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妇产科手术术前逆行置输尿管导管预防输尿管损伤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雷南香 《中国当代医药》 2015年第22期88-89,92,共3页
目的探讨妇产科较复杂手术术前采用逆行置输尿管导管预防输尿管损伤的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6月~2014年6月在妇产科行逆行置输尿管导管手术的96例患者作为研究组,随机选择同期妇产科手术术前未预置输尿管导管76例患者为对照组,宫颈... 目的探讨妇产科较复杂手术术前采用逆行置输尿管导管预防输尿管损伤的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6月~2014年6月在妇产科行逆行置输尿管导管手术的96例患者作为研究组,随机选择同期妇产科手术术前未预置输尿管导管76例患者为对照组,宫颈癌手术32例,子宫内膜异位症25例,盆腔二次手术19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尿管损伤等并发症相关指标。结果术前采用逆行置输尿管导管组,全部患者未出现输尿管瘘,无输尿管损伤,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较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产科较复杂及较易损伤输尿管手术,术前先采用逆行置输尿管导管,可作为辨认输尿管的标志,对预防损伤输尿管确切有效、安全,有利于缩短手术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产科 手术 输尿管导管
下载PDF
宫、腹腔镜联合导丝介入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雷南香 陈梅英 +1 位作者 谢劲军 陆宝明 《中国当代医药》 2015年第4期63-65,共3页
目的探讨宫、腹腔镜联合导丝介入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梅州市两家医院(粤东医院及梅州市人民医院)2012年3月~2014年9月收治的育龄妇女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患者100例,其中研究组50例采用宫、腹腔镜联合导丝介入治疗,... 目的探讨宫、腹腔镜联合导丝介入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梅州市两家医院(粤东医院及梅州市人民医院)2012年3月~2014年9月收治的育龄妇女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患者100例,其中研究组50例采用宫、腹腔镜联合导丝介入治疗,对照组50例采用X线下导丝介入治疗。对比和观察两组治疗后输卵管复通率及宫内妊娠情况。结果两组附加手术、复通、宫内妊娠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及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腹腔镜联合导丝介入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具有定位更准确、安全性更高、优势互补等优点,是高效率治疗输卵管阻塞不孕的首选再通方法,能显著提高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患者复通率及宫内妊娠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腹腔镜联合 导丝 输卵管 不孕
下载PDF
绝经后性腺激素筛查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雷南香 陈容 赖苑婷 《中国医药科学》 2015年第6期96-97,120,共3页
目的:探讨检测绝经后女性激素水平情况与子宫内膜病变发生率关系。方法回顾分析选取我院2007~2014年门诊及住院绝经患者的性激素水平,选取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各70例。即绝经后有症状阴道流血者70例为观察组,绝经后无症状... 目的:探讨检测绝经后女性激素水平情况与子宫内膜病变发生率关系。方法回顾分析选取我院2007~2014年门诊及住院绝经患者的性激素水平,选取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各70例。即绝经后有症状阴道流血者70例为观察组,绝经后无症状者70例为对照组。结果绝经后有阴道流血及子宫内膜异常病变者与绝经后无症状性激素患者尤其是雌激素有统计学意义(P<0.01)。70例绝经后有症状阴道流血者,98%雌激素平均值均在正常值的中上水平值以上,并不是全部都超出雌激素正常值范围,仅6例超出雌激素正常值范围。70例绝经后无症状者,95%雌激素平均值均在正常值的中下水平值以下。结论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与子宫内膜病变成正比关系,雌激素水平越高,子宫内膜病变越高,发展为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癌变率越高。对绝经后进行定期性激素检测,可最早期发现及监测子宫内膜异常病变发展趋势的简便的筛查方法之一。特别是雌激素在正常值的中上水平值以上者,更应定期复查。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 性激素 宫内膜不典型增生 子宫内膜癌
下载PDF
腹腔镜下“T”字形切口剔出较大子宫肌间肌瘤的技巧探讨 被引量:1
4
作者 雷南香 《微创医学》 2015年第2期169-170,共2页
目的探讨对较大子宫肌间肌瘤在腹腔镜下用"T"字形切口切开宫壁剔出瘤体的应用效果。方法对91例较大子宫肌瘤(直径>8 cm)患者,均采用腹腔镜下用"T"形切口切开宫壁剔出瘤体。结果全部手术顺利完成,无一例中转开腹... 目的探讨对较大子宫肌间肌瘤在腹腔镜下用"T"字形切口切开宫壁剔出瘤体的应用效果。方法对91例较大子宫肌瘤(直径>8 cm)患者,均采用腹腔镜下用"T"形切口切开宫壁剔出瘤体。结果全部手术顺利完成,无一例中转开腹,无术后大出血者,术中出血量平均为100 m L,手术时间平均为40 min。结论较大子宫肌瘤于腹腔镜下用"T"形切口切开宫壁剔出瘤体是安全有效的,是快速剔出肌瘤的新型手术技巧,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 腹腔镜 “T”形切口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