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不同养殖模式下尼罗罗非鱼消化酶活性的比较
被引量:8
- 1
-
-
作者
林建升
张秋平
李文笙
-
机构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有害生物控制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水生经济动物良种繁育重点实验室
-
出处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5-74,共10页
-
基金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项(CARS-4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272639)
-
文摘
以广东省3种较常见的罗非鱼养殖模式作为实验对象,开展养殖模式对尼罗罗非鱼消化酶活性影响的研究,旨在阐明养殖模式中水温、饲料成分等因素对消化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养殖模式分别为传统养殖模式(M1),一年两造养殖模式(M2),鱼虾混养养殖模式(M3)。养殖中定期进行水质测定,4次取样并运用生化法测定消化酶活性。3种模式酶活性比较结果发现,M2的胃总蛋白酶活性最高,M1肠总蛋白酶活性最高;3种养殖模式总蛋白酶活性趋势都是肠总蛋白酶>胃总蛋白酶>肝胰脏总蛋白酶。M2的肠总脂肪酶、肠总淀粉酶、肝胰脏总脂肪酶活性和肝胰脏总淀粉酶活性总体高于其他两种模式,同时,饲料系数总体低于其他两种模式。研究表明,罗非鱼不同脏器的蛋白消化能力不同,以肠道最强;3种养殖模式总体蛋白消化酶活性无显著性差异;M2对脂肪及淀粉的消化能力较强,可减少尼罗罗非鱼对蛋白的需求量,降低饲料系数,从而降低饲料成本达到增收的目的。
-
关键词
尼罗罗非鱼
养殖模式
蛋白酶
脂肪酶
淀粉酶
饲料成分
-
Keywords
Oreochromis niloticus
farming mode
protease
lipase
amylase
feed conversion ratio
-
分类号
S965
[农业科学—水产养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