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古代青金石的开采和贸易:基于历史文献及考古发现二重证据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
8
1
作者
赖舒琪
丘志力
+3 位作者
杨炯
罗涵
郑昕雨
叶旭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中英文)》
CAS
2021年第4期1-11,共11页
具有浓烈的帝青色的青金石在美索不达米亚、古埃及、古罗马、古印度、古中国等多个早期古代文明发源地均有所使用,但因为产地的缺乏以及考古材料的约束,国内对青金石产地源流、贸易及文化交流的认知仍较为局限。本文基于国内外文献及考...
具有浓烈的帝青色的青金石在美索不达米亚、古埃及、古罗马、古印度、古中国等多个早期古代文明发源地均有所使用,但因为产地的缺乏以及考古材料的约束,国内对青金石产地源流、贸易及文化交流的认知仍较为局限。本文基于国内外文献及考古发现的研究成果,对青金石的开采、贸易及使用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分析,为国内开展青金石宝石学与考古学等学科交叉研究提供参考。综合获得以下主要认识:(1)虽然考古发现仍然无法解释部分遗址出土青金石的来源,但地质及考古学证据表明,阿富汗是最重要的古青金石产地;(2)早至4500 B.C.,青金石的贸易活动已有明确的组织,不同时段(4500 B.C.-3500 B.C.,3500 B.C.-1000 B.C.和1000 B.C.-公元初期)可以追溯出三条不同的贸易和运输路线,早期以陆运及河运为主,中期海运发展迅速,晚期则是三者的密切结合,路线变迁受地理环境、城市兴衰、民众需求等多因素控制;(3)考古研究及文献记载显示,古代青金石的用途及角色发生过显著改变,世界各地域古文化的差异使神圣化后的青金石的使用呈现多种表现形式,同时展现出古人对青金石颜色色彩认知的多元性。国际学术界对青金石材料资源开发、贸易及使用的研究可以为我们探索中国古代早期玉石开发及流通提供重要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金石
角色演变
产地来源
运输贸易
古代文明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广作牙雕:17-19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上的跨文化交流
被引量:
1
2
作者
丘志力
薄昊楠
+2 位作者
杨炯
罗涵
吴沫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中英文)》
CAS
2021年第5期1-15,共15页
象牙雕刻与玉雕、景泰蓝、雕漆曾被誉为中国工艺美术“四大名旦”,也是记录人类文明进程的艺术符号之一。17-19世纪期间,广作牙雕是深受西方世界欢迎的中国工艺“国粹”之一,对此,前人已有专著和文章展开过较多的讨论,但是,对于广作牙...
象牙雕刻与玉雕、景泰蓝、雕漆曾被誉为中国工艺美术“四大名旦”,也是记录人类文明进程的艺术符号之一。17-19世纪期间,广作牙雕是深受西方世界欢迎的中国工艺“国粹”之一,对此,前人已有专著和文章展开过较多的讨论,但是,对于广作牙雕和“海上丝绸之路”跨文化交流关系的探索仍较薄弱。本文通过对广作牙雕原料来源、技艺特征、源头及外销发展历程的梳理,探讨了广作牙雕海外市场拓展与海上丝绸之路跨文化交流的关系,提出如下认识:(1)广作牙雕的历史很长,其材料来源既有本地也有外域,唐宋以后,特别是17-19世纪中期,外销牙雕制品所用象牙材料主要是通过以南海为起始通道的“海上丝绸之路”交易获得;(2)17-19世纪外销的广作牙雕典型器物包括象牙球、象牙提篮、象牙扇、象牙首饰盒、象牙针线盒、象牙名片盒、象牙信插、象牙胸针等,品类相当丰富,尽管在数量上不及外销瓷器之类的外销品,但其材料价值高、雕刻技艺难度大,在艺术性、观赏性及文化兼容性等方面具有独特性,是当时重要的外销商品之一;(3)广作牙雕精湛的技艺、式样及装饰纹样既有对中国传统工艺的传承,也有对海外创新技艺的吸收,并受到其时欧洲消费文化的强烈影响。17-19世纪外销的广作牙雕实际上是广府工匠参照海外客户的需要,进行工艺设计融合和定制生产的产品(ODM),是中国能工巧匠技艺与多元文化交流融合的结晶;(4)17-19世纪广作牙雕对外贸易的成功,显示工艺产品跨文化交流、互鉴,是其可以有效拓展国际市场的重要要素,甚至可能是关键要素之一,为当今我国其它材质的宝玉石产品拓展国际市场提供了一个典型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作牙雕
海上丝绸之路
跨文化交流
17-19世纪
国际市场拓展
下载PDF
职称材料
HPHT合成宝石级金刚石触媒对品质的影响——以国内三家公司近年合成金刚石为例
被引量:
1
3
作者
马瑛
庄郁晴
+4 位作者
丘志力
邓小芹
陆太进
林培军
赖舒琪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8-77,共10页
HPHT合成宝石级金刚石是重要的宝石和高新技术材料,合成过程中必要的触媒是影响金刚石产品品质的关键性材料,也是反演天然金刚石形成环境与机制的重要线索。本文收集了我国三家主流HPHT合成金刚石厂家(分别用HH,Z,J表示)的218颗金刚石样...
HPHT合成宝石级金刚石是重要的宝石和高新技术材料,合成过程中必要的触媒是影响金刚石产品品质的关键性材料,也是反演天然金刚石形成环境与机制的重要线索。本文收集了我国三家主流HPHT合成金刚石厂家(分别用HH,Z,J表示)的218颗金刚石样品,对其形貌特点、光谱学特征进行了分析对比。选择其中9颗可以探索其合成触媒成分的样品,进一步对其触媒诱导杂质成分与金刚石关系进行了分析,以揭示国内最新合成HPHT宝石级金刚石合成过程触媒的改变对合成金刚石品质可能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1)宝石级金刚石无色样品触媒含有的金属元素主要为Fe、Co,黄色样品的触媒元素主要为Ni、Mn、Co,推测主要除氮剂为Ti、Al、Cu等元素;2)触媒中单一非金属杂质元素的加入使HPHT合成宝石级金刚石中更容易出现包裹体,晶体表面容易形成三角凹坑等缺陷,非金属元素触媒的配对加入对金刚石晶体的品质提高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3)Fe-Co触媒体系相较Fe-Ni体系更适合HPHT合成Ⅱa型宝石级金刚石,Co代替Ni能够减少晶体中与Ni相关的缺陷,提高合成金刚石的色级。研究结果对于反演天然金刚石形成环境以及HPHT合成宝石级金刚石的鉴定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HT合成金刚石
触媒
生长环境
品质影响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四川汶川“龙溪玉”的宝石学特征及成因初探
被引量:
3
4
作者
白洞洲
张跃峰
+3 位作者
丘志力
杨炯
王方
段董念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中英文)》
CAS
2022年第3期1-9,共9页
四川汶川“龙溪玉”被认为是我国著名“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古玉器玉料的可能来源。采用宝石学常规测试、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拉曼光谱、X射线荧光光谱等分析测试方法,对汶川产出典型“龙溪玉”样品的谱学特征及化学成分进行了测...
四川汶川“龙溪玉”被认为是我国著名“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古玉器玉料的可能来源。采用宝石学常规测试、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拉曼光谱、X射线荧光光谱等分析测试方法,对汶川产出典型“龙溪玉”样品的谱学特征及化学成分进行了测试,获得以下认识:(1)“龙溪玉”的折射率为1.61(点测),相对密度为2.95~2.99;“龙溪玉”可分为A和B两种不同的类型,A型黄绿色、质地纯、油脂光泽,以毛毡状交织结构为主,层理构造明显,质优者透闪石含量可达98%以上;B型以灰白夹杂灰黑色为主,质地较粗,丝绢-玻璃光泽,纤维状交织和叶片状定向结构为主,透闪石含量在70%~90%,含碳酸盐矿物等次要矿物,两类均属透闪石质玉;(2)“龙溪玉”样品的红外光谱、拉曼光谱与标准透闪石光谱特征峰一致,存在特殊的微量辉钼矿、钼铅矿等矿物包裹体,但B型料红外吸收光谱存在额外的1446 cm^(-1)吸收峰,表明样品含较多碳酸盐矿物;(3)化学成分特征显示,“龙溪玉”样品中Na_(2)O的含量与中酸性岩浆岩和镁质大理岩/白云质灰岩接触交代形成的透闪石玉类似,成玉过程有明显的热液参与,其中,B型料CaO含量、烧失量明显偏高,具有R型玉的特点;而A型玉料矿物组成单一、结构细腻,类似于P型玉。根据和国内其它产地闪石玉的化学成分特征的比较,初步认为高MnO和高P_(2)O_(5)可能是“龙溪玉”重要的主量元素产地标型特征之一。上述结果可为古玉溯源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闪石
宝石学特征
成因类型
成分标型
龙溪玉
四川汶川
下载PDF
职称材料
HPHT新合成Ⅱa型钻石包裹体与杂质特征及其对鉴定的指示
5
作者
马瑛
丘志力
+3 位作者
庄郁晴
赖舒琪
陆太进
邓小芹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
CAS
2020年第6期1-8,共8页
近年来,中国已成为Ⅱa型高压高温(HPHT)合成钻石的第一生产大国,Ⅱa型合成钻石的鉴定成为一项充满挑战的工作。为了解不同生产厂家的Ⅱa型HPHT合成钻石特征,寻找其鉴定判别依据,收集了我国高压高温(HPHT)生产厂家(HH、J、Z)的钻石样品,...
近年来,中国已成为Ⅱa型高压高温(HPHT)合成钻石的第一生产大国,Ⅱa型合成钻石的鉴定成为一项充满挑战的工作。为了解不同生产厂家的Ⅱa型HPHT合成钻石特征,寻找其鉴定判别依据,收集了我国高压高温(HPHT)生产厂家(HH、J、Z)的钻石样品,对其中11粒Ⅱa型合成钻石典型样品的包裹体及杂质元素分布进行了放大观察及谱学测试。结果显示:(1)当Ⅱa型钻石在DiamondviewTM等设备下测试的荧光颜色与图像不能给出明确的鉴定证据时,丝线状、管状、圆锥状包裹体特征,无晶形的陨碳铁、赤铁矿、磁铁矿包裹体特征,以及细小点状包裹体的分布特征,可以作为判定新的HPHT合成钻石的参考依据;(2)在含有可测试杂质缺陷的样品中,硼、镍等元素的杂质缺陷组合与分布特征,可以作为新的HPHT合成钻石的辅助鉴定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高温合成钻石
鉴定
Ⅱa型钻石
谱学特征
杂质及包裹体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古代青金石的开采和贸易:基于历史文献及考古发现二重证据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
8
1
作者
赖舒琪
丘志力
杨炯
罗涵
郑昕雨
叶旭
机构
中山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广东省地球动力作用与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探查重点实验室
故宫博物院
泰山
学院
旅游
学院
桂林理工
大学
广西隐伏金属
矿产
勘查
重点
实验室
出处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中英文)》
CAS
2021年第4期1-11,共11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673032)“肃北战国-汉代古采矿遗址(群)软玉:深部地质过程响应及其对丝绸之路华夏早期玉石文明的影响”。
文摘
具有浓烈的帝青色的青金石在美索不达米亚、古埃及、古罗马、古印度、古中国等多个早期古代文明发源地均有所使用,但因为产地的缺乏以及考古材料的约束,国内对青金石产地源流、贸易及文化交流的认知仍较为局限。本文基于国内外文献及考古发现的研究成果,对青金石的开采、贸易及使用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分析,为国内开展青金石宝石学与考古学等学科交叉研究提供参考。综合获得以下主要认识:(1)虽然考古发现仍然无法解释部分遗址出土青金石的来源,但地质及考古学证据表明,阿富汗是最重要的古青金石产地;(2)早至4500 B.C.,青金石的贸易活动已有明确的组织,不同时段(4500 B.C.-3500 B.C.,3500 B.C.-1000 B.C.和1000 B.C.-公元初期)可以追溯出三条不同的贸易和运输路线,早期以陆运及河运为主,中期海运发展迅速,晚期则是三者的密切结合,路线变迁受地理环境、城市兴衰、民众需求等多因素控制;(3)考古研究及文献记载显示,古代青金石的用途及角色发生过显著改变,世界各地域古文化的差异使神圣化后的青金石的使用呈现多种表现形式,同时展现出古人对青金石颜色色彩认知的多元性。国际学术界对青金石材料资源开发、贸易及使用的研究可以为我们探索中国古代早期玉石开发及流通提供重要的借鉴。
关键词
青金石
角色演变
产地来源
运输贸易
古代文明
Keywords
lapis lazuli
role evolution
provenance
transit trade
ancient civilization
分类号
TS93 [轻工技术与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广作牙雕:17-19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上的跨文化交流
被引量:
1
2
作者
丘志力
薄昊楠
杨炯
罗涵
吴沫
机构
南方海洋
科学与
工程
广东省
实验室
(珠海)
中山大学
中山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广东省地球动力作用与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探查重点实验室
故宫博物院
广东省
博物馆
泰山
学院
旅游
学院
桂林理工
大学
地球
科学
学院/
广西隐伏金属
矿产
勘查
重点
实验室
出处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中英文)》
CAS
2021年第5期1-15,共15页
基金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创新团队建设项目(3110210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673032)
故宫博物院院课题(KT2013-18)联合支持
文摘
象牙雕刻与玉雕、景泰蓝、雕漆曾被誉为中国工艺美术“四大名旦”,也是记录人类文明进程的艺术符号之一。17-19世纪期间,广作牙雕是深受西方世界欢迎的中国工艺“国粹”之一,对此,前人已有专著和文章展开过较多的讨论,但是,对于广作牙雕和“海上丝绸之路”跨文化交流关系的探索仍较薄弱。本文通过对广作牙雕原料来源、技艺特征、源头及外销发展历程的梳理,探讨了广作牙雕海外市场拓展与海上丝绸之路跨文化交流的关系,提出如下认识:(1)广作牙雕的历史很长,其材料来源既有本地也有外域,唐宋以后,特别是17-19世纪中期,外销牙雕制品所用象牙材料主要是通过以南海为起始通道的“海上丝绸之路”交易获得;(2)17-19世纪外销的广作牙雕典型器物包括象牙球、象牙提篮、象牙扇、象牙首饰盒、象牙针线盒、象牙名片盒、象牙信插、象牙胸针等,品类相当丰富,尽管在数量上不及外销瓷器之类的外销品,但其材料价值高、雕刻技艺难度大,在艺术性、观赏性及文化兼容性等方面具有独特性,是当时重要的外销商品之一;(3)广作牙雕精湛的技艺、式样及装饰纹样既有对中国传统工艺的传承,也有对海外创新技艺的吸收,并受到其时欧洲消费文化的强烈影响。17-19世纪外销的广作牙雕实际上是广府工匠参照海外客户的需要,进行工艺设计融合和定制生产的产品(ODM),是中国能工巧匠技艺与多元文化交流融合的结晶;(4)17-19世纪广作牙雕对外贸易的成功,显示工艺产品跨文化交流、互鉴,是其可以有效拓展国际市场的重要要素,甚至可能是关键要素之一,为当今我国其它材质的宝玉石产品拓展国际市场提供了一个典型范式。
关键词
广作牙雕
海上丝绸之路
跨文化交流
17-19世纪
国际市场拓展
Keywords
Guangzuo ivory carving
the Maritime Silk Road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the 17 th-19 th century
international marketing
分类号
TS93 [轻工技术与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HPHT合成宝石级金刚石触媒对品质的影响——以国内三家公司近年合成金刚石为例
被引量:
1
3
作者
马瑛
庄郁晴
丘志力
邓小芹
陆太进
林培军
赖舒琪
机构
中山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广东省地球动力作用与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探查重点实验室
自然
资源
部珠宝玉石首饰管理中心
广西隐伏金属
矿产
勘查
重点
实验室
/桂林理工
大学
地球
科学
学院
中国冶金
地质
总局山东局测试中心
出处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8-77,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基金(42073008,41473030)。
文摘
HPHT合成宝石级金刚石是重要的宝石和高新技术材料,合成过程中必要的触媒是影响金刚石产品品质的关键性材料,也是反演天然金刚石形成环境与机制的重要线索。本文收集了我国三家主流HPHT合成金刚石厂家(分别用HH,Z,J表示)的218颗金刚石样品,对其形貌特点、光谱学特征进行了分析对比。选择其中9颗可以探索其合成触媒成分的样品,进一步对其触媒诱导杂质成分与金刚石关系进行了分析,以揭示国内最新合成HPHT宝石级金刚石合成过程触媒的改变对合成金刚石品质可能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1)宝石级金刚石无色样品触媒含有的金属元素主要为Fe、Co,黄色样品的触媒元素主要为Ni、Mn、Co,推测主要除氮剂为Ti、Al、Cu等元素;2)触媒中单一非金属杂质元素的加入使HPHT合成宝石级金刚石中更容易出现包裹体,晶体表面容易形成三角凹坑等缺陷,非金属元素触媒的配对加入对金刚石晶体的品质提高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3)Fe-Co触媒体系相较Fe-Ni体系更适合HPHT合成Ⅱa型宝石级金刚石,Co代替Ni能够减少晶体中与Ni相关的缺陷,提高合成金刚石的色级。研究结果对于反演天然金刚石形成环境以及HPHT合成宝石级金刚石的鉴定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
HPHT合成金刚石
触媒
生长环境
品质影响
Keywords
synthetic HPHT diamond
catalyst
growth environment
quality influence
分类号
TQ163 [化学工程—高温制品工业]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四川汶川“龙溪玉”的宝石学特征及成因初探
被引量:
3
4
作者
白洞洲
张跃峰
丘志力
杨炯
王方
段董念
机构
中山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广东省地球动力作用与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探查重点实验室
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
泰山
学院
旅游
学院
桂林理工
大学
地球
科学
学院/
广西隐伏金属
矿产
勘查
重点
实验室
出处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中英文)》
CAS
2022年第3期1-9,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673032)“肃北战国-汉代古采矿遗址(群)软玉:深部地质过程响应及其对丝绸之路华夏早期玉石文明的影响”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ZR2015DM008)“山东大汶口文化蛇纹石质玉器产地来源及其与泰山玉关系研究”部分资助。
文摘
四川汶川“龙溪玉”被认为是我国著名“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古玉器玉料的可能来源。采用宝石学常规测试、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拉曼光谱、X射线荧光光谱等分析测试方法,对汶川产出典型“龙溪玉”样品的谱学特征及化学成分进行了测试,获得以下认识:(1)“龙溪玉”的折射率为1.61(点测),相对密度为2.95~2.99;“龙溪玉”可分为A和B两种不同的类型,A型黄绿色、质地纯、油脂光泽,以毛毡状交织结构为主,层理构造明显,质优者透闪石含量可达98%以上;B型以灰白夹杂灰黑色为主,质地较粗,丝绢-玻璃光泽,纤维状交织和叶片状定向结构为主,透闪石含量在70%~90%,含碳酸盐矿物等次要矿物,两类均属透闪石质玉;(2)“龙溪玉”样品的红外光谱、拉曼光谱与标准透闪石光谱特征峰一致,存在特殊的微量辉钼矿、钼铅矿等矿物包裹体,但B型料红外吸收光谱存在额外的1446 cm^(-1)吸收峰,表明样品含较多碳酸盐矿物;(3)化学成分特征显示,“龙溪玉”样品中Na_(2)O的含量与中酸性岩浆岩和镁质大理岩/白云质灰岩接触交代形成的透闪石玉类似,成玉过程有明显的热液参与,其中,B型料CaO含量、烧失量明显偏高,具有R型玉的特点;而A型玉料矿物组成单一、结构细腻,类似于P型玉。根据和国内其它产地闪石玉的化学成分特征的比较,初步认为高MnO和高P_(2)O_(5)可能是“龙溪玉”重要的主量元素产地标型特征之一。上述结果可为古玉溯源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
关键词
透闪石
宝石学特征
成因类型
成分标型
龙溪玉
四川汶川
Keywords
tremolite
gemmological characteristic
genetic type
typomorphic characteristic
Longxi Yu
Wenchuan,Sichuan Province
分类号
TS93 [轻工技术与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HPHT新合成Ⅱa型钻石包裹体与杂质特征及其对鉴定的指示
5
作者
马瑛
丘志力
庄郁晴
赖舒琪
陆太进
邓小芹
机构
中山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广东省地球动力作用与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探查重点实验室
自然
资源
部珠宝玉石首饰管理中心北京珠宝研究所
广西隐伏金属
矿产
勘查
重点
实验室
/桂林理工
大学
地球
科学
学院
出处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
CAS
2020年第6期1-8,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基金项目(42073008,41473030)。
文摘
近年来,中国已成为Ⅱa型高压高温(HPHT)合成钻石的第一生产大国,Ⅱa型合成钻石的鉴定成为一项充满挑战的工作。为了解不同生产厂家的Ⅱa型HPHT合成钻石特征,寻找其鉴定判别依据,收集了我国高压高温(HPHT)生产厂家(HH、J、Z)的钻石样品,对其中11粒Ⅱa型合成钻石典型样品的包裹体及杂质元素分布进行了放大观察及谱学测试。结果显示:(1)当Ⅱa型钻石在DiamondviewTM等设备下测试的荧光颜色与图像不能给出明确的鉴定证据时,丝线状、管状、圆锥状包裹体特征,无晶形的陨碳铁、赤铁矿、磁铁矿包裹体特征,以及细小点状包裹体的分布特征,可以作为判定新的HPHT合成钻石的参考依据;(2)在含有可测试杂质缺陷的样品中,硼、镍等元素的杂质缺陷组合与分布特征,可以作为新的HPHT合成钻石的辅助鉴定依据。
关键词
高压高温合成钻石
鉴定
Ⅱa型钻石
谱学特征
杂质及包裹体
Keywords
HPHT synthetic diamond
identification
typeⅡa diamond
spectroscopic feature
impurity and inclusion
分类号
TS93 [轻工技术与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古代青金石的开采和贸易:基于历史文献及考古发现二重证据的研究进展
赖舒琪
丘志力
杨炯
罗涵
郑昕雨
叶旭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中英文)》
CAS
2021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广作牙雕:17-19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上的跨文化交流
丘志力
薄昊楠
杨炯
罗涵
吴沫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中英文)》
CAS
2021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HPHT合成宝石级金刚石触媒对品质的影响——以国内三家公司近年合成金刚石为例
马瑛
庄郁晴
丘志力
邓小芹
陆太进
林培军
赖舒琪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四川汶川“龙溪玉”的宝石学特征及成因初探
白洞洲
张跃峰
丘志力
杨炯
王方
段董念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中英文)》
CAS
2022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HPHT新合成Ⅱa型钻石包裹体与杂质特征及其对鉴定的指示
马瑛
丘志力
庄郁晴
赖舒琪
陆太进
邓小芹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
CAS
202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