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化疗后发生播散性镰刀菌感染1例病例报告
被引量:
5
1
作者
李天文
麦友刚
汤昔康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0-53,共4页
1病例资料患儿女,13岁,因“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化疗后,发热7d,头痛、耳痛2d”于2016年8月30日入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我院)PICU。患儿重要临床信息见图1。患儿1月余前因“面色苍白伴血象三系减少1月余”入我院,经骨...
1病例资料患儿女,13岁,因“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化疗后,发热7d,头痛、耳痛2d”于2016年8月30日入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我院)PICU。患儿重要临床信息见图1。患儿1月余前因“面色苍白伴血象三系减少1月余”入我院,经骨髓活检等诊断为MDS,采用地西他滨化疗方案,期间曾出现粒细胞缺乏症和感染性休克,经抗休克、抗感染等治疗好转后出院,但粒细胞水平仍<0.5×10 9·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感染性休克
化疗后
病例报告
镰刀菌
播散性
孙逸仙纪念医院
粒细胞缺乏症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恶性血液肿瘤患儿合并脓毒性休克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
7
2
作者
刘婷华
汤昔康
+4 位作者
陈泽楷
雷嘉颖
许吕宏
李天文
麦友刚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53-356,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恶性血液肿瘤合并脓毒性休克患儿的临床特点及其死亡危险因素。方法对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PICU 2012年3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43例恶性血液肿瘤合并脓毒性休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3例...
目的探讨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恶性血液肿瘤合并脓毒性休克患儿的临床特点及其死亡危险因素。方法对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PICU 2012年3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43例恶性血液肿瘤合并脓毒性休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3例休克患儿中,存活27例,死亡16例,病死率37.2%。最常见感染部位为肺部(74.4%),其次为胃肠道(39.5%)。病原学检查阳性者26例,共分离出病原菌43株,其中G+菌5株(11.6%),G-菌31株(72.1%),真菌7株(16.3%),以大肠埃希菌占首位(6/43,14.0%)。存活组与死亡组比较,患儿在年龄、化疗阶段、感染至休克累计时间、粒细胞缺乏至休克累计时间、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受累器官数、肺部受累、低钙血症、液体复苏后6 h的氧合指数及乳酸水平、多巴胺使用剂量以及是否需要机械通气方面,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脓毒性休克患儿死亡相关的变量为液体复苏后6 h的乳酸水平及机械通气的应用。结论恶性血液肿瘤合并脓毒性休克经液体复苏后6 h仍存在高乳酸中毒、合并低钙血症以及需要机械通气的患儿病死率高,应更为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血液肿瘤
脓毒性休克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题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化疗后发生播散性镰刀菌感染1例病例报告
被引量:
5
1
作者
李天文
麦友刚
汤昔康
机构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picu
出处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0-53,共4页
文摘
1病例资料患儿女,13岁,因“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化疗后,发热7d,头痛、耳痛2d”于2016年8月30日入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我院)PICU。患儿重要临床信息见图1。患儿1月余前因“面色苍白伴血象三系减少1月余”入我院,经骨髓活检等诊断为MDS,采用地西他滨化疗方案,期间曾出现粒细胞缺乏症和感染性休克,经抗休克、抗感染等治疗好转后出院,但粒细胞水平仍<0.5×10 9·L-1。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感染性休克
化疗后
病例报告
镰刀菌
播散性
孙逸仙纪念医院
粒细胞缺乏症
分类号
R725.5 [医药卫生—儿科]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恶性血液肿瘤患儿合并脓毒性休克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
7
2
作者
刘婷华
汤昔康
陈泽楷
雷嘉颖
许吕宏
李天文
麦友刚
机构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picu
出处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53-356,共4页
文摘
目的探讨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恶性血液肿瘤合并脓毒性休克患儿的临床特点及其死亡危险因素。方法对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PICU 2012年3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43例恶性血液肿瘤合并脓毒性休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3例休克患儿中,存活27例,死亡16例,病死率37.2%。最常见感染部位为肺部(74.4%),其次为胃肠道(39.5%)。病原学检查阳性者26例,共分离出病原菌43株,其中G+菌5株(11.6%),G-菌31株(72.1%),真菌7株(16.3%),以大肠埃希菌占首位(6/43,14.0%)。存活组与死亡组比较,患儿在年龄、化疗阶段、感染至休克累计时间、粒细胞缺乏至休克累计时间、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受累器官数、肺部受累、低钙血症、液体复苏后6 h的氧合指数及乳酸水平、多巴胺使用剂量以及是否需要机械通气方面,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脓毒性休克患儿死亡相关的变量为液体复苏后6 h的乳酸水平及机械通气的应用。结论恶性血液肿瘤合并脓毒性休克经液体复苏后6 h仍存在高乳酸中毒、合并低钙血症以及需要机械通气的患儿病死率高,应更为重视。
关键词
儿童
血液肿瘤
脓毒性休克
危险因素
Keywords
child
hematological malignancy
septic shock
risk factors
分类号
R72 [医药卫生—儿科]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化疗后发生播散性镰刀菌感染1例病例报告
李天文
麦友刚
汤昔康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恶性血液肿瘤患儿合并脓毒性休克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刘婷华
汤昔康
陈泽楷
雷嘉颖
许吕宏
李天文
麦友刚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
7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