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妥昔单抗联合挽救化疗治疗复发或难治弥漫大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长期随访结果 被引量:23
1
作者 王潇潇 黄慧强 +6 位作者 夏忠军 林旭滨 蔡清淸 高岩 林泽晓 林桐榆 姜文奇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67-870,874,共5页
目的旨在评价利妥昔单抗联合挽救化疗治疗复发难治弥漫大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DLBCL)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1998年10月至2009年11月使用利妥昔单抗共治疗69例复发难治DLBCL患者,其中男性40例,女性29例,中位年龄5... 目的旨在评价利妥昔单抗联合挽救化疗治疗复发难治弥漫大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DLBCL)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1998年10月至2009年11月使用利妥昔单抗共治疗69例复发难治DLBCL患者,其中男性40例,女性29例,中位年龄51.5岁(17-82岁)。所有患者均经病理确诊,并接受利妥昔单抗联合常用挽救化疗,化疗方案主要包括EPOCH、ICE、DHAP、GEMOX及GDP等。27例在初治时曾使用过利妥昔单抗,其余则在复发难治时与联合挽救化疗首次联合使用。结果69例患者中有64例可以评价疗效,5例未进行疗效评价。总体客观有效率为73.4%(47/64),完全缓解率为45.3%(29/47)。13例患者在挽救方案获得缓解后接受自体造血干细胞支持下的超大剂量化疗(AHSCT/HDT);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乏力及胃肠道反应。与利妥昔单抗相关的不良反应主要有寒战、发热和乏力。随访截止至2009年11月13日,中位随访40.6(3.7~179.9)月,有28例患者死于肿瘤进展,2例死于Ⅳ度骨髓抑制并严重感染,其余患者仍健在。中位生存时间为51.6月(3.7~179.9),第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92%、62%和37%。初治未使用利妥昔单抗患者的生存期较初治曾使用利妥昔单抗组的患者长,两组的第1、3年生存率分别为97.4%,73.5%和83.1%,42.8%(P=0.001)。GCB型较非GCB型复发难治DLBCL有明显生存优势,5年生存率分别为42.3%和21.4%(P=0.005)。结论利妥昔单抗联合挽救化疗治疗DLBCL的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可以耐受,结果与文献报道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霍奇金淋巴瘤 利妥昔单抗 挽救化疗
下载PDF
托瑞米芬治疗绝经后可手术luminal型乳腺癌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2
作者 曾银朵 徐菲 +4 位作者 覃涛 杨燕华 廖玉婷 秦歌 王树森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14年第5期555-561,共7页
目的探讨托瑞米芬在中国绝经后可手术luminal型乳腺癌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收治的绝经后luminal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使用他莫昔芬(组)或托瑞米芬(组)辅助内分泌治疗共618例(分别为... 目的探讨托瑞米芬在中国绝经后可手术luminal型乳腺癌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收治的绝经后luminal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使用他莫昔芬(组)或托瑞米芬(组)辅助内分泌治疗共618例(分别为503例和115例)。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分析2组生存情况,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托瑞米芬组和他莫昔芬组患者的一般临床病理特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全组中位随访时间76个月。托瑞米芬组和他莫昔芬组5年无病生存率和5年总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5年无病生存率:78.5%比85.5%,P=0.083;5年总生存率:86.4%比92.0%,P=0.33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组织学分级高、肿块大、淋巴结阳性、分期晚和HER-2阳性是影响绝经后可手术luminal型乳腺癌患者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的不良预后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块大小和淋巴结状态是影响luminal型乳腺癌患者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HER-2阳性是影响无病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全组未见CTC AE 4.0分级为3/4度的不良反应。结论与他莫昔芬相比,托瑞米芬治疗绝经后可手术luminal型乳腺癌疗效相似,安全性高。HER-2表达状况影响绝经后可手术luminal型乳腺癌患者的无病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Luminal型 绝经后 托瑞米芬 他莫昔芬
原文传递
隐匿性乳腺癌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4
3
作者 马宏民 胡玲玉 王树森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14年第5期544-548,共5页
以腋窝淋巴结转移癌为首发症状的乳腺癌被称为隐匿性乳腺癌。现代影像学技术的发展让乳腺中微小的原发病灶愈加难以遁形。但为何这小小病灶可以发挥巨大能量,在腋窝淋巴结处蓬勃发展,让我们来揭开它的神秘面纱,一探究竟。
关键词 隐匿性乳腺癌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