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靶向治疗时代转移性肾癌多学科综合治疗的单中心经验总结 被引量:16
1
作者 董培 刘洋 +13 位作者 张志凌 李志勇 郭胜杰 刘卓炜 蒋丽娟 韩辉 尧凯 李永红 夏建川 曹云 田丽 范卫君 何立儒 周芳坚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7,共7页
目的总结在靶向药物治疗基础上单中心转移性肾癌的多学科诊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2月至2019年2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经多学科诊疗团队(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诊治的168例转移性肾癌(metastatic renal cell,mRCC)患者... 目的总结在靶向药物治疗基础上单中心转移性肾癌的多学科诊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2月至2019年2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经多学科诊疗团队(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诊治的168例转移性肾癌(metastatic renal cell,mRCC)患者的临床数据。根据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3组。单纯靶向药物治疗(A组)76例,男55例,女21例;年龄52(17~73)岁;透明细胞癌60例,非透明细胞癌16例;国际转移性肾细胞癌联合数据库(International Metastatic Renal Cell Carcinoma Database consortium,IMDC)预后评分低危11例,中危48例,高危17例;初诊时即有转移44例;行原发灶切除术63例。靶向药物治疗+局部治疗(B组)66例,男55例,女11例;年龄54(21~86)岁;透明细胞癌49例,非透明细胞癌17例;IMDC预后评分低危13例,中危39例,高危14例;初诊时即有转移32例;行原发灶切除术56例。靶向药物治疗+局部治疗+免疫治疗(C组)26例,男19例,女7例;年龄52(23~83)岁;透明细胞癌15例,非透明细胞癌11例;IMDC预后评分低危9例,中危13例,高危4例;初诊时即有转移9例;行原发灶切除术26例。3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线靶向治疗药物为舒尼替尼、索拉非尼、阿昔替尼。舒尼替尼50 mg,每日1次,用药4周停2周;索拉非尼400 mg,每日2次;阿昔替尼5 mg,每日2次。接受舒尼替尼、索拉非尼、阿昔替尼一线治疗者分别为103、18、39例。靶向药物治疗时间均>6个月。免疫治疗采用派姆单抗(Pembrolizumab)2 mg/kg静脉应用,每3周1次,或低剂量(20 mg)派姆单抗孵育经体外扩增后的自体外周血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dendritic cells cytokine induced killer,DC.CIK),每周1次,4次后改为每2周1次。18例采用DC.CIK,8例采用派姆单抗。局部治疗方式包括立体定向放疗(stereotactic body radiation therapy,SBRT)和外科治疗(手术切除或能量消融治疗)。根据靶向药物治疗效果,转移灶部位、数量、与周围器官关系,以及患者的意愿,经MDT专家讨论后决定局部治疗方式。92例接受局部治疗,其中单纯外科治疗34例,单纯SBRT 37例,外科治疗+SBRT 21例。比较3组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分析不同治疗方法与患者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的关系。结果168例中位随访23个月(6~117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 free-survival,PFS)为18.3个月,中位OS为33.5个月;2年生存率为66%,5年生存率为35%。A、B、C组的中位OS分别为29.8个月、44.6个月和未达,2年生存率分别为58%、67%和89%,5年生存率分别为12%、46%和57%。在靶向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接受联合治疗者的预后均优于单纯靶向药物治疗者,5年总OS分别为51%和11%。C组的中高危mRCC患者预后明显优于A、B组。在接受免疫治疗的患者中,靶向药物治疗联合DC.CIK与联合派姆单抗的中位OS分别为49.1个月和53.1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4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OS与IMDC评分、原发灶切除、治疗模式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OS与治疗模式、原发灶切除显著相关(P<0.05),靶向药物治疗+免疫治疗+局部治疗可使mRCC患者死亡风险下降约60%(HR=0.39,95%CI 0.17~0.89,P=0.026)。78例使用靶向药物治疗发生3~4级不良反应,12例因无法耐受一线靶向药物治疗不良反应而停药或换药。16例采用靶向药物联合免疫治疗发生3~4级药物不良反应,主要为疲乏8例次、白细胞降低4例次、血小板降低3例次、转氨酶和胆红素升高3例次。靶向药物治疗联合DC.CIK治疗的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例数少于联合派姆单抗治疗(6例与12例),特别是显著降低了血液学毒性(2例与5例)和肝毒性(0例与3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科治疗后出现ClavienⅢ~Ⅳ级并发症16例次,主要为感染和切口延期愈合6例次、不全肠梗阻4例次,围手术期输血15例次。SBRT治疗后6例出现美国放射肿瘤协作组评分(Radiotherapy Oncology Group,RTOG)3级不良反应,其中骨髓抑制4例,皮肤反应和放射性神经炎2例,未观察到≥4级不良反应。结论在靶向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免疫治疗和局部治疗的mRCC患者预后明显优于采用单纯靶向药物治疗的患者。经MDT诊疗的综合治疗可使mRCC患者生存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细胞 转移性肾癌 抗血管生成治疗 免疫治疗 局部治疗 多学科综合治疗
原文传递
乳腺癌术后放射治疗中锁骨上靶区剂量学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黄淑晶 王希成 +3 位作者 黄晓波 张广顺 吴慕云 刘栋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58-960,共3页
目的:比较三维适型放疗(3D-CRT)和调强放射治疗(IMRT)在乳腺癌术后锁骨上靶区放射治疗中的剂量学差异。方法:选取2012年9月至2013年8月间的24例乳腺癌术后放疗的患者。在Pinnacle 8.0计划系统设计3D-CRT计划,在Monaco计划系统设计静态调... 目的:比较三维适型放疗(3D-CRT)和调强放射治疗(IMRT)在乳腺癌术后锁骨上靶区放射治疗中的剂量学差异。方法:选取2012年9月至2013年8月间的24例乳腺癌术后放疗的患者。在Pinnacle 8.0计划系统设计3D-CRT计划,在Monaco计划系统设计静态调强(s IMRT)和容积调强(VMAT)计划。计划靶体积与危及器官的剂量分布、剂量体积直方图用来比较各计划的剂量学差异。结果:3D-CRT的剂量靶区覆盖较IMRT明显不足(P=0.00),180°双弧VMAT及240°双弧VMAT覆盖更佳,s IMRT之间及VMAT之间对靶区覆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腋窝区IMRT受量低,其中240°单弧VMRT V40最小(P<0.05);同侧肺高剂量3D-CRT受量高。结论 :IMRT较3D-CRT有更佳的靶区覆盖,同时手术区腋窝及肺的受量更低,180°及240°VMAT、4F-IMRT值得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锁骨上靶区 3D-CRT IMRT
下载PDF
Varian Millennium-MLC导槽镀膜升级前后性能比较 被引量:3
3
作者 曹忠 罗广文 +1 位作者 金明信 张焜毅 《中国医疗设备》 2017年第12期106-108,123,共4页
目的通过跟踪Varian Millennium-多页准直器(Multi-Leaf Collimator,MLC)导槽镀膜升级前后叶片驱动电机PWM值以及MLC故障次数,对比分析镀膜升级前后MLC的性能变化。方法对一台多页准直器导槽镀膜升级,分别记录和分析升级前后的各叶片驱... 目的通过跟踪Varian Millennium-多页准直器(Multi-Leaf Collimator,MLC)导槽镀膜升级前后叶片驱动电机PWM值以及MLC故障次数,对比分析镀膜升级前后MLC的性能变化。方法对一台多页准直器导槽镀膜升级,分别记录和分析升级前后的各叶片驱动电机的PWM值和升级前后半年的MLC故障次数。结果 A面平均PWM值下降13%,B面平均PWM值下降9.7%,PWM最大值在8~10之间的叶片增加30%,且升级后无PWM最大值大于16的叶片;半年比较发现MLC故障次数下降61.5%。结论对多页准直器导槽镀膜升级可以有效减少叶片运动阻力,进而减少MLC故障频率,从而达到减少治疗过程中停机时间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页准直器 调强放疗 驱动电机 驱动电流 故障频率
下载PDF
靶向药物联合立体定向放疗治疗肾癌骨转移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2
4
作者 董培 刘洋 +9 位作者 危文素 韩辉 伍建华 张志凌 郭胜杰 林茂盛 姜晓勃 方键蓝 周芳坚 何立儒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34-438,共5页
目的探讨靶向药物联合立体定向放疗(SBRT)治疗肾癌骨转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至2020年4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80例肾癌骨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24例接受单纯靶向药物治疗(A组),男19例,女5例。年龄17~73岁。病理诊... 目的探讨靶向药物联合立体定向放疗(SBRT)治疗肾癌骨转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至2020年4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80例肾癌骨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24例接受单纯靶向药物治疗(A组),男19例,女5例。年龄17~73岁。病理诊断为透明细胞癌17例,非透明细胞癌7例。国际转移性肾细胞癌联合数据库(IMDC)预后评分低危2例,中危14例,高危8例。初诊骨转移21例。同期转移18例。行原发灶切除7例。56例接受靶向药物联合骨转移病灶SBRT治疗(B组),男45例,女11例。年龄21~86岁。病理诊断为透明细胞癌36例,非透明细胞癌20例。IMDC评分低危14例,中危32例,高危10例。初诊骨转移45例。同期转移31例。行原发灶切除56例。54例SBRT治疗前伴骨痛,疼痛数字评分法(NRS)中位评分6(2~9分)。一线治疗药物分别为舒尼替尼44例,索拉非尼10例,阿昔替尼22例,培唑帕尼4例。5例因无法耐受不良反应更换二线药物治疗,65例因肿瘤进展改二线及以上药物治疗。靶向药物治疗时间均>6个月。SBRT患者采用仰卧位,根据治疗目的、肿瘤位置、肿瘤大小以及危及器官的耐受性决定放疗剂量,常用SBRT处方为30~45 Gy/5F。比较两组的疗效及预后情况。结果本研究80例,中位随访时间20.7(4.8~115.7)个月。随访期间,A组和B组分别有3例和12例接受了靶向药物联合免疫治疗。B组中54例放疗前有骨痛症状,46例SBRT治疗后对止痛效果满意,12例骨病灶放疗后达完全缓解,32例达部分缓解。随访期间,40例因疾病进展死亡。A组和B组的中位总生存时间分别为20.7个月和未达,2年总生存率分别50%和62%,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19%和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6)。B组仅2例(3.6%)发生3度放疗相关不良反应。结论在靶向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骨转移灶SBRT,可以有效提高肾癌骨转移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延长生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细胞 骨转移 靶向药物治疗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疗效 安全性
原文传递
靶向药物联合立体定向放疗治疗转移性肾癌初步临床观察 被引量:2
5
作者 刘洋 董培 +11 位作者 黄思娟 曹午飞 刘伯基 林茂盛 姜晓勃 林承光 刘卓炜 韩辉 李永红 刘孟忠 周芳坚 何立儒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855-858,共4页
目的初步评估靶向药物联合体部立体定向放疗(SBRT)治疗转移性肾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2018年间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接受靶向药物联合SBRT治疗的58例转移性肾癌患者资料,79.3%患者根据国际转移性肾细胞癌联合数据库评... 目的初步评估靶向药物联合体部立体定向放疗(SBRT)治疗转移性肾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2018年间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接受靶向药物联合SBRT治疗的58例转移性肾癌患者资料,79.3%患者根据国际转移性肾细胞癌联合数据库评分为中高危,中位生物有效剂量为147 Gy(67~238 Gy)。结果分别有32、13、7、5、1例患者接受了1、2、3、4和6处共105个病灶的SBRT治疗,71%为骨转移灶,放疗期间未停用靶向药。SBRT治疗后中位随访9.4个月(2.7~40.1个月),18例患者死亡。1年局控率为97.4%,1年无进展生存率为50.3%,1、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2%、53%。85%患者放疗后疼痛减轻。放疗后肿瘤退缩患者1年总生存优于放疗后疾病稳定或进展患者(83%∶48%,P=0.021)。全组患者共6例发生3级不良反应,4例为3级骨髓抑制,1例为放射性神经炎,1例为放射性皮肤损伤。结论初步显示靶向治疗基础上联合局部转移病灶的SBRT治疗晚期转移性肾癌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转移 肾/靶向疗法 肿瘤转移 肾/立体定向放射疗法 疗效 安全性
原文传递
肾癌术后局部复发不同治疗模式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欣悦 郑霞 +7 位作者 刘洋 张志凌 范卫君 韩辉 郭胜杰 何立儒 周芳坚 董培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6,共6页
目的 探讨肾癌术后局部复发不同治疗模式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0月至2020年7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收治的106例肾癌术后局部复发患者的资料。男77例,女29例。中位年龄51(40,60)岁。原发肿瘤行根治性肾切除术90例,肾部分切除... 目的 探讨肾癌术后局部复发不同治疗模式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0月至2020年7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收治的106例肾癌术后局部复发患者的资料。男77例,女29例。中位年龄51(40,60)岁。原发肿瘤行根治性肾切除术90例,肾部分切除术16例;病理诊断为透明细胞癌54例,非透明细胞癌52例;T_(1~2)期53例,T_(3~4)期53例。肾原发灶手术至肿瘤局部复发的中位时间为14.8(7.3,35.8)个月。复发病灶中位直径为3.2(2.0,6.3)cm,中位数量为2(1,4)个。复发部位分为肾窝内复发33例,肾周合并区域淋巴结复发38例,腹腔内其他区域复发35例。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0~1分84例,2分22例。根据患者接受的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单纯药物治疗组(采用靶向药物治疗或免疫治疗)和局部治疗组(局部治疗联合或不联合药物治疗,局部治疗方式包括手术切除、冷冻消融或放疗)。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患者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和总生存时间(OS),采用Cox等比例风险模型对不同治疗模式的预后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本研究106例,单纯药物治疗组33例,局部治疗组73例。单纯药物治疗组中,29例(87.9%)接受单纯靶向药物治疗,4例(12.1%)接受靶向药物联合免疫治疗。局部治疗组中,34例(46.6%)接受手术(转移瘤切除或冷冻消融)治疗,39例(53.4%)接受立体定向放疗(SBRT);73例中62例(84.9%)同时接受一线靶向药物治疗,其中58例(93.5%)接受单纯靶向药物治疗,4例(6.5%)接受靶向药物联合免疫治疗。106例中位随访时间29.0(15.4,45.9)个月,64例肿瘤进展,包括28例肿瘤相关死亡。总体中位PFS和OS分别为15.6(7.1,35.2)个月和66.9(37.8,未达到)个月。单纯药物治疗组和局部治疗组的中位PFS分别为7.6(5.0,17.2)个月和22.2(9.6,63.9)个月(P=0.001),中位OS分别为45.7(23.4,62.8)个月和71.0(50.6,未达到)个月,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0.6%和85.5%(P=0.02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相比单纯药物治疗,局部治疗联合或不联合药物治疗的患者肿瘤进展风险降低56%(HR=0.44,P=0.003),死亡风险降低60%(HR=0.40,P=0.028)。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OS与患者ECOG评分(HR=10.20,95%CI 4.13~25.30,P<0.001)和是否接受局部治疗(HR=0.23,95%CI0.09~0.58,P=0.002)相关。结论 与单纯药物治疗相比,局部治疗联合或不联合药物治疗可延长肾癌局部复发患者疾病进展时间,有效延长患者的总生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细胞 局部复发 系统治疗 局部治疗 疗效 预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