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肿瘤医院PACS的技术和实现
1
作者 苗碧健 陈睿 王琰 《现代医学仪器与应用》 2005年第1期25-27,共3页
21世纪是数字化的世纪,计算机及其应用将得到最大限度的普及,医学影像学科的装备将逐步实现或转化为数字化.以中山大学肿瘤医院影像介入中心PACS为例,详细地论述了PACS的功能关系和技术基础,以及在构建中可能会遇到的各种各样的技术问题... 21世纪是数字化的世纪,计算机及其应用将得到最大限度的普及,医学影像学科的装备将逐步实现或转化为数字化.以中山大学肿瘤医院影像介入中心PACS为例,详细地论述了PACS的功能关系和技术基础,以及在构建中可能会遇到的各种各样的技术问题,并针对提供解决方案和比较了它们的优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影像 PACS图像处理 DICOM3.0
下载PDF
^(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联合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对中晚期胰腺癌的作用 被引量:8
2
作者 高飞 范卫君 +3 位作者 顾仰葵 黄金华 张亮 李文全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59-464,共6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联合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治疗中晚期胰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3例中晚期胰腺癌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12例采用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联合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对照组11例采用单纯区域性动脉灌注...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联合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治疗中晚期胰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3例中晚期胰腺癌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12例采用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联合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对照组11例采用单纯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疼痛缓解程度、生存期、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CR+PR)比例75.0%明显高于对照组27.3%;实验组患者的6个月、9个月生存率分别为83.3%、75.0%,与对照组72.7%、45.5%无统计学差异,实验组12个月生存率50.0%(中位生存期13.1个月)明显高于对照组9.1%(中位生存期8.7个月);实验组比对照组能够较大程度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两组的不良反应比例除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所致并发症外无统计学差异。【结论】I125放射性粒子植入联合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是治疗中晚期胰腺癌有效的综合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放射性粒子 灌注化疗
下载PDF
放射性^(125)I粒子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蒲德利 张福君 +3 位作者 廖江荣 陈栋 韩建军 李传行 《当代医学》 2010年第23期450-452,共3页
目的探讨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联合吉西他滨、顺铂(GP方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26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Ⅲa~Ⅳ期),均先行吉西他滨联合顺铂静脉化疗2~3个周期,再行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术前采用TPS治疗计划系统... 目的探讨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联合吉西他滨、顺铂(GP方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26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Ⅲa~Ⅳ期),均先行吉西他滨联合顺铂静脉化疗2~3个周期,再行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术前采用TPS治疗计划系统算出术中所需125I粒子数量、粒子分布情况、进针方向。在螺旋CT导向下将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肿瘤实质内及肿瘤边缘。结果 26例患者中,完全缓解(CR)21例,部分缓解(PR)4例,稳定(NC)1例,进展(PD)0例。中位生存期14月,1年生存率76.92%。所有患者未出现放射损伤症状,未发现粒子迁移,有化疗不良反应(Ⅰ~Ⅳ度急性骨髓抑制,Ⅰ~Ⅲ度恶心呕吐,少量脱发)。结论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联合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是安全有效的,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介入治疗 化疗 放射性125I粒子
下载PDF
三维CT在原发性肝癌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4
4
作者 顾仰葵 李长江 黄金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4期280-283,共4页
随着CT技术的发展,多排螺旋CT的出现,使得三维CT重建组织器官结构成为可能。对肝脏脉管结构的充分了解不仅有助于肿瘤诊断而且有助于介入治疗。
关键词 三维CT 原发性肝癌 治疗
下载PDF
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肺转移瘤的护理 被引量:1
5
作者 陈英梅 伍丽虹 +1 位作者 郑敏红 马巧云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6期647-647,共1页
关键词 放射性粒子 肺转移瘤 护理
下载PDF
TACE联合RFA和CIK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的护理 被引量:1
6
作者 陈英梅 马巧云 +2 位作者 王秀臣 林雪棉 龚艳芬 《当代医学》 2009年第23期472-474,共3页
目的探讨TACE(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blization)序贯联合CT导向下RFA(radiofrequency ablation)及CIK(cytokine induced killer cells)细胞经肝动脉灌注治疗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HC)的护理。方法57例... 目的探讨TACE(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blization)序贯联合CT导向下RFA(radiofrequency ablation)及CIK(cytokine induced killer cells)细胞经肝动脉灌注治疗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HC)的护理。方法57例HCC经TACE序贯联合RFA治疗后1~3周,联合C I K治疗,首先连续完成4次C I K细胞经肝动脉回输,每次间隔时间为1~3周;再每4周1次,共行4次C I K细胞经肝动脉回输,每次回输CIK的数量为1.1×1010~1.5×1010。在这过程中,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严格无菌操作,在T A C E、R F A和CIK治疗时严密观察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护理。1.心理护理:详细讲解治疗的目的、方法、必要性、安全性以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使患者解除顾虑,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2.T A C E后的护理:观察穿刺点情况和化疗栓塞后的反应;3.R F A后护理:注意穿刺点周围皮肤的变化,观察疼痛的状况;4.C I K采取和回输后的护理:采血时严格无菌操作,培养液要在30分钟内输完。结果57例患者经有效的心理护理,消除了顾虑,均顺利完成了整个过程。大部分患者有轻微的消化道反应,无须作特殊处理;10例患者有发热,体温37.5~39.5之间,部分高热患者需用退热药。结论T A C E序贯联合R F A治疗和抗肿瘤效应细胞(C I K)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一种新模式,它提高了原发性肝癌无瘤生存期并明显降低乙肝病毒体内含量或消除乙肝病毒,阻断致癌因素;而且安全性好,副作用少,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经导管栓塞治疗 射频消融 细胞毒性细胞 护理
下载PDF
直接数字化X线成像在胸部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苏炎城 郭代珠 张伟章 《现代医学仪器与应用》 2003年第2期23-24,共2页
目的:探讨胸部直接数字化X线成像(direct digital radiography,DR)与普通X线摄影成像质量的差别,以及对胸部重叠部位病灶检出率的不同,说明DR在胸部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通过对80例DR胸部影像中发现病变的患者,同时进行普通X线摄影,... 目的:探讨胸部直接数字化X线成像(direct digital radiography,DR)与普通X线摄影成像质量的差别,以及对胸部重叠部位病灶检出率的不同,说明DR在胸部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通过对80例DR胸部影像中发现病变的患者,同时进行普通X线摄影,分析两种摄影方法成像质量的差别和对胸部病灶显示率的不同.结果:两种摄影方法对胸部各细微结构和对病灶边缘结构的显示情况各异,DR的图像质量明显比普通胸片好,对重叠部位的病灶显示率高于普通X线摄影的影像.结论:在胸部病变的诊断中,DR提供了更高的影像质量,能更清楚显示和发现胸部病变,提高了诊断的正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数字化X线成像 胸部病变 诊断 临床应用 成像质量
下载PDF
经舌侧骨板切除术拔除下颌低位阻生第三磨牙29例报道 被引量:3
8
作者 许竞 苗碧健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05年第2期118-122,共5页
目的:探讨经舌侧骨板切除术拔除下颌低位阻生第三磨牙的可行性及其优势。方法:47例下颌低位阻生第三磨牙患者,半随机分为2组进行手术拔牙。其中29例为实验组,采取经舌侧骨板切除术式拔牙;18例为对照组,采取传统的颊侧去骨术式拔牙。同... 目的:探讨经舌侧骨板切除术拔除下颌低位阻生第三磨牙的可行性及其优势。方法:47例下颌低位阻生第三磨牙患者,半随机分为2组进行手术拔牙。其中29例为实验组,采取经舌侧骨板切除术式拔牙;18例为对照组,采取传统的颊侧去骨术式拔牙。同期标准对照,比较2组手术的时间、伤口愈合及术后组织反应如疼痛、肿胀、开口受限等的差异,对有关数据进行F检验、t检验及χ2检验。结果:全部病例均获一期愈合,无后遗症。2组手术时间、疼痛及开口受限无显著差异。实验组切口小、去骨及拔牙相对容易,但清创及缝合占用的时间相对较多。在颊侧组织肿胀方面,第2天对照组中度以上肿胀比例达61%,远高于实验组的3%,χ2=19.7653,P<0.005,差异有显著性;第7天2组肿胀消退接近正常,且无差异。2组舌侧组织肿胀均不显著,且无差异。结论:以舌侧骨板切除术拔除下颌低位阻生第三磨牙切口小,能轻松消除骨阻力及拔除牙,术后组织反应程度较轻,无不良后遗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拔牙 下颌阻生第三磨牙 舌侧骨板切除术
下载PDF
直接数字X线成像技术在120例胸患病例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苗碧健 陈睿 《广东药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5期607-608,共2页
目的探讨胸部数字化X线成像(direct digital radiography,DR)质量与普通X线摄影成像质量的差别,说明DR在胸部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通过对120例DR胸部影像中发现早期胸部病变的患者,同时进行普通X线摄影,分析2种摄影方法成像质量的差... 目的探讨胸部数字化X线成像(direct digital radiography,DR)质量与普通X线摄影成像质量的差别,说明DR在胸部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通过对120例DR胸部影像中发现早期胸部病变的患者,同时进行普通X线摄影,分析2种摄影方法成像质量的差别和对胸部病灶的显示率情况。结果DR的图像质量明显比普通胸片好,对重叠部位的病灶显示率高于普通X线摄影的影像。结论DR提供了更高的影像质量,能更清楚显示和发现胸部病变,提高了胸部病变的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数字 X摄影术 胸部病变 成像质量
下载PDF
胆囊旁和近结肠肝脏组织的射频消融
10
作者 赵明 吴沛宏 +2 位作者 谢强 李旺 张海波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66-669,共4页
【目的】在活体上观察多极射频消融电极展开不同直径、消融时间与组织坏死的关系,并评价消融区域组织坏死程度,分别了解在近胆囊和结肠肝曲部位肝脏消融对胆囊和结肠的影响。【方法】家猪6只,体质量(47±2.5)kg。静脉麻醉,每肝内分... 【目的】在活体上观察多极射频消融电极展开不同直径、消融时间与组织坏死的关系,并评价消融区域组织坏死程度,分别了解在近胆囊和结肠肝曲部位肝脏消融对胆囊和结肠的影响。【方法】家猪6只,体质量(47±2.5)kg。静脉麻醉,每肝内分为5个位点进行射频消融。其中2组将消融电极展开到3cm,每组5个点分别行5min和10min消融,包括距离胆囊床(5±1)mm,行10min射频消融;距离结肠肝曲(5±1)mm处,行10min射频消融,并观察消融结果。另3组电极展开到5cm,每组5个点分别行5min、10min和15min组织间消融。【结果】消融电极展开到3cm行5min治疗组,5个点局部消融区域组织达到完全坏死;10min×5min消融治疗坏死范围相似。大体病理上消融相邻区域胆囊,结肠未见有坏死,镜下病理显示胆囊壁、结肠周围有慢性炎症并有纤维增生表现。消融电极展开到5cm,5min消融组织间有活性成分,15min,10min均可保证消融区域完全坏死。【结论】可根据需要调整多极消融电极展开大小,在肝内接近胆囊区域、结肠肝曲部位消融安全,可发挥较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融 多极射频 肝脏
下载PDF
胆道金属内支架植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应用
11
作者 彭惠云 禤肖勤 +2 位作者 温彩琼 黄春梨 龚素茹 《现代医学仪器与应用》 2003年第4期35-35,共1页
目的:探讨胆道金属内支架在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应用价值及相关技术.方法:39例患者在DSA造影定位下明确狭窄部位,先穿刺引流,用超滑导丝和导引导管引入超硬导丝,再用扩张球囊导管扩张狭窄部位,最后将支架放入狭窄部位.结果:35例一次植入成... 目的:探讨胆道金属内支架在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应用价值及相关技术.方法:39例患者在DSA造影定位下明确狭窄部位,先穿刺引流,用超滑导丝和导引导管引入超硬导丝,再用扩张球囊导管扩张狭窄部位,最后将支架放入狭窄部位.结果:35例一次植入成功,4例先行引流一周后植入成功.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胆道金属内支架是解除恶性阻塞性黄疸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金属内支架 恶性梗阻性黄疸 临床研究 病例分析 转氨酶
下载PDF
拓僖联合超液化碘油在肝转移瘤化疗栓塞中的初步应用
12
作者 黄金华 张亮 +1 位作者 范卫君 肖鹏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06年第3期253-255,共3页
目的探讨对肝转移瘤以拓僖联合超液化碘油进行化疗栓塞(TACE)治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对28例肝转移瘤患者以拓僖为主的化疗药物联合超液化碘油进行化疗栓塞(TA-CE)治疗,评价其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经拓僖为主的化疗药物联合超液... 目的探讨对肝转移瘤以拓僖联合超液化碘油进行化疗栓塞(TACE)治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对28例肝转移瘤患者以拓僖为主的化疗药物联合超液化碘油进行化疗栓塞(TA-CE)治疗,评价其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经拓僖为主的化疗药物联合超液化碘油进行TACE治疗后,总有效率78.6%(22/28)。主要不良反应是骨髓抑制及肝功能损害,以Ⅰ、Ⅱ度为主,其次是发热、恶心呕吐及腹泻。结论以拓僖为主的化疗药物联合超液化碘油进行化疗栓塞(TACE)治疗肝转移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其不良反应可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化疗栓塞 拓僖
下载PDF
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内支架植入术后近距离治疗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1
13
作者 张福君 吴沛宏 +3 位作者 顾仰葵 赵明 范卫君 肖湘生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1567-1571,共5页
背景与目的:恶性梗阻性黄疸行单纯引流仅解决黄疸问题,没有对肿瘤本身进行治疗,患者常在短期内死于肿瘤的进展。近年来出现的经外引流管胆管内后装放疗、多极射频消融(rodiofrequencyablation,RFA)及动脉药盒(port-cathetersystem,PCS)... 背景与目的:恶性梗阻性黄疸行单纯引流仅解决黄疸问题,没有对肿瘤本身进行治疗,患者常在短期内死于肿瘤的进展。近年来出现的经外引流管胆管内后装放疗、多极射频消融(rodiofrequencyablation,RFA)及动脉药盒(port-cathetersystem,PCS)局部化疗栓塞等介入微创技术,因其对肿瘤的直接治疗作用而在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本研究拟对恶性梗阻性黄疸行内支架(expandablemetallicbiliaryendoprothesis,EMBE)植入术后,经外引流管胆管内后装放疗、RFA及PCS局部化疗栓塞的临床价值进行探讨。方法:49例不能或不宜行外科手术治疗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其中肝门区肿瘤25例(肝门原发性肝癌17例,肝门转移性肝癌8例),胆管癌11例,胰头癌6例,汇管区胆管腺癌7例。分4组,第1组为单纯EMBE组;第2组为EMBE加后装放疗组;第3组EMBE加RFA组;第4组为EMBE加PCS组。所有患者先行经皮胆管引流内支架植入术,然后第2组行经外引流管后装放疗;第3组行经皮RFA;第4组行PCS植入术,按肿瘤生物学特性及药代动力学特点,经药盒泵入化疗药物。结果:49例胆管引流内支架植入术成功,其中13例行单纯EMBE植入术,16例在EMBE植入术后行胆管内后装放疗,9例行RFA,11例在EMBE植入术后行PCS植入术。随访1~12个月,EMBE组:1~3个月内6例(46.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梗阻性黄疸 内支架 动脉药盒 后装放疗 多极射频消融
下载PDF
肝动脉栓塞化疗联合CT导向射频消融术治疗中、晚期肝癌的评价 被引量:112
14
作者 吴沛宏 张福君 +4 位作者 赵明 范卫君 黄金华 顾仰葵 李立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901-904,共4页
目的 探讨肝动脉栓塞化疗联合CT导向下的射频消融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  85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按单双日法分组原则分为A、B 2组。A组 :经导管肝动脉栓塞化疗组 (TACE组 ) ,共 4 3例 ;B组 :肝动脉栓塞化疗联合CT... 目的 探讨肝动脉栓塞化疗联合CT导向下的射频消融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  85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按单双日法分组原则分为A、B 2组。A组 :经导管肝动脉栓塞化疗组 (TACE组 ) ,共 4 3例 ;B组 :肝动脉栓塞化疗联合CT导向下的射频消融治疗组 (联合治疗组 ) ,共 4 2例。结果 TACE组的完全坏死率、初次复发率及 1年存活率分别 2 0 .93%、39.5 3%和79 0 7% ;而联合治疗组分别为 92 .86 %、9.5 3%和 97.6 2 %。两组间完全坏死率、初次复发率及 1年生存率的差异皆有显著性意义 (其相应P值分别为 0 .0 0 1,0 .0 0 4 ,0 .0 0 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动脉栓塞化疗 CT导向 射频消融术 联合治疗 中期 肝癌 晚期
原文传递
经肝动脉栓塞化疗序贯联合射频消融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治疗肝细胞癌的随机研究 被引量:53
15
作者 赵明 吴沛宏 +9 位作者 曾益新 夏建川 张福君 冼励坚 张毓平 周琨 范卫君 张亮 高飞 周启明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6期1823-1828,共6页
目的随机对照研究一组经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序贯联合CT导向下射频消融(RFA)与TACE序贯联合CT导向下RFA及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治疗原发性肝癌(HCC)的病例,并评价两种方法在原发性肝癌治疗中的疗效和抗病毒作用。方法2002年7月... 目的随机对照研究一组经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序贯联合CT导向下射频消融(RFA)与TACE序贯联合CT导向下RFA及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治疗原发性肝癌(HCC)的病例,并评价两种方法在原发性肝癌治疗中的疗效和抗病毒作用。方法2002年7月至2005年12月在广州中山大学肿瘤医院确诊为原发性肝癌有195例,经过增强CT扫描,PET-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或病理活检结合临床检查结果综合判断排除肿瘤残留后,符合入组标准的共64例患者,6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经TACE序贯联合RFA治疗后6-8周,经临床评价无明确残留病变,进行分组。联合CIK治疗组33例患者,首先连续完成4次CIK细胞经静脉/肝动脉回输,每次间隔时间为1-3周;再每4周1次,共行4次CIK细胞经静脉/肝动脉回输,每次回输CIK的数量为(1.1- 1.5)×1010。患者随访1年以上并每1-2个月评价肿瘤情况。TACE联合RFA治疗组31例患者出院每1-2月评价肿瘤情况,随访1年以上。结果2组病例1年生存期均达到100%。联合CIK组共33例,6个月内复发2例,为肝内复发;6月到1年之间共2例复发,1例出现肝内复发,1例出现肝门区淋巴结转移,29/33例为无瘤生存(90.19%)。TACE联合RFA治疗组31例中6月内2例复发, 6月到1年之间共有6例复发,其中5例为肝内复发,1例出现肺转移,23/31例为无瘤生存(68.01%)。随访6个月,1年无瘤生存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09)。联合CIK组,治疗前HBV DNA含量小于1.0×103者为19例,治疗后上升到29例,其中有2例乙肝表面抗原转阴。治疗前HBV DNA含量在1.0×103-1.0×106之间者为13例,治疗后为3例,治疗前HBV DNA含量在1.0×106以上者1例,治疗后为1.6×104。而TACE联合RFA治疗组仅1例血HBV DNA含量由治疗前的1.1×105下降1.0×103以下。HBV-DNA含量在治疗前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TACE序贯联合RFA治疗和抗肿瘤效应细胞(CIK)是治疗原发性肝癌一种新的模式,它明显降低乙肝病毒体内含量或消除乙肝病毒,阻断致癌因素,但对提高原发性肝癌无瘤生存期需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放射学 介入性 杀伤细胞
原文传递
放射性125Ⅰ粒子植入对兔坐骨神经放射性损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福君 李传行 +4 位作者 焦德超 陈林 卢鸣剑 吴沛宏 段光峰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888-892,共5页
目的观察125Ⅰ粒子植入后不同时间家兔坐骨神经组织形态及功能的变化。方法选健康新西兰家兔30只,使用信封法分为2周、2个月及4个月3组,每组10只,直视下在兔的实验侧坐骨神经旁植入125Ⅰ粒子10粒,对照侧植入无放射活性空粒子10粒。... 目的观察125Ⅰ粒子植入后不同时间家兔坐骨神经组织形态及功能的变化。方法选健康新西兰家兔30只,使用信封法分为2周、2个月及4个月3组,每组10只,直视下在兔的实验侧坐骨神经旁植入125Ⅰ粒子10粒,对照侧植入无放射活性空粒子10粒。按三维治疗计划系统(treatment plan system,TPS)计划设计布源,90%处方剂量集中在所研究的坐骨神经局部。术后2周、2个月及4个月行双侧坐骨神经神经电生理测定及大体观察、光镜观察和电镜观察。将同为4000放大倍数的电镜照片分为100(10×10)个方格,出现非特异性改变占1个方格则计数为1%。所测指标之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和秩和检验。结果2周、2个月、4个月组兔实验侧坐骨神经的近心端动作电位强度分别为(0.52±0.26)、(0.60±0.19)、(0.48±0.17)V,对照侧分别为(0.59±0.19)、(0.60±0.15)、(0.53±0.13)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91、0.03、0.67,P值均〉0.05),2周、2个月、4个月组兔实验侧坐骨神经远心端动作电位强度分别为(0.51±0.15)、(0.52±0.11)、(0.53±0.15)V,对照侧分别为(0.52±0.10)、(0.56±0.12)、(0.54±0.10)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25、0.74、0.17,P值均〉0.05);2周、2个月、4个月组兔实验侧坐骨神经近心端动作电位最大振幅分别为(13.18±4.09)、(12.78±4.42)、(12.09±1.20)mV,对照侧分别为(10.55±4.21)、(10.31±4.22)、(12.88±3.54)m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57、1.36、0.50,P值均〉0.05),2周、2个月、4个月组兔实验侧坐骨神经的远心端动作电位最大振幅分别为(11.18±3.38)、(11.68±3.21)、(12.52±3.09)mV,对照侧分别为(11.56±4.80)、(10.71±3.40)、(11.67±2.48)m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29、1.01、0.55,P值均〉0.05);2周、2个月、4个月组兔实验侧坐骨神经神经传导速度分别为(40.56±9.46)、(38.79±5.78)、(39.44±8.64)m/V,对照侧为(42.56±6.59)、(44.64±7.53)、(43.33±6.05)m/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57、1.94、0.01,P值均〉0.05)。大体学观察和光镜观察实验侧坐骨神经病理学改变不明显;电镜观察可见到有髓神经鞘分层、塌陷、崩解等变性改变;神经鞘膜细胞和神经轴突内可见线粒体肿胀、空泡化。非特异性变化2周组为60%~70%,2个月组为50%左右,而4个月组下降到30%左右,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均为-3.79,P〈0.05)。结论该实验剂量下放射性125Ⅰ粒子对家兔坐骨神经的组织影响以超微病理下的非特异性变化为主,对神经的生理功能影响微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损伤 实验性 坐骨神经 放射学 介入性 放射性同位素 动物 实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