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1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区为本的农村社会工作实务模式探索——国内外农村社会工作研究文献的综述 被引量:28
1
作者 张和清 闫红红 尚静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79-86,共8页
本文通过梳理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外农村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文献发现,生态系统理论、优势视角、资产为本的社区发展(ABCD)等是农村社会工作的核心理论,与此相应的农村社会工作侧重通用(整合)及社区为本的实务模式,具体的方法策... 本文通过梳理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外农村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文献发现,生态系统理论、优势视角、资产为本的社区发展(ABCD)等是农村社会工作的核心理论,与此相应的农村社会工作侧重通用(整合)及社区为本的实务模式,具体的方法策略也经历了从个案、家庭及小组工作的专业方法到社区为本的整合社会工作实践的转变(从临床社会工作到社会发展)。这种农村社会工作实务模式能够回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之专业个案救助和社区能力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社会工作 社区为本 实务模式
下载PDF
海外华人对华投资的一个经济社会学解读——文化传统与社会资本结合的视角 被引量:5
2
作者 李敢 曹琳琳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3-47,共5页
海外华人在对华投资中表现出一些特殊的性状与特征,这些特征如从社会学视野中的文化传统与社会资本论的角度看,其间融汇华人香火价值观与新制度经济学的交易费用论,从华人投资的状况看,有必要对海外华人对华投资现象做出一个经济社会学... 海外华人在对华投资中表现出一些特殊的性状与特征,这些特征如从社会学视野中的文化传统与社会资本论的角度看,其间融汇华人香火价值观与新制度经济学的交易费用论,从华人投资的状况看,有必要对海外华人对华投资现象做出一个经济社会学的解读:海外华人对华投资是一个"寻利"和"觅情"相交织的过程,"‘利’主‘情’辅"是其投资本相所在。"经济人"视角与"社会人"视角对于解释海外华人对华投资都是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华人 对华资本投资 文化传统 社会资本 经济社会学
下载PDF
“社区建设”概念的逻辑分析及社区社会工作介入的方向 被引量:16
3
作者 李昺伟 雷杰 《学习与实践》 2007年第12期124-130,共7页
本文主要对"社区建设"这个概念进行内在的逻辑分析,并根据社区建设的内容,指出针对其执行主体可以有三种不同的理论进行演绎,并有不同的实践模式。笔者认为应该根据社区建设具体内容的三种分类来确定各自的执行主体,并由此指... 本文主要对"社区建设"这个概念进行内在的逻辑分析,并根据社区建设的内容,指出针对其执行主体可以有三种不同的理论进行演绎,并有不同的实践模式。笔者认为应该根据社区建设具体内容的三种分类来确定各自的执行主体,并由此指出社区社会工作介入社区建设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建设 社区服务 社区社会工作
下载PDF
“幸福悖论”的社会学探析:一个文化分析的视角 被引量:4
4
作者 李敢 丘海雄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89-97,共9页
在方兴未艾的幸福研究中,对"幸福悖论"的讨论是一大热点。鉴于既有研究对"幸福悖论"阐释的局限性,尤其是文化维度的局限性,基于历史意识(传统文化)融贯现代意识(社会建设)之认知以及珠三角西岸城市的调研,本文提出... 在方兴未艾的幸福研究中,对"幸福悖论"的讨论是一大热点。鉴于既有研究对"幸福悖论"阐释的局限性,尤其是文化维度的局限性,基于历史意识(传统文化)融贯现代意识(社会建设)之认知以及珠三角西岸城市的调研,本文提出一个文化分析框架,并籍此对幸福影响因素之文化机制及其功能展开探讨,以尝试检验文中提出的研究问题、基本命题及其理论思路的可行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幸福 幸福悖论 文化 信仰 信任
下载PDF
社会工作:通向能力建设的助人自助——以广州社工参与灾后恢复重建的行动为例 被引量:51
5
作者 张和清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41-148,共8页
文章通过广州社工在"5.12"灾后恢复重建中链接资源和组织"映秀母亲"刺绣小组的案例,试图说明在灾后重建的独特社会文化环境中,社工之所以同时扮演资源链接者和社区民众同行者的角色,这与社工"以人为本、助人... 文章通过广州社工在"5.12"灾后恢复重建中链接资源和组织"映秀母亲"刺绣小组的案例,试图说明在灾后重建的独特社会文化环境中,社工之所以同时扮演资源链接者和社区民众同行者的角色,这与社工"以人为本、助人自助、公平正义"的价值观紧密相关。社工在面对灾区民众一无所有及救灾物资分配不公平的现状时,必须扮演资源链接者的角色,尽力将最宝贵的资源链接到最需要的人群中,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这是社工最基本的救济式助人行动(救助)。但另一方面,从社工自助的理念出发,单纯从受助的角度从事社会工作,只会强化社区民众的依赖性,弱化受助者的能力,增强社工的无力感。而完整的社工助人自助更应该从自助能力建设的视角深刻地理解社会工作的本质。文章先从理论上澄清助人自助与能力建设的关系,然后运用具体案例详细地阐述广州社工如何通过与社区民众同行逐步通向能力建设的助人自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工作 助人 自助 自助能力建设
下载PDF
中国社区社会工作的核心议题与实务模式探索——社区为本的整合社会工作实践 被引量:55
6
作者 张和清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8-67,共10页
面对全球化中国与"两极分化"造成城乡社区普遍衰败的现实,中国社区社会工作核心议题是推动社区为本的整合社会工作实践。专业社会工作者扎根城乡社区,在与社区民众相伴同行的过程中推动社区居民安居乐业并满怀信心地工作和生... 面对全球化中国与"两极分化"造成城乡社区普遍衰败的现实,中国社区社会工作核心议题是推动社区为本的整合社会工作实践。专业社会工作者扎根城乡社区,在与社区民众相伴同行的过程中推动社区居民安居乐业并满怀信心地工作和生活,应该是社区社会工作的历史使命。社区社会工作的具体目标是重建城乡社区居民的生计、社会文化生活和生态,达致公共参与、生计发展、邻里互助、文化多元、环境友好"五位一体"的美好社区和幸福生活。社区为本的整合社会工作有着与传统社会工作不同的方法策略。绿耕乡村重建项目就是整合社区社会工作的尝试,从"生计"等公共议题切入,整合社区内外部资源,在与社区民众相伴同行的过程中,使已经衰败的社区逐步走向复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为本 整合社会工作实务模式 社区社会工作 本土实践
下载PDF
走出“走出中国社会学本土化讨论的误区”的误区 被引量:23
7
作者 梁玉成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9-54,共6页
社会学复办将近40年了,中国社会学借此走进了需要大力开始本土化的新阶段。这个阶段的到来缘起于新时代中国社会的发展实践。在经验事实上关注中国走向世界"一流"的社会实践,在方法上采取谢宇教授所倡导的科学实证主义,在学... 社会学复办将近40年了,中国社会学借此走进了需要大力开始本土化的新阶段。这个阶段的到来缘起于新时代中国社会的发展实践。在经验事实上关注中国走向世界"一流"的社会实践,在方法上采取谢宇教授所倡导的科学实证主义,在学理上实践边燕杰教授所倡导的本土知识的理论抽象治学思想,中国社会学才能最终做出"一流"的学术。践行社会学本土关怀和理论实证导向相结合的道路,中国社会学的本土化大潮必能对国际社会学界有所贡献,弥补现有基于西方社会学的研究成果的理论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学本土化 本土知识 本土关怀 新时代
下载PDF
乡镇(街道)专业社会工作发展中互为主体性建构研究——以广东“双百计划”为例 被引量:25
8
作者 张和清 廖其能 《社会工作》 CSSCI 2020年第5期30-34,共5页
中国社会工作起步虽晚,但经过短短三十余年的发展,得到党和政府以及全社会的高度认同。2020年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的重要讲话中特别强调要“发挥社会工作的专业优势,支持广大社... 中国社会工作起步虽晚,但经过短短三十余年的发展,得到党和政府以及全社会的高度认同。2020年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的重要讲话中特别强调要“发挥社会工作的专业优势,支持广大社工、义工和志愿者开展心理疏导、情绪支持、保障支持等服务”(习近平,2020)。为了充分发挥专业社会工作服务基层群众的作用,当前民政部以及全国多个省区正紧锣密鼓推动乡镇(街道)社会工作站建设。民政部部长李纪恒在2020年10月17日加强乡镇(街道)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推进会上强调:“力争‘十四五’末,实现乡镇(街道)都有社工站,村(社区)都有社会工作者提供服务,社会工作的作用得到更加充分发挥”②。在全国乡镇(街道)社会工作站即将全面铺开的背景下,笔者根据广东省“双百计划”的实践经验谈谈中国社会工作发展中专业主体性建设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社会工作 互为主体性 中国社会工作 民政部部长 社会工作站 乡镇(街道) 疫情防控 建构研究
下载PDF
发展型社会救助的中国社会工作实践探索——以广东“双百”为例 被引量:17
9
作者 张和清 廖其能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8-88,共11页
当前,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民生保障和兜底性社会服务,在全国乡镇(街道)社工站建设全面启动的背景下,参与兜底民生保障服务的社会工作被赋予重要角色。如何发挥社会工作的专业优势,打通兜底民生保障政策实践的"最后一米",成为社... 当前,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民生保障和兜底性社会服务,在全国乡镇(街道)社工站建设全面启动的背景下,参与兜底民生保障服务的社会工作被赋予重要角色。如何发挥社会工作的专业优势,打通兜底民生保障政策实践的"最后一米",成为社会工作专业实务必须突破的核心议题。以广东社工"双百计划"为例,运用发展型社会政策理论视角,从精准化专业识别到精细化专业服务是中国社会工作个案救助过程的核心,而要做到精准化专业识别和精细化专业服务,就需要精准把握政策优势、在场优势、信任关系优势,还需要专业知识体系的内化和专业方法的本土运用。中国社会工作个案救助既是社会工作参与兜底民生保障服务的合法性所在,也是迈向发展型社会救助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工作 社会救助 发展型社会政策 精准化专业识别 精细化专业服务
下载PDF
反思社会工作的“证照化” 被引量:14
10
作者 朱健刚 童秋婷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19-127,共9页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工作专业化进程的推进,社会工作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得以建立,证照化趋势开始形成,但是对专业社会工作的反思也日益增多。文章通过对G省社会工作认证制度改革的调查,指出专业社会工作所形成的专业主义话语霸权,使得...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工作专业化进程的推进,社会工作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得以建立,证照化趋势开始形成,但是对专业社会工作的反思也日益增多。文章通过对G省社会工作认证制度改革的调查,指出专业社会工作所形成的专业主义话语霸权,使得很多实际从事社会工作的基层工作者难以获得相应资格,他们的工作迅速被边缘化。通过分析"专业主义"话语霸权的来源,作者亦指出今后证照化的发展,应该设置社会工作员,发展多样化的认证制度,并给以相应的政策配套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际社会工作 专业社会工作 职业资格认证 证照化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社区经济的乡村减贫实务模式研究——以西南少数民族村落反贫困社会工作项目为例 被引量:13
11
作者 张和清 闫红红 《社会工作》 CSSCI 2020年第6期14-22,108,共10页
本文以广东绿耕社会工作发展中心在我国西南少数民族村落推动的反贫困社会工作项目为例,探讨社区经济的乡村减贫实务路径及方法策略。文章认为社区经济的乡村减贫,应以社区资产建设和生计发展为基础,将村民的生计需求与乡村社区可持续... 本文以广东绿耕社会工作发展中心在我国西南少数民族村落推动的反贫困社会工作项目为例,探讨社区经济的乡村减贫实务路径及方法策略。文章认为社区经济的乡村减贫,应以社区资产建设和生计发展为基础,将村民的生计需求与乡村社区可持续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建立村民生产合作社,推动城乡合作、公平贸易的社区经济减贫模式,促进乡村社区内源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社区经济 乡村社区减贫 社会工作 实务模式
下载PDF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社会学思考——以“交易秩序”观考察中国经济发展模式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敢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43-147,共5页
立足于为"十二五"规划建言献策,经由社会学结构功能论去论析为更好地理解与解决现时中国经济发展模式中的深层次矛盾与问题(如内需不足和社会分化),筑建社会学取向下以公民权利和政府责任臻善为愿景的社会建设路径是必要的,... 立足于为"十二五"规划建言献策,经由社会学结构功能论去论析为更好地理解与解决现时中国经济发展模式中的深层次矛盾与问题(如内需不足和社会分化),筑建社会学取向下以公民权利和政府责任臻善为愿景的社会建设路径是必要的,同时以经济社会学"交易秩序"理论为基本分析工具去论析实施此转变的缘由及其可能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模式 经济增长 经济发展 交易秩序
下载PDF
试论社会工作专业机会主义发展背景下实习生的自我赋权 被引量:2
13
作者 顾江霞 罗观翠 《社会工作》 2009年第12期4-9,共6页
本文回顾中国大陆社会工作实践历程,认为现阶段社会工作专业发展有强烈的机会主义特征,即社会工作专业作为一种新的社会治理技术,从业者试图在传统的体制内嫁接该专业。在这种背景下,社会工作实习生所处的系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笔者提... 本文回顾中国大陆社会工作实践历程,认为现阶段社会工作专业发展有强烈的机会主义特征,即社会工作专业作为一种新的社会治理技术,从业者试图在传统的体制内嫁接该专业。在这种背景下,社会工作实习生所处的系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笔者提出自我赋权的理念,并从个人、人际、社区或政治三个层次分析实习生面临的处境,并进一步提出实习生可以通过自我赋权的途径克服其所处系统的局限性,以获得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机会主义发展 社会工作实习生 自我赋权
下载PDF
妇联购买“反家暴”社会工作服务的制度变迁研究——以M市某反家暴专项服务项目为例 被引量:2
14
作者 丁瑜 杨凯文 《社会工作》 CSSCI 2019年第5期62-75,110,共15页
本研究在回顾妇联对家暴、反家暴工作的理解变化的基础上,对社会工作、社会工作机构及政府购买项目的理解与实践,对相关工作的处理方法变化等事实,借助新制度主义"规制性"、"规范性"要素框架,分析妇联与其所处的社... 本研究在回顾妇联对家暴、反家暴工作的理解变化的基础上,对社会工作、社会工作机构及政府购买项目的理解与实践,对相关工作的处理方法变化等事实,借助新制度主义"规制性"、"规范性"要素框架,分析妇联与其所处的社会、制度环境间的互动。研究发现,妇联除了受制度环境的影响,也作为主体对环境有所回应并输出影响。这其中的互动是性别化的,不仅因为反家暴工作的高度性别化特性,更是因为组织的主体性具有其性别特质,影响其对制度环境的理解与反应,决定其决策与行为,反过来又对制度环境产生了弹性的形塑。研究结果显示出组织研究与性别分析结合的重要性,尤其是在非正式制度与正式制度的关系、组织变革、结构与自主性以及权力关系等核心议题上,性别视角能提供新的思维与分析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 新制度主义 妇联 制度环境 反家暴
下载PDF
妇女:个人成长—组员互助—社区行动——基于佛山D村妇女社会工作的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良广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61-65,共5页
妇女社会工作需要尊重妇女的实际需要和自身能力,在"妇女为本"理念的指引下,通过与妇女组织及个人的合作,提升现有妇女组织(机构)发动妇女、服务妇女以及为妇女充权的能力。借助在佛山D村开展妇女小组工作的实践经验,发现小... 妇女社会工作需要尊重妇女的实际需要和自身能力,在"妇女为本"理念的指引下,通过与妇女组织及个人的合作,提升现有妇女组织(机构)发动妇女、服务妇女以及为妇女充权的能力。借助在佛山D村开展妇女小组工作的实践经验,发现小组定位以及工作员的角色功能的发挥,直接影响小组氛围和小组动力的形成与发展;创设自主言说的小组沟通环境,有利于妇女经验的分享,实现小组互助;小组发展到一定阶段,可以担负起社区行动的重任。而创设妇女小组本身也是争取妇女独立的"时间"与"空间"的一种尝试,是对现有基层妇联组织工作模式的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女社会工作 妇女小组 行动反思
下载PDF
孤残青少年的抗逆力提升服务——社会工作实务的介入与思考 被引量:3
16
作者 黄少宽 高贵娇 《社会工作》 2016年第4期94-101,127,共8页
本文概述了孤残青少年抗逆力服务研究的现状及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的本质内涵出发,以孤残青少年服务的小组工作实务为例,介绍社会工作专业背景下的抗逆力提升服务的一些做法。从抗逆力的归属感、效能... 本文概述了孤残青少年抗逆力服务研究的现状及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的本质内涵出发,以孤残青少年服务的小组工作实务为例,介绍社会工作专业背景下的抗逆力提升服务的一些做法。从抗逆力的归属感、效能感和乐观感等方面进行设计和提供相关服务,以适度性和可持续性为标杆分析了抗逆力提升小组的状况,并在实践基础上进行总结与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残青少年 助人自助 抗逆力 社会工作
下载PDF
社会工作组织与企业的资源协作研究——以广州市北京街家庭服务中心为例 被引量:2
17
作者 黄少宽 蔡仲姬 《社会工作》 2014年第5期95-102,155,共8页
本文从理性选择理论视角,对北京街家庭服务中心与广州XY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合作案例进行分析,探讨社会工作机构与营利性组织间的关系建立与维护操作模式,指出模式中关系建立初期、关系巩固、关系发展三个阶段的工作流程及其关注要点,提出... 本文从理性选择理论视角,对北京街家庭服务中心与广州XY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合作案例进行分析,探讨社会工作机构与营利性组织间的关系建立与维护操作模式,指出模式中关系建立初期、关系巩固、关系发展三个阶段的工作流程及其关注要点,提出完善社会工作组织与合作企业关系建立与维护的相关对策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工作组织 营利性机构 合作 关系维护
下载PDF
青少年社会工作防犯剧场中共情干预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裴谕新 岑乐锶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1年第2期32-40,共9页
以防犯剧场为个案研究对象,采取参与式观察与深度访谈等研究方法,深入探讨这种新型社会工作介入方法的特点,尤其是共情干预。研究发现,防犯剧场更能链接到青少年的生活状态,创造出共情体验,从而实现赋权式的学习与思考循环,达到更高的... 以防犯剧场为个案研究对象,采取参与式观察与深度访谈等研究方法,深入探讨这种新型社会工作介入方法的特点,尤其是共情干预。研究发现,防犯剧场更能链接到青少年的生活状态,创造出共情体验,从而实现赋权式的学习与思考循环,达到更高的接受度。共情干预的基础是激发青少年的共情体验,而核心在于创造对话的环节、空间和形式,令“共情体验”转化为可表达的语言或行动,情绪转化为理性反思;回访和个案追踪是防犯剧场介入手法的重要一环,以评估干预效果。剧场有利于社会工作者共情能力的培养和锤炼,强化他们对于青少年困境的深层理解,在剧场互动中更好把握青少年整体的动态,进而提高介入时青少年的参与性、思辨性和赋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剧场 青少年社会工作 共情 共情干预
下载PDF
我国信息社会学的研究进展与发展方向
19
作者 黄少宽 黄晓斌 《新世纪图书馆》 CSSCI 2016年第8期60-65,共6页
论文概述了我国信息社会学研究发展背景与进程,分析了目前我国信息社会学研究的进展及其主要特点,探讨了信息社会学当前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在新的环境下信息社会学研究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信息社会学 网络社会问题 公共信息空间
下载PDF
试论国有企业内部人控制的产权与制度因素——基于经济社会学的认识
20
作者 王运祥 李敢 《福建行政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92-96,共5页
参考诺斯的"制度变迁理论"(关于制度的产生、成长、成熟、衰竭;产权理论、国家理论、意识形态理论的三结合),循依经济社会学制度学派的"制度-政策范式-认知(意识形态)"路径,就国有企业内部人控制问题从市场治理下... 参考诺斯的"制度变迁理论"(关于制度的产生、成长、成熟、衰竭;产权理论、国家理论、意识形态理论的三结合),循依经济社会学制度学派的"制度-政策范式-认知(意识形态)"路径,就国有企业内部人控制问题从市场治理下产权论与非市场治理下的制度论提出问题的解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有企业 内部人控制 产权 制度 经济社会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