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法学课程中的经济实验应用研究
1
作者 叶秀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8年第1期112-115,共4页
大陆法系国家法学教育强调掌握法律条文和注释,依据法律规范实现法律关系的调整。在法律行为出现——引发后果——利益衡平过程中,要求充分发挥法律的标准性和工具性作用,而在法律行为出现的前端,即行为主体为何选择该行为,却未被法学... 大陆法系国家法学教育强调掌握法律条文和注释,依据法律规范实现法律关系的调整。在法律行为出现——引发后果——利益衡平过程中,要求充分发挥法律的标准性和工具性作用,而在法律行为出现的前端,即行为主体为何选择该行为,却未被法学研究和教育中赋予相应的位置。在法学课程中运用经济实验,使学生理解社会主体行为是如何选择特定法律行为,保证学生不仅掌握事后法律调节作用,更能明确法律条文对事前行为的影响,同时对立法的前瞻性和法律条文在实践中的指导性有清晰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学课程 经济实验 行为选择 行为后果
下载PDF
大数据时代大学生个人信息保护分析——以251份调查问卷为文本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方锦浩 《法制与经济》 2020年第5期127-131,共5页
大数据时代下,个人信息数据迸发出巨大的经济社会价值,同时也存在个人信息泄漏或非法使用的风险。目前对大学生个人信息保护存在大学生个人信息保护相关法律不完善、保护范围扩大、大学生防范维权意识不足、个人信息丢失后才有所察觉、... 大数据时代下,个人信息数据迸发出巨大的经济社会价值,同时也存在个人信息泄漏或非法使用的风险。目前对大学生个人信息保护存在大学生个人信息保护相关法律不完善、保护范围扩大、大学生防范维权意识不足、个人信息丢失后才有所察觉、查处个人信息相关犯罪工作难度增大等不足,文章认为,国家应着力构建系统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并成立专门的个人信息安全监管部门;信息企业应定期检测评估信息系统,在产品和服务设计阶段注入个人信息安全保护理念,并应用行业自律模式;学校应将个人信息安全意识融入日常教学计划中;大学生自身也应树立良好的个人信息安全防范意识和维权意识。只有从各角度出发才能更好地保护大学生群体乃至每一个公民的个人信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大学生 个人信息
下载PDF
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现实考察与教育引导路径探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帅男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第10期185-186,共2页
社会责任感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社会责任感面临着挑战。本文首先阐述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内涵,指出考察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意义,其次结合实证调研数据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最后提出... 社会责任感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社会责任感面临着挑战。本文首先阐述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内涵,指出考察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意义,其次结合实证调研数据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最后提出教育引导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具体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社会责任感 自我责任感 他人责任感 教育引导
下载PDF
论差序格局下的我国环境信用法律制度建设 被引量:1
4
作者 叶秀 董慧慧 李岚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11期76-79,83,共5页
历史传统塑造了中国当前社会依然为差序格局的社会,其特征是社会按照传统伦理划分为以血缘为中心远近亲疏不同的群体和阶层,也传递到环境信用法律中的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当中,使市场计价和信用可测度受到局限。文章对比中西方差异... 历史传统塑造了中国当前社会依然为差序格局的社会,其特征是社会按照传统伦理划分为以血缘为中心远近亲疏不同的群体和阶层,也传递到环境信用法律中的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当中,使市场计价和信用可测度受到局限。文章对比中西方差异性社会关系对环境信用法律规制的影响,认为在立法方面可通过法律主体具体化、法律主体多元化、利益评估程序法制化进行规制,在司法实践方面可通过环境信用数据规范化、疏通跨区域环境信用执行、环境信用执行的责任范围有效界定等方面改进,从而保证法律理论和法律实践的相互促进和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序格局 环境信用法律 市场计价 信用可测度 制度建设
下载PDF
冲突之衡平:失信主体心理中的条件推理与法律推理的背离——基于信用法律体系构建思考
5
作者 叶秀 董慧慧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9年第10期94-100,共7页
法律推理是理性主义的具体表现,但失信主体心理中的条件推理结构和结果,与法律推理存在背离。这种背离的原因为失信主体的完全非理性、基于概率条件推理的计算偏差、“启发式”条件推理认知偏差,由此诱发了信用法律无法有效指导实践主... 法律推理是理性主义的具体表现,但失信主体心理中的条件推理结构和结果,与法律推理存在背离。这种背离的原因为失信主体的完全非理性、基于概率条件推理的计算偏差、“启发式”条件推理认知偏差,由此诱发了信用法律无法有效指导实践主体行为。那么应将信用权定位一种请求权的实体权利,将来在信用法律的上位法《民法典》得以体现,完善信用管理的专门法律,提供指导细则,在公正兼顾经济利益的原则下,简化司法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推理 失信主体 心理推理 条件推理 请求权
下载PDF
"恕"与"忍"规范失序下的个人信用法律构建
6
作者 叶秀 董慧慧 李岚 《黑河学院学报》 2020年第4期6-8,28,共4页
"恕"和"忍"在中国社会中起到秩序规范的作用,而现代化转型过程中,由于维护行为规范的力量、社会格局、个人的心理成分因素的变化,其秩序规范作用丧失甚至导致失序.作为传统人格外化的个人信用行为,因固有的缺陷,呼... "恕"和"忍"在中国社会中起到秩序规范的作用,而现代化转型过程中,由于维护行为规范的力量、社会格局、个人的心理成分因素的变化,其秩序规范作用丧失甚至导致失序.作为传统人格外化的个人信用行为,因固有的缺陷,呼吁具有法律和道德双重指引的个人信用法律体系构建,主要通过个人信用主体地位明确、个人破产法构建、征信制度和信用信息保护的法律制度构建、个人信用中的司法执行完善四个方面,实现贴合中国社会特征的个人信用法律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恕道 忍道 规范失序 个人信用
下载PDF
从司法实践论个人信息权适用规则
7
作者 陈华丽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4-75,共2页
个人信息是指和自然人身份有关的一切可识别或已识别的信息,不管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抑或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其自出生开始,即具有和自身身份紧密关联的信息,如出生证号码、性别、籍贯、家庭住址、学籍信息、医疗信息、性别取向、婚姻状... 个人信息是指和自然人身份有关的一切可识别或已识别的信息,不管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抑或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其自出生开始,即具有和自身身份紧密关联的信息,如出生证号码、性别、籍贯、家庭住址、学籍信息、医疗信息、性别取向、婚姻状况等,故个人信息具有强烈的人格属性。我国目前个人信息立法保护较为抽象,在司法实践中,其与隐私权、名誉权等人格权容易在侵权后果上混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信息权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适用规则 隐私权 人格属性 家庭住址 医疗信息 实践论
下载PDF
“扬善抑恶”的环境信用法律条款设置探析
8
作者 董慧慧 李岚 叶秀 《法制与经济》 2019年第11期35-37,共3页
文章认为"抑恶"是环境信用法律对环境责任主体行为不利后果进行的救济,须通过企业破产法中的环境责任规定完善、个人信用法律制度的构建、第三方评估机构的法律地位明确等三个方面予以加强。而"扬善"是环境信用法... 文章认为"抑恶"是环境信用法律对环境责任主体行为不利后果进行的救济,须通过企业破产法中的环境责任规定完善、个人信用法律制度的构建、第三方评估机构的法律地位明确等三个方面予以加强。而"扬善"是环境信用法律基于中国伦理传统,制定诱发利他行为的机制,主要通过改变主体的收益-成本结构的时间偏好,即从短期偏好改进为长期偏好,并形成公众参与的具体流程和完备的环境信用信息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善抑恶 环境保护 信用法律 条款设置
下载PDF
“商标使用”在商标权边境保护中的认定及意义
9
作者 吴宇 《海关与经贸研究》 2020年第5期41-49,共9页
商标法意义上的"商标使用"包括主客观两方面的四个构成要素,不以识别商品来源为目的的行为,不属于规范意义上的"商标使用"。满足全部构成要素,只是商标侵权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司法实践最新确认涉外定牌加工... 商标法意义上的"商标使用"包括主客观两方面的四个构成要素,不以识别商品来源为目的的行为,不属于规范意义上的"商标使用"。满足全部构成要素,只是商标侵权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司法实践最新确认涉外定牌加工行为构成商标侵权,商标混淆的地域范围不再是阻却违法性的抗辩事由。商标权边境保护中的行政处理应考虑商标在域外识别商品来源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标使用 商标侵权 涉外定牌加工
下载PDF
论大数据时代下个人信息权利定性——以原信息所有者与信息利用者为中心 被引量:1
10
作者 邱智豪 何敏 《法制与经济》 2018年第9期92-95,共4页
大数据应用的兴起进一步加剧了个人信息的利用与保护之间的矛盾。《民法总则》明确将个人信息纳入私法保护范畴,但在现有法律体系下,个人信息权利的性质仍不明朗。文章认为,大数据技术的出现,使得原本仅具备人格价值的个人信息增加了财... 大数据应用的兴起进一步加剧了个人信息的利用与保护之间的矛盾。《民法总则》明确将个人信息纳入私法保护范畴,但在现有法律体系下,个人信息权利的性质仍不明朗。文章认为,大数据技术的出现,使得原本仅具备人格价值的个人信息增加了财产价值,各国对个人信息有从消极保护到积极利用的趋势。人格的尊严与发展,不仅需要法律对个人隐私进行保护,亦需要个人通过自身信息对外的交流与利用以实现自身价值的权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信息权 数据财产权 隐私权 人格权 财产权
下载PDF
略论社会组织参与下的校园欺凌防治机制研究
11
作者 李珊 《新课程研究》 2020年第14期3-7,共5页
校园欺凌事件会造成极其严重的人身伤害和恶劣的社会影响,已经引起国家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社会组织作为一种非官方、非营利、非政府的公益性组织,在防治校园欺凌的实务工作中,通常能够全面、正确地看待问题,保证活动的标准化进行,... 校园欺凌事件会造成极其严重的人身伤害和恶劣的社会影响,已经引起国家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社会组织作为一种非官方、非营利、非政府的公益性组织,在防治校园欺凌的实务工作中,通常能够全面、正确地看待问题,保证活动的标准化进行,进而促进校园欺凌防治工作的顺利实施。文章在分析校园欺凌行为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指出社会组织参与校园欺凌防治工作的优势与不足,并据此提出健全立法规范以完善制度体系、依托团委以加强孵化培育、推动政府购买、逐步提升对社会组织工作的认同度等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欺凌 社会组织 预防治理
下载PDF
土地发展权视域下中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效率空间格局及溢出效应 被引量:19
12
作者 万娟娟 陈璇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60-167,共8页
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测算2000—2016年我国31个省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效率,剖析区域特征,借助GIS分析法,概括其效率空间集聚特征和分布格局,构建SLM和SEM空间面板计量模型进一步探讨了土地集约利用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显示:(1)三大... 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测算2000—2016年我国31个省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效率,剖析区域特征,借助GIS分析法,概括其效率空间集聚特征和分布格局,构建SLM和SEM空间面板计量模型进一步探讨了土地集约利用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显示:(1)三大区域效率的变化形态相似,以2010年为界,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模式上逐步由'粗放型'转向'集约型';(2)2000—2016年,效率有效省份经历了由少增多的变化形态,空间上自北向南、自西向东呈'高—中—高'分布;(3)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效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产业结构的影响存在年际差异,土地资源丰度、城市化水平、城市规模表现为抑制作用。另外,土地发展权确定及分配对于提升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效率,扩大空间溢出效应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发展权 城市土地 集约利用效率 经济发展水平 产业结构 空间格局 空间溢出效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