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知”与“良知”:现象学与中国哲学的相互发明--从耿宁对王阳明“良知”的现象学研究谈起 被引量:7
1
作者 朱刚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6-109,共14页
耿宁从现象学的"自知"(自身意识)学说出发对王阳明的"良知"进行了现象学的解读,从"良知"中发明出了在中国传统哲学解释框架中隐而不显的意义。我们不仅可以从现象学的"自知"出发来重新发明&qu... 耿宁从现象学的"自知"(自身意识)学说出发对王阳明的"良知"进行了现象学的解读,从"良知"中发明出了在中国传统哲学解释框架中隐而不显的意义。我们不仅可以从现象学的"自知"出发来重新发明"良知",也可以反过来从王阳明的"良知"出发重新发明现象学的"自知",从而丰富现象学对于"自知"的理解。经过这种反向"发明",我们将发现,胡塞尔现象学意义上的"自知"其实是更为原本且整体性的"良知"的一个抽象环节。现象学的"自知"与王阳明的"良知"的相互发明,将为现象学与中国哲学的相互发明提供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知 良知 良知三分说 道德自身意识 耿宁 王阳明
下载PDF
思考“自我”的两种方式--对胡塞尔1920年前后所撰三篇文字的重新解读 被引量:13
2
作者 倪梁康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10,共10页
胡塞尔现象学中的自我问题具有结构和发生两个方面。对自我的发生研究和历史研究在他的总体思考中占有核心位置。在对自我的结构分析和发生分析之间存在着内容上和方法上的相同与差异。虽然我们对"自我"的思考,原则上只能在... 胡塞尔现象学中的自我问题具有结构和发生两个方面。对自我的发生研究和历史研究在他的总体思考中占有核心位置。在对自我的结构分析和发生分析之间存在着内容上和方法上的相同与差异。虽然我们对"自我"的思考,原则上只能在反思中进行,但在反思的目光中,仍然可以区分出多重的思考路径。它们首先可以分为两类:横向的和纵向的,或者说,静态的和发生的。这是思考自我的两个基本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生现象学 静态现象学 纵意向性 原自我 前自我
下载PDF
再思“寂静意识”--以耿宁对“视于无形、听于无声”的分析为中心 被引量:2
3
作者 张任之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0-125,共16页
耿宁对寂静意识做出了富有启发性的描画分析,但需要指出的是,其现象学分析还存在一些困难,有必要重新回到耿宁这一描画分析所从出的中国哲学语境,系统地概览宋明儒者的相关讨论,藉此来检讨耿宁的思考和论述。出于现象学家的敏感,耿宁藉&... 耿宁对寂静意识做出了富有启发性的描画分析,但需要指出的是,其现象学分析还存在一些困难,有必要重新回到耿宁这一描画分析所从出的中国哲学语境,系统地概览宋明儒者的相关讨论,藉此来检讨耿宁的思考和论述。出于现象学家的敏感,耿宁藉"视于无形、听于无声"来描画寂静意识,这并未完全偏出宋明儒学工夫论的语境;但耿宁将"视于无形、听于无声"看作是对寂静意识的心理状态的描述,这种分析的可能性还需进一步得到追问。对寂静意识的现象学分析一方面会为理解中国传统心学打开新的维度,另一方面也可为现象学提供新的发展和新的样态,从而裨益于跨文化的哲学与现象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耿宁 寂静意识 静坐 意向性 现象学
下载PDF
朝向伦理的实事本身--伦理学的三个基本问题 被引量:1
4
作者 张任之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43-49,159,共7页
伦理学的三个基本问题——伦理学的最根本问题:"人应该如何生活";伦理学的引导性问题:"什么是好(善)";伦理学的建基问题:伦理学究竟建基在理性或者感受/情感之上——的展现,为人们谈论伦理的事情提供一个最基本的... 伦理学的三个基本问题——伦理学的最根本问题:"人应该如何生活";伦理学的引导性问题:"什么是好(善)";伦理学的建基问题:伦理学究竟建基在理性或者感受/情感之上——的展现,为人们谈论伦理的事情提供一个最基本的出发点和论题域。只有在此基础上,人们才有可能进一步朝向伦理的实事本身,一门真正"科学的伦理学"的入口也才有可能藉此而被打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好(善) 好的生活 伦理学的建基问题 伦理学 现象学
下载PDF
胡塞尔与柏拉图——现象学观念论的形成与论证 被引量:2
5
作者 倪梁康 《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 2015年第2期3-28,共26页
<正>一引论关于胡塞尔的希腊哲学情怀以及他对古典思想的独到理解、解释和发展,多年前克劳斯·黑尔德便通过'胡塞尔与希腊人'~①的出色文章而做了回顾与重构。今天要讨论胡塞尔与希腊哲学的关系,必须在此基础上尝试... <正>一引论关于胡塞尔的希腊哲学情怀以及他对古典思想的独到理解、解释和发展,多年前克劳斯·黑尔德便通过'胡塞尔与希腊人'~①的出色文章而做了回顾与重构。今天要讨论胡塞尔与希腊哲学的关系,必须在此基础上尝试可能的进步。黑尔德在文章中开宗明义地说:'了解胡塞尔的人通常都会认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柏拉图主义 观念论 希腊哲学 古典思想 逻辑研究 德便 洛采 弗雷格 心理主义 超越论
原文传递
二十忆念——写在第二十届中国现象学年会召开之际
6
作者 倪梁康 《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 CSSCI 2017年第1期399-405,共7页
今年是第二十届现象学年会,也是中国现象学专业委员会成立的第二十二个年头。此刻的心态有些复杂:有些伤感,些释然,但主打的还是沧桑感、幸福感、成就感……虽难言百感交集。在中山大学召开第二十届现象学年会并非刻意。原先这一年差不... 今年是第二十届现象学年会,也是中国现象学专业委员会成立的第二十二个年头。此刻的心态有些复杂:有些伤感,些释然,但主打的还是沧桑感、幸福感、成就感……虽难言百感交集。在中山大学召开第二十届现象学年会并非刻意。原先这一年差不多商定了是在山东大学召开。 展开更多
原文传递
意识现象学如何谈论“意识”
7
作者 张任之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55-62,共8页
胡塞尔开创的现象学常常以"意识现象学"而名世,本文阐明何谓意识现象学所谈论的"意识"。在1901年的《逻辑研究》和1906年的《逻辑学与认识论导论》讲座中,胡塞尔都谈到了三种不同的意识概念,它们相互有交叠。综合来... 胡塞尔开创的现象学常常以"意识现象学"而名世,本文阐明何谓意识现象学所谈论的"意识"。在1901年的《逻辑研究》和1906年的《逻辑学与认识论导论》讲座中,胡塞尔都谈到了三种不同的意识概念,它们相互有交叠。综合来看,胡塞尔着重讨论了四种不同的意识概念:(1)意识作为自我体验的实项-现象学的统一,(2)意识作为对本己体验的"原意识",(3)意识作为"意向意识"或"意向体验",以及(4)意识作为"执态"和"注意意识"。这四种意识概念既相互区别又紧密联系,基本涵盖了胡塞尔现象学的主要议题,也展现了现象学(不同于心理学以及心智哲学)对于"意识"的基本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象学意识 意向体验 原意识 注意意识
原文传递
埃德蒙德·胡塞尔的哲学(为其七十诞辰而撰)
8
作者 奥斯卡·贝克尔 倪梁康 《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 2016年第2期293-335,共43页
康德喜欢说,人们无法学习哲学,而只能学习哲思(Philosophieren)。这难道不正是对哲学之非科学性的公认不讳吗?——胡塞尔一在其1929年4月8日七十诞辰的庆祝会上,胡塞尔对到场者致谢,在其纯朴的发言中,他提到他的老师们,当然包括他的老... 康德喜欢说,人们无法学习哲学,而只能学习哲思(Philosophieren)。这难道不正是对哲学之非科学性的公认不讳吗?——胡塞尔一在其1929年4月8日七十诞辰的庆祝会上,胡塞尔对到场者致谢,在其纯朴的发言中,他提到他的老师们,当然包括他的老师弗朗兹·布伦塔诺。 展开更多
原文传递
回忆埃德蒙德·胡塞尔 被引量:2
9
作者 罗曼·英加尔登 倪梁康 《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 CSSCI 2017年第1期207-239,共33页
我于1912年4月底首次来到哥廷根,目的是为了在那里学习哲学、心理学、数学与物理学。我与胡塞尔教授的第一次谈话是在5月11日,即我在报名参加他的'判断理论'课程时。我在哥廷根度过了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五个学期,并且在... 我于1912年4月底首次来到哥廷根,目的是为了在那里学习哲学、心理学、数学与物理学。我与胡塞尔教授的第一次谈话是在5月11日,即我在报名参加他的'判断理论'课程时。我在哥廷根度过了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五个学期,并且在胡塞尔那里聆听了下列讲座:逻辑学与知识学引论, 展开更多
原文传递
于哥廷根时期在胡塞尔身边 被引量:1
10
作者 赫尔穆特·普莱斯纳 倪梁康 《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 CSSCI 2017年第1期247-260,共14页
想要听到胡塞尔学生关于他的回忆的读者不会喜欢下面要说的东西,因为这里说的更多是我自己,而且是一个并不忠实于胡塞尔的学生。但由于哥廷根时期的见证者和听证者日渐稀少,因而一个含有某些有可能说明胡塞尔观念论转向的私人回忆也可... 想要听到胡塞尔学生关于他的回忆的读者不会喜欢下面要说的东西,因为这里说的更多是我自己,而且是一个并不忠实于胡塞尔的学生。但由于哥廷根时期的见证者和听证者日渐稀少,因而一个含有某些有可能说明胡塞尔观念论转向的私人回忆也可以要求受到关注。 展开更多
原文传递
胡塞尔遗稿的拯救与胡塞尔文库的创立
11
作者 海尔曼·范·布雷达 倪梁康 《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 2015年第2期175-221,共47页
1938年4月27日,埃德蒙德·胡塞尔在患病五个月后于布赖斯高地区的弗莱堡辞世,享年近七十九岁。同年8月15日,我本人来到了弗莱堡。我打算为胡塞尔身后遗留的文件编写目录并对它们进行研究,而且想了解他的教学活动的遗留影响。我当时... 1938年4月27日,埃德蒙德·胡塞尔在患病五个月后于布赖斯高地区的弗莱堡辞世,享年近七十九岁。同年8月15日,我本人来到了弗莱堡。我打算为胡塞尔身后遗留的文件编写目录并对它们进行研究,而且想了解他的教学活动的遗留影响。我当时二十七岁,而且刚刚在鲁汶大学的哲学研究所获得一个哲学的神学学士学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德格雷贝 鲁汶大学 布赖斯高 弗莱 学士学位 纳粹德国 教学活动 手写稿 比利时人 康斯坦茨
原文传递
回忆埃德蒙德·胡塞尔
12
作者 扬·帕托契卡 倪梁康 《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 2016年第2期336-350,共15页
<正>朋友们曾一再地请求我:我应当写下对我曾有幸与几位现象学的巨人会聚的青年时代的回忆录,因为在共同经历过哲学这个最后伟大时代的人中,只有少数几个人还在世,尽管他们只是处在这些首创者们的周边,但仍然还是处在物理的近旁... <正>朋友们曾一再地请求我:我应当写下对我曾有幸与几位现象学的巨人会聚的青年时代的回忆录,因为在共同经历过哲学这个最后伟大时代的人中,只有少数几个人还在世,尽管他们只是处在这些首创者们的周边,但仍然还是处在物理的近旁。在这个伟大的时代。 展开更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