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霉酚酸衍生物对小鼠T细胞免疫功能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2
1
作者 黄河 王慧 +2 位作者 唐泽丽 杨滨燕 吴长有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770-775,共6页
目的研究2种新型霉酚酸衍生物(代号JU95-07B、JU100-07E)在体外对小鼠T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小鼠脾细胞用抗CD3单克隆抗体(mAb)刺激,同时加入不同浓度(10-4、10-5、10-6、10-7、10-8mol/L)及在不同时间点(刺激细胞后第0、6、12 h)... 目的研究2种新型霉酚酸衍生物(代号JU95-07B、JU100-07E)在体外对小鼠T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小鼠脾细胞用抗CD3单克隆抗体(mAb)刺激,同时加入不同浓度(10-4、10-5、10-6、10-7、10-8mol/L)及在不同时间点(刺激细胞后第0、6、12 h)加入同一浓度(10-5mol/L)的霉酚酸衍生物后,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培养上清中IFN-γ和IL-2的水平。同时利用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检测霉酚酸衍生物对T细胞IFN-γ和IL-2的分泌、表面分子CD25的表达以及增殖的影响。结果 2种霉酚酸衍生物对抗CD3刺激条件下诱导的小鼠脾细胞产生的IFN-γ和IL-2均具有浓度依赖性抑制作用,并且在抗CD3刺激的不同时间点分别加入2种霉酚酸衍生物均能不同程度地抑制小鼠脾细胞产生IFN-γ和IL-2;同时,与单独使用抗CD3刺激相比,分别加入10-5mol/L浓度的2种霉酚酸衍生物后,均能抑制小鼠T细胞表面分子CD25的表达以及增殖。结论体外实验表明2种霉酚酸衍生物均对小鼠T细胞免疫功能具有明显抑制作用,该研究提示这2种霉酚酸衍生物可以抑制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移植排斥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霉酚酸 细胞因子 细胞活化 细胞增殖
下载PDF
多色流式细胞术检测人外周血BCG特异性效应型记忆γδT细胞的表型特征 被引量:8
2
作者 李丽 付笑迎 吴长有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69-372,385,共5页
目的检测卡介苗(BCG)刺激后,PPD+正常人外周血中分泌IFN-γ的TCRγδ亚群及其表型特征。方法分离PPD+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用多色流式细胞术检测TCRγδ亚群;BCG刺激PBMCs后检测γδT细胞IFN-γ分泌水平,并分析BCG特异性γδ... 目的检测卡介苗(BCG)刺激后,PPD+正常人外周血中分泌IFN-γ的TCRγδ亚群及其表型特征。方法分离PPD+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用多色流式细胞术检测TCRγδ亚群;BCG刺激PBMCs后检测γδT细胞IFN-γ分泌水平,并分析BCG特异性γδT细胞表型特征。结果依据PBMCs中TCRγδ和δ2的表达,可将γδT细胞分为3个亚群,即δ2high、δ2low和TCRγδ中非δ2T细胞(non-δ2-γδT)细胞。其中,δ2high和δ2lowT细胞几乎全部(>98%)为CD45RO+,而non-δ2-γδT细胞中只有少部分表达CD45RO,其余大部分不表达CD45RO。δ2high和δ2lowT细胞表型类似,主要为CD45RO+CD62L-CD27-,而non-δ2CD45RO+细胞主要为CD62L-CD27+,non-δ2CD45RO-细胞几乎全部为CD62L-CD27-。BCG刺激PBMCs后,可诱导γδT细胞分泌IFN-γ,且主要为δ2high和δ2low细胞,而non-δ2-γδT几乎不产生IFN-γ。进一步分析BCG特异性γδT细胞的表型特征,结果表明,δ2high-CD45RO+IFN-γ+和δ2lowCD45RO+IFN-γ+细胞主要为CD62L-CD27-和CD62L-CD27+,为效应型记忆细胞。结论 BCG刺激PPD+正常人外周血PBMCs后,主要诱导δ2T细胞分泌IFN-γ,且该细胞表现出CD45RO+CD62L-效应型记忆细胞特征,可能在预防结核早期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ΔT细胞 细胞因子 免疫记忆
下载PDF
八色流式细胞术检测人外周血BCG特异性效应型记忆CD4^+ T细胞的表型特征 被引量:3
3
作者 李丽 付笑迎 吴长有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91-493,497,共4页
目的:检测BCG刺激后,PPD+正常人外周血中细胞因子产生及其亚群。方法:分离PPD+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BCG刺激后检测CD4+和CD8+ T细胞细胞因子分泌,并用八色流式细胞术分析BCG特异性T细胞亚群。结果:BCG刺激PBMC后,主要是CD4+T... 目的:检测BCG刺激后,PPD+正常人外周血中细胞因子产生及其亚群。方法:分离PPD+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BCG刺激后检测CD4+和CD8+ T细胞细胞因子分泌,并用八色流式细胞术分析BCG特异性T细胞亚群。结果:BCG刺激PBMC后,主要是CD4+T细胞分泌Th1细胞因子(IFN-γ、IL-2和TNF-α),而CD8+T细胞几乎不产生细胞因子。进一步分析分泌细胞因子的细胞亚群,主要是CD4+CD45RO+CD62L-CD27-和CD4+CD45RO+CD62L-CD27+分泌细胞因子。结论:BCG刺激PPD+正常人外周血PBMC后,主要诱导CD4+ 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且该细胞表现出CD4+CD45RO+CD62L-效应型记忆细胞特征,可能在预防结核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4+T细胞 细胞因子 免疫记忆
下载PDF
人扁桃体和外周血中B细胞亚群、表型和功能的比较 被引量:3
4
作者 冯敛 李祖望 +1 位作者 李华斌 吴长有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07-410,共4页
目的比较观察人扁桃体和外周血中B细胞的亚群分布、表型及功能特征。方法分离人扁桃体单个核细胞和外周血PBMCs,流式细胞术检测其B细胞表面分子的表达;将人扁桃体单个核细胞和外周血PBMCs进行体外培养后,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免疫球蛋... 目的比较观察人扁桃体和外周血中B细胞的亚群分布、表型及功能特征。方法分离人扁桃体单个核细胞和外周血PBMCs,流式细胞术检测其B细胞表面分子的表达;将人扁桃体单个核细胞和外周血PBMCs进行体外培养后,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免疫球蛋白(Ig)含量。结果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表明,与PBMCs中B细胞亚群不同,扁桃体单个核细胞中含有较高比例的生发中心细胞(GC cells),且初始B细胞(naive B cells)比例较低。与PBMCs相比,扁桃体单个核细胞中CD19+CD38highCD20+/-浆细胞的比例较高,但两者B细胞表面IgM和IgG表达的差异并不显著(P>0.05)。扁桃体B细胞上表达CD69的水平明显高于PBMCs中B细胞,而CD25在扁桃体及PBMCs中B细胞上均不表达或表达甚微。ELISA检测结果表明,未经刺激的扁桃体单个核细胞产生IgG的含量高于PBMCs,IgA和IgM含量与PBMCs相比,差异不显著。结论人扁桃体和外周血中B细胞亚群分布及功能特征均存在一定差别,为进一步研究B细胞如何在淋巴组织中发挥免疫功能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桃体 B细胞 亚群 表型 免疫球蛋白
下载PDF
人肠道正常粘膜组织与外周血中记忆性IL-22^+T淋巴细胞频率及表型的比较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慧 刘昀 +3 位作者 付笑迎 兰平 何晓生 吴长有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861-865,共5页
目的比较人肠道正常粘膜组织与外周血中IL-22+T淋巴细胞的频率及其表型特征。方法分离人肠道正常粘膜与外周血中单个核细胞,anti-CD3+anti-CD28刺激后,采用流式细胞术(FACS)检测IL-22的产生及其与IFN-γ、IL-17的关系,分析IL-22+T淋巴细... 目的比较人肠道正常粘膜组织与外周血中IL-22+T淋巴细胞的频率及其表型特征。方法分离人肠道正常粘膜与外周血中单个核细胞,anti-CD3+anti-CD28刺激后,采用流式细胞术(FACS)检测IL-22的产生及其与IFN-γ、IL-17的关系,分析IL-22+T淋巴细胞CD45RO,CD62L,CCR7,CCR6,CCR10,CCR4等表面分子的表达。结果与anti-CD3+anti-CD28刺激外周血中CD4+和CD8+T淋巴细胞产生少量的IL-22(0.6%;0.57%)相比,肠道粘膜CD4+T细胞产生大约3.15%的IL-22,CD8+T淋巴细胞产生4%左右的IL-22。此外,肠道粘膜CD4+和CD8+T细胞中存在一群产生IL-22并独立于Th1、Th17,Tc1、Tc17的细胞亚群。肠道粘膜IL-22+T细胞表达较高比例的CD45RO,其中部分细胞表达CCR7,而较少表达CD62L。进一步研究表明,肠道粘膜CD4+IL-22+和CD8+IL-22+T细胞表达较高水平的CCR10(55.3%;73.9%),部分细胞表达CCR6或CCR4。结论人肠道正常粘膜组织中IL-22主要由效应型或中央型记忆T细胞产生,部分IL-22+T细胞独立于Th1、Th17,Tc1、Tc17细胞亚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22 T淋巴细胞 表型特征
下载PDF
结核胸液中结核抗原刺激后CD4^+T细胞克隆性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李丽 杨滨燕 +3 位作者 劳穗华 陈少华 李扬秋 吴长有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645-649,共5页
目的检测结核抗原刺激后结核性胸膜炎病人胸液细胞中CD4+T细胞受体的表达情况,了解CD4+T细胞在结核局部细胞免疫应答中的作用。方法分离结核性胸膜炎病人胸液细胞(PFCs),对比BCG和结核特异性抗原(ESAT-6/CFP10混合单肽)刺激前后CD4+T细... 目的检测结核抗原刺激后结核性胸膜炎病人胸液细胞中CD4+T细胞受体的表达情况,了解CD4+T细胞在结核局部细胞免疫应答中的作用。方法分离结核性胸膜炎病人胸液细胞(PFCs),对比BCG和结核特异性抗原(ESAT-6/CFP10混合单肽)刺激前后CD4+T细胞受体表达特征,并对刺激后部分PCR产物序列进行分析。结果 3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胸液细胞未经任何刺激的条件下分别表达17~21个TCR Vβ亚家族,各存在1~2个Vβ亚家族呈现寡克隆增殖趋势。经BCG或ESAT-6/CFP10混合单肽刺激后,患者均出现4~5个寡克隆Vβ亚家族。不同患者选择性刺激的Vβ亚家族不同。结论 BCG和ESAT-6/CFP10混合单肽可分别诱导结核性胸膜炎患者不同TCR Vβ亚家族细胞寡克隆增殖,此优势表达的克隆性T细胞可能与不同结核抗原介导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4+T细胞 TCRVΒ基因 克隆性
下载PDF
重组人IL-12和SCF促进新生儿脐带血中CD34^+细胞的分裂增殖
7
作者 王慧 付笑迎 +6 位作者 张宜俊 王翠玲 夏书奇 李平 王增松 黄佩贤 吴长有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833-836,共4页
目的分析IL-12及SCF对CD34+细胞分裂增殖及IL-12Rβ的表达。方法分离正常足月产新生儿脐带血与健康成年人外周血中的单个核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FACS)比较2组中CD34+细胞的频率,分析IL-12及SCF对CD34+细胞的作用。结果健康成年人外周血... 目的分析IL-12及SCF对CD34+细胞分裂增殖及IL-12Rβ的表达。方法分离正常足月产新生儿脐带血与健康成年人外周血中的单个核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FACS)比较2组中CD34+细胞的频率,分析IL-12及SCF对CD34+细胞的作用。结果健康成年人外周血中CD34+细胞平均频率为0.13%,显著低于新生儿脐带血中CD34+细胞的平均频率1.53%(P<0.001)。进一步研究表明,SCF可以促进CD34+细胞表达CD25;IL-12及SCF可以显著促进CD34+细胞的分裂增殖以及IL-12Rβ1的表达。结论新生儿脐带血中CD34+细胞的频率明显高于成年人外周血中CD34+细胞的频率。IL-12及SCF可以促进CD34+细胞的分裂增殖以及IL-12Rβ1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12 SCF CD34+细胞
下载PDF
人外周血中HMBPP特异性Vδ2T细胞细胞因子的产生和表型特征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林静霞 余思菲 +2 位作者 张燕楠 杨滨燕 吴长有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69-374,共6页
目的研究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HMBPP特异性Vδ2 T细胞细胞因子的产生和表型特征。方法分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和Vδ2 T细胞,用不同剂量的HMBPP和抗人CD28联合刺激培养不同的时间。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酶联免疫斑点法检测IFN-γ、T... 目的研究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HMBPP特异性Vδ2 T细胞细胞因子的产生和表型特征。方法分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和Vδ2 T细胞,用不同剂量的HMBPP和抗人CD28联合刺激培养不同的时间。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酶联免疫斑点法检测IFN-γ、TNF-α和IL-2的产生,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Vδ2 T细胞中IFN-γ、TNF-α和IL-2的百分比及表型特征。结果 HMBPP以剂量依赖和时间依赖的方式刺激PBMCs产生IFN-γ。流式细胞术从单个细胞水平证实PBMCs中有(2.27±0.50)%CD3+T细胞表达Vδ2,HMBPP特异性刺激Vδ2 T细胞表达IFN-γ[(38.84±2.62)%]和TNF-α[(26.65±2.05)%],其中(19.43±2.10)%Vδ2 T细胞共表达IFN-γ和TNF-α。表型分析显示,HMBPP特异性Vδ2 T细胞主要为效应型和中央型记忆细胞的表型特征,即CD45RO+CCR7+/-CD62L-。HMBPP刺激纯化的γδT细胞获得相同的结果。结论 HMBPP特异性诱导人PBMCs中Vδ2 T细胞产生细胞因子IFN-γ和TNF-α,表现为记忆细胞的表型特征,本研究为探究感染和炎症性疾病中Vδ2 T细胞的功能和免疫学特征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MBPP Vδ2 T细胞 细胞因子 表型特征
下载PDF
洋地黄毒苷通过调控转录因子RORγt的表达抑制Th17细胞产生IL-17A 被引量:5
9
作者 余思菲 杨滨燕 +1 位作者 张燕楠 吴长有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19-524,共6页
目的研究洋地黄毒苷(Digitoxin)在体外对人CD4+T细胞产生IL-17A和IFN-γ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人PBMC用抗CD3和抗CD28抗体共刺激或在诱导Th17分化的条件下,同时加或不加Digitoxin,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培养上清中IL-17A和IFN-γ的产生。... 目的研究洋地黄毒苷(Digitoxin)在体外对人CD4+T细胞产生IL-17A和IFN-γ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人PBMC用抗CD3和抗CD28抗体共刺激或在诱导Th17分化的条件下,同时加或不加Digitoxin,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培养上清中IL-17A和IFN-γ的产生。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因子IL-17A、IFN-γ以及转录因子RORγt的表达。利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Digitoxin对RORγt表达的影响。结果 Digitoxin对人IL-17A有显著的剂量依赖性抑制作用,并且在刺激的早期(第0小时和第6小时)加入Digitoxin能显著地抑制IL-17A的产生,但不影响IFN-γ的产生,而晚期(第12小时和第24小时)加入Digitoxin对IL-17A的产生没有明显地抑制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Digitoxin抑制Th17细胞的分化,调控IL-17A的转录因子RORγt的表达。结论本实验表明,Digitoxin通过早期调控RORγt的表达来抑制IL-17A的产生,但不抑制IFN-γ的产生,提示Digitoxin除了对心血管作用外,也可以抑制炎症性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地黄毒苷 TH17细胞 TH1细胞 细胞因子 RORΓT
下载PDF
辅助性T细胞可塑性及其分化的调控机制 被引量:2
10
作者 余思菲 吴长有 《生命科学》 CSCD 2016年第2期162-169,共8页
辅助性CD4^+T细胞是适应性免疫应答的主要淋巴细胞。继人们首次在小鼠体内发现并命名Th1和Th2后,近20多年来又陆续发现了其他功能的Th细胞亚群,包括Th9、Th17、Th22、Tfh和Treg细胞等。关于新型Th细胞亚群的表型特征、免疫学功能和分化... 辅助性CD4^+T细胞是适应性免疫应答的主要淋巴细胞。继人们首次在小鼠体内发现并命名Th1和Th2后,近20多年来又陆续发现了其他功能的Th细胞亚群,包括Th9、Th17、Th22、Tfh和Treg细胞等。关于新型Th细胞亚群的表型特征、免疫学功能和分化机制的研究成为近几年的热点,特别是Th细胞可塑性概念的提出,使得Th细胞的多功能性、相互作用和分化调控机制更加复杂化。现将总结分析国内外关于Th9、Th17、Tfh和Th22细胞的最新研究成果,论述辅助性T细胞的功能、分化的可塑性及其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辅助细胞 可塑性 分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