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弥散张量成像在神经肿瘤外科的临床应用现状 被引量:6
1
作者 魏大年 陈忠平 《中国神经肿瘤杂志》 2005年第3期177-182,共6页
由于神经肿瘤解剖部位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使神经肿瘤外科不同于其他肿瘤外科。首先,因为有颅骨的限制,取得神经肿瘤的病理标本比较困难,其次,神经外科的最大特点是要尽量切除肿瘤而保留神经功能,所以影像学检查对于神经肿瘤的定位定性诊... 由于神经肿瘤解剖部位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使神经肿瘤外科不同于其他肿瘤外科。首先,因为有颅骨的限制,取得神经肿瘤的病理标本比较困难,其次,神经外科的最大特点是要尽量切除肿瘤而保留神经功能,所以影像学检查对于神经肿瘤的定位定性诊断十分重要。近来得到迅速发展的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在这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特别是能够在活体显示脑肿瘤和白质纤维的相互关系,对制定治疗计划很有帮助。虽然目前尚存在一定的不足,但已经在神经外科领域显示了巨大的应用价值。本文简单介绍了DTI的基本原理, 并回顾目前DTI在神经肿瘤专业方面的应用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张量成像 神经肿瘤 神经外科
下载PDF
腰大池置管外引流在脑肿瘤术后的应用体会 被引量:9
2
作者 张继 朱正权 +7 位作者 孙叔昕 何振强 符土平 林富华 陈银生 蒋小兵 赛克 牟永告 《广东医学》 CAS 2018年第14期2131-2133,共3页
目的探讨神经肿瘤术后患者腰大池置管持续外引流的临床意义,并对置管要领及治疗作用进行浅析。方法用配套的穿刺针在L_(3-4)或L_(4-5)椎间隙穿刺入蛛网膜下腔,引流管经针鞘导入腰大池3~10cm(成人5~10 cm,儿童3~5 cm)。观察脑脊液流... 目的探讨神经肿瘤术后患者腰大池置管持续外引流的临床意义,并对置管要领及治疗作用进行浅析。方法用配套的穿刺针在L_(3-4)或L_(4-5)椎间隙穿刺入蛛网膜下腔,引流管经针鞘导入腰大池3~10cm(成人5~10 cm,儿童3~5 cm)。观察脑脊液流出情况,衔接引流系统,设定引流管高度;脑脊液引流量控制在150~350 mL/d,留管时间3~28 d。结果 31例脑肿瘤术后出现发热、脑脊液白细胞数明显增高等颅内感染征象的患者中,14例腰大池置管留置皮下隧道的患者,1例出现脑脊液引流管口漏;17例未留置皮下隧道患者中,3例发生引流管管口脑脊液漏,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有无留置皮下隧道引流管口脑脊液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例脑脊液漏培养阳性患者,经有效抗生素治疗及持续引流脑脊液后拔管。31例留管时间3~28 d,平均(7.3±0.5)d,住院时间11~46 d,平均(14.6±2.1)d,且并发症少。结论腰大池置管外引流置管创伤小、成功率高,留置皮下隧道可降低脑脊液漏的发生率,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参考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大池 置管外引流 脑肿瘤 发热 皮下隧道
下载PDF
颅内肿瘤术后凝血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余永佳 梁伦 +3 位作者 黄玮 王圣泳 王春喜 石琦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0年第12期828-830,共3页
目的探讨颅内肿瘤术后凝血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手术治疗的106例颅内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156例中,术后发生凝血功能障碍50例,术后凝血功能正常106例。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术后低体温、术... 目的探讨颅内肿瘤术后凝血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手术治疗的106例颅内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156例中,术后发生凝血功能障碍50例,术后凝血功能正常106例。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术后低体温、术后低钙血症和输注红细胞过多是颅内肿瘤术后凝血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凝血功能障碍组术后颅内血肿发生率(64.0%,32/50)较凝血功能正常组(17.9%,19/106)明显增高(P<0.05)。术后6个月,凝血功能障碍组GOS评分5分25例,4分17例,3分4例,2分4例;凝血功能正常组GOS评分5分81例,4分20例,3分3例,2分1例,1分1例;凝血功能正常组GOS评分明显优于凝血功能障碍组(P<0.05)。结论颅内肿瘤术后发生凝血功能障碍影响预后,避免术中输注过多红细胞、术后及时复查血钙浓度、体温并及时处理,有助于预防术后凝血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肿瘤 显微手术 凝血功能障碍 影响因素
下载PDF
颅内肿瘤切除术后术区水肿扩大2例 被引量:1
4
作者 梁伦 余永佳 黄玮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0年第9期653-654,共2页
1病例资料病例1:32岁男性,因头痛头晕12 d、加重伴抽搐4 d入院。入院头颅MRI平扫+增强考虑左侧额叶囊性星形细胞瘤(图1A^C)?全麻下行经左额开颅肿瘤切除术,全切肿瘤,术野仔细止血,未见活动出血后关颅。术后病理为浸润型星形细胞瘤(WHO... 1病例资料病例1:32岁男性,因头痛头晕12 d、加重伴抽搐4 d入院。入院头颅MRI平扫+增强考虑左侧额叶囊性星形细胞瘤(图1A^C)?全麻下行经左额开颅肿瘤切除术,全切肿瘤,术野仔细止血,未见活动出血后关颅。术后病理为浸润型星形细胞瘤(WHO分级Ⅱ级)。术后4 d,头痛加重,复查头颅CT示脑水肿加重(图1D、1E),静脉滴注甘露醇(125 ml,1次/6 h)脱水治疗,尿量明显增加但头痛无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肿瘤 显微手术 术后水肿
下载PDF
放射性脑坏死的影像学特征及手术治疗
5
作者 牟永告 王振宁 +8 位作者 魏大年 赛克 张湘衡 夏云飞 谢传淼 邓星海 谢海涛 张冠华 陈忠平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248-250,共3页
目的总结放射性脑坏死的影像学特点及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经手术治疗的放射性脑坏死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鼻咽癌放疗后13例,行切除坏死病灶或部分切除坏死病灶联合颞极切除及颞肌下减压;其他肿瘤6例,行部分切除坏死病灶及... 目的总结放射性脑坏死的影像学特点及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经手术治疗的放射性脑坏死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鼻咽癌放疗后13例,行切除坏死病灶或部分切除坏死病灶联合颞极切除及颞肌下减压;其他肿瘤6例,行部分切除坏死病灶及去骨瓣减压。结果术后随访6~72个月,头痛症状消失13例,偏侧肢体麻木及偏瘫症状好转6例,癫疒间发作次数减少5例。无严重手术并发症。结论对保守治疗无效的放射性脑坏死,手术可迅速缓解病人颅内压增高症状,治疗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脑坏死 影像学特征 神经外科手术
下载PDF
脑转移瘤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9
6
作者 蒋小兵 牟永告 《广东医学》 CAS 2019年第1期17-19,共3页
得益于化疗及靶向治疗的巨大进步,系统性恶性肿瘤预后明显改善;同时,颅脑影像学检查也更加普及,脑转移瘤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脑转移瘤已经成为成人颅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脑转移瘤的治疗需要包括放疗、化疗、靶向和手术等多种治疗手段... 得益于化疗及靶向治疗的巨大进步,系统性恶性肿瘤预后明显改善;同时,颅脑影像学检查也更加普及,脑转移瘤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脑转移瘤已经成为成人颅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脑转移瘤的治疗需要包括放疗、化疗、靶向和手术等多种治疗手段。其中,手术具有迅速缓解颅内压和明确病理的优势。神经外科手术技术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手术并发症明显下降,安全性更高;手术已经成为脑转移瘤综合管理的一个关键环节。近年来,药物治疗,特别是靶向治疗发展日新月异,部分脑转移瘤的治疗策略发生很大改变;更加强调基于原发病灶病理和脑转移瘤特点的个体化治疗原则。本文将系统介绍脑转移瘤手术治疗的指征、方法和手术辅助技术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转移瘤 手术 个体化治疗
下载PDF
脑转移瘤进入个体化精准治疗时代 被引量:2
7
作者 蒋小兵 陈忠平 《广东医学》 CAS 2019年第1期1-2,共2页
脑转移瘤已成为成人颅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得益于肿瘤综合治疗技术的进步,脑转移瘤被认为是"终末期"的理念正在发生改变。在精准医学时代,脑转移治疗模式已发生改变,更加强调个体化和精准化。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不断探索靶... 脑转移瘤已成为成人颅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得益于肿瘤综合治疗技术的进步,脑转移瘤被认为是"终末期"的理念正在发生改变。在精准医学时代,脑转移治疗模式已发生改变,更加强调个体化和精准化。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不断探索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优化组合,使每位患者能从现有治疗中最大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转移瘤 精准治疗 个体化
下载PDF
脑胶质瘤免疫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5
8
作者 牟永告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4-29,共6页
神经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中最常见的原发肿瘤,其中过半数是WHOIV级的胶质母细胞瘤,即使接受包括了手术、同步放化疗及辅助化疗的治疗,其中位生存期仍只有14.2个月。免疫抑制是恶性胶质瘤的重要特征,逆转免疫抑制的免疫治疗仍然是近年... 神经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中最常见的原发肿瘤,其中过半数是WHOIV级的胶质母细胞瘤,即使接受包括了手术、同步放化疗及辅助化疗的治疗,其中位生存期仍只有14.2个月。免疫抑制是恶性胶质瘤的重要特征,逆转免疫抑制的免疫治疗仍然是近年来最有希望提高胶质瘤患者治疗效果的方式。本文综述了胶质瘤的免疫治疗进展,以及胶质瘤微环境中调节性T细胞(Treg)与糖皮质激素诱导的肿瘤坏死因子受体(G ITR)的研究进展,希望为恶性胶质瘤的免疫治疗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微环境 调节性T细胞 糖皮质激素诱导的肿瘤坏死因子受体
下载PDF
脑转移瘤的化疗 被引量:1
9
作者 杨群英 《广东医学》 CAS 2019年第1期37-40,共4页
脑转移瘤是成人最常见的颅内肿瘤,其发病率是原发性恶性脑肿瘤发病率的3~10倍。化疗是脑转移瘤多学科综合治疗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一些小分子的靶向药物具有较好的血脑屏障通透性,也成为脑转移瘤治疗的热点。本文对肺癌、恶性黑色素瘤... 脑转移瘤是成人最常见的颅内肿瘤,其发病率是原发性恶性脑肿瘤发病率的3~10倍。化疗是脑转移瘤多学科综合治疗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一些小分子的靶向药物具有较好的血脑屏障通透性,也成为脑转移瘤治疗的热点。本文对肺癌、恶性黑色素瘤、乳腺癌等常见肿瘤脑转移的化疗(包括分子靶向药物治疗)作简要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转移瘤 化学疗法 分子靶向药物治疗
下载PDF
MicroRNA-181b提高U87细胞对VM-26的敏感性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孙衍昶 郭琤琤 +5 位作者 赛克 王翦 王洁 陈芙蓉 张宗平 陈忠平 《中国神经肿瘤杂志》 2013年第2期101-107,共7页
背景与目的:MicroRNA(miRNA)参与肿瘤发生发展的诸多过程,并参与调节多种抗肿瘤药物的敏感性。本研究探讨恶性胶质瘤中miR-181b对VM-26(teniposide)化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以荧光定量PCR法检测miR-181b在高级别胶质瘤中的表达,并利用CC... 背景与目的:MicroRNA(miRNA)参与肿瘤发生发展的诸多过程,并参与调节多种抗肿瘤药物的敏感性。本研究探讨恶性胶质瘤中miR-181b对VM-26(teniposide)化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以荧光定量PCR法检测miR-181b在高级别胶质瘤中的表达,并利用CCK-8细胞毒性实验检测高级别胶质瘤患者细胞对VM-26的化疗敏感性;并通过慢病毒感染构建稳定高表达miR-181b的U87/181b细胞及其对照组U87/nc,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其转染率及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其中miR-181b的表达;进而利用CCK-8细胞毒性实验检测U87/181b和U87/nc细胞对VM-26的敏感性,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VM-26作用72小时后U87/181b和U87/nc的凋亡情况。结果:在高级别胶质瘤中,miR-181b的表达与VM-26的敏感性呈正相关(r=-0.691,P﹤0.01),也就是miR-181b高表达肿瘤对VM-26的敏感性高。qPCR检测miR-181b在U87/181b(0.699±0.023)的表达显著高于U87/nc(0.019±0.001)(P﹤0.05)。CCK-8检测结果显示U87/181b[IC50:(1.25±0.12)μg/mL]对VM-26的敏感性显著高于U87/nc[IC50:(6.24±0.88)μg/mL](P﹤0.05)。经VM-26处理后U87/181b凋亡率(69.41±0.77)明显高于U87/nc(37.93±2.90)(P﹤0.05)。结论:在高级别胶质瘤高表达miR-181b的肿瘤对VM-26的敏感性高;在胶质瘤细胞U87中增加miR-181b表达可以提高对VM-26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miR-181b VM-26 耐药性
下载PDF
实时监测胶质瘤干细胞分化过程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梅鑫 陈银生 +1 位作者 张洁 陈忠平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953-957,共5页
目的采用活细胞荧光成像技术连续观察胶质瘤干细胞向内皮细胞分化过程中多种分子标记物的变化。方法研究运用活细胞荧光成像技术,对胶质瘤干细胞细胞株GSC-1的分化过程进行12h动态观察。同时应用免疫荧光技术在三维培养0、2、6h行内皮... 目的采用活细胞荧光成像技术连续观察胶质瘤干细胞向内皮细胞分化过程中多种分子标记物的变化。方法研究运用活细胞荧光成像技术,对胶质瘤干细胞细胞株GSC-1的分化过程进行12h动态观察。同时应用免疫荧光技术在三维培养0、2、6h行内皮细胞表面标记物CD34染色,并通过光镜观察GSC-1的形态学变化。结果在三维培养下GSC-1细胞能形成管道样结构,部分细胞表达内皮细胞标记物CD34,CD34阳性细胞数量随分化时间增长而增加(P〈0.05),而细胞的干性逐渐消失。活细胞荧光成像观察到同一视野下CD34阳性细胞数随诱导分化的时间推移而增加;单个GSC-1细胞由CD34阴性细胞转变成为CD34阳性细胞的全过程。结论活细胞荧光成像技术监测细胞分化过程得到与传统免疫荧光方法一致的结果,而且更直观、更精确,能长时间对单个细胞追踪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胶质母细胞瘤 肿瘤干细胞 细胞分化
原文传递
卡莫司汀缓释植入剂治疗复发性恶性胶质瘤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5
12
作者 赛克 钟鸣谷 +7 位作者 陈银生 王翦 金孝东 戴勤弼 杨学军 周幽心 于如同 陈忠平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73-476,共4页
目的评价卡莫司汀缓释植入剂治疗复发性恶性胶质瘤的安全性及初步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神经外科及国内5所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2例复发性恶性胶质瘤的患者,在手术切除肿瘤后,瘤腔放置卡莫司... 目的评价卡莫司汀缓释植入剂治疗复发性恶性胶质瘤的安全性及初步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神经外科及国内5所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2例复发性恶性胶质瘤的患者,在手术切除肿瘤后,瘤腔放置卡莫司汀缓释植入剂。详细记录患者术后28d内的不良反应,评价其安全性。记录患者放置缓释植入剂后的生存时间,初步评价药物的疗效。结果共22例患者接受局部缓释化疗。12例肿瘤全切除,8例次全切除,2例部分切除。其中植入3枚缓释剂的3例,植入6枚的3例,植入8枚的4例,植入9枚的3例,植入10枚的3例,植入12枚的6例。缓释剂植入28d后,11例患者未行其他治疗,8例行基于亚硝脲类化疗药物或替莫唑胺化疗,3例患者行放疗及化疗。缓释植入剂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头皮下积液(9例),其他不良反应包括皮疹(2例)、血小板减少(1例)及红细胞减少(1例)。平均随访时间为55个月,22例患者中,死亡20例,2例至末次随访仍存活。22例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322d(95%CI173~471)。结论卡莫司汀缓释植入剂耐受性好,使用安全,有延长复发性恶性胶质瘤患者生存期的趋势,值得开展Ⅲ期临床试验,以评价其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神经外科手术 辅助化学疗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