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逆汤对阿霉素性心衰大鼠心肌线粒体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0
1
作者 赵明奇 吴伟康 +4 位作者 段新芬 刘颖 赵丹洋 梁天文 罗汉川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86-489,共4页
目的探讨四逆汤对阿霉素(ADR)诱导的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细胞线粒体的保护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心衰组和四逆汤组,心衰组和四逆汤组尾静脉注射ADR复制心衰模型,四逆汤组给予四逆汤煎剂灌胃(3.75g生药/kg/d),3周后测定大鼠心功能... 目的探讨四逆汤对阿霉素(ADR)诱导的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细胞线粒体的保护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心衰组和四逆汤组,心衰组和四逆汤组尾静脉注射ADR复制心衰模型,四逆汤组给予四逆汤煎剂灌胃(3.75g生药/kg/d),3周后测定大鼠心功能,线粒体丙二醛(MDA)含量,MnSOD活性,肿胀程度及Na+K+ATP酶和Ca2+ATP酶活力,RTPCR法检测MnSODmRNA表达。结果四逆汤组可以显著改善心衰大鼠心功能,提高MnSOD的活性及其mRNA表达,减少心肌细胞线粒体MDA的含量及肿胀程度,提高ATP酶活力。结论阿霉素性心力衰竭心肌细胞线粒体存在明显的氧化应激反应,四逆汤可以通过减轻氧化损伤,改善线粒体功能,保护心肌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功能 大鼠心肌 阿霉素性 四逆汤 丙二醛(MDA) ATP酶活力 mRNA表达 细胞线粒体 PCR法检测 氧化应激反应 心力衰竭 尾静脉注射 SOD活性 Ca^2+ 保护机制 SD大鼠 心衰模型 氧化损伤 心肌组织 心功能 对照组 ADR Mn RT-
下载PDF
四逆汤有效部位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 被引量:15
2
作者 孙慧兰 吴伟康 +1 位作者 罗汉川 梁天文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7-81,共5页
目的 考察四逆汤有效部位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方法 实验动物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四逆汤组、四逆汤有效部位组。大鼠心脏进行Langendorff灌流,通过控制灌流液流量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用药组在灌流液中加入相... 目的 考察四逆汤有效部位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方法 实验动物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四逆汤组、四逆汤有效部位组。大鼠心脏进行Langendorff灌流,通过控制灌流液流量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用药组在灌流液中加入相应药液,测定再灌注后50rain的冠脉流量、心肌收缩力和再灌注1min内心律失常发生率。小鼠ig给药3d后ip垂体后叶素(20U/kg)造模,记录0~8min的心电图,并取心肌测SOD活性、MDA及LA水平。结果 四逆汤和四逆汤有效部位均可不同程度地提高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收缩力恢复率、降低再灌注1min心律失常发生率,四逆汤有效部位对心肌收缩力的恢复作用较好,四逆汤对心律失常发生的抑制较好;四逆汤和四逆汤有效部位均可明显地降低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的心电图J点抬高,明显提高心肌组织SOD活性,降低MDA和LA水平,四逆汤和四逆汤有效部位作用无明显差异。结论 四逆汤有效部位可以显著地改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的氧化损伤和抑制无氧酵解,改善心肌收缩功能和心律失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逆汤 有效部位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垂体后叶素
下载PDF
免疫活性细胞表达杀伤细胞抑制性受体与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关系(英文) 被引量:6
3
作者 段连宁 陈纯 +6 位作者 黄绍良 方建培 魏菁 包蓉 李艳 韩红星 李树浓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6期625-632,共8页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杀伤细胞抑制性受体 (KIR)CD15 8和CD94与GVHD发生的关系。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分析T淋巴细胞和NK细胞表达CD15 8a,CD15 8b和CD94表达状况 ,同时用PCR方法分析供受者HLA Cw配型 ,比较异基因外周血造血...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杀伤细胞抑制性受体 (KIR)CD15 8和CD94与GVHD发生的关系。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分析T淋巴细胞和NK细胞表达CD15 8a,CD15 8b和CD94表达状况 ,同时用PCR方法分析供受者HLA Cw配型 ,比较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allo PBSCT)和脐血移植 (UCBT)后该KIR分子变化和HLA Cw相合或错配与GVHD发生的关系。结果表明 :无论是PBSCT或是UCBT ,移植后CD3+CD15 8a+和CD3+CD15 8b+T细胞均增高并以CD8+CD15 8b+细胞升高为主。发生急性与慢性GVHD组CD3+CD15 8b+细胞均呈不同程度升高 ,在急性GVHD病例中升高最明显。急性GVHD期 (即移植早期 )KIR表达增高 ,慢性GVHD阶段 (即移植后期 )KIR呈减低趋势。CD94主要表达于CD3+CD8+T细胞 ,在UCBT或PBSCT后CD94在CD4 +T细胞和CD8+T细胞均明显增高。 5例HLA Cw相合者无 1例发生重症GVHD ;2例HLA Cw不相合病例 ,有 1例发生急重症GVHD ,并死于间质性肺炎 (IP) ,另 1例为AML(M5) ,完全植入 ,无重度GVHD发生 ,但于 5 3天后复发。 4例相关相合移植中 2例无急性GVHD ,而无关相合者 4例均发生不同程度GVHD。结论 :GVHD的发生与KIR表达有一定关系。CD15 8b分子可能是移植后早期T淋巴细胞活化的负调控分子。从T细胞表达KIR来理解GVHD发生机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伤细胞抑制性受体 造血干细胞移植 移植物抗宿主病 T淋巴细胞 免疫活性细胞
下载PDF
邓氏通冠胶囊改善缺血心肌供血的时效量效关系及NO机制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陈俊林 吴伟康 +3 位作者 韩玉莲 孙娟 段新芬 邓铁涛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4期301-305,共5页
【目的】观察邓氏通冠胶囊改善心肌缺血的时效、量效关系及其NO机制。【方法】时效实验中,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6组,即正常对照组、模型组、4个通冠胶囊组(中药组,分别用药1、3、5、7 d,剂量为0.5 g/kg);量效实验中,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 【目的】观察邓氏通冠胶囊改善心肌缺血的时效、量效关系及其NO机制。【方法】时效实验中,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6组,即正常对照组、模型组、4个通冠胶囊组(中药组,分别用药1、3、5、7 d,剂量为0.5 g/kg);量效实验中,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4个通冠胶囊组(中药组,剂量分别为0.25、0.5、1、2 g/kg);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他组均采用腹腔注射垂体后叶素(Pit,30 U/kg)复制心肌缺血模型,测量60 min内心电图T波变化,采用酶法测定小鼠血浆NO含量以确定最佳有效剂量和用药时间;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小鼠心肌一氧化氮合酶(eNOS)活性,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小鼠心肌eNOS基因表达。【结果】在用药3 d后即达到改善心肌缺血的最佳疗效,有效剂量为0.5 g/kg。通冠胶囊能显著性升高心肌缺血小鼠的血浆NO含量与心肌细胞内的eNOS活性,提高缺血心肌eNOS mRNA的表达(均P<0.05)。【结论】邓氏通冠胶囊可能是通过提高eNOS基因的表达,增强eNOS的活性,从而升高NO水平而达到改善缺血心肌供血作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氏通冠胶囊/药理学 心肌缺血/中药疗法 心肌/病理学 基因表达调控 疾病模型 动物 小鼠
下载PDF
阻断CD40-CD40L共刺激途径对T细胞表型及细胞因子分泌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陈纯 黄绍良 +3 位作者 段连宁 李浩威 温冠媚 魏菁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534-537,共4页
目的 :探讨应用抗CD4 0L单克隆抗体阻断CD4 0 CD4 0L共刺激途径后对T细胞表型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的影响 ,为体外阻断该共刺激途径诱导T细胞对异体移植抗原的免疫耐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供鼠 (C5 7BL 6 H 2b)脾T细胞作为反应细胞 ,受... 目的 :探讨应用抗CD4 0L单克隆抗体阻断CD4 0 CD4 0L共刺激途径后对T细胞表型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的影响 ,为体外阻断该共刺激途径诱导T细胞对异体移植抗原的免疫耐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供鼠 (C5 7BL 6 H 2b)脾T细胞作为反应细胞 ,受鼠 (BALB CH 2d)脾细胞作为刺激细胞 ,设单抗组 (加抗CD4 0L单抗 )和对照组 (不加单抗 ) ,初次混合淋巴细胞培养(MLR) 7天 ,在不同时间点采用3H TdR掺入法检测细胞增殖率 ,以ELISA法测定培养上清液中IFN γ、IL 2、IL 4、IL 10等的水平 ,第 5天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4 + T和CD8+ T细胞上CD2 5、CD6 9、CD4 0L和CD4 5RA的表达。再次MLR 5天 ,第 1、3、5天采用3H TdR掺入法测定细胞的增殖情况和ELISA法测定培养上清液中的上述细胞因子的水平。结果 :初次和再次MLR结果均显示 ,单抗组细胞增殖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初次MLR单抗组中CD4 + T和CD8+ T细胞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单抗组中CD4 + CD2 5 + T、CD4 + CD6 9+ T、CD8+ CD2 5 + T、CD4 + CD4 0L+ T和CD8+ CD6 9+ T细胞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而CD8+ CD4 0L+ T和CD4 + CD4 5RA +T细胞的比例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 (P >0 0 5 )。初次MLR中单抗组和对照组培养上清中IL 4和IL 10几乎无法测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40-CD40L T细胞表型 细胞因子 分泌作用 免疫耐受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体外反搏治疗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与指脉的关系 被引量:3
6
作者 陆丽 郑振声 +3 位作者 伍贵富 吴伟康 张苗青 谢焕娣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46-448,共3页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在体外反搏(ECP)治疗前后循环血液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与指脉的变化,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探讨ECP防治冠心病的机制。【方法】对20例1个月内发生心肌梗死或心绞痛的患者进行了ECP治疗,同时监测指脉波参数。分别于...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在体外反搏(ECP)治疗前后循环血液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与指脉的变化,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探讨ECP防治冠心病的机制。【方法】对20例1个月内发生心肌梗死或心绞痛的患者进行了ECP治疗,同时监测指脉波参数。分别于第1次反搏前、3个疗程结束时采血,用放免及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血液中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质量浓度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n-convertingenzyme,ACE)活性。【结果】指脉波呈上升趋势,但组间无统计学意义。1个疗程后,肾素活性与ANGⅡ浓度高于反搏前;2个疗程后,ANGⅡ降至反搏前水平,ACE低于反搏前;3个疗程后,肾素活性降至反搏前水平,ANGⅡ与ACE低于反搏前。血浆ANGⅡ水平与指脉波成负相关关系。【结论】体外反搏对血流动力学的改善作用可能是其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冠心病患者 体外反搏治疗 angiotensinⅡ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紫外分光光度法 ANGⅡ 肾素活性 血管紧张素Ⅱ 血流动力学 指脉波 循环血液 治疗前后 CP治疗 心肌梗死 同时监测 质量浓度 上升趋势 相关关系
下载PDF
PRL-2基因转染对肝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剂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程超 郭爱林 +3 位作者 吴伟康 罗红鹤 钟佛添 张萌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2189-2193,共5页
目的:研究PRL-2基因增强肿瘤细胞侵袭及转移能力的机制。方法:采用脂质体转染的方法将PRL-2基因表达质粒转染至正常永生化肝细胞系CL1中,G418筛选阳性克隆。应用明胶酶谱法检测转染肝细胞分泌MMPs酶谱变化,W estern b lotting及RT-PCR... 目的:研究PRL-2基因增强肿瘤细胞侵袭及转移能力的机制。方法:采用脂质体转染的方法将PRL-2基因表达质粒转染至正常永生化肝细胞系CL1中,G418筛选阳性克隆。应用明胶酶谱法检测转染肝细胞分泌MMPs酶谱变化,W estern b lotting及RT-PCR检测转染肝细胞MMP-2、MMP-9、TIMP-1和TIMP-2的变化。以PRL-2磷酸酯酶特异性抑制剂处理转染细胞,观察抑制PRL-2活性对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经过8周G418筛选及RT-PCR和W estern b lotting鉴定,获得稳定表达PRL-2的细胞亚系PRL-2-CL1。转染后的CL1细胞分泌MMP-9、活性型MMP-9和MMP-2,均显著高于转染前CL1细胞的MMPs分泌(P<0.01);使用特异性抑制剂后,MMP-9、活性型MMP-9和MMP-2活性显著降低(P<0.01)。W estern b lotting及RT-PCR检测显示PRL-2-CL1细胞MMP2、MMP9蛋白及mRNA含量均较转染前显著升高(P<0.05),TIMP-2则显著降低(P<0.05);使用抑制剂后,可以逆转上述变化。结论:PRL-2在永生化肝细胞中获得稳定、高效表达,PRL-2基因增强肝细胞侵袭及转移能力与其提高细胞MMP2、MMP9表达,降低TIMP-2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蛋白质酪氨酸磷酸酶 基因转染 基质金属蛋白酶
下载PDF
人胎盘血间质干细胞分离培养 被引量:2
8
作者 朱美玲 胡燕芬 +4 位作者 温冠媚 雷俊霞 李浩威 陈汝光 李树浓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1743-1744,共2页
目的分离培养人胎盘血间质干细胞(hMSC),为hMSC探寻新来源。方法采用羟乙基淀粉(HES)方法分离、富集胎盘血有核细胞;DMEM培养液体外培养、纯化、扩增hMSC;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记;地塞米松、IBMX、胰岛素和吲哚美辛定向诱导hMSC样... 目的分离培养人胎盘血间质干细胞(hMSC),为hMSC探寻新来源。方法采用羟乙基淀粉(HES)方法分离、富集胎盘血有核细胞;DMEM培养液体外培养、纯化、扩增hMSC;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记;地塞米松、IBMX、胰岛素和吲哚美辛定向诱导hMSC样细胞向脂肪细胞分化。结果胎盘血来源有核细胞,在DMEM体外培养条件下,生长出具有塑料粘附特性的梭形细胞,阳性获得率2917%(7/24),该细胞传代培养达6个月以上;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CD29、CD44、CD59、CD90、CD105、CD166表达阳性,CD14、CD34、CD45、CD80、CD86表达阴性;加入脂肪细胞诱导剂,细胞在形态上向脂肪细胞转化,胞内出现脂滴、脂泡,油红O阳性。结论人胎盘血可以分离培养出hMSC,是hMSC的重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血 间质干细胞 细胞培养
下载PDF
完整人抗-D抗体分子表达载体的构建 被引量:1
9
作者 付涌水 江朝富 +1 位作者 曹开源 李树浓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2期124-126,152,共4页
目的构建含完整人抗-D抗体重、轻链基因的表达载体,为体外表达完整的抗-D抗体分子打下基础。方法从1株分泌IgM抗-D的细胞株提取总RNA,以随机引物逆转录成cDNA,用所设计的抗体前导区引物进行扩增,克隆、测序后将抗-D抗体重、轻链可变区... 目的构建含完整人抗-D抗体重、轻链基因的表达载体,为体外表达完整的抗-D抗体分子打下基础。方法从1株分泌IgM抗-D的细胞株提取总RNA,以随机引物逆转录成cDNA,用所设计的抗体前导区引物进行扩增,克隆、测序后将抗-D抗体重、轻链可变区基因分别和带有人IgG1恒定区和к轻链恒定区的表达载体连接,转化大肠杆菌后提取质粒DNA,用PCR和酶切进行鉴定。结果序列分析发现所扩增的基因符合人Ig的特征,除引导序列外,其余序列和我们以前所发表的Fab段序列一致,PCR和酶切鉴定抗体重、轻可变区基因克隆成功。结论成功地扩增了带引导序列的抗-D抗体可变区基因,并构建了完整人抗-D抗体分子表达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D抗体 表达载体 构建
下载PDF
心肌肥大?凋亡?纤维化?——高血压心肌肥厚中心肌重塑机制 被引量:3
10
作者 许志威 吴伟康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2005年第1期9-20,共12页
心肌肥厚不仅是高血压的并发症,而且也是多种心血管疾病中的后期病理改变,故其很可能是独立于血压之外的一种危险因素,其病理改变主要包括心肌细胞肥大、非心肌细胞增生和间质纤维化,各种病因导致心肌重塑的机制至今还无定论。一直以来... 心肌肥厚不仅是高血压的并发症,而且也是多种心血管疾病中的后期病理改变,故其很可能是独立于血压之外的一种危险因素,其病理改变主要包括心肌细胞肥大、非心肌细胞增生和间质纤维化,各种病因导致心肌重塑的机制至今还无定论。一直以来心肌细胞肥大及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 ECM)纤维化是基础研究及临床心肌重塑逆转的两大热点,近来又有资料表明细胞凋亡与增殖不平衡也在心肌重塑中发挥作用。本文就心肌肥厚的病理改变及心肌重塑中的三大机制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重塑 心肌肥厚 纤维化 高血压 心肌肥大 机制 心肌细胞肥大 病理改变 matrix 心血管疾病 细胞外基质 危险因素 细胞增生 基础研究 细胞凋亡 研究现状 并发症 不平衡
下载PDF
缺血心肌蛋白质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劲平 吴伟康 曾英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31-333,共3页
目的 :研究缺血心肌相关蛋白表达谱。方法 :通过腹腔注射垂体后叶素造成心肌缺血模型 ,取左心室肌进行二维凝胶电泳 ,利用PDQuest7 1 1软件分析实验结果。结果 :心肌组织可得 5 12± 5 2个蛋白点 ,心肌缺血后有 10个蛋白表达发生了... 目的 :研究缺血心肌相关蛋白表达谱。方法 :通过腹腔注射垂体后叶素造成心肌缺血模型 ,取左心室肌进行二维凝胶电泳 ,利用PDQuest7 1 1软件分析实验结果。结果 :心肌组织可得 5 12± 5 2个蛋白点 ,心肌缺血后有 10个蛋白表达发生了显著变化 (pI/Mr:4 . 72 /46 . 16kD ,5 .6 0 /32 . 35kD ,7 .17/5 3 .14kD ,7 .93/12. 78kD ,6 . 5 9/35 . 72kD ,8 .5 6 /12. 4 7kD ,8. 6 8/37. 4 9kD ,6 . 31/13 .19kD ,6 . 5 1/6 0. 2 9kD ,5. 86 /13. 0 7kD)。其中表达增强的有 6个蛋白 (pI/Mr:4 . 72 /46 . 16kD ,5. 6 0 /32. 35kD ,7 .17/5 3 .14kD ,6. 5 9/35. 72kD ,8 .6 8/37 .4 9kD ,6 . 5 1/6 0 . 2 9kD) ,表达降低的有 4个蛋白 (pI/Mr:7. 93/12 . 78kD ,8. 5 6 /12 . 4 7kD ,6 . 31/13. 19kD ,5 . 86 /13 .0 7kD)。结论 :这些差异表达的蛋白可能在心肌缺血后的保护与损伤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 电泳 凝胶 双向 蛋白质组
下载PDF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夏洪平 杨惠玲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2005年第4期14-20,共7页
恶性肿瘤正一直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命,尽管诊断和治疗水平有所进步,但很多肿瘤生存率一直很低。近年来随着科学的发展,我们对肿瘤的生物学特性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人类蛋白酪氨酸激酶(PTKs)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 恶性肿瘤正一直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命,尽管诊断和治疗水平有所进步,但很多肿瘤生存率一直很低。近年来随着科学的发展,我们对肿瘤的生物学特性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人类蛋白酪氨酸激酶(PTKs)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已成为一种很有前景的肿瘤治疗新靶点。PTKs抑制剂研究已成为当今世界抗肿瘤研究的热点领域,这些药物在临床前期研究中已显示很好的抗肿瘤效应,一些正在临床上作为很有前景的抗癌药。特别是BCR-ABL酪氨酸激酶抑制剂imatinib(STI571)在治疗慢性髓细胞白血病显著成功使得科学家们更热心于投入这一领域的研究,目前,至少有30多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在肿瘤治疗的不同临床试验阶段,大约120多个临床试验正在世界范围内进行。在此对酪氨酸激酶在肿瘤中的作用及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肿瘤 蛋白酪氨酸激酶
下载PDF
生长激素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后心肌细胞凋亡的作用
13
作者 黄瑞健 孙培吾 +2 位作者 张希 林乌拉 吴伟康 《中国临床康复》 CAS CSCD 2004年第21期4212-4213,共2页
目的:研究生长激素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myocardialischemiareper-fusion,MIR)后心肌细胞凋亡及其机制的影响。方法:24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仅手术24h)、MIR组、生长激素组,每组8只。后两组均缺血30min,再灌注24h,其中生长激素... 目的:研究生长激素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myocardialischemiareper-fusion,MIR)后心肌细胞凋亡及其机制的影响。方法:24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仅手术24h)、MIR组、生长激素组,每组8只。后两组均缺血30min,再灌注24h,其中生长激素组的每只大鼠每天皮下肌注生长激素1U/kg,连续7d。前两组每只大鼠相应皮下肌注生理盐水0.5mL/d。以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情况,DAB免疫组化法检测心肌细胞核NF-κB蛋白、心肌细胞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growthfactor-1,IGF-1)的表达并进行心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大鼠MIR24h后心肌细胞凋亡指数明显上升犤MIR组(16.17±5.02)%,假手术组为0犦(t=9.111,P<0.05)。心肌细胞核NF-κB蛋白表达呈阳性染色指数(positiveindex,PI)明显升高犤MIR组(18.60±7.21)%,假手术组为0犦(t=7.297,P<0.05)。心肌病理检查见心肌缺血区呈大小不一的坏死孔灶,缺血心肌间有炎症细胞浸润,心肌排列不整齐(HE染色),而生长激素组心肌细胞凋亡率及心肌细胞核NF-κB蛋白PI明显好于MIR组(t=4.302,2.943,P<0.05)。生长激素组IGF-1着色强度明显高于另外两组(χ2=12.443,9.167,P<0.05),心肌细胞间炎症细胞也明显减少,坏死灶也少于MIR组。结论:生长激素可以减少MIR后心肌细胞凋亡及细胞核NF-κ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激素 大鼠 心肌缺血 再灌注损伤 心肌细胞凋亡 免疫组化 检测
下载PDF
火把花根片在小鼠骨髓移植模型中减轻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实验研究
14
作者 陈纯 李浩威 +2 位作者 吴燕峰 魏菁 黄绍良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S1期120-123,共4页
目的探讨火把花根片在小鼠骨髓移植模型中减轻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cute graft-versus-host disease,aGVHD)的效果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小鼠异基因骨髓移植GVHD模型,预处理为放疗8.0Gy,分为:对照组(n=10)异基因骨髓细胞(2×... 目的探讨火把花根片在小鼠骨髓移植模型中减轻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cute graft-versus-host disease,aGVHD)的效果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小鼠异基因骨髓移植GVHD模型,预处理为放疗8.0Gy,分为:对照组(n=10)异基因骨髓细胞(2×10~6)加脾T淋巴细胞(2×10~6)移植组;火把花根片组(n=20)异基因骨髓细胞(2×10~6)加脾T淋巴细胞(2×10~6)移植加火把花根片预防组。比较受鼠生存时间和GVHD发生情况,受鼠外周血象中白细胞、血球压积等恢复情况和骨髓细胞中嵌合体H-2D^b阳性细胞百分比以评价造血重建。在移植后不同时间点分别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受鼠的脾细胞中CD4^+和CD8^+以及CD25和CD69的表达。结果移植后对照组受鼠均于25天内死于GVHD,火把花根片组GVHD的发生率为20%(4/20),与对照组小鼠相比,存活率和时间明显增高和延长(P<0.01);存活的火把花根片组小鼠(n=4)40天时骨髓细胞中的H-2D^b阳性细胞百分比达(93.38±4.32)%。移植后10天开始,火把花根片组小鼠CD4^+和CD8^+T细胞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CD4^+CD25^+T细胞、CD4^+CD69^+T细胞、CD8^+CD25^+T细胞和CD8^+CD69^+细胞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火把花根片能明显减轻骨髓移植模型中aGVHD的发生率,其作用机制可能在于抑制aGVHD发生过程中T细胞的免疫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把花根片 移植物抗宿主病 异基因骨髓移植
下载PDF
蛋白酪氨酸磷酸酯酶4A2基因的克隆、表达及活性鉴定
15
作者 程超 郭爱林 +3 位作者 巫国勇 吴伟康 罗红鹤 钟佛添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37-141,共5页
【目的】获取人蛋白酪氨酸磷酸酯酶4A2(PTP4A2)基因并高效表达纯化,对于产物的体外活性进行测定。【方法】用RT-PCR技术,从肝癌细胞系HepG2的总RNA中,获得编码PTP4A2基因功能片段的DNA。测序后,通过酶切亚克隆至表达载体pGEX-4T-2,构建... 【目的】获取人蛋白酪氨酸磷酸酯酶4A2(PTP4A2)基因并高效表达纯化,对于产物的体外活性进行测定。【方法】用RT-PCR技术,从肝癌细胞系HepG2的总RNA中,获得编码PTP4A2基因功能片段的DNA。测序后,通过酶切亚克隆至表达载体pGEX-4T-2,构建重组表达载体,并导入大肠杆菌E.coliBL21中,IPTG诱导表达重组的GST融合蛋白。对重组融合蛋白过谷胱甘肽琼脂糖柱进行纯化,western印记进行鉴定,质谱检测蛋白分子量。通过其对底物磷酸多肽的去磷酸化反应,鉴定其活性。【结果】获得编码肝癌细胞PTP4A2(全长氨基酸)的基因序列,测序结果与已发表的基因序列相一致。重组GST融合蛋白经western分析,在相对分子质量Mr=45000处,有特异的蛋白条带。重组蛋白经谷胱甘肽琼脂糖柱进行纯化后,得到了高纯度的融合蛋白,质谱检测其分子量为45470.6。底物多肽去磷酸化反应表明纯化产物具有较强活性。【结论】成功克隆人PTP4A2基因,并在E.coliBL21中高效表达,亲和层析后获得高纯度GST融合蛋白,质谱检测分子量与预期结果一致,纯化产物具有蛋白磷酸酯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酪氨酸磷酸酯酶 基因克隆 表达 纯化 质谱
下载PDF
PRL-2基因转染对肝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
16
作者 程超 郭爱林 +5 位作者 巫国勇 吴伟康 罗红鹤 钟佛添 马俊 何伟玲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2229-2233,共5页
目的:研究PRL-2基因对肝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采用脂质体转染的方法将重组质粒稳定转染至正常永生化肝细胞系CL1中,G418筛选阳性克隆。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Western印迹和免疫组化分析PRL-2在阳性细胞的表达及蛋... 目的:研究PRL-2基因对肝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采用脂质体转染的方法将重组质粒稳定转染至正常永生化肝细胞系CL1中,G418筛选阳性克隆。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Western印迹和免疫组化分析PRL-2在阳性细胞的表达及蛋白定位,MTT法检测细胞的群体倍增时间,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变化,Western印迹分析细胞周期素A、D1、E以及周期蛋白依赖激酶抑制因子p16、p21WAF1及p27Kip1的变化,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p21WAF1 mRNA的变化。结果:成功构建PRL-2真核表达载体pcDNA3-PRL-2。脂质体转染细胞经过G418筛选后,获得稳定表达PRL-2的细胞亚系PRL-2-CL1。经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印迹和免疫组化证实,PRL-2-CL1细胞系PRL-2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S期细胞比例明显增高,MTT法检测细胞群体倍增时间缩短。Western印迹及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显示p21WAF1在转染后较对照组明显降低,细胞周期素A、D1、E及p16、p27Kip1无明显变化。结论:重组PRL-2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正确,并在永生化肝细胞中获得稳定、高效表达。PRL-2基因具有促进细胞增殖的作用,这种作用与其降低p21WAF1蛋白含量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蛋白质酪氨酸磷酸酶 真核表达载体 细胞周期
下载PDF
骨髓间质干细胞在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雷俊霞 李树浓 《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 2005年第5期185-188,210,共5页
骨髓间质干细胞(MSC)被认为是骨髓基质细胞(脂肪细胞、软骨细胞、成骨细胞)的共同前体细胞。在体外易于传代扩增,且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已有实验表明MSC在体外可通过分泌许多细胞因子或表达与造血干细胞黏附、归巢有关的黏附分子以及细... 骨髓间质干细胞(MSC)被认为是骨髓基质细胞(脂肪细胞、软骨细胞、成骨细胞)的共同前体细胞。在体外易于传代扩增,且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已有实验表明MSC在体外可通过分泌许多细胞因子或表达与造血干细胞黏附、归巢有关的黏附分子以及细胞外基质蛋白发挥造血支持作用。最近的资料进一步揭示了MSC在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多方面作用。它一方面促进造血干细胞植入并促使其沿多系方向分化;另一方面可发挥免疫调节作用,降低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及严重程度,且MSC的这些作用均不受主要组织复合体的限制。尽管MSC对造血干细胞移植具有明显作用,但其在同种异体的长期存在与分布依然需要进一步阐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质干细胞 造血干细胞 移植
下载PDF
体外反搏对心肌缺血犬心肌超微结构的影响
18
作者 钱孝贤 陈燕铭 +4 位作者 吴伟康 刘勇 周彬 陈磷 郑振声 《解剖学研究》 CAS 2006年第3期196-198,共3页
目的探讨体外反搏对心肌缺血犬心肌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19只健康杂种犬随机分为对照组、缺血组和反搏组,采用透射电镜观察缺血区心肌组织的超微结构变化,并通过图像分析系统对线粒体进行形态定量分析。结果形态学观察发现反搏组犬心肌... 目的探讨体外反搏对心肌缺血犬心肌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19只健康杂种犬随机分为对照组、缺血组和反搏组,采用透射电镜观察缺血区心肌组织的超微结构变化,并通过图像分析系统对线粒体进行形态定量分析。结果形态学观察发现反搏组犬心肌肌小节、肌丝、线粒体和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比缺血组明显减轻。定量分析发现反搏组犬心肌线粒体数密度和比表面均明显高于缺血组,而线粒体体积和平均表面积均小于缺血组(P<0.05)。结论体外反搏可减轻心肌缺血犬的心肌超微结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 超微结构 体外反博动术
下载PDF
人胚胎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治疗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实验 被引量:5
19
作者 朱美玲 李艳 +7 位作者 彭爱军 那晓东 雷俊霞 谢为民 胡燕芬 项鹏 张秀明 李树浓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6期6-8,T0001,共4页
目的:在制作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模型基础上,研究间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应用前景。方法:实验于2002-09/2004-03在深圳宝安血站干细胞研究实验室内完成。实验中采用L-DMEM分离培养骨髓中间质干细胞。7窝SD1d龄新生大鼠... 目的:在制作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模型基础上,研究间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应用前景。方法:实验于2002-09/2004-03在深圳宝安血站干细胞研究实验室内完成。实验中采用L-DMEM分离培养骨髓中间质干细胞。7窝SD1d龄新生大鼠共81只同窝随机分为4组:①正常组,不干预。②模型组:结扎左颈动脉,吸氧3h制成缺氧缺血性模型。③生理盐水组:造模后24h定位注射生理盐水8μL。④间质干细胞组:处理同生理盐水组,注射间质干细胞(1.0~2.0)×106/μL。Morris水迷宫试验评估移植后第42天大鼠学习和记忆能力;第10周麻醉状态下处死实验鼠,制作病理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和间接免疫荧光检测间质干细胞在脑内存活和分化情况。结果:①第1周内成活率:第7天,81只实验鼠存活42只,间质干细胞组与正常对照组大鼠存活率分别为75.0%和82.4%,差异不显著;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35.3%)和模型组(50.0%)(P<0.01)。②水迷宫试验显示间质干细胞组大鼠的空间识别和记忆能力明显优于生理盐水组和模型组(P<0.01);培训后第5天,间质干细胞组识别平台的平均时间为7.5s,与正常组7.0s不存在差异。③病理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和间接免疫实验结果显示:间质干细胞移植组中,进针注射部位存在大量移植细胞,并向周围迁移,皮质层、海马等部位检测到移植细胞;所植入的细胞约6%表达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约8%表达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结论:移植人间质干细胞组能有效修复缺氧缺血导致的神经受损,改善其功能,明显提高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大鼠1周内成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质干细胞 新生大鼠 缺氧缺血性脑病 移植
下载PDF
人脐血有核细胞在缺氧缺血新生大鼠脑内的生存及其抗原表达 被引量:2
20
作者 朱美玲 李艳 +7 位作者 彭爱军 那晓东 雷俊霞 罗伟琼 邹翠贤 项鹏 张秀明 李树浓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7期1-3,i0001,共4页
目的:观察人脐血有核细胞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脑内生存和抗原表达。方法:实验于2002-09/2004-03在深圳宝安血站干细胞研究实验室内完成。①实验中采用羟乙基淀粉沉淀法分离脐血有个核细胞。②5窝F344新生1d龄大鼠共64只,同窝随... 目的:观察人脐血有核细胞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脑内生存和抗原表达。方法:实验于2002-09/2004-03在深圳宝安血站干细胞研究实验室内完成。①实验中采用羟乙基淀粉沉淀法分离脐血有个核细胞。②5窝F344新生1d龄大鼠共64只,同窝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不干预。模型组:结扎左颈动脉,吸入体积分数为0.08的低氧3h制成缺氧缺血性脑病模型。人脐血有核细胞组:造模后24h定位注射人脐血有核细胞(1.0~2.0)×106。③Morris水迷宫试验评估移植后第42天大鼠学习和记忆能力;第10周麻醉状态下处死实验鼠,制作病理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和间接免疫荧光检测人脐血有核细胞在脑内存活和分化情况。结果:64只大鼠,实验过程中死亡20只,正常组、模型组、脐血有核细胞组分别存活17,11,16只,进入结果分析。①缺氧缺血性脑病模型制作结果:模型组出现行为障碍,病理切片可见细胞变性坏死、胶质细胞吞噬、血管套、胶质细胞结节形成等典型缺氧缺血所致脑组织病理损伤。②第42天水迷宫试验显示:人脐血有核细胞组大鼠的空间识别和记忆能力明显尤于模型组(P<0.01),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③病理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和间接免疫实验结果显示:人脐血细胞组,进针部位存在大量移植细胞,成团或散在分布,呈方向性向周围迁移;左侧大脑血管壁,可见大量细胞迁移环绕;所植入的细胞中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率约为4.59%,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阳性表达率约为2.68%。结论:人脐血有核细胞在缺氧缺血脑损伤新生大鼠脑内可以部分存活,表达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抗原,并有效改善缺氧缺血性新生大鼠的功能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血 单核细胞 大鼠 缺氧缺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