资料的分析,了解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在全死因中的位次、分布特点及规律,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策略研究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利用2008-2010年广州市越秀区居民22 380人的死亡原因监... 目的通过对广州市中心城区近年来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资料的分析,了解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在全死因中的位次、分布特点及规律,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策略研究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利用2008-2010年广州市越秀区居民22 380人的死亡原因监测资料,对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患病时间和并发疾病的心脑血管病死亡水平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8~2010年广州市越秀区根本死亡原因为心脑血管病者8 133例,占全死因的36.34%,其中心血管病死亡5051例(占22.57%),脑血管病死亡3 082例(占13.77%);在死因顺位中分别位于第2和第4位。心脑血管病死亡男女性之比为0.99:1;但死于心血管病的男女性之比为1.07:1,而死于脑血管病的男女性比为0.87:1,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在死因为心血管疾病的人群当中,死于冠心病的比例最高,占63.6%,其次为高血压,占19.6%。在死于脑血管病的人群中,脑梗塞及其后遗症居首,占50%,脑出血次之,占35.7%。心脑血管疾病死亡以老年人(60岁以上)为主,死因为冠心病者中,71~90岁年龄段所占比例最高(69.7%);而且,80岁以下的年龄组男性人数均多于女性,80岁以上则女性多于男性。高血压、糖尿病、肾病与心脑血管疾病共存情况较常见。结论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广州市中心城区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说明心脑血管疾病对我市居民健康已造成严重的危害,全社会必须重视这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控制及流行病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脑血管疾病 广州市中心城区 死亡原因 广州市越秀区 心脑血管病 全死因 心血管病 居民健康 高血压 冠心病
下载PDF
基于经皮肩部穿刺超声造影诊断肩袖撕裂的一致性 被引量:3
9
作者 唐亚群 陈伟文 +11 位作者 易文鸿 张俊国 李素淑 许静娇 黄静 赵琴 曹勃玲 张恒 敬子洋 欧阳剑锋 王彤 刘红梅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545-1550,共6页
目的观察基于经皮肩部穿刺超声造影(CEUS)诊断各型肩袖撕裂(RCT)的一致性。方法回顾性分析94例临床疑诊RCT患者的肩部二维超声、CEUS[单一经皮超声引导肩峰下滑囊超声造影(PUSB)或联合经皮超声引导肌腱病损区超声造影(PUTL)]及关节镜检... 目的观察基于经皮肩部穿刺超声造影(CEUS)诊断各型肩袖撕裂(RCT)的一致性。方法回顾性分析94例临床疑诊RCT患者的肩部二维超声、CEUS[单一经皮超声引导肩峰下滑囊超声造影(PUSB)或联合经皮超声引导肌腱病损区超声造影(PUTL)]及关节镜检查资料,分别由观察者1(主任医师)、观察者2(主治医师)、观察者3(住院医师)基于肩部穿刺CEUS评估有无RCT及其类型,观察其诊断一致性及效能。结果94例中,关节镜检出17例较大全层撕裂(lF)、14例小全层撕裂(sF)、18例滑囊侧部分撕裂(bP)、23例关节侧部分撕裂(aP)及22例无撕裂(NT)。观察者间对全部病例的评估结果的一致性为较高或高(Kappa=0.67~0.95)。针对全层撕裂(FT)、部分撕裂(PT)、lF、sF、bP、aP和NT,观察者1 vs.2、2 vs.3的一致性均高(Kappa=0.81~0.95)、观察者1 vs.3均较高(Kappa=0.71~0.80)。观察者诊断RCT的准确率为87.23%~96.81%。针对RCT,观察者3诊断bP的敏感度为77.78%(14/18),3名观察者诊断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均>80.00%,对lF及NT的诊断敏感度均为100%(17/17)及90.91%(20/22)。结论经皮肩部穿刺CEUS诊断各型RCT的一致性及敏感度、特异度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袖损伤 超声检查 诊断 一致性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Delta变异株引起的广州市荔湾区本土疫情流行特征分析 被引量:25
10
作者 李文艳 杜志成 +7 位作者 王莹 林晓 陆龙 方强 张万方 蔡明伟 徐琳 郝元涛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763-1768,共6页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B.1.617.2(Delta)变异株引起的广州市荔湾区本土疫情流行特征,为Delta变异株疫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和广州市荔湾区CDC,收集2021年5...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B.1.617.2(Delta)变异株引起的广州市荔湾区本土疫情流行特征,为Delta变异株疫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和广州市荔湾区CDC,收集2021年5月21日至6月18日广州市荔湾区新冠病毒感染者(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相关信息。采用频数(构成比)、直方图、百分比堆积面积图等对本次Delta变异株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并应用潜伏期、动态再生系数(Rt)估计进行分析。结果截至6月18日广州市荔湾区累计报告新冠病毒感染者127例,年龄范围2-85岁,<18、18-59和≥60岁年龄组分别占18.9%(24/127)、43.3%(55/127)和37.8%(48/127)。男女性别比为1∶1.35(54∶73);职业以离退休人员32.3%(41/127)、家务及待业18.1%(23/127)和学生16.5%(21/127)为主;主要集中在荔湾区的白鹤洞街道(70.1%,89/127)与中南街道(23.6%,30/127);Delta变异株的中位潜伏期6(范围:1-15)d;临床分型以普通型(64.6%,82/127)为主;基本再生系数(R0)=5.1,Rt先上升后下降,最高达7.3;传播方式以密闭空间为主,具有明显的家庭聚集性,主要传播场所为家庭(26.8%,34/127)、餐馆(29.1%,37/127)、小区(3.9%,5/127)和市场(3.1%,4/127)。密切接触者筛查(66.1%)和社区排查(33.1%)是发现感染者的主要途径。结论本次疫情新冠病毒Delta变异株的传染性较强,广州市荔湾区本土疫情具有明显的家庭聚集性,新冠病毒感染者以18-59和≥60岁年龄组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 B.1.617.2(Delta)变异株 流行特征
原文传递
广东地区新型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病毒神经氨酸酶基因变异和药物敏感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梁丽君 黄平 +5 位作者 朱晓兰 苏文哲 曾宪锹 张欣 张永慧 陈维清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03-207,共5页
目的分析广东地区2009年至2011年新型甲型HINl流行性感冒(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NA)基因变异及其耐药状况。方法采用时空抽样方法,检测广东地区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NA基因核苷酸序列;比对NA基因核苷酸序列,比较糖基化位点变异,... 目的分析广东地区2009年至2011年新型甲型HINl流行性感冒(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NA)基因变异及其耐药状况。方法采用时空抽样方法,检测广东地区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NA基因核苷酸序列;比对NA基因核苷酸序列,比较糖基化位点变异,构建马尔可夫链蒙特卡洛模拟进化树(MCMC进化树);同时分析2009年至2011年广东地区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株NA基因对NA抑制剂类药物奥司他韦和扎那米韦的耐药现状;计算50%抑制浓度(IC50),并对两种药物分别进行年份病毒株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ANOVA)。结果2009年至2011年67株病毒株NA基因出现N44S/K、R257K、1365T、N369K、N386S、1389M和1436V变异,2011年病毒株进化树主要分为两主干;2010年至2011年广东地区和其他地区的病毒株发生N44S变异,增加1个糖基化位点NQS42-44;2010年至2011年广东地区病毒株发生N386S变异,减少1个糖基化位点NFS386-388。广东地区病毒株对奥司他韦和扎那米韦均敏感,但出现3个离散值。结论广东地区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NA基因变异具有地区特征;糖基化位点变异对于病毒株致病性和抗原性的影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病毒株对NA抑制剂敏感,但应警惕出现耐药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感病毒A型 H1N1亚型 神经氨酸酶 进化 变异(遗传学) 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原文传递
产时发热峰值及发热持续时间对母婴围产期不良结局的影响
12
作者 张佩丽 胡鹏 +1 位作者 郭静宜 林华亮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03-908,共6页
目的探讨母体产时发热体温峰值和发热持续时间对母婴围产期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2022年在汕头市中心医院妇产科分娩的足月单胎初产妇,以产时发热(母体体温≥37.5℃)为暴露因素,分别以发热峰值T_(max)(产时能记录到的最高体温)、... 目的探讨母体产时发热体温峰值和发热持续时间对母婴围产期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2022年在汕头市中心医院妇产科分娩的足月单胎初产妇,以产时发热(母体体温≥37.5℃)为暴露因素,分别以发热峰值T_(max)(产时能记录到的最高体温)、发热持续时间t(从首次记录发热到首次记录正常体温或分娩为止的时间),发热复合变量v[v=Tmax−37℃/100×t]分组。比较新生儿围产期不良结局(包括新生儿窒息、新生儿感染、缺血缺氧性脑病、惊厥、颅内出血等)和孕产妇围产期不良结局(包括母体手术产、产后出血、手术切口感染、产褥期败血症)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母体产时发热峰值及发热持续时间与母婴围产期不良结局之间的关联。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197例研究对象,其中307名(13.9%)产妇在分娩期间出现发热。与非发热组相比,发热组新生儿不良结局及母体手术产发生风险升高。在调整混杂因素后,发热峰值每增加1℃,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风险增加1.204倍(OR=2.204,95%CI:1.691~2.423),母体手术产发生风险增加88.3%(OR=1.883,95%CI:1.581~2.242);发热持续时间每增加60 min,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风险增加28.4%(OR=1.284,95%CI:1.178~1.400),母体手术产发生风险增加29.4%(OR=1.294,95%CI:1.183~1.414);发热复合变量每增加1个单位,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风险增加55.4%(OR=1.554,95%CI:1.359~1.777),母体手术产发生风险增加49.4%(OR=1.494,95%CI:1.298~1.720)。结论随着发热峰值的升高,发热持续时间增加,发热复合变量增加,新生儿不良结局及母体手术产发生风险均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时发热 发热峰值 发热持续时间 母体结局 新生儿不良结局 母体手术产
原文传递
先天性心脏病婴儿术后3年的生长轨迹
13
作者 李莉娟 崔彦芹 +4 位作者 胡春梅 石慧 张琳芳 龚婷 王琳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88-793,共6页
目的:探讨我国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患儿术前至术后3年的生长轨迹,并评估不同CHD类型及术前是否合并营养不良对术后生长轨迹的影响。方法:通过前瞻性队列观察性研究,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 目的:探讨我国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患儿术前至术后3年的生长轨迹,并评估不同CHD类型及术前是否合并营养不良对术后生长轨迹的影响。方法:通过前瞻性队列观察性研究,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385例CHD婴儿术后营养队列数据,根据CHD的不同类型和术前营养状况,分为单纯CHD组和复杂CHD组、紫绀CHD组和非紫绀CHD组以及营养不良组和非营养不良组。所有患儿均规律随访至术后3年。采用混合效应线性回归方法分别比较两组患儿的年龄别体重Z值(weight-for-age Z score,WAZ)、年龄别身高Z值(height-for-age Z score,HAZ)术前至术后3年内的生长轨迹。结果:385例CHD患儿中,简单CHD为43.7%(168/385),复杂CHD为56.3%(217/385);紫绀CHD占35.1%(135/385),非紫绀CHD占64.9%(250/385);营养不良占41.0%(158/385),非营养不良占59.0%(227/385)。出院时及术后1个月患儿总体WAZ较术前有明显下降,营养不良组及复杂CHD组下降更明显。术后1个月WAZ逐渐回升,术后3~6个月呈快速生长追赶状态,术后2年、3年WAZ趋于平缓。营养不良组较非营养不良组WAZ增长速度更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复杂CHD组较简单CHD组WAZ增长速度更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紫绀CHD组与非紫绀CHD组WAZ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AZ在术后3个月至1年内逐渐增长,术后1~3年增长速率较1年内减慢,营养不良组及复杂CHD组HAZ增长速率较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紫绀和非紫绀CH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简单CHD和术前非营养不良的CHD患儿相比,复杂CHD及术前营养不良的患儿生长追赶较慢。疾病类型和术前营养状态协同影响CHD婴儿术后生长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病 营养支持 生长轨迹 儿童
原文传递
昼夜节奏紊乱与乳腺癌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波 朱伟 +1 位作者 任泽舫 刘移民 《中国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96-600,共5页
昼夜节律指人体各种生理指标的昼夜变化,是人体适应地球自转进化而来的生理特征[1]。昼夜节律具有可塑性和稳定性2个互相制约的特点,反映了人与环境的关系。其中,可塑性是指长期而言,环境光照通过中枢神经系统塑造并控制各外周器官的昼... 昼夜节律指人体各种生理指标的昼夜变化,是人体适应地球自转进化而来的生理特征[1]。昼夜节律具有可塑性和稳定性2个互相制约的特点,反映了人与环境的关系。其中,可塑性是指长期而言,环境光照通过中枢神经系统塑造并控制各外周器官的昼夜节律,使人体内源性节律与环境光照节律保持一致;稳定性是指短期而言,人体内各器官在基因层面形成了一套不依赖环境光照的内源性转录、翻译调控机制,使机体在稳定的环境中保持稳定的昼夜节律[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昼夜节律 夜间轮班作业 夜间光照 作息类型 乳腺癌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学龄前儿童多动行为与父母D型人格及家庭环境的关系 被引量:7
15
作者 赵雅芬 何冠豪 +3 位作者 黄丽华 冼丹霞 杨伟康 陈维清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83-588,共6页
目的探讨学龄前儿童的多动行为与父母D型人格及家庭环境的关系。方法以深圳市龙华区2016―2017年小班儿童及父母为调查对象,应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父母D型人格、家庭环境与多动行为的关联,应用中介分析评价家庭环境在父母D型人格与儿童... 目的探讨学龄前儿童的多动行为与父母D型人格及家庭环境的关系。方法以深圳市龙华区2016―2017年小班儿童及父母为调查对象,应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父母D型人格、家庭环境与多动行为的关联,应用中介分析评价家庭环境在父母D型人格与儿童多动行为关联中的中介作用。结果父母D型人格与家庭环境的矛盾性(母亲:β=0.687;父亲:β=0.694)、儿童的多动行为水平(母亲:β=0.164;父亲:β=0.130)呈正关联,而与家庭环境的亲密度(母亲:β=-0.654;父亲:β=-0.665)、知识性(母亲:β=-0.537;父亲:β=-0.394)、组织性(母亲:β=-0.589;父亲:β=-0.459)呈负关联。儿童多动行为水平与家庭环境的亲密度(β=-0.010)、知识性(β=-0.033)、组织性(β=-0.022)与呈负关联,而与家庭环境的矛盾性(β=0.034)呈正关联。家庭环境的亲密度、矛盾性、知识性、组织性在父母D型人格与儿童多动行为关联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百分比介于4.88%~20.00%。结论父母D型人格可增加学龄前儿童多动行为发生的风险,其中部分是通过营造不同家庭环境对儿童多动行为产生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型人格 家庭环境 多动行为 学龄期儿童
原文传递
膳食酸负荷与中老年人骨密度的关系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成锋 孙廷钰 +2 位作者 伍燕妍 刘玉萍 陈裕明 《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6-42,共7页
目的探讨膳食酸负荷与中老年人骨密度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来自于"广州营养与健康研究"队列人群,选择资料完整的3319名40~75岁的居民,其于2011~2013年完成了食物频数问卷、一般情况调查和骨密度的测定(全身、腰椎、髋骨、转... 目的探讨膳食酸负荷与中老年人骨密度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来自于"广州营养与健康研究"队列人群,选择资料完整的3319名40~75岁的居民,其于2011~2013年完成了食物频数问卷、一般情况调查和骨密度的测定(全身、腰椎、髋骨、转子间和股骨颈)。利用膳食资料计算了膳食酸负荷--潜在肾酸负荷(PRAL)和内源性酸净生成量(NEAP),分析膳食酸负荷与骨密度间的关系。结果校正潜在干扰因素后,女性膳食酸负荷越高,其腰椎L1-L4、总髋骨、转子间和股骨颈的骨密度越低。且其总髋骨、转子间的骨密度值在PRAL的四分位组最高组比最低组分别低1.85%、2.46%(*P<0.05),男性虽然也呈类似趋势,但多因素校正后的关联均无统计学意义。分层分析中,年龄大于60岁的女性其转子间的骨密度也会随着PRAL的升高而降低。结论膳食酸负荷与中老年妇女骨密度成负相关。[营养学报,2021,43(1):36-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膳食酸负荷 骨密度 中老年人
原文传递
广州社区中老年人动物源性蛋白质摄入与骨密度的关系 被引量:2
17
作者 黄琪 陈裕明 刘兆敏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21年第4期413-416,432,共5页
目的探讨广州社区中老年人群动物蛋白质的摄入与骨密度的关系。方法基于广州社区营养与健康队列的第1次随访的资料进行横断面分析,共纳入2453名年龄在40~75岁的广州社区居民。采用已验证的79项食物频数问卷收集参加者过去一年的膳食数... 目的探讨广州社区中老年人群动物蛋白质的摄入与骨密度的关系。方法基于广州社区营养与健康队列的第1次随访的资料进行横断面分析,共纳入2453名年龄在40~75岁的广州社区居民。采用已验证的79项食物频数问卷收集参加者过去一年的膳食数据。采用双能X线测量全身、腰椎、股骨颈、转子和Ward三角区骨密度。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探讨膳食动物性蛋白质摄入与骨密度的关系。结果广州社区中老年人群膳食动物蛋白质摄入的平均水平为男性0.53 g/(d·kg),女性0.58 g/(d·kg)。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动物蛋白质摄入与全身、腰椎、股骨颈和Ward三角区骨密度之间呈负相关(标化β=-0.043、-0.053、-0.086和-0.07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层分析显示,动物蛋白质摄入水平与骨密度的关系在女性人群中更为明显。结论中老年人群膳食动物源性蛋白质与骨密度呈负相关,且在女性人群中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膳食 动物蛋白质 中老年 骨密度
原文传递
空气污染、遗传易感性对房颤患者全因死亡和心血管结局风险的影响
18
作者 张俊国 陈舸 +5 位作者 郑大山 陈建衡 张朝令 韦胜涛 曾怀才 林华亮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0期1362-1370,共9页
目的分析空气污染、遗传易感性与房颤患者全因死亡和心血管结局风险的关联。方法基于英国生物银行前瞻性队列数据,纳入2006-2010年注册、年龄在40~69岁的房颤患者,剔除随访期间失访或资料不全者,共5814名研究对象。根据每名研究对象的... 目的分析空气污染、遗传易感性与房颤患者全因死亡和心血管结局风险的关联。方法基于英国生物银行前瞻性队列数据,纳入2006-2010年注册、年龄在40~69岁的房颤患者,剔除随访期间失访或资料不全者,共5814名研究对象。根据每名研究对象的地理编码居住地址估算长期空气污染暴露的年均值。以每名研究对象的全因死亡、心血管疾病、心力衰竭(心衰)、心肌梗死(心梗)和脑卒中的遗传风险评分来评估相应的遗传易感性。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空气污染、遗传易感性与房颤患者发生全因死亡和心血管结局风险的关联。结果在12.4年的中位数随访期间,新发了929名(15.98%)全因死亡与1772名(30.48%)非致命性心血管事件。多因素调整结果显示,暴露于更高的PM_(2.5)、PM_(10)、NO_(x)、NO_(2)与心血管死亡、心衰、心梗和脑卒中的发生风险增加相关,风险比(HR)值范围为1.26~1.48。其中PM2.5暴露每增加1个四分位间距(IQR),心血管死亡、心衰、心梗和脑卒中的HR值分别为1.33(95%CI:1.14~1.54)、1.42(95%CI:1.31~1.54)、1.46(95%CI:1.30~1.64)、1.43(95%CI:1.27~1.61)。而NO_(x)、NO_(2)暴露每增加1个IQR,全因死亡风险均增加9%,对应的HR值分别为1.09(95%CI:1.02~1.17)与1.09(95%CI:1.01~1.17)。相较于低遗传易感性,高遗传易感性的房颤患者心梗与脑卒中的发生风险更高,对应的HR值分别为1.39(95%CI:1.04~1.87)与1.46(95%CI:1.09~1.95)。与低空气污染暴露的房颤患者相比,高空气污染暴露的心血管死亡的调整后人群归因分值为33.57%(95%CI:17.87%~46.26%),心衰为28.61%(95%CI:20.67%~35.75%),心梗为33.35%(95%CI:20.97%~43.79%),脑卒中为42.29%(95%CI:30.05%~52.71%)。此外,PM_(2.5)、NO_(x)、NO_(2)暴露与高遗传易感性在心梗发生风险上有相加交互作用。NOx、NO2暴露与高遗传易感性在心衰发生风险上也有相加交互作用(均P<0.05)。结论空气污染、遗传易感性均会增加房颤患者全因死亡和心血管结局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污染 遗传易感性 房颤 全因死亡 心血管结局
原文传递
儿童幼儿期气质与两年后体质量指数的关联分析: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
19
作者 肖伍才 陈敬 +2 位作者 单蕊 郭雅伟 刘峥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8期831-835,共5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气质与儿童体质量指数(BMI)的关联,为基于儿童气质特点设计有针对性的肥胖早期预防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库中,选取2016年参加1~3岁儿童气质问卷调查并在2018年调查中身高和体质量信...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气质与儿童体质量指数(BMI)的关联,为基于儿童气质特点设计有针对性的肥胖早期预防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库中,选取2016年参加1~3岁儿童气质问卷调查并在2018年调查中身高和体质量信息完整的1385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使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别分析5个气质维度(活动性、社会抑制性、反应性、情绪性和专注性)得分与两年后儿童BMI的关联。结果校正儿童年龄、性别、地区、基线BMI、父母受教育水平和抑郁情况后,儿童在幼儿期的活动性得分每增加1分,其两年后BMI降低0.6%(95%CI:0.004%~1.2%,P=0.048);社会抑制性得分每增加1分,其两年后BMI降低0.7%(95%CI:0.2%~1.3%,P=0.013)。未发现活动性和社会抑制性得分与BMI的关联在不同亚组间存在差异(P交互>0.05)。未发现气质的其他3个维度(反应性、情绪性和专注性)得分与学龄前BMI存在关联(P>0.05)。结论我国1~3岁幼儿较高的活动性和社会抑制性倾向与其在学龄前期较低的BMI存在关联。本研究结果为未来基于幼儿气质设计个性化肥胖干预措施提供初步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气质 体质量指数 中国家庭追踪调查
原文传递
“万步”健走对深圳市龙华区劳务工健康的影响
20
作者 陈伟标 郑俊丽 +2 位作者 张文轩 邹健锋 于衡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23年第6期66-71,共6页
目的阐明健走对劳务工健康的影响,为制订适合于劳务工的健走模式提供帮助。方法以2020年7月1日—10月30日深圳市龙华区参加“万步有约”健走的498人劳务工为研究对象,分为比赛组332人,体验组166人,收集其健走前后体质和睡眠状况数据,分... 目的阐明健走对劳务工健康的影响,为制订适合于劳务工的健走模式提供帮助。方法以2020年7月1日—10月30日深圳市龙华区参加“万步有约”健走的498人劳务工为研究对象,分为比赛组332人,体验组166人,收集其健走前后体质和睡眠状况数据,分析健走对其体质和睡眠状况的影响。结果健走后比赛组的体质改善项多于体验组,其中体重、BMI、去脂体重、脂肪含量和腰围相较于健走前明显下降,蛋白质、骨质和肌肉含量明显增加,睡眠质量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健走后脂肪含量、腰围、腰臀比明显下降,女性在健走后BMI、脂肪含量和腰围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0岁的年轻人群体,其体质的改善优于≥40岁人群,其中BMI、脂肪含量、腰围、腰臀比明显下降,蛋白质和肌肉含量、基础代谢率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走运动能有效改善劳务工的健康,且以团体为单位能提高成员参与的依从性,改善睡眠效果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走运动 劳务工 体质指标 睡眠状况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