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会融入:一个概念的社会学意义 被引量:160
1
作者 陈成文 孙嘉悦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6-71,共6页
作为一个广为流传的学术术语,社会融入已为国内外诸多学者们所关注,然而,迄今为止,学术界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目前学术界有基于社会参与视角的"社会排斥论"、基于社会公平视角的"社会融合论"以及基于市民化视角的&... 作为一个广为流传的学术术语,社会融入已为国内外诸多学者们所关注,然而,迄今为止,学术界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目前学术界有基于社会参与视角的"社会排斥论"、基于社会公平视角的"社会融合论"以及基于市民化视角的"移民融入论"三种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但这三种视角均存在不足之处,都没有达到概念表述的科学化要求。从社会学视角来看,社会融入是处于弱势地位的主体能动地与特定社区中的个体与群体进行反思性、持续性互动的社会行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融入 社会行动 弱势群体
下载PDF
实物符号的象征与想像——穗东北客家村仪式的媒介人类学解读 被引量:3
2
作者 朱琳 《民族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3-48,共6页
仪式中的实物符号主要包括形似象征、音似象征和意似象征三种类型。实物符号具有多义性和模糊性,人们对实物符号有多种解读的空间。当实物符号的确切含义模糊不清时,此种符号或者成为想像的对象,在现世的理解中延续下来,形成不同以往的... 仪式中的实物符号主要包括形似象征、音似象征和意似象征三种类型。实物符号具有多义性和模糊性,人们对实物符号有多种解读的空间。当实物符号的确切含义模糊不清时,此种符号或者成为想像的对象,在现世的理解中延续下来,形成不同以往的地方性知识;或者根据当前的生活水平、行为习惯,变通地使用其他实物符号取而代之。在仪式中承载丰富信息的实物符号对社会关系的形成与改变起着中介作用。个体对仪式中实物符号的理解、主体间互相的意义使用,促使旧有社会秩序的维持或导致新的社会关系的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物符号 象征 仪式 媒介人类学
原文传递
晋北部落村的五道神:民间信仰的“冷热”反思 被引量:1
3
作者 薛文礼 郭永平 《民族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53-158,共6页
民众对灵魂永恒存在的普遍认可,使得五道爷庙成为晋北民间信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葬礼前夜的"送鬼"仪式,不仅诠释着民众对生死的全部理解,也折射着民间文化的丰富内涵。本文拟从晋北北唐林村五道爷庙的恢复与重建,来解... 民众对灵魂永恒存在的普遍认可,使得五道爷庙成为晋北民间信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葬礼前夜的"送鬼"仪式,不仅诠释着民众对生死的全部理解,也折射着民间文化的丰富内涵。本文拟从晋北北唐林村五道爷庙的恢复与重建,来解读晋北民众的生存策略与文化信仰,揭示民间信仰的"冷热"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道爷庙“送鬼”功能 民间信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