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学生视角的教学设计推进病理生理学课程教与学共鸣 被引量:3
1
作者 陈小湧 谭红梅 《基础医学教育》 2023年第12期1033-1037,共5页
病理生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功能和代谢改变规律及其机制的学科,作为桥梁学科连接了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因涉及学科多、逻辑性强、抽象难懂等特点,容易造成教与学存在差距,严重影响教学质量。从学生角度出发是教育的核心理念,... 病理生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功能和代谢改变规律及其机制的学科,作为桥梁学科连接了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因涉及学科多、逻辑性强、抽象难懂等特点,容易造成教与学存在差距,严重影响教学质量。从学生角度出发是教育的核心理念,注重学情分析,立足于学生视角,反向设计教学,是实现教与学共鸣的根本路径。文章以病理生理学为例,立足学生已有知识版图,由浅入深、从已知探索未知,推进知识融会贯通并激发学习潜力;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联系临床情景与生活实际,促进知识情感交融并唤起学习动力;充分考虑学生的领悟能力,适当借助信息科学技术再现疾病发生发展演变过程,实现知识可视化且提升学习效率;多管齐下、有的放矢,提供可知、可感、可视的沉浸式学习之旅,实现病理生理学课程教与学共鸣,助力新医科背景下的课程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生理学 临床融合 课程改革 学生视角 教学共鸣 知识拓展
下载PDF
暑期科研在培养医学本科生科研素质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颜建云 陆立鹤 +2 位作者 许继德 李建华 胡景鑫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 2005年第6期657-659,共3页
目前我国医学院校本科生科研水平普遍较低,结合广州医学院提高本科生科研素质方面的实践,探讨了开展暑期科研活动的必要性和实施方法以及它对提高学生科研素质的效果和意义.
关键词 科研素质 暑期科研 医学院校
下载PDF
骨髓间质干细胞源性神经元样细胞与控释神经营养因子移植治疗猴脊髓损伤:电生理评价
3
作者 何杰民 许杰 +1 位作者 邓宇斌 刘晓刚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2期6255-6258,共4页
背景:临床研究表明诱发电位监测能准确监测脊髓的损伤,因此通过对电生理的监测来评估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效果具有重要意义。目的:通过电生理监测评估骨髓间质干细胞源性神经元样细胞与控释神经营养因子移植治疗猴脊髓损伤的疗效... 背景:临床研究表明诱发电位监测能准确监测脊髓的损伤,因此通过对电生理的监测来评估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效果具有重要意义。目的:通过电生理监测评估骨髓间质干细胞源性神经元样细胞与控释神经营养因子移植治疗猴脊髓损伤的疗效。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4-06/2005-11在中山大学附属二院骨外科实验室完成。材料:健康雄性恒河猴8只,随机分为移植组、模型组,4只/组。方法:两组猴均建立急性脊髓损伤模型。造模后第10天,取体外分离培养的猴骨髓间质干细胞源性神经元样细胞3.0×106cells/kg,与含1μg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控释生物材料用200μLPBS制成悬液,分5点注射到移植组脊髓损伤部位;模型组同法给予等量磷酸盐缓冲液。主要观察指标:皮质体感诱发电位检查结果,运动诱发电位检查结果,行为学Tarlov分级。结果:①造模前两组动物均检测到正常皮质体感诱发电位信号,造模后两组动物皮质体感诱发电位波幅消失。移植后四五个月,移植组3只恒河猴皮质体感诱发电位波幅有明显恢复,但波幅仍明显低于造模前(P<0.01),且潜伏期也延迟(P<0.01);模型组动物未见有皮质体感诱发电位波幅恢复。②造模后两组动物运动诱发电位缺失。移植后4~5个月,移植组运动诱发电位波型有轻微恢复,但潜时期平均延长3.1ms,波幅下降超过50%;模型组运动诱发电位仍然缺失。③移植后四五个月,移植组行为学Tarlov分级为1或2级,模型组为0级。结论:电生理评估结果表明,骨髓间质干细胞源性神经元样细胞与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控释材料联合移植可以促进损伤脊髓的一定程度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诱发电位 恒河猴
下载PDF
整合医学教学和传统医学教学在肿瘤科见习带教中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2
4
作者 李婷炜 戴惠如 +3 位作者 廖杰豪 刘敏灵 李学莹 方烁 《中国医药科学》 2021年第23期94-96,共3页
目的比较整合医学教学和传统医学教学在肿瘤科见习带教的效果。方法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40名肿瘤科见习生以自愿的方式被纳入不同的教学方法组别,整合医学教学组学生24名,传统医学教学组学生16名。传统医学教学组以老师为主体进行授课... 目的比较整合医学教学和传统医学教学在肿瘤科见习带教的效果。方法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40名肿瘤科见习生以自愿的方式被纳入不同的教学方法组别,整合医学教学组学生24名,传统医学教学组学生16名。传统医学教学组以老师为主体进行授课,整合医学教学组以器官系统或疾病为基础,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进行授课,以教学督导评分、学生教学评分、学生考核成绩及学生临床思维能力评分为主要评价方式。结果整合医学教学组的教学督导评分、学生教学评分、学生考核成绩和学生临床思维能力评分均高于传统医学教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传统医学教学方法具有一定局限性,整合医学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受到教学督导和学生的一致认可,学生的考核成绩及临床思维能力评分更高,适合肿瘤科的见习带教,值得在临床教学中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合医学教学 传统医学教学 临床医学 教学模式
下载PDF
芦荟对小鼠便秘的作用及其机制初探 被引量:30
5
作者 林子洪 吴敬勋 +6 位作者 肖梓栋 伍百贺 韩宗萍 易小猛 胡婧晔 郑芹 杨惠玲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336-1338,共3页
目的观察芦荟对便秘小鼠的通便作用和对小鼠肠蠕动和肠壁重吸收水分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给小鼠灌服复方地芬诺酯混悬液建立小鼠便秘模型。采用观察首次排红便的时间、粪便的性状、干重量以及小鼠肠推动的推进百分率,来判断芦荟治疗便... 目的观察芦荟对便秘小鼠的通便作用和对小鼠肠蠕动和肠壁重吸收水分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给小鼠灌服复方地芬诺酯混悬液建立小鼠便秘模型。采用观察首次排红便的时间、粪便的性状、干重量以及小鼠肠推动的推进百分率,来判断芦荟治疗便秘的作用,并探讨其对小鼠肠蠕动和肠壁重吸收水分功能的影响。结果高或中浓度用药组小鼠首便时间为(200.8±19.4)min和(229.3±17.5)min,与阴性对照组(253.8±23.2)min比较,均能缩短便秘小鼠的首便时间(P<0.05),且高浓度用药组的效果更为明显(P<0.05);高或中浓度用药组小鼠排便的总干重量为(45.0±8.5)mg和(33.0±9.5)mg,与阴性对照组(16.5±9.3)mg比较,均能增加便秘小鼠排便的总干重量(P<0.05),且高浓度用药组的效果更为明显(P<0.05),而且湿便较多,与阳性对照组(64.5±18.8)mg比较(P<0.05);高、中或低浓度芦荟治疗组小鼠肠蠕动的推进百分率分别为(93.7±4.0)%,(86.5±9.5)%和(80.4±13.4)%,与空白对照组(69.0±8.4)%比较,均能提高便秘小鼠肠蠕动的推进百分率(P<0.05), 其中高浓度组最为明显。结论芦荟能有效加强小鼠肠蠕动和减少肠壁重吸收水分功能,且作用温和,起到治疗便秘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荟 便秘 果导 便秘模型 芦荟治疗 小鼠 阳性对照组 复方地芬诺酯 低浓度 肠蠕动
下载PDF
骨髓间质干细胞降低大鼠移植物抗宿主反应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6
6
作者 田莹 邓宇斌 +2 位作者 王亚柱 王晔 朱文标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9-33,共5页
目的探讨MSCs对GVHD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建立大鼠同种异体骨髓移植模型,同时输入供者的T淋巴细胞诱导出移植物抗宿主反应,联合或不联合移植供体来源的MSCs,观察受鼠的生存时间,同时利用RT-PCR法研究Th1/Th2淋巴细胞亚群的比例,用ELISA... 目的探讨MSCs对GVHD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建立大鼠同种异体骨髓移植模型,同时输入供者的T淋巴细胞诱导出移植物抗宿主反应,联合或不联合移植供体来源的MSCs,观察受鼠的生存时间,同时利用RT-PCR法研究Th1/Th2淋巴细胞亚群的比例,用ELISA法检测移植后体内IL-4细胞因子的浓度。结果GVHD组的平均生存时间为(17.30±2.33)天,实验组的平均生存时间为(24.10±2.36)天,与单独移植HSCs相比,MSCs与HSCs共移植明显延长的受鼠的生存时间。同时,GVHD组Th1/Th2细胞比值为1.29±0.06,IL-4因子的浓度平均为(14.84±2.59)pg/mL,实验组Th1/Th2细胞比值为(0.77±0.14),IL-4因子的浓度平均为(40.09±13.99)pg/mL。MSCs与HSCs共移植降低了体内Th1/Th2淋巴细胞亚群的比例,提高了体内IL-4细胞因子的浓度。结论MSCs与HSCs共移植能有效抑制HSCs移植后致死性GVHD的发生,延长生存时间,同时MSCs可能通过作用于体内Th1/Th2淋巴细胞亚群的比例,促进体内IL-4细胞因子的分泌从而间接发挥了抑制GVHD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质干细胞 造血干细胞移植 同种异体移植 移植物抗宿主病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CD4^+CD25^+调节性T细胞减轻大鼠移植物抗宿主反应中的作用 被引量:23
7
作者 田莹 邓宇斌 +3 位作者 黄奕俊 那晓东 李艳 叶美红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6期1210-1214,共5页
本研究探讨间充质干细胞(MSC)对GVHD的作用及其机制。建立大鼠同种异体骨髓移植模型,同时输入供者的T淋巴细胞诱导出移植物抗宿主反应,联合或不联合移植供体来源的MSC,观察受鼠的GVHD的发生情况;利用双荧光标记抗体标记受鼠脾脏和胸腺... 本研究探讨间充质干细胞(MSC)对GVHD的作用及其机制。建立大鼠同种异体骨髓移植模型,同时输入供者的T淋巴细胞诱导出移植物抗宿主反应,联合或不联合移植供体来源的MSC,观察受鼠的GVHD的发生情况;利用双荧光标记抗体标记受鼠脾脏和胸腺单个淋巴细胞,通过流式细胞术分析CD4+CD25+调节性T细胞亚群比例的变化,分析MSC的作用机制。结果显示实验组的GVHD的发生程度减轻,存活率提高,而CD4/CD8比值在GVHD组出现不同程度的减少,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实验组中的脾淋巴细胞和胸腺淋巴细胞的比例分别为31.55±7.58%、93.20±2.69%,在GVHD组中的比例分别为20.90±1.90%、57.17±6.79%,实验组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比GVHD组中增多,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MSC能有效抑制HSC移植后致死性GVHD的发生,提高生存率,同时MSC可能通过作用于体内调节性T淋巴细胞而间接发挥了抑制GVHD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造血干细胞移植 同种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移植物抗宿主病 CD4^+CD25^+调节性 T细胞
下载PDF
香砂六君子汤水煎液对急性胃黏膜损伤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40
8
作者 文译辉 梁石 +3 位作者 梁哲昭 张焯荣 郑芹 杨惠玲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0-32,共3页
目的研究香砂六君子汤水煎液对急性胃黏膜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使用醋酸制造胃黏膜损伤模型。将大鼠随机分成水灌胃组(对照组)、香砂六君子汤组,模型制备后4 h开始给药,两组均每天灌胃1次,第3天处死一半,第5天全部处死,观察胃黏膜出血... 目的研究香砂六君子汤水煎液对急性胃黏膜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使用醋酸制造胃黏膜损伤模型。将大鼠随机分成水灌胃组(对照组)、香砂六君子汤组,模型制备后4 h开始给药,两组均每天灌胃1次,第3天处死一半,第5天全部处死,观察胃黏膜出血带长度,出血块面积,采用K itagawa积分方法记录结果。结果香砂六君子汤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的治疗作用,治愈率为88.9%。结论香砂六君子汤水煎液对急性胃黏膜损伤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砂六君子汤 急性胃黏膜损伤 醋酸
下载PDF
骨髓间质干细胞抑制肝星状细胞增殖与活化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16
9
作者 赵东长 陈蕊 +6 位作者 余伟华 雷俊霞 彭延文 刘宇 张秀明 李树浓 项鹏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139-1142,共4页
目的:探讨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对活化态肝星状细胞(HSCs)增殖的影响。方法:分别从骨髓和肝脏分离纯化培养大鼠MSCs及HSCs,塑料板传代培养激活HSCs;在半透膜(transwellinsert)上接种MSCs,在6孔塑料培养板上接种HSCs,建立上下双层细胞共... 目的:探讨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对活化态肝星状细胞(HSCs)增殖的影响。方法:分别从骨髓和肝脏分离纯化培养大鼠MSCs及HSCs,塑料板传代培养激活HSCs;在半透膜(transwellinsert)上接种MSCs,在6孔塑料培养板上接种HSCs,建立上下双层细胞共培养体系;大鼠正常肝细胞系(BRLs)及HSCs培养分别作为对照。免疫细胞化学检测平滑肌激动蛋白(α-SMA)与结蛋白的表达,IBAS2.5软件分析阳性染色表达量。结果:HSCs与MSCs共培养24h,HSCs表现轻度增殖抑制,随着培养时间延长,HSCs增殖活性受抑制更明显,在48h和72h的抑制率分别达15.7%与30.3%,与BRLs共培养体系比较有显著差异;与MSCs共培养72h,HSCs表达α-SMA量明显低于两个对照组BRLs及HSCs培养体系(50.2%vs90.2%、95.6%,P<0.01);而结蛋白表达的量在3组共培养体系中均无显著差异。结论:MSCs具有分泌细胞因子抑制HSCs增殖活性的潜能,在治疗肝纤维化中可能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质干细胞 肝星状细胞 增殖 平滑肌肌动蛋白
下载PDF
S_(180)荷瘤鼠免疫器官等变化及小柴胡汤对其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7
10
作者 陶祥 郑芹 杨惠玲 《广东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12期1384-1385,共2页
目的 探讨小柴胡汤 (SST)对S180 荷瘤鼠的抑瘤作用机制。方法 将 5 0 ,5 3,5 5只小鼠随机分为 5组 ,除正常对照组外 ,其余各组动物于右腋窝皮下接种瘤细胞 0 2ml/只 ,种瘤后第 1天分别用高、中和低浓度SST溶液灌胃 ,每次 0 2ml/ 10... 目的 探讨小柴胡汤 (SST)对S180 荷瘤鼠的抑瘤作用机制。方法 将 5 0 ,5 3,5 5只小鼠随机分为 5组 ,除正常对照组外 ,其余各组动物于右腋窝皮下接种瘤细胞 0 2ml/只 ,种瘤后第 1天分别用高、中和低浓度SST溶液灌胃 ,每次 0 2ml/ 10g体重 ,1次 /d ,连续 10d ,正常或接种对照组用生理盐水代替。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 ,S180 荷瘤鼠脾系数升高 (P <0 0 5 ) ,胸腺系数和体重变化不大 (P >0 0 5 )。高、中和低浓度SST治疗后 ,均可使荷瘤鼠脾系数明显升高甚至超过接种对照组水平 ,其中 ,低和中浓度组疗效较好 ;并使荷瘤鼠胸腺系数有所提高 ,中和高浓度用药组疗效显著 ,明显优于低浓度组 (P <0 0 5 ) ;同时可见用药后小鼠食欲不受影响或有所改善 ,体重增加。结论 提示荷瘤鼠脾系数升高 ,而胸腺系数和体重变化不明显。 3种不同浓度SST用药后可能通过刺激免疫器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瘤鼠 对照组 S180 正常 小柴胡汤 升高 胸腺 系数和 结论 溶液
下载PDF
四逆汤抗氧化应激性损伤保护心肌细胞机制的探讨 被引量:8
11
作者 聂咏梅 吴伟康 +3 位作者 刘颖 段新芬 赵明奇 赵丹阳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97-702,共6页
目的:观察四逆汤在乳鼠心肌细胞氧化应激性损伤过程中的保护效应,探讨四逆汤抗氧化应激性损伤保护心肌细胞的机制。方法:采用H2O2诱导损伤制备SD乳鼠心肌细胞氧化应激性损伤模型,分别用含不同浓度的四逆汤含药血清DMEM培养基培养细胞,... 目的:观察四逆汤在乳鼠心肌细胞氧化应激性损伤过程中的保护效应,探讨四逆汤抗氧化应激性损伤保护心肌细胞的机制。方法:采用H2O2诱导损伤制备SD乳鼠心肌细胞氧化应激性损伤模型,分别用含不同浓度的四逆汤含药血清DMEM培养基培养细胞,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培养细胞的存活率,用1mmol/LH2O2处理心肌细胞,分别在处理0.5h,1h,2h,4h和8h后检测细胞的凋亡率和坏死率,同时检测细胞培养液中的乳酸脱氢酶(LDH)和细胞内丙二醛(MDA);对H2O2处理不同时间的心肌细胞线粒体膜电位进行检测。结果:采用含15四逆汤含药血清的DMEM培养基是心肌细胞生长的合适浓度;四逆汤含药血清能降低细胞培养液中的LDH活性以及细胞内MDA的含量,减少细胞的凋亡率和坏死率;降低心肌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下降速度。结论:四逆汤对于H2O2造成的心肌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这种作用与保护线粒体膜电位的稳定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逆汤 心肌细胞 凋亡 线粒体膜电位
下载PDF
复方小柴胡汤对荷瘤小鼠NK细胞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12
作者 黎雅婷 方乐堃 +5 位作者 潘凌霄 陈新桂 崔丽萍 林子洪 夏洪平 杨惠玲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58-859,共2页
目的探讨复方小柴胡汤(XCHT)对EAC荷瘤小鼠的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用3种不同浓度的复方小柴胡汤对EAC荷瘤小鼠灌胃10d,观察其肿瘤生长情况以及用乳酸脱氢酶释放法检测NK细胞的活性。结果高、中和低浓度组NK细胞活性分别为(44.21±3.... 目的探讨复方小柴胡汤(XCHT)对EAC荷瘤小鼠的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用3种不同浓度的复方小柴胡汤对EAC荷瘤小鼠灌胃10d,观察其肿瘤生长情况以及用乳酸脱氢酶释放法检测NK细胞的活性。结果高、中和低浓度组NK细胞活性分别为(44.21±3.10)%,(51.09±4.94)%和(37.30±2.02)%,与空白对照组(31.26±2.79)%比较,NK细胞活性升高(P<0.05),而阴性对照组(26.90±1.84)%NK细胞活性显著降低(P<0.05);高、中和低浓度组的肿瘤质量为(300.6±48.9)mg,(226.5±36.4)mg和(445.9±60.2)mg,与阴性对照组(661.5±102.8)mg比较,均能抑制肿瘤的生长(P<0.05),其中以中浓度组效果最为明显。结论经过复方小柴胡汤灌胃的EAC荷瘤小鼠NK细胞活性均升高,3种不同浓度的复方小柴胡汤均使肿瘤生长减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小柴胡汤 EAC荷瘤小鼠 NK细胞
下载PDF
p21^(WAF1/CIP1)的功能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7
13
作者 林子洪 廖威明 +1 位作者 傅明 杨惠玲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83-484,共2页
关键词 WAF1/CIP1 周期蛋白依赖激酶 INK4家族 P21^WAF1 CYCLINS 负调节因子 激酶抑制因子 细胞周期
下载PDF
骨髓间质干细胞抑制大鼠肝纤维化形成的可能性:受体肝内干细胞存活时间、肝星状细胞活化程度及生存分析的7周观察 被引量:9
14
作者 赵东长 雷俊霞 +4 位作者 陈蕊 张秀明 许瑞云 李树浓 项鹏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2期52-55,i002,共5页
目的:观察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具有强大的增殖和分化为肝细胞能力的骨髓间质干细胞输注治疗肝纤维化模型大鼠对其肝纤维化形成的影响及肝功能和生存分析,并对治疗组、空白对照组和病理对照组7周内的相关情况予以对照比较。方法:实验于2003... 目的:观察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具有强大的增殖和分化为肝细胞能力的骨髓间质干细胞输注治疗肝纤维化模型大鼠对其肝纤维化形成的影响及肝功能和生存分析,并对治疗组、空白对照组和病理对照组7周内的相关情况予以对照比较。方法:实验于2003-08/2004-10在中山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学于病理生理实验室完成。①动物分组:选用雄性6周龄Wistar大鼠5只为供体,供分离骨髓间质干细胞;雌性6周龄Wistar大鼠60只,其中50只被造成肝纤维化模型,在首次用二甲基亚硝胺处理后的第10天,将造模大鼠随机分为2组:骨髓间质干细胞治疗组10只(为受体),于治疗39d后结束实验,取材分析病理对照组40只。另10只作为空白对照组(仅静脉注射生理盐水)。②肝纤维化模型制作:在实验的当天,给予10g/L二甲基亚硝胺溶液(生理盐水配置)1mL/kg,腹腔注射,每周连续3次,共6周。③骨髓间质干细胞治疗组:每只大鼠输注3×106个骨髓间质干细胞;病理对照组:使用等体积生理盐水代替骨髓间质干细胞。④动物的一般生活状态:每天观察饮食、活动、二便、体质量、皮毛、呼吸情况等。⑤肝脏的组织细胞形态结构:将肝组织以苏木精-伊红染色后观察。⑥肝星形细胞及其活化程度检测:前者检测肝脏α-平滑肌肌动蛋白含量,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后者以德国IBAS2.5图像分析软件半定量分析。⑦肝脏胶原分布的相对含量检测:采用Masson三色染色法,从而反映肝纤维化程度。⑧肝脏羟脯氨酸含量测定:采用氯胺T法。⑨血清总胆红素和谷丙转氨酶水平检测: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⑩血清层粘蛋白和透明质酸水平测定:采用放射免疫法。瑏瑡雄性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在雌性大鼠肝内的Y染色体性别决定区基因的表达检测: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瑏瑢统计学分析:两组样本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样本均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q检验;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结果:雌性大鼠60只进入结果分析。①实验动物生存状况:造模6周后,骨髓间质干细胞治疗组生存率为80%,而病理对照组生存率为10%,空白对照组生存率为100%,说明骨髓间质干细胞治疗可能通过阻止肝纤维化发展,从改而善大鼠的生存率。②肝脏组织学显示,骨髓间质干细胞治疗组的肝脏结构明显改善,炎症减轻、假小叶结构减少或消散。相反,病理对照组出现广泛的肝脏结构重塑,包括增厚的纤维间隔形成和明显的桥接坏死。半定量分析胶原染色,骨髓间质干细胞治疗组较病理对照组显著减低(8.12±1.98,15.71±2.13,t=6.11,P<0.05)。③肝脏星状细胞活化的标志α-平滑肌激动蛋白的阳性表达:空白对照组仅见血管壁有少量α-平滑肌激动蛋白的阳性表达,而病理对照组和骨髓间质干细胞治疗组可见在纤维间隔、肝窦和汇管区内明显表达。半定量分析α-平滑肌激动蛋白的阳性染色,骨髓间质干细胞治疗组较病理对照组显著减低(11.06±2.03,18.50±3.87,t=4.47,P<0.05)。④Y染色体性别决定区基因的表达:经雄性Wistar大鼠(供体)骨髓间质干细胞治疗39d的雌性大鼠,肝脏DNA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结果显示,Y染色体性别决定区基因的表达阳性,而空白对照组和病理对照组则无此阳性信号。说明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后,能够在受体肝内存活5周以上。⑤反映肝脏纤维化程度的肝脏羟脯氨酸含量及血清层黏蛋白和透明质酸水平:骨髓间质干细胞治疗组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但明显低于病理对照组(P<0.05),说明骨髓间质干细胞治疗后能够减少肝脏胶原蛋白的含量,从而减少肝纤维化的形成,使肝纤维化得到控制。⑥反映肝功能的血清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水平:骨髓间质干细胞治疗组明显低于病理对照组(P<0.05),接近空白对照组。说明了骨髓间质干细胞治疗有助于改善肝功能状态。结论:①二甲基亚硝胺能成功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的建立。②骨髓间质干细胞可改善肝纤维化大鼠的生存状况和肝功能。③骨髓间质干细胞能够减少肝脏胶原蛋白的产生,抑制肝纤维化形成。④肝纤维化发生发展过程中活化态的肝星状细胞数量减少可能是骨髓间质干细胞抑制肝纤维化形成的原因之一。⑤雌性大鼠肝脏内存在雄性供体Y染色体性别决定区基因的信号说明骨髓间质干细胞能够在受体肝内存活5周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骨髓细胞 肝纤维化/治疗 大鼠 二甲基亚硝胺
下载PDF
Manumycin诱导细胞凋亡抑制乳腺癌细胞SK-BR-3活性 被引量:4
15
作者 陶祥 杨惠玲 +1 位作者 杨林 郑芹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2311-2315,共5页
目的研究manumycin对乳腺癌腹腔转移癌细胞株SK-BR-3的抑癌效应及其诱导凋亡。方法用MTT法检测manumycin对SK-BR-3细胞的抑癌作用。免疫印迹方法检测p38MAPK蛋白表达。用caspase-3活性检测试剂盒定量检测manumycin诱导细胞凋亡的水平及... 目的研究manumycin对乳腺癌腹腔转移癌细胞株SK-BR-3的抑癌效应及其诱导凋亡。方法用MTT法检测manumycin对SK-BR-3细胞的抑癌作用。免疫印迹方法检测p38MAPK蛋白表达。用caspase-3活性检测试剂盒定量检测manumycin诱导细胞凋亡的水平及评估特异性的p38MAPK抑制剂SB203580对凋亡的影响。结果经6μmol/L、18μmol/L、54μmol/Lmanumycin处理SK-BR-3细胞24h时,其抑制率分别为(74±39)%、(210±44)%和(647±41)%,呈量效关系。其中后2者的细胞活性与对照组比有显著差异(P<001)。用药24h的IC50为425μmol/L。同时此药物可明显增加caspase-3的活性,且这一效应可部分地被p38抑制剂SB203580阻断。免疫印迹结果显示manumycin促进p38的磷酸化。结论manumycin可通过诱导SK-BR-3细胞凋亡而产生抑癌作用,p38MAPK是manumycin诱导细胞凋亡的通路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nunmycin P38MAP激酶 乳房肿瘤 细胞凋亡
下载PDF
帕金森病的干细胞移植疗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晓刚 邓宇斌 徐评议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B07期F002-F002,383,384,共3页
研究发现,干细胞可以在体内外分化为神经元并且可以呈现出多巴胺能神经元表型,在Nurr1基因过表达和/或一些诱导因素存在的条件下,干细胞定向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样细胞的能力明显提高;动物模型研究进一步证实,干细胞移植可以促进损伤... 研究发现,干细胞可以在体内外分化为神经元并且可以呈现出多巴胺能神经元表型,在Nurr1基因过表达和/或一些诱导因素存在的条件下,干细胞定向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样细胞的能力明显提高;动物模型研究进一步证实,干细胞移植可以促进损伤脑组织功能的恢复,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移植 帕金森病 多巴胺能神经元 临床应用 疗法 过表达 研究进展 定向分化 诱导因素 表型
下载PDF
鸡蛋对大鼠胃溃疡的预防作用及其机制初探 被引量:1
17
作者 林子洪 马腾辉 +6 位作者 许环亲 袁炜嗣 胡婧晔 肖榇栋 韩宗萍 林明栋 杨惠玲 《四川医学》 CAS 2006年第10期997-999,共3页
目的研究鸡蛋(含蛋壳)对大鼠胃溃疡的影响,机制及其与西药药效的比较。方法以无水乙醇灌胃复制胃溃疡模型,从胃液的pH,胃粘膜溃疡指数和损伤程度三方面观察鸡蛋(含蛋壳)A组,西药B组:西咪替丁+东莨菪碱,空白C组(生理盐水)治疗大鼠消化性... 目的研究鸡蛋(含蛋壳)对大鼠胃溃疡的影响,机制及其与西药药效的比较。方法以无水乙醇灌胃复制胃溃疡模型,从胃液的pH,胃粘膜溃疡指数和损伤程度三方面观察鸡蛋(含蛋壳)A组,西药B组:西咪替丁+东莨菪碱,空白C组(生理盐水)治疗大鼠消化性溃疡的情况。探讨鸡蛋(含蛋壳)的治疗作用和机制。结果以2ml蛋花汤和0.032g蛋壳粉灌胃4d,2次/d,可明显防止大鼠消化性溃疡的发生,与空白组(pH=2.8333)比较,鸡蛋(含蛋壳)组(pH=6.5833)能降低胃液的酸度(P<0.05);西药组(pH=6.8333)与鸡蛋(含蛋壳)组(pH=6.5833)之间的比较(P<0.05);与空白组(溃疡指数=114.00)比较,鸡蛋(含蛋壳)组(溃疡指数=56.67)能减轻胃粘膜的溃疡程度(P<0.05);粘膜损伤程度:C组>A组>B组。结论蛋花汤中含有的脂肪,蛋白等,尤其卵磷脂可以保护胃粘膜免受胃液中H+的损伤,及其中的还原性成分可以防止胃粘膜受氧自由基的损害,蛋壳含CaCO3可以中和胃液中的H+,对胃粘膜起到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蛋(含蛋壳) SD大鼠 胃溃疡
下载PDF
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肽类似物与新生血管内皮靶向治疗 被引量:1
18
作者 周艳芳 邓宇斌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43期8111-8116,共6页
背景:血管内皮是缺血、血栓、炎症、水肿、氧化应激等病理损伤中的重要部位,选择特异性的内皮细胞靶点成为药物介入治疗的关键。目的:分析和总结近年来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肽及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多肽类似物作为特异性的内皮细... 背景:血管内皮是缺血、血栓、炎症、水肿、氧化应激等病理损伤中的重要部位,选择特异性的内皮细胞靶点成为药物介入治疗的关键。目的:分析和总结近年来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肽及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多肽类似物作为特异性的内皮细胞靶点的研究。方法:分别以"RGD、整合素、靶向治疗","RGD、integrin、targetedtherapy"为检索词,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1998年1月至2011年12月有关文章。纳入有关血管新生的文献。排除与研究目的无关和内容重复者。保留42篇文献做进一步分析。结果与结论:整合素αvβ3是内皮细胞病理损伤及血管新生时的特异靶点,参与内皮细胞的迁移、增殖、分化过程。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肽及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多肽类似物作为整合素和其配体相互作用的识别位点,能结合肿瘤或者病理损伤时新生血管表达增高的整合素αvβ3,介导细胞与细胞外基质及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可在新生血管显影、靶向药物递送、载体材料修饰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肽 新生血管 整合素 靶向治疗 生物材料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9
作者 王晔 邓宇斌 那晓东 《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 2005年第3期203-205,共3页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均很高,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巨大负担。但目前在临床上无论是药物治疗还是外科手术治疗效果均不理想。最近的研究发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能跨胚层分化为神经细胞,其作为神经干细胞的来源...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均很高,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巨大负担。但目前在临床上无论是药物治疗还是外科手术治疗效果均不理想。最近的研究发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能跨胚层分化为神经细胞,其作为神经干细胞的来源,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具有广阔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脑血管病治疗 缺血性脑血管病 多向分化潜能 神经干细胞 治疗效果 外科手术 药物治疗 研究发现 神经细胞 致残率 病死率
下载PDF
嗅鞘细胞移植促进神经修复的研究与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朱文标 邓宇斌 沈慧勇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2005年第2期41-46,共6页
神经损伤,尤其是中枢神经损伤一旦发生将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精神负担。神经损伤修复是神经科学家多年研究工作面临的一大挑战。嗅鞘细胞是分布于嗅觉系统嗅球和嗅上皮基底膜的一种特殊的胶质细胞。嗅鞘细胞在体外具有促... 神经损伤,尤其是中枢神经损伤一旦发生将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精神负担。神经损伤修复是神经科学家多年研究工作面临的一大挑战。嗅鞘细胞是分布于嗅觉系统嗅球和嗅上皮基底膜的一种特殊的胶质细胞。嗅鞘细胞在体外具有促进轴突再生并促进其较长距离延伸,髓鞘化轴突的能力而使之成为近年来最为吸引人注目的一种促进神经修复的工具。中枢源性与周围源性的嗅鞘细胞具有相似的生物学特性和功能,鼻黏膜活检可以是嗅鞘细胞移植修复神经损伤的自体来源。本文就近年来嗅鞘细胞移植促进受损神经修复的应用研究现状和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移植 神经损伤修复 嗅鞘细胞 生物学特性 胶质细胞 嗅觉系统 研究现状 工作面 科学家 基底膜 嗅上皮 长距离 中枢 轴突 嗅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