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面神经损伤修复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
作者 李小辉 黄权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11年第3期284-286,共3页
面部是人类最有效的表情器官,面神经直接支配着面部表情肌,面神经损伤后可导致面部表情肌功能的丧失,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较大。在一项有79例Ⅰ~Ⅲ级面瘫患者参与的研究中,受试者按照欧洲研究与治疗机构设计的标准进行自我评价。结果显... 面部是人类最有效的表情器官,面神经直接支配着面部表情肌,面神经损伤后可导致面部表情肌功能的丧失,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较大。在一项有79例Ⅰ~Ⅲ级面瘫患者参与的研究中,受试者按照欧洲研究与治疗机构设计的标准进行自我评价。结果显示虽然面神经修复术后面肌功能临床恢复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 损伤 修复
下载PDF
翼点侧裂入路显微外科治疗脑岛叶胶质瘤21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陈建华 赵庆府 吴新建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2年第3期66-67,共2页
目的分析脑岛叶胶质瘤的临床特征,评估显微外科治疗效果,总结影响预后的因素,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方法结合颞叶内侧面解剖特点,经外侧裂翼点入路、显微外科治疗岛叶胶质瘤21例患者,总结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显微外科手术要点、预后及治... 目的分析脑岛叶胶质瘤的临床特征,评估显微外科治疗效果,总结影响预后的因素,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方法结合颞叶内侧面解剖特点,经外侧裂翼点入路、显微外科治疗岛叶胶质瘤21例患者,总结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显微外科手术要点、预后及治疗效果。结果术后病理按WHO分级分类:Ⅰ~Ⅱ级星形细胞瘤14例,Ⅲ级间变型星形细胞瘤4例,Ⅱ级少突胶质细胞瘤3例。肿瘤全切15例(71.43%),次全切4例(19.05%),大部切除2例(9.52%)。术后症状较术前明显改善16例(76.19%),无变化3例,加重或新增神经功能障碍2例。17例获随访,2a生存率58.82%(10/17),肿瘤复发率17.65%(4/17)。结论脑岛叶肿瘤多为低级别胶质瘤,翼点侧裂入路利用脑组织的自然解剖间隙,采用显微外科切除是影响其预后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岛叶 显微外科
下载PDF
应用Onyx胶栓塞脑动静脉畸形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齐铁伟 石忠松 +4 位作者 李雪松 黄正松 郭少雷 梁丰 杨李轩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71-373,共3页
目的探讨Onyx胶在脑动静脉畸形(BAVM)血管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自2004年11月至2007年11月应用Onyx胶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BAVM患者28例,总结治疗结果、临床并发症及预后,评价Onyx胶在BAVM血管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结果本组男1... 目的探讨Onyx胶在脑动静脉畸形(BAVM)血管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自2004年11月至2007年11月应用Onyx胶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BAVM患者28例,总结治疗结果、临床并发症及预后,评价Onyx胶在BAVM血管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结果本组男17例、女11例,年龄12~65岁,平均(35±12)岁。Spetzler-Martin分级Ⅰ级2例,Ⅱ级6例,Ⅲ级12例,Ⅳ级6例,Ⅴ级2例。应用Onyx胶栓塞40次,共计76根血管,栓塞比例在30%~100%,平均74.6%,其中7例完全栓塞(25%),6例出现治疗相关并发症。结论应用Onyx胶栓塞BAVM具有操作简单、可控性强及栓塞效率高等优点,在BAVM临床治疗中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静脉畸形 ONYX胶 介入治疗
下载PDF
氢质子磁共振波谱在胶质瘤诊断与分级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2
4
作者 余光宏 许百男 陈晓雷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3期233-236,共4页
关键词 氢质子磁共振波谱 胶质瘤 诊断 肿瘤分级
下载PDF
硫酸镁对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4
5
作者 孙毅明 李明昌 +3 位作者 石忠松 齐铁伟 郭少雷 黄正松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98-502,共5页
目的观察硫酸镁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症状性脑血管痉挛和神经功能预后的治疗作用。方法39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在发病48 h内,随机分到生理盐水组(A组)、硫酸镁治疗1组(B组)、硫酸镁治疗2组(C组),B组首次静脉推注25%硫酸... 目的观察硫酸镁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症状性脑血管痉挛和神经功能预后的治疗作用。方法39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在发病48 h内,随机分到生理盐水组(A组)、硫酸镁治疗1组(B组)、硫酸镁治疗2组(C组),B组首次静脉推注25%硫酸镁10 mL后,继以每日25%硫酸镁40 mL静脉滴注,C组首次静脉推注25%硫酸镁20 mL后,继以每日25%硫酸镁80 mL静脉滴注,A组输入等量生理盐水,均连续输入14 d并每日检测血清Mg2+浓度、血压及TCD检测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6个月后随访并记录患者Glasgow Outcome Scall-Extended、Modified Rankin Scall用以评价患者神经功能预后情况。结果17例患者发生症状性脑血管痉挛,A组7例,B组5例、C组5例;17例症状性脑血管痉挛患者的6个月GOSE评分,A组1/7例,B组3/5例、C组3/5例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良好;39例患者中硫酸镁治疗组患者6个月后GOSE、Modified Rankin Scale评分与生理盐水组比较,神经功能预后有改善倾向。然而,这些疗效评分差异均没有达到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硫酸镁治疗安全且血清Mg2+水平较容易维持,硫酸镁有减少症状性脑血管痉挛发生和改善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的趋势,但由于样本例数较少,其治疗作用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症状性脑血管痉挛 硫酸镁
下载PDF
聚醚醚酮在颅骨缺损个体化重建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6
作者 王国良 公方和 +1 位作者 刘金龙 邓跃飞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3年第10期456-458,共3页
目的探讨新型颅骨修补材料——聚醚醚酮(PEEK)进行个体化颅骨重建手术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颅骨缺损需行重建手术病人的资料,先行头颅CT薄层扫描,数据采集后将其转化生成颅骨缺损区PEEK植入物模型图,经医生确认满意后交付生... 目的探讨新型颅骨修补材料——聚醚醚酮(PEEK)进行个体化颅骨重建手术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颅骨缺损需行重建手术病人的资料,先行头颅CT薄层扫描,数据采集后将其转化生成颅骨缺损区PEEK植入物模型图,经医生确认满意后交付生产。按常规方法显露颅骨缺损区,将PEEK植入物直接放置于缺损区表面,周边用钛连接片和钛钉固定。结果 6例颅骨缺损病人均采用PEEK材料进行个体化颅骨重建手术,效果和外观均极为满意,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结论 PEEK是一种半晶体-热可塑材料,具有优异的抗高温性、耐化学性和抗疲劳性,具有极好的强度、硬度和韧性,即使被外力碰撞也不会出现局部凹陷或变形。PEEK材料进行个体化颅骨重建手术可达到极为满意的美学效果。缺点是制作过程较长,且价格昂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骨缺损 颅骨重建术 个体化 聚醚醚酮
下载PDF
颅咽管瘤开颅术后发生硬膜下积液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曹健 黄正松 +2 位作者 杨李轩 陈昆 林佳平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626-627,共2页
目的探讨颅咽管瘤开颅术后发生硬膜下积液的危险因素及其治疗方法。方法回顾78例颅咽管瘤患者开颅手术后硬膜下积液发生、临床表现及治疗情况,并对硬膜下积液可能的发生原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颅咽管瘤术后硬膜下积液的发生... 目的探讨颅咽管瘤开颅术后发生硬膜下积液的危险因素及其治疗方法。方法回顾78例颅咽管瘤患者开颅手术后硬膜下积液发生、临床表现及治疗情况,并对硬膜下积液可能的发生原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颅咽管瘤术后硬膜下积液的发生与年龄、肿瘤大小、病理类型有关;43例术后硬膜下积液患者,36例保守治疗积液吸收,7例因积液进行性发展予以手术治疗后吸收。结论硬膜下积液是颅咽管瘤开颅术后常见并发症,倾向发生于儿童、≥4cm和釉质细胞型肿瘤的病例中,大多数通过内科治疗能够吸收,少数进行性发展的病例需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咽管瘤 术后硬膜下积液 年龄 釉质细胞型
下载PDF
^(13)N-NH_3 PET在星形细胞瘤病理分级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8
作者 陈维安 张祥松 +2 位作者 金华伟 梁宏 胡平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07年第4期319-322,共4页
目的探讨13氮-氨(13N-NH3)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在脑星形细胞瘤病理分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47例拟诊胶质瘤患者进行13N-NH3PET动态显像,所有患者均有MRI或CT检查结果,并且通过手术进行病理分级。分别进行定性和半定量分析,至少在三... 目的探讨13氮-氨(13N-NH3)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在脑星形细胞瘤病理分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47例拟诊胶质瘤患者进行13N-NH3PET动态显像,所有患者均有MRI或CT检查结果,并且通过手术进行病理分级。分别进行定性和半定量分析,至少在三个断面同一位置连续两帧以上出现无摄取或相对低的摄取且病灶与健侧对应位置放射性计数比值小于1.2定为阴性,高度或中度摄取且病灶与健侧对应位置放射性计数比值大于1.2定为阳性;同时测定肿瘤组织(T)与脑白质(WM)的比值以及灌注指数(PI)。结果29例星形细胞瘤中,经病理分级证实Ⅰ级4例,Ⅱ级8例,Ⅲ级9例,Ⅳ级8例。Ⅲ~Ⅳ级显像均见摄取(+);Ⅰ~Ⅱ级有1例未见摄取(-)。Ⅰ~Ⅱ级星形细胞瘤T/WM比值为0.97~2.07(1.62±0.67),Ⅲ~Ⅳ级T/WM比值为1.75~2.53(2.18±0.48)。Ⅰ~Ⅱ级PI值为0.74~2.01(1.52±0.83),Ⅲ~Ⅳ级PI值为1.92~2.69(2.33±0.54)。统计分析两组半定量指标(T/WM和PI)有显著性差异。结论13N-NH3PET可以对脑星形细胞瘤进行初步病理分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形细胞瘤分级 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氮放射性核素
下载PDF
体外硬脑膜缺损修复的条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周峰 黄正松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425-1428,共4页
目的:研究体外硬脑膜缺损修复的条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取兔硬脑膜在其中央造成直径2mm孔洞,模仿硬脑膜缺损,分别放入事先用胶原、纤维连接蛋白、多聚赖氨酸铺底的24孔板中培养,倒置显微镜下每天观察硬脑膜细胞逸出、增殖的情况;免疫... 目的:研究体外硬脑膜缺损修复的条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取兔硬脑膜在其中央造成直径2mm孔洞,模仿硬脑膜缺损,分别放入事先用胶原、纤维连接蛋白、多聚赖氨酸铺底的24孔板中培养,倒置显微镜下每天观察硬脑膜细胞逸出、增殖的情况;免疫细胞化学方法鉴定硬脑膜细胞;扫描电镜观察硬脑膜愈合情况;观察不同生长因子对硬脑膜愈合过程的影响。结果:只有预先铺过胶原的培养板中有细胞从硬膜缺损的边缘逸出,增殖;硬脑膜细胞对波形蛋白抗体呈强阳性反应,第Ⅷ因子抗体则为阴性反应;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组硬脑膜细胞逸出的时间明显早于其它组,在培养第3-4d,即见有梭形细胞从硬脑膜缺损边缘逸出,第7-8d硬脑膜缺损即已基本闭合。结论:胶原是体外培养硬脑膜缺损修复的重要细胞外基质;成纤维细胞的逸出、增殖是硬脑膜愈合的重要机制;bFGF可以促进硬脑膜缺损的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 成纤维细胞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 细胞外基质
下载PDF
^(13)N-NH_3PET在星形细胞瘤术后复发与放疗损伤鉴别中的意义
10
作者 陈维安 张祥松 +3 位作者 金华伟 余振华 梁宏 胡平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09年第1期23-26,共4页
目的初步探讨13氮-氨(13N-NH3)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在脑星形细胞瘤术后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27例脑星形细胞瘤患者,术后全部做了13N-NH3PET,所有患者均有MRI检查结果,并且通过手术病理、穿刺活检获得了临床最终诊断。分别进行定性... 目的初步探讨13氮-氨(13N-NH3)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在脑星形细胞瘤术后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27例脑星形细胞瘤患者,术后全部做了13N-NH3PET,所有患者均有MRI检查结果,并且通过手术病理、穿刺活检获得了临床最终诊断。分别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至少在三个断面同一位置连续两帧以上出现高度或中度摄取为阳性,无摄取或相对低的摄取为阴性;同时测定病灶/脑白质(L/WM)比值。结果14例肿瘤复发患者13N-NH3PET显像阳性,13例脑组织放疗损伤或坏死的患者13N-NH3PET显像阴性。复发瘤灶组织L/WM值为1.77~1.96(1.87±0.10);放疗损伤或坏死灶L/WM值为0.67~0.91(0.80±0.13);两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同期MRI诊断复发阳性率为85.7%,放疗损伤或坏死的阳性率为76.9%。结论13N-NH3PET显像在脑星形细胞瘤术后复发与放疗损伤或坏死的鉴别中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形细胞瘤 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氮放射性同位素
下载PDF
逆转录病毒介导的Flt-1M基因对大鼠胶质瘤的治疗作用
11
作者 金必连 李方成 +1 位作者 刘斌 李龄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3年第1期41-43,共3页
目的观察Flt-1M基因治疗对大鼠胶质瘤血管形成及肿瘤生长的影响。方法将转染了pLXSN-Flt-1M的产病毒细胞注入大鼠额叶胶质瘤瘤体内。随后处死动物,检测肿瘤的直径、微血管密度及凋亡细胞。结果肿瘤的微血管密度和直径都较对照组明显降低... 目的观察Flt-1M基因治疗对大鼠胶质瘤血管形成及肿瘤生长的影响。方法将转染了pLXSN-Flt-1M的产病毒细胞注入大鼠额叶胶质瘤瘤体内。随后处死动物,检测肿瘤的直径、微血管密度及凋亡细胞。结果肿瘤的微血管密度和直径都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而凋亡细胞则显著增多。结论Flt-1M基因治疗对大鼠胶质瘤具有显著的抗血管形成和抗肿瘤生长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血管形成 基因治疗
下载PDF
连颅双胎畸形影像表现与手术对照(及文献复习)
12
作者 杨智云 罗柏宁 吴新建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05年第4期201-202,共2页
目的报道1例连颅双胎罕见畸形并复习文献,提高对连颅双胎畸形的认识。方法一对女性连颅双胎婴儿的影像学表现,与手术对照。结果影像学表现与手术所见一致。结论现代影像发展可发现复杂畸形,对其矫形手术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连颅双胎 X线断层扫描 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MRI)
下载PDF
垂体腺瘤患者手术前后免疫功能的变化及意义
13
作者 邱录斌 杨见明 +2 位作者 朱永军 何东升 王海军 《中国神经肿瘤杂志》 2011年第3期164-170,共7页
背景与目的:垂体瘤患者免疫功能的有何变化,系统性研究垂体瘤患者免疫功能的目前未见报道。本文分析垂体腺瘤患者手术前后血清中的淋巴细胞亚群与免疫球蛋白的变化,探讨手术对垂体腺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75例垂体腺瘤患者,... 背景与目的:垂体瘤患者免疫功能的有何变化,系统性研究垂体瘤患者免疫功能的目前未见报道。本文分析垂体腺瘤患者手术前后血清中的淋巴细胞亚群与免疫球蛋白的变化,探讨手术对垂体腺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75例垂体腺瘤患者,采集入院第2天(术前),术后1月,术后3月,术后6月血液样品,进行细胞流式仪定量分析,检测外周血CD3+、CD4+、CD8+、CD19+、CD16+56、CD4+/CD8+比值,以及外周血IgA、IgG、IgM、IgE和补体C3、C4含量水平。结果:手术前,垂体腺瘤患者,其外周血CD4+、CD16+56、CD4+/CD8+比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其外周血CD4+、CD16+56、CD4+/CD8+比值逐渐增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和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外周血CD3+、CD8+、CD19+,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和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垂体腺瘤患者外周血免疫球蛋白IgA、IgG、IgM、IgE和补体C3、C4含量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和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垂体腺瘤患者免疫功能的改变主要表现为细胞免疫功能异常,而体液免疫功能影响较小。垂体腺瘤患者的细胞免疫严重受损,手术治疗可以改善垂体腺瘤患者的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腺瘤 侵袭性 免疫功能
下载PDF
MMP-9和IL-17在垂体腺瘤中的表达水平及其相关性
14
作者 邱录斌 王海军 +3 位作者 朱永军 何东升 王雅堂 杨见明 《中国神经肿瘤杂志》 2012年第4期228-233,共6页
背景与目的:实验证明MMP-9与IL-17可促进各种肿瘤细胞增殖及侵袭发展,但有关MMP-9与IL-l7是否共同参与了垂体腺瘤的发生、尤其是否与侵袭性有关,国内外尚无相关报道。本研究通过检测MMP-9和IL-l7在垂体腺瘤组织中的表达,探讨二者与垂体... 背景与目的:实验证明MMP-9与IL-17可促进各种肿瘤细胞增殖及侵袭发展,但有关MMP-9与IL-l7是否共同参与了垂体腺瘤的发生、尤其是否与侵袭性有关,国内外尚无相关报道。本研究通过检测MMP-9和IL-l7在垂体腺瘤组织中的表达,探讨二者与垂体腺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收集75例人垂体腺瘤组织,应用免疫组化和RT-PCR检测IL-17、MMP-9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MMP-9在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强阳性及总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8.7%和91.7%,明显高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17.4%和57.7%(P<0.05);IL-17在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强阳性及总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1.5%和81.7%,明显高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17.7%和50.97%(P<0.05)。RT-PCR显示侵袭性垂体腺瘤组IL-17、MMP-9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组。结论:IL-17、MMP-9的高表达与垂体腺瘤的侵袭性密切相关,并且共同促进垂体腺瘤侵袭性生长,二者可作为垂体腺瘤侵袭性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腺瘤 侵袭性 基质金属蛋白酶
下载PDF
高场强术中磁共振系统的安全管理 被引量:8
15
作者 刘苗 何丽 陈晓雷 《护理管理杂志》 2009年第10期47-48,共2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系统内的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管理方法,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方法对工作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和安全检查。患者在进入手术室前,接受严格的磁共振安全询问。扫描前认真核对、严格按安全检查清单逐一落实。结果 46例患者手术... 目的探讨磁共振系统内的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管理方法,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方法对工作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和安全检查。患者在进入手术室前,接受严格的磁共振安全询问。扫描前认真核对、严格按安全检查清单逐一落实。结果 46例患者手术均顺利进行,确保了人员安全,无意外发生。结论有效的安全管理方法,可以保证使用高场强术中磁共振系统的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中磁共振 手术室 安全管理
下载PDF
颅咽管瘤的临床病理因素与显微外科手术疗效关系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曹健 黄正松 +1 位作者 陈昆 林佳平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29-431,共3页
目的探讨颅咽管瘤的临床病理因素与显微外科手术后疗效关系、为手术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总结2001年9月至2007年9月施行显微外科手术切除颅咽管瘤78例的临床资料,对其病理组织应用HE染色进行病理分型,并确认肿瘤是否... 目的探讨颅咽管瘤的临床病理因素与显微外科手术后疗效关系、为手术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总结2001年9月至2007年9月施行显微外科手术切除颅咽管瘤78例的临床资料,对其病理组织应用HE染色进行病理分型,并确认肿瘤是否具有侵袭性;根据肿瘤的切除程度、病理类型、肿瘤侵袭性与术后复发、死亡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釉质型颅咽管瘤与鳞状乳头状颅咽管瘤两组术后复发率、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侵袭性颅咽管瘤与非侵袭性颅咽管瘤两组全切术后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全切术后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完全切除、近全切除、部分切除三组术后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后死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影响颅咽管瘤复发的主要因素是切除程度,而与病理类型无关;侵袭性颅咽管瘤只存在于釉质型颅咽管瘤中,全切术后死亡与肿瘤侵袭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咽管瘤 病理 显微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脑动静脉畸形显微手术后周围脑组织血流变化及病理特征 被引量:15
17
作者 李雪松 江楠 +4 位作者 郭少雷 齐铁伟 王凌雁 梁丰 黄正松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30-132,I0007,共4页
目的观察脑动静脉畸形(BAVM)显微手术切除后周围脑组织血流变化及病理特征,探讨BAVM术后正常灌注压突破(NPPB)机制及防治策略。方法前瞻性观察12例采用显微手术治疗的BAVM临床特征,其中8例术前用Onyx胶栓塞,应用光镜和电镜观察... 目的观察脑动静脉畸形(BAVM)显微手术切除后周围脑组织血流变化及病理特征,探讨BAVM术后正常灌注压突破(NPPB)机制及防治策略。方法前瞻性观察12例采用显微手术治疗的BAVM临床特征,其中8例术前用Onyx胶栓塞,应用光镜和电镜观察术后切除畸形团及其周围脑组织的病理学特征。应用激光多普勒灌注显像系统(LDPI),动态观察BAVM显微手术切除术前、后及降压后畸形团周围脑组织血流变化,以幕上小脑膜瘤(n=6)术中皮层血流监测作为对照。结果BAVM畸形团周围脑组织可见小血管扩张、神经细胞坏死、胶质细胞增生及血脑屏障结构破坏等改变。Onyx栓塞后可见周围脑组织明显水肿及炎症细胞浸润,在畸形团内可见部分栓塞血管有血栓再通现象。BAVM畸形团切除前、后周围脑组织血流存在显著变化(P〈0.05),控制性降压后可明显降低术后畸形团周围脑组织的血流(P〈0.05)。结论BAVM畸形团切除后周围脑组织可见血脑屏障结构破坏及脑血流增加,是导致术后脑出血及水肿的病理基础。术前栓塞、术中及术后控制血压是防治BAVM术后NPPB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静脉畸形 脑血流 正常灌注压突破 病理特征 栓塞治疗
原文传递
外伤性脑脊液鼻漏58例回顾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邵强 王海军 +6 位作者 吴波 陈秋明 关则俭 王汝飞 曾昭明 冯志铁 吴分浪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05年第6期672-673,共2页
目的总结外伤性脑脊液鼻漏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年1月至2003年12月收治58例外伤性脑脊液鼻漏的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及随访结果。结果随访6个月至9年,平均5年。28例保守治疗全部治愈。8例开颅手术、2例鼻外入路和3例显微... 目的总结外伤性脑脊液鼻漏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年1月至2003年12月收治58例外伤性脑脊液鼻漏的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及随访结果。结果随访6个月至9年,平均5年。28例保守治疗全部治愈。8例开颅手术、2例鼻外入路和3例显微镜下鼻内入路均治愈。17例内镜下修补术者1次手术治愈15例,2次手术治愈1例,3次手术治愈1例。最终成功率100%。结论对于外伤性脑脊液鼻漏者,应根据病情需要、医院条件和手术医师经验来适当选择适当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方法。损伤小、疗效好是治疗外伤性脑脊液鼻漏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性脑脊液鼻漏 治疗 外科手术 术后并发症
原文传递
岛叶胶质瘤病理特征及显微侧裂入路手术治疗21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程向华 陈建华 +1 位作者 吴新建 赵庆府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2年第14期38-39,共2页
目的分析岛叶胶质瘤的临床特征,评估显微外科治疗效果,总结影响预后的因素,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方法结合颞叶内侧面解剖特点,经翼点侧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21例岛叶胶质瘤患者,总结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显微外科手术要点、预后及治... 目的分析岛叶胶质瘤的临床特征,评估显微外科治疗效果,总结影响预后的因素,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方法结合颞叶内侧面解剖特点,经翼点侧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21例岛叶胶质瘤患者,总结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显微外科手术要点、预后及治疗效果。结果术后病理按WHO分级分类:I~Ⅱ级星形胶质细胞瘤14例,Ⅲ级间变型星形胶质细胞瘤4例,Ⅱ级少突胶质细胞瘤3例。肿瘤全切除15例,次全切除4例,大部切除2例。术后症状较术前明显改善16例,无变化3例,加重或新增神经功能障碍2例。17例患者获随访2年,2年生存率58.82%(10/17),肿瘤复发率23.53%(4/17)。结论岛叶肿瘤多为低级别胶质瘤,翼点侧裂入路利用脑组织的自然解剖间隙,采用显微外科切除是影响其预后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显微外科手术 预后 岛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