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肝移植围手术期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内乙型肝炎病毒DNA的检测及临床价值
被引量:
1
1
作者
姜华
杨扬
+7 位作者
杨林
李华
陆敏强
蔡常洁
张琪
姜楠
黑子清
陈规划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404-1406,共3页
目的观察肝移植围手术期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内乙型肝炎病毒(HBV)DNA的变化规律,探讨其在监测肝移植受体体内HBV存在及活动状态中的价值。方法2007年8月至2007年12月20例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肝移植受体给予口服恩替卡韦...
目的观察肝移植围手术期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内乙型肝炎病毒(HBV)DNA的变化规律,探讨其在监测肝移植受体体内HBV存在及活动状态中的价值。方法2007年8月至2007年12月20例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肝移植受体给予口服恩替卡韦联合肌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作为HBV再感染的预防方案,分别于术前1d、术后1周、4周、12周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HBV DNA、PBMC内HBV DNA。结果术前1d、术后1周、4周、12周PBMC内HBV DNA阳性率分别为85.0%(17/20)、45.0%(9/20)、45.0%(9/20)和40.0%(8/20),术后1周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1周以后阳性率无显著变化;围手术期PBMC内HBV DNA定量均值分别为10^4.07±2.07、10^1.69±1.96、10^1.51±1.72和10^1.30±1.63拷拷贝/10^6细胞,同样术后1周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随术后时间的延长,下降趋势越来越缓慢,术后4周后定量值的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时间点血清HBV DNA阳性率分别为70.0%(14/20)、25.0%(5/20)、5.0%(1/20)和0;血清HBV DNA定量均值分别为10^3.27±2.54、10^0.91±16.3、10^0.23±0.98和0拷贝/10^6细胞。结论肝移植术后PBMC内HBV DNA迅速转阴并维持在同一稳定水平。PBMC内HBV DNA定量检测似乎较血清HBV DNA能更好的反映肝移植围手术期体内残存病毒的存在及活动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肝移植
外周血
单核细胞
恩替卡韦
原文传递
恩替卡韦对肝移植受者血清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内HBV DNA的抑制作用
2
作者
杨扬
徐启桓
+13 位作者
姜华
李华
陆敏强
蔡常洁
许赤
张剑
汪根树
易述红
张俊峰
张琪
姜楠
张英才
黑子清
陈规划
《中华移植杂志(电子版)》
CAS
2009年第1期14-17,共4页
目的研究恩替卡韦对乙型肝炎相关性终末期肝病患者肝移植术后血清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内HBV DNA的抑制作用。方法选取从2007年8~12月的20例HBsAg阳性肝移植受者作为研究对象(围手术期组),给予口服恩替卡韦每天0.5 mg联合肌注乙肝...
目的研究恩替卡韦对乙型肝炎相关性终末期肝病患者肝移植术后血清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内HBV DNA的抑制作用。方法选取从2007年8~12月的20例HBsAg阳性肝移植受者作为研究对象(围手术期组),给予口服恩替卡韦每天0.5 mg联合肌注乙肝免疫球蛋白作为HBV再感染的预防方案,分别于术前1 d和术后1、4、12周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及PBMC内HBV DNA定量。同时回顾性分析2006年8月至2007年8月共34例行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后长期使用恩替卡韦联合肌注乙肝免疫球蛋白的患者(随访组),随访时间4.0~22.5个月,同样的方法检测血清及PBMC内HBV DNA定量。结果20例受者血清HBV DNA在恩替卡韦治疗12周时全部转阴。术前1 d和术后1、4、12周PBMC内HBV DNA阳性率分别为85.0%(17/20)和45.0%(9/20)、45.0%(9/20)、40.0%(8/20),术后1周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但1周以后阳性率无显著变化;围手术期PBMC内HBV DNA定量均值分别为104.07±2.07和101.69±1.96、101.51±1.72、101.30±1.63拷贝/106细胞,同样术后1周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随术后时间的延长,下降趋缓,术后4周后定量值的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组平均随访13.6个月,均未发现HBV再感染(血清HBV DNA均阴性),PBMC内HBVDNA阳性率为32.4%(11/34),定量均值101.03±0.26拷贝/106细胞。结论恩替卡韦对肝移植术后血清及PBMC内HBVDNA均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但PBMC内HBVDNA下降趋势在术后4周后即维持在相对稳定状态,不能完全被清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恩替卡韦
肝移植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实时荧光定量PCR
原文传递
题名
肝移植围手术期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内乙型肝炎病毒DNA的检测及临床价值
被引量:
1
1
作者
姜华
杨扬
杨林
李华
陆敏强
蔡常洁
张琪
姜楠
黑子清
陈规划
机构
中山大学
器官
移植
研究所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肝脏
移植
中心
中山大学器官移植研究所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感染科
中山大学
器官
移植
研究所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麻醉
科
出处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404-1406,共3页
基金
国家科技部“973”计划资助项目(2003CB5155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卫生部临床重点课题(30571769、30772044)
+2 种基金
广东省科技计划资助项目(2004B35001003、2007B060401033)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团队项目(05200177)
广州市科技计划攻关项目(2006Z3-E0091)
文摘
目的观察肝移植围手术期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内乙型肝炎病毒(HBV)DNA的变化规律,探讨其在监测肝移植受体体内HBV存在及活动状态中的价值。方法2007年8月至2007年12月20例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肝移植受体给予口服恩替卡韦联合肌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作为HBV再感染的预防方案,分别于术前1d、术后1周、4周、12周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HBV DNA、PBMC内HBV DNA。结果术前1d、术后1周、4周、12周PBMC内HBV DNA阳性率分别为85.0%(17/20)、45.0%(9/20)、45.0%(9/20)和40.0%(8/20),术后1周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1周以后阳性率无显著变化;围手术期PBMC内HBV DNA定量均值分别为10^4.07±2.07、10^1.69±1.96、10^1.51±1.72和10^1.30±1.63拷拷贝/10^6细胞,同样术后1周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随术后时间的延长,下降趋势越来越缓慢,术后4周后定量值的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时间点血清HBV DNA阳性率分别为70.0%(14/20)、25.0%(5/20)、5.0%(1/20)和0;血清HBV DNA定量均值分别为10^3.27±2.54、10^0.91±16.3、10^0.23±0.98和0拷贝/10^6细胞。结论肝移植术后PBMC内HBV DNA迅速转阴并维持在同一稳定水平。PBMC内HBV DNA定量检测似乎较血清HBV DNA能更好的反映肝移植围手术期体内残存病毒的存在及活动状态。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肝移植
外周血
单核细胞
恩替卡韦
Keywords
Hepatitis B virus
Liver transplantation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
Entecavir
分类号
R657 [医药卫生—外科学]
R51 [医药卫生—内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恩替卡韦对肝移植受者血清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内HBV DNA的抑制作用
2
作者
杨扬
徐启桓
姜华
李华
陆敏强
蔡常洁
许赤
张剑
汪根树
易述红
张俊峰
张琪
姜楠
张英才
黑子清
陈规划
机构
中山大学
器官
移植
研究所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肝脏
移植
中心
中山大学器官移植研究所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感染科
中山大学
器官
移植
研究所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麻醉
科
出处
《中华移植杂志(电子版)》
CAS
2009年第1期14-17,共4页
基金
科技部973计划资助项目(2003CB515500)
卫生部临床重点课题(30571769)
+4 种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772044)
广东省科技计划资助项目(2004B35001003
2007B060401033)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团队项目(05200177)
广州市科技计划攻关项目(2006Z3-E0091)
文摘
目的研究恩替卡韦对乙型肝炎相关性终末期肝病患者肝移植术后血清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内HBV DNA的抑制作用。方法选取从2007年8~12月的20例HBsAg阳性肝移植受者作为研究对象(围手术期组),给予口服恩替卡韦每天0.5 mg联合肌注乙肝免疫球蛋白作为HBV再感染的预防方案,分别于术前1 d和术后1、4、12周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及PBMC内HBV DNA定量。同时回顾性分析2006年8月至2007年8月共34例行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后长期使用恩替卡韦联合肌注乙肝免疫球蛋白的患者(随访组),随访时间4.0~22.5个月,同样的方法检测血清及PBMC内HBV DNA定量。结果20例受者血清HBV DNA在恩替卡韦治疗12周时全部转阴。术前1 d和术后1、4、12周PBMC内HBV DNA阳性率分别为85.0%(17/20)和45.0%(9/20)、45.0%(9/20)、40.0%(8/20),术后1周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但1周以后阳性率无显著变化;围手术期PBMC内HBV DNA定量均值分别为104.07±2.07和101.69±1.96、101.51±1.72、101.30±1.63拷贝/106细胞,同样术后1周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随术后时间的延长,下降趋缓,术后4周后定量值的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组平均随访13.6个月,均未发现HBV再感染(血清HBV DNA均阴性),PBMC内HBVDNA阳性率为32.4%(11/34),定量均值101.03±0.26拷贝/106细胞。结论恩替卡韦对肝移植术后血清及PBMC内HBVDNA均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但PBMC内HBVDNA下降趋势在术后4周后即维持在相对稳定状态,不能完全被清除。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恩替卡韦
肝移植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实时荧光定量PCR
Keywords
Hepatitis B virus
Entecavir
Liver transplantation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
Real-time fluorescence PCR
分类号
R657.3 [医药卫生—外科学]
R512.62 [医药卫生—内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肝移植围手术期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内乙型肝炎病毒DNA的检测及临床价值
姜华
杨扬
杨林
李华
陆敏强
蔡常洁
张琪
姜楠
黑子清
陈规划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
1
原文传递
2
恩替卡韦对肝移植受者血清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内HBV DNA的抑制作用
杨扬
徐启桓
姜华
李华
陆敏强
蔡常洁
许赤
张剑
汪根树
易述红
张俊峰
张琪
姜楠
张英才
黑子清
陈规划
《中华移植杂志(电子版)》
CAS
2009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