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苦味酸-天狼猩红偏振光法对瘢痕动物模型的鉴定(英文) 被引量:7
1
作者 朱斌 朱家源 +6 位作者 张涛 唐冰 李新强 郑树森 陈东 张伟 李爽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82-183,F0003,共3页
背景:在瘢痕研究中急需稳定可靠的实验动物模型。目的:运用组织学方法对裸鼠瘢痕动物模型进行鉴定,确定最佳使用时机。设计:随机对照的重复测量设计。单位: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烧伤科。材料:实验于2004-01/03在中山大学医学院动物实验... 背景:在瘢痕研究中急需稳定可靠的实验动物模型。目的:运用组织学方法对裸鼠瘢痕动物模型进行鉴定,确定最佳使用时机。设计:随机对照的重复测量设计。单位: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烧伤科。材料:实验于2004-01/03在中山大学医学院动物实验中心完成。15只4~6周龄裸鼠(性别随机,体质量15~25g)由中山大学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增生性瘢痕来自烧伤愈后、瘢痕增生半年之患者手术切除标本。方法:于裸鼠背侧移植人增生性瘢痕,建立疤痕动物模型;移植后4周起,每周处死5只实验动物,取移植物,100g/L甲醛固定标本,持续3周。苦味酸-天狼猩红染色偏振光检测移植物及临床取材,观察组织特点。主要观察指标:①苦味酸-天狼猩红染色偏振光法读片结果。②计算机图像分析结果。结果:①苦味酸-天狼猩红染色偏振光法读片结果:各时段组移植物在偏振光下呈现相同的以黄、红粗大纤维为主、疏网状绿色纤细纤维散在分布的特点。②计算机图像分析结果:临床病理性增生性瘢痕中,Ⅰ型胶原约占74%,Ⅲ型胶原约占26%;4~6周移植物中,Ⅰ型胶原含量分别为(74.52±0.47)%,(74.43±0.53)%,(74.69±0.63)%;Ⅲ型胶原分别约为(25.48±0.47)%,(25.57±0.53)%,(25.31±0.63)%,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在实验所设计时段中,移植物与临床取材特性一致,符合增生性瘢痕特点。苦味酸-天狼猩红染色偏振光检测瘢痕组织胶原是对增生性瘢痕组织测定的简便、有效手段;运用裸鼠建立瘢痕动物模型是行之有效的、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 瘢痕 动物 模型
下载PDF
电针对大脑中动脉闭塞大鼠脑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李常新 黄如训 +3 位作者 陈立云 温红梅 解龙昌 郑树森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708-712,共5页
目的 研究电针治疗对脑梗死病灶周围及海马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GFAP)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易卒中型肾性高血压大鼠 (RHRSP) ,电凝法凝闭大脑中动脉 (MCAO)。MCAO后给予电针治疗 ,在治疗 5d、2周后分别处... 目的 研究电针治疗对脑梗死病灶周围及海马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GFAP)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易卒中型肾性高血压大鼠 (RHRSP) ,电凝法凝闭大脑中动脉 (MCAO)。MCAO后给予电针治疗 ,在治疗 5d、2周后分别处死 ,行免疫组化染色 ,计算NSE、GFAP的阳性单位值。结果 梗死边缘NSE表达在梗死 5d时处于低水平 ,梗死 2周组增高 ,电针治疗 2周后海马的NSE表达明显增加 ;梗死 5d时病灶周围GFAP阳性细胞数目增多 ,染色加深 ,胞体增大 ,突起增粗、增长 ,2周时变化更明显。电针治疗 5d后 ,梗死边缘GFAP阳性单位值明显增高。结论 早期电针治疗能够提高海马区NSE及梗死灶周围GFAP的表达 ,促进了缺血后脑的可塑性变化 ,构成了脑梗死功能恢复的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 动脉闭塞 电针 脑梗死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大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