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 被引量:14
1
作者 黄文 张成 +6 位作者 陈松林 张为西 姚晓黎 曾缨 黄慧 冯善伟 柳太云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854-858,共5页
目的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分化成神经元样细胞的作用及其对诱导后的神经元样细胞保护作用,为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提供更优良的细胞。方法体外培养MSCs至第5代后,分别用BDNF、β-巯基乙醇(β-ME)诱导... 目的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分化成神经元样细胞的作用及其对诱导后的神经元样细胞保护作用,为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提供更优良的细胞。方法体外培养MSCs至第5代后,分别用BDNF、β-巯基乙醇(β-ME)诱导MSCs,诱导后的第1、3和6小时计算两组神经元样细胞数,对各时间点两组神经元样细胞阳性率进行了比较;诱导后行神经细胞标记抗体的免疫细胞化学、RT-PCR及蛋白质印迹鉴定。结果两组诱导剂诱导后的细胞均呈神经元样细胞的形态;BDNF组诱导分化后细胞的存活时间远较β-ME组长;BDNF组在诱导后6h近于诱导高峰,而β-ME在诱导2h即达高峰,但随后神经元样细胞渐死亡。免疫细胞化学结果显示在两组诱导后细胞的巢蛋白(Nestin)、神经细胞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微管相关蛋白-2(MAP-2)、神经丝蛋白(NF)表达均呈阳性,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呈阴性;RT-PCR显示NSE、NFL,MAP-2的mRNA表达阳性,GFAP有较弱的表达;蛋白质印迹可见两组诱导剂诱导的细胞均表达神经元的特异性标记抗体NSE。结论BDNF能单独诱导MSCs分化形成神经元样细胞,而且分化后细胞的存活时间长,有望用于治疗脑缺血、神经变性等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神经元 诱导分化 大鼠
下载PDF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诱导的骨髓间质干细胞治疗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后的形态学改变 被引量:1
2
作者 黄文 张成 +4 位作者 陈松林 张为西 柳太云 姚晓黎 曾缨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85-488,共4页
目的观察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诱导的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移植治疗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后的形态学改变,以探讨BDNF诱导的MSCs移植治疗脑缺血的可行性。方法以BDNF诱导或未诱导的MSCs移植治疗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2周及4周后,用患... 目的观察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诱导的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移植治疗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后的形态学改变,以探讨BDNF诱导的MSCs移植治疗脑缺血的可行性。方法以BDNF诱导或未诱导的MSCs移植治疗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2周及4周后,用患侧脑重量与对侧脑重量的比值来比较各组脑萎缩程度,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各组脑梗死灶边缘超微结构。结果移植诱导或未诱导MSCs的患侧脑/对侧脑重量比值均较未移植组高,但诱导组和未诱导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移植BDNF诱导或未诱导MSCs可显著减少脑梗死灶边缘神经元坏死和凋亡,移植BDNF诱导MSCs还可减少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结论BDNF诱导或未诱导的MSCs移植治疗脑缺血再灌注可减轻脑萎缩程度,减少神经元和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坏死,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质干细胞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大鼠 大脑中动脉闭塞
下载PDF
中央轴空肌病1例报告 被引量:1
3
作者 黄文 张成 +1 位作者 陈松林 吴义方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03年第6期352-352,共1页
关键词 中央轴空肌病 婴儿 临床症状 肌无力 血清肌酶 致病基因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下载PDF
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植入前遗传学诊断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黄文 陈松林 张成 《国外医学(妇幼保健分册)》 2003年第3期129-131,共3页
植入前遗传学诊断是在胚胎着床前确定其遗传物质是否正常 ,从而决定该胚胎能否移植的一门新兴技术 ,该技术已应用于性别、单基因遗传病及染色体遗传病的诊断。目前世界上已有两百多个正常婴儿通过植入前诊断技术诞生 ,该资料回顾了DMD... 植入前遗传学诊断是在胚胎着床前确定其遗传物质是否正常 ,从而决定该胚胎能否移植的一门新兴技术 ,该技术已应用于性别、单基因遗传病及染色体遗传病的诊断。目前世界上已有两百多个正常婴儿通过植入前诊断技术诞生 ,该资料回顾了DMD植入前诊断技术的发展 ,并对其技术路线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前遗传学诊断 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 单细胞聚合酶链反应 技术路线
下载PDF
应用多个微卫星DNA位点进行Duchenne/Becker肌营养不良症携带者的检测 被引量:12
5
作者 黄文 张成 +5 位作者 谢有梅 陈松林 张为西 卢锡林 姚晓黎 曾缨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3期224-228,共5页
目的 筛查和确定 Duchenne/ Becker肌营养不良症 ( Duchenne/ Becker muscular dystrophy,DMD/ BMD)家系的女性成员中的致病基因携带者与正常者 ,为进一步行产前诊断或植入前遗传学诊断提供信息。方法 用 PCR方法对 dystrophin基因第 ... 目的 筛查和确定 Duchenne/ Becker肌营养不良症 ( Duchenne/ Becker muscular dystrophy,DMD/ BMD)家系的女性成员中的致病基因携带者与正常者 ,为进一步行产前诊断或植入前遗传学诊断提供信息。方法 用 PCR方法对 dystrophin基因第 4 4、4 5、4 9和 5 0内含子以及 5′DMD 的短串联重复序列( short tandem repeats,STR)扩增 ,然后进行基因扫描、软件分析 ,对 4个 DMD/ BMD家系中 2 7个成员的这 5个微卫星 DNA位点的多态性进行连锁分析。结果 在 4个家系 17名女性成员中 (有 1例女性 DMD患者 ) ,系谱和 STR多态性分析结果均符合的 DMD基因肯定携带者有 6名 ;单纯根据 STR多态性连锁分析结果确诊为 DMD基因携带者的女性成员有 5名 ,确诊为正常女性成员有 5名。在这 5个 STR位点中 ,最具多态性的位点是 STR- 4 9,多态性最少的位点是 STR- 5 0。结论 短串联重复序列多态性结合基因扫描能快速、准确、客观地检出 Duchen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卫星DNA位点 Duchenne/Becket肌营养不良症 携带者 检测 短串联重复序列多态性 基因诊断
原文传递
单淋巴细胞三重巢式PCR对dystrophin部分外显子和性别鉴定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黄文 张成 +5 位作者 谢有梅 陈松林 焦泽旭 周灿权 张为西 卢锡林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4期389-391,共3页
目的 通过建立三重巢式PCR技术检测单个淋巴细胞的dystrophin基因和Y性别决定区(sex determiningregionY ,SRY)基因 ,探讨该技术对有家族史的缺失型Duchenne肌营养不良症 (Duchennemusculardystrophy ,DMD )家系中肯定携带者进行植入... 目的 通过建立三重巢式PCR技术检测单个淋巴细胞的dystrophin基因和Y性别决定区(sex determiningregionY ,SRY)基因 ,探讨该技术对有家族史的缺失型Duchenne肌营养不良症 (Duchennemusculardystrophy ,DMD )家系中肯定携带者进行植入前遗传学诊断 ( preimplantation geneticdiagnosis ,PGD)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在倒置显微镜下分别获取一名正常男性和一名正常女性的 5 0个单个淋巴细胞 ,用三重巢式PCR技术检测两组dystrophin基因和SRY基因 :外显子 5 1/外显子 19/SRY ,外显子48/外显子 19/SRY。结果 在外显子 5 1/外显子 19/SRY三重PCR反应体系中 ,正常男性第 5 1、19外显子及SRY的扩增率分别为 96%、94%和 94% ,正常女性第 5 1、19外显子扩增率分别为 94%、94% ;正常男女性假阳性率均为 6.7% ,假阴性率均为 0 ;在外显子 48/外显子 19/SRY三重PCR反应体系中 ,正常男性第 48、19外显子及SRY扩增率分别达 92 %、90 %和 94% ,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均为 0 ;正常女性第 48、19外显子扩增率分别达 94%和 92 % ,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分别为 6.7%和 0。结论 建立的三重巢式PCR技术具有较高的敏感性 ,可望在有家族史的缺失型DMD家系中进行PGD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显子 巢式PCR 临床应用 淋巴细胞 正常男性 扩增 假阴性 假阳性率 性别决定 性别鉴定
原文传递
Dejerine-Sottas病一例
7
作者 冯善伟 张成 +2 位作者 姚晓黎 陈维 吴义方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1-21,共1页
关键词 患者 正常 四肢无力 肢体疼痛 麻木 进行性 足内翻 损害 父母 近亲结婚
原文传递
伴有右位心和室间隔缺损的先天性肌营养不良症一例
8
作者 黄文 张成 +2 位作者 陈松林 吴义方 李中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88-88,共1页
关键词 右位心 室间隔缺损 先天性肌营养不良症 心电图 完全性大血管转位 肺动脉瓣狭窄
原文传递
内含子或外显子缺失DMD家系女性携带者的基因诊断
9
作者 黄文 张成 +5 位作者 谢有梅 陈松林 张为西 姚晓黎 曾缨 卢锡林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2-75,共4页
目的 对内含子和(或)外显子缺失的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DMD)家系女性成员进行致病基因携带者的诊断,为进一步行产前诊断或植入前遗传学诊断提供准确的信息。方法 利用dystrophin基因5个微卫星位点... 目的 对内含子和(或)外显子缺失的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DMD)家系女性成员进行致病基因携带者的诊断,为进一步行产前诊断或植入前遗传学诊断提供准确的信息。方法 利用dystrophin基因5个微卫星位点(STR-44、45、49、40、5’DysⅡ)的多态性连锁分析,同时结合半定量PCR对1个内含子和外显子均缺失的DMD家系(家系5)和1个仅内含子缺失的DMD家系(家系4)的女性成员进行携带者基因诊断。结果 家系5的Ⅱ2的STR-50位点基因型为245/245,不是DMD基因携带者6家系4的Ⅱ6、Ⅱ8的STR-45位点基因型为dd/172,Ⅲ19为del/178,均为DMD基因携带者。结论 STR-PCR多态性分析结合内含子半定量PCR可获得更多诊断信息,更准确地检出内含子缺失的女性携带者,提高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营养不良症 短串联重复序列多态性 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携带者检测
原文传递
重症肌无力乙酰胆碱受体亚基基因结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黄文 陈松林 《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 2002年第6期497-500,共4页
重症肌无力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与乙酰胆碱受体密切相关。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AChR的α、β、γ、δ及ε亚基的cDNA序列已经确定;不同亚基基因突变或使AChR合成减少,或影响AChR对ACh的反应,或使AChR功能障碍。本文从遗传学角度对... 重症肌无力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与乙酰胆碱受体密切相关。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AChR的α、β、γ、δ及ε亚基的cDNA序列已经确定;不同亚基基因突变或使AChR合成减少,或影响AChR对ACh的反应,或使AChR功能障碍。本文从遗传学角度对重症肌无力乙酰胆碱受体各亚基及其基因的研究近况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肌无力 乙酰胆碱受体亚基 基因结构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