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清脆木鱼怎无声?——抢救和保护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念应与时俱进
被引量:
3
1
作者
叶春生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7-9,共3页
“中国民间文化抢救与保护”问题 ,应该是当代文化发展中的一件大事。这不仅仅是对一个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的尊重 ,而且与我们的国家文化安全及其战略选择息息相关。世界各民族之所以把文化作为自己的基本标志 ,更重要的是因为文化有着独...
“中国民间文化抢救与保护”问题 ,应该是当代文化发展中的一件大事。这不仅仅是对一个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的尊重 ,而且与我们的国家文化安全及其战略选择息息相关。世界各民族之所以把文化作为自己的基本标志 ,更重要的是因为文化有着独特的凝聚力、辐射力、整合力和调适力等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民族文化底色的民间文化 ,其意义和价值更为明显 ,所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多次强调抢救和保护民间文化遗产 ,而且采取了多种措施———我国的昆曲被列为保护对象就是一个明证。民间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具象 ,包含着一个民族不可替代的情感 ,尤其是其中所蕴涵的记忆 ,与历史上许多重大事件形成极其密切的联系。古人曾讲 ,欲灭其国 ,先毁其史 ,就是这个道理。河南大学是一所有近百年历史的高校 ,在现代民间文艺学理论体系的建设和发展中涌现出董作宾、郭绍虞、江绍原、高亨、姜亮夫、丁乃通、张邃青、朱芳圃、孙作云、张振犁和康保成、廖奔等一批民俗学家。今天 ,《河南大学学报》大幅版面展开此组笔谈 ,是对全国范围内抢救和保护民间文化遗产活动的响应和支持 ,我们表示感谢 ,同时 ,也向应约赐稿的冯骥才、刘锡诚、叶春生、白庚胜诸先生致以敬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口头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保护
文化遗产抢救工程
与时俱进
工作理念
木鱼书
说唱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缺失的理论
被引量:
1
2
作者
爱略特·奥林
马丹丹
+1 位作者
胡玉福
陈建
《民俗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8-53,共6页
由于对民俗学政治性的关注,1960年代以来文化批评开始将民俗学书写看作是一种文类,指向民俗学的文本批评和政治立场批评。不仅知识生产碎片化,批评也日益碎片化且失去有效性,批评占据了道德高地,但同时失去了理论关怀。对民俗资料的阐...
由于对民俗学政治性的关注,1960年代以来文化批评开始将民俗学书写看作是一种文类,指向民俗学的文本批评和政治立场批评。不仅知识生产碎片化,批评也日益碎片化且失去有效性,批评占据了道德高地,但同时失去了理论关怀。对民俗资料的阐释与分析仅仅沦为素材,对评论的评论反倒成为关注的中心。这很大程度上是人类学和民俗学内部发生文学转向的结果。"理论"是一种有关世界的表述类型,它有以下独特属性:即有趣性、可信性、概括性、可验性。理论应该根植于对导向性主题的审查,而非根植于对民俗学者自己的审查。民俗学者应该从文化批评的迷思中走出去,直面对民俗学真正有重大意义的理论构建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批评
民俗学理论化
权力不平等
反思
原文传递
题名
清脆木鱼怎无声?——抢救和保护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念应与时俱进
被引量:
3
1
作者
叶春生
机构
中山大学民俗学
中心
出处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7-9,共3页
文摘
“中国民间文化抢救与保护”问题 ,应该是当代文化发展中的一件大事。这不仅仅是对一个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的尊重 ,而且与我们的国家文化安全及其战略选择息息相关。世界各民族之所以把文化作为自己的基本标志 ,更重要的是因为文化有着独特的凝聚力、辐射力、整合力和调适力等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民族文化底色的民间文化 ,其意义和价值更为明显 ,所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多次强调抢救和保护民间文化遗产 ,而且采取了多种措施———我国的昆曲被列为保护对象就是一个明证。民间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具象 ,包含着一个民族不可替代的情感 ,尤其是其中所蕴涵的记忆 ,与历史上许多重大事件形成极其密切的联系。古人曾讲 ,欲灭其国 ,先毁其史 ,就是这个道理。河南大学是一所有近百年历史的高校 ,在现代民间文艺学理论体系的建设和发展中涌现出董作宾、郭绍虞、江绍原、高亨、姜亮夫、丁乃通、张邃青、朱芳圃、孙作云、张振犁和康保成、廖奔等一批民俗学家。今天 ,《河南大学学报》大幅版面展开此组笔谈 ,是对全国范围内抢救和保护民间文化遗产活动的响应和支持 ,我们表示感谢 ,同时 ,也向应约赐稿的冯骥才、刘锡诚、叶春生、白庚胜诸先生致以敬礼。
关键词
人类口头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保护
文化遗产抢救工程
与时俱进
工作理念
木鱼书
说唱文学
分类号
G12 [文化科学]
I207.7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缺失的理论
被引量:
1
2
作者
爱略特·奥林
马丹丹
胡玉福
陈建
机构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立
大学
洛杉矶分校人类学系
上海
大学
社会学院人类学
中山大学民俗学
首都师范
大学
历史学院历史学
出处
《民俗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8-53,共6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学科重建以来的中国民族志实践与书写研究”(项目编号:14CSH074)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文摘
由于对民俗学政治性的关注,1960年代以来文化批评开始将民俗学书写看作是一种文类,指向民俗学的文本批评和政治立场批评。不仅知识生产碎片化,批评也日益碎片化且失去有效性,批评占据了道德高地,但同时失去了理论关怀。对民俗资料的阐释与分析仅仅沦为素材,对评论的评论反倒成为关注的中心。这很大程度上是人类学和民俗学内部发生文学转向的结果。"理论"是一种有关世界的表述类型,它有以下独特属性:即有趣性、可信性、概括性、可验性。理论应该根植于对导向性主题的审查,而非根植于对民俗学者自己的审查。民俗学者应该从文化批评的迷思中走出去,直面对民俗学真正有重大意义的理论构建力量。
关键词
文化批评
民俗学理论化
权力不平等
反思
Keywords
cultural critique
theorization of folkloristics
power imbalance
reflexivity
分类号
K890 [历史地理—民俗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清脆木鱼怎无声?——抢救和保护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念应与时俱进
叶春生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缺失的理论
爱略特·奥林
马丹丹
胡玉福
陈建
《民俗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
1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