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LC delta1基因在上皮性卵巢肿瘤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
1
作者 何剑辉 杨国奋 +1 位作者 蔡木炎 谢丹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40-544,共5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PLC delta1在上皮性卵巢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LC delta1在223例上皮性卵巢肿瘤(183例卵巢癌和对照组40例交界性卵巢肿瘤)组织芯片中的表达;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PLC del...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PLC delta1在上皮性卵巢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LC delta1在223例上皮性卵巢肿瘤(183例卵巢癌和对照组40例交界性卵巢肿瘤)组织芯片中的表达;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PLC delta1的表达与上皮性卵巢癌的关系。【结果】在有效检测的197例上皮性卵巢肿瘤标本中,大多数(25例,80.6%)交界性肿瘤呈现正常表达,而在卵巢癌中,多数(91例54.8%)肿瘤出现PLC delta1的过度表达,两者存在显著差异(P<0.0001);而且PLC delta1在卵巢癌中表达与肿瘤的临床分期、患者年龄有显著的相关性(P<0.0001)。【结论】PLC delta1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过度表达与肿瘤的恶性进展密切相关,可能是未来检测卵巢癌的一种有价值的新肿瘤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PLC delta1 癌基因
下载PDF
第7版阴茎癌病理N分期验证:单中心110例患者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再尚 韩辉 +4 位作者 周芳坚 秦自科 刘卓炜 李永红 尧凯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73-978,共6页
【目的】探讨第7版国际抗癌联盟—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UICC—AJCC)阴茎癌病理N分期是否具有更好的预测预后价值。【方法】1999年到2012年共110例病理证实淋巴结转移阴茎鳞状细胞癌患者,按照第6版和7版UICCAJCC病理N分期系统分期。Kaplan... 【目的】探讨第7版国际抗癌联盟—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UICC—AJCC)阴茎癌病理N分期是否具有更好的预测预后价值。【方法】1999年到2012年共110例病理证实淋巴结转移阴茎鳞状细胞癌患者,按照第6版和7版UICCAJCC病理N分期系统分期。Kaplan-Meier法进行疾病特异性生存率(DSS)分析并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比较。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预测模型比较,概率比卡方检验(LR)、AIC标准和c-index一致性系数作为预测模型的评估标准。【结果】中位随访时间36个月,第6版分期pN1、pN2、pN3患者的3年DSS分别为89.6%、55.2%和32.5%,pN2与pN3患者之间生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6)。按照第7版病理N分期标准,旧版pN2期患者中16例升期为pN3,6例pN3期患者降期为pN2。第7版分期pN1,pN2,pN3患者的3年DSS分别为89.6%、65.0%和31.2%,各组之间的DS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结外侵犯和结内转移患者,3年DSS分别为73.1%和23.9%(P<0.001)。模型评估结果显示第7版病理N分期系统具有更好的预测预后准确度。【结论】UICC-AJCC第7版病理N分期能更好地预测阴茎癌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茎肿瘤 肿瘤分期 淋巴结转移 淋巴结切除 预后
下载PDF
能谱CT定量指标在鉴别诊断非小细胞肺癌转移淋巴结与非转移淋巴结中的价值 被引量:20
3
作者 沈静娴 谢传淼 +5 位作者 习勉 张赟 赵磊 刘施亮 吴沛宏 刘孟忠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38-743,共6页
【目的】评估能谱CT定量指标鉴别诊断非小细胞肺癌(NSCLC)转移淋巴结与非转移淋巴结的价值。【方法】对48例非小细胞肺癌转移淋巴结(n=34)与非转移淋巴结(n=40)的CT平扫、动脉期及静脉期能谱定量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转移淋巴结平扫... 【目的】评估能谱CT定量指标鉴别诊断非小细胞肺癌(NSCLC)转移淋巴结与非转移淋巴结的价值。【方法】对48例非小细胞肺癌转移淋巴结(n=34)与非转移淋巴结(n=40)的CT平扫、动脉期及静脉期能谱定量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转移淋巴结平扫及动脉期碘基物质密度、平扫及动脉期有效原子序数、平扫及动脉期标化有效原子序数、动脉期标化碘基物质密度均低于非转移淋巴结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据动脉期标化有效原子序数<0.7278,诊断淋巴结为恶性的正确几率分别为83.3%。依据动脉期标化碘基物质密度>0.1574,诊断淋巴结为良性的正确几率分别为86.7%。【结论】能谱CT定量指标对鉴别诊断非小细胞肺癌转移淋巴结与非转移淋巴结提供定量分析,提高非小细胞肺癌的淋巴结分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淋巴结转移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能谱成像
下载PDF
鼻咽癌放疗后颈淋巴结残留与复发的疗效差异 被引量:1
4
作者 夏良平 张蓓 +5 位作者 丘惠娟 郭桂芳 韩宇晶 钱穗毅 周菲菲 曾宗渊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41-44,共4页
【目的】分析鼻咽癌放疗后颈淋巴结残留和复发者的治疗效果差异,并追寻原因,希望能为临床合理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88例鼻咽癌放疗后颈淋巴结残留和复发者资料,分析2组生存率、复发率;分析根治性(RND)、改良根治性(MRND)、... 【目的】分析鼻咽癌放疗后颈淋巴结残留和复发者的治疗效果差异,并追寻原因,希望能为临床合理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88例鼻咽癌放疗后颈淋巴结残留和复发者资料,分析2组生存率、复发率;分析根治性(RND)、改良根治性(MRND)、分区性颈清扫术(SND)和淋巴结切除术(LNR)在2组中的作用;比较临床特征如T、N分期以及术后放疗在2组的差异。【结果】1.残留组和复发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是35.08%,53.10%,差异有显著性(Log Rank统计值=8.30,P=0.004),但复发率差异无显著性(χ2=0.593,P=0.441)。2.残留组中RND,MRND,SND和LNR组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29.41%,57.14%,28.68%,36.44%,无显著性差异(Log Rank统计值=2.76,P=0.4303);复发组中4种手术方式的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51.13%,66.67%,57.14%,50.00%,差异无显著性(Log Rank统计值=1.22,P=0.7490);3.复发组颈部给予术后放疗的人数明显高于残留组(54.1%vs31.4%,P=0.033),并且放疗剂量也高于前者(37.37Gyvs48.80Gy,P=0.027)。4.残留组中T3+T4病例比复发组多(35.3%vs10.8%,χ2=6.855,P=0.009),N2+N3的病例也比复发组多(72.5%vs45.9%,χ2=6.401,P=0.011)。【结论】残留组的预后差于复发组,可能和残留组晚期T和N者居多而放疗比例及放疗剂量偏低有关,但4种手术方式都有效和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颈淋巴结 残留和复发 预后
下载PDF
PD-1抗体联合替莫唑胺治疗晚期黑色素瘤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刘巍 李婧婧 +4 位作者 丁娅 李丹丹 文习之 祝保艳 张晓实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52-459,共8页
【目的】探讨PD-1抗体联合替莫唑胺治疗晚期黑色素瘤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19年4月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接受PD-1抗体联合替莫唑胺方案治疗的晚期恶性黑色素瘤患者33例,具体方案为:PD-1抗体(Pembrolizu... 【目的】探讨PD-1抗体联合替莫唑胺治疗晚期黑色素瘤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19年4月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接受PD-1抗体联合替莫唑胺方案治疗的晚期恶性黑色素瘤患者33例,具体方案为:PD-1抗体(Pembrolizumab 2 mg/kg,每3周为一个周期;或Nivolumab 3 mg/kg,每2周为一个周期;或Toripalimab 3 mg/kg,每2周为一个周期)联合替莫唑胺[200 mg/(m^2·d),连续口服5 d,每28 d为一个周期;或75 mg/(m^2·d),连续口服21 d,每28 d为一个周期],至少2个周期(以替莫唑胺周期为准,下同)后评价疗效。应用RECIST v1.1标准评价疗效,不良事件按照NCI-CTCAE 4.0分级。【结果】33例患者接受的中位疗程数为替莫唑胺6.0(1~12)个周期和PD-1抗体7.0(1~27)个周期,客观有效率(ORR)为24.2%(肢端型ORR为38.5%),疾病控制率(DCR)为60.6%,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为4.3月(95%CI,1.3~7.3),中位疾病控制时间(mDDC)为7.5月(95%CI,2.3~12.7),中位缓解持续时间(mDOR)为11.1月(95%CI,5.5~16.6),中位总生存(mOS)尚未达到,1年生存率为86.1%。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和COX多因素分析均显示影响PFS的因素有PD-L1表达和BARF V600E/K基因突变状态。PD-L1表达阳性患者比阴性患者有更长的PFS(P<0.05)。BARF V600E/K基因突变患者比野生型患者的PFS更短(P<0.05)。PFS在初治与复治、不同组织来源类型、不同给药方案以及不同性别、年龄、LDH等的患者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见不良反应包括皮肤瘙痒(30.3%)、皮疹(21.2%)、疲劳(21.2%)、恶心(21.2%)、呕吐(15.2%)、转氨酶升高(15.2%)、胆红素升高(9.1%)等,绝大多数均为1~2级。【结论】PD-1抗体联合替莫唑胺治疗晚期黑色素瘤近期疗效优于单用,尤其是对于肢端型黑色素瘤,安全性高,可在临床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1抗体 替莫唑胺 黑色素瘤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