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雷帕霉素对肝癌肝移植术后复发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陈颖华 蔡常洁 +2 位作者 陆敏强 郭中敏 陈规划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48-251,263,共5页
【目的】探讨雷帕霉素对肝癌肝移植术后复发影响。【方法】应用MTT细胞增殖实验观察雷帕霉素对walker-256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应用流式细胞仪观察雷帕霉素对walker-256肿瘤细胞周期的影响;应用荧光定量RT-PCR观察雷帕霉素walker-256肿... 【目的】探讨雷帕霉素对肝癌肝移植术后复发影响。【方法】应用MTT细胞增殖实验观察雷帕霉素对walker-256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应用流式细胞仪观察雷帕霉素对walker-256肿瘤细胞周期的影响;应用荧光定量RT-PCR观察雷帕霉素walker-256肿瘤细胞VEGFmRNA表达的影响。观察雷帕霉素对免疫抑制肝转移癌大鼠模型肿瘤生长情况、肿瘤组织PCNA指数、肿瘤复发率及生存情况的影响。【结果】MTT细胞增殖实验示雷帕霉素对walker-256肿瘤细胞有抑制作用,IC50为9.60ng/mL;细胞周期检测示雷帕霉素组G1/G0期比例为55.2%±0.1%较对照组(45.2%±0.4%)高(P<0.05);雷帕霉素组VEGFmRNA表达为(4.50±0.13)×10-2较对照组[(70.8±1.3)×10-2]低(P<0.05)。雷帕霉素组荷瘤大鼠荷瘤肝重为(12.5±0.2)g,较对照组[(14.4±0.3)g]轻,两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雷帕霉素组荷瘤大鼠荷瘤肝质量比为(61.3±0.6)×10-3,较对照组[(70.8±1.3)×10-3]小,两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雷帕霉素组大鼠肿瘤复发率为90%,对照组为9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雷帕霉素组生存时间为(26.5±2.5)d,对照组为(14.8±2.3)d,两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雷帕霉素组大鼠PCNA指数为64.1%±2.1%,较对照组(80.8%±1.0%)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虽然雷帕霉素对降低免疫抑制下的肿瘤复发率作用不明显,但能明显抑制肿瘤生长速度,延长带瘤生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帕霉素 肝癌 肝移植 复发
下载PDF
肝脏特异性可调控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表达的转基因小鼠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
2
作者 杨国柱 傅思莹 +5 位作者 黄冰 单于 肖东 马芸 邓新燕 陈系古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73-377,共5页
【目的】制备TRE-HCV-C转基因小鼠,为四环素调控系统的体内研究提供了反应部分的转基因小鼠,以便与本实验室同时建立的调控部分的小鼠共同作用,为进一步建立双转基因小鼠模型奠定基础,更为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HCV-C)的发病机制的研究... 【目的】制备TRE-HCV-C转基因小鼠,为四环素调控系统的体内研究提供了反应部分的转基因小鼠,以便与本实验室同时建立的调控部分的小鼠共同作用,为进一步建立双转基因小鼠模型奠定基础,更为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HCV-C)的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一个实用方便的模型。【方法】重组构建含有目的基因HCV-C、TRE序列和SV40 polyA的转基因载体pTRE-HCV-C,以显微注射的方法将1.153kb的转基因片段注入BALB/C母鼠的受精卵,出生动物及其后代经PCR初步筛选出阳性,再经Southern杂交对阳性鼠基因组DNA标本行进一步鉴定。用转基因阳性小鼠和整合有肝脏特异性启动子ApoE和rtTA基因的另一品系转基因小鼠杂交,得到子代F1小鼠,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来初步检测HCV-C在肝脏中特异性的可调控性的表达。【结果】产生了5只整合有TRE-HCV-C基因的首建鼠,以及它的子代也带有此基因。与基因组上整合有肝脏特异性启动子ApoE和rtTA基因的转基因小鼠杂交后,得到子代F1小鼠,特定时间与DOX作用后,小鼠肝脏的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表明,TRE-HCV-C小鼠为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的发病机制研究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动物模型工具。【结论】成功制备了HCV-C转基因小鼠,可利用四环素调控系统来研究HCV中的C基因对小鼠的作用,为进一步建立四环素调控系统调控下表达HCV-C基因双转基因小鼠模型奠定基础,也是HCV-C基因功能研究及与肝细胞癌的关系的机制研究的一个有用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CV-C 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 转基因小鼠模型 四环素调控系统 组织特异性表达
下载PDF
小鼠胚胎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为精原干细胞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郑炜炜 崔光辉 +1 位作者 陈系古 韦相才 《生殖与避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449-453,466,共6页
目的:初步探讨在体外条件下诱导小鼠胚胎干细胞(EGFP-mESC)分化为精原干细胞(SSC)的条件,建立有效的技术平台。方法:采用部分模拟胚胎早期发育的方法,将EGFP-mESC(XY)经体外悬滴培养,制备拟胚体(EB);使用免疫磁珠分选法从EB中分离出表... 目的:初步探讨在体外条件下诱导小鼠胚胎干细胞(EGFP-mESC)分化为精原干细胞(SSC)的条件,建立有效的技术平台。方法:采用部分模拟胚胎早期发育的方法,将EGFP-mESC(XY)经体外悬滴培养,制备拟胚体(EB);使用免疫磁珠分选法从EB中分离出表达原始生殖细胞(PGC)表面标志SSEA-1的细胞;获得的细胞经2μmol/L维甲酸(RA)诱导增殖,使之向雄性生殖细胞分化。对诱导的细胞采用RT-PCR及免疫荧光检测特异性基因及蛋白的碱性磷酸酶。结果:在诱导EGFP-mESC向雄性生殖细胞分化的过程中,采用RT-PCR方法检测到了雄性生殖细胞特异表达基因Sry、fragilis、stella、Tex14等mRNA的表达;利用激光共聚焦方法检测到SSC表面标志蛋白Stra8、integrin-α6及Hsp90α的表达。结论:采用RA体外诱导EGFP-mESC定向分化为SSC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干细胞(ESC) 拟胚体(EB) 精原干细胞(SSC) 体外培养 诱导分化
下载PDF
不同粒径的介孔纳米硅材料皮下给予小鼠的急性毒性 被引量:2
4
作者 席晨 王周华 +1 位作者 付新录 黄芝瑛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8-73,共6页
目的研究介孔纳米硅材料(MSN)经皮下注射对小鼠的急性毒性,分析异常反应与材料粒径的关系,探讨诱发局部刺激及全身毒性的相关机制。方法昆明小鼠一次性sc给予MSN 1000 mg·kg-1的3种不同颗粒(80,200,1000 nm)和粒径约20 nm的二氧化... 目的研究介孔纳米硅材料(MSN)经皮下注射对小鼠的急性毒性,分析异常反应与材料粒径的关系,探讨诱发局部刺激及全身毒性的相关机制。方法昆明小鼠一次性sc给予MSN 1000 mg·kg-1的3种不同颗粒(80,200,1000 nm)和粒径约20 nm的二氧化硅纳米粉末(NP)。14 d后取血进行血液学检测,称重并计算心、肝、脾、肺和肾脏器系数,制片并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80 nm和1000 nm的MSN和NP会导致小鼠皮下出现肉眼可见的肿块,出现肿块的时间顺序和严重程度为20 nm NP>1000 nm>80 nm。此外,其均会不同程度地诱发小鼠皮下注射部位纤维组织增生和炎症细胞浸润,并引起肝细胞水肿和脾生发中心变大等,血液中白细胞和血小板量均显著性地增加(P<0.05)。200 nm的MSN未导致动物出现皮损,且病理观察和血液学指标的异常程度均低于其他给药组。结论皮下注射不同粒径的MSN会导致小鼠产生刺激性毒性,并且这种毒性与颗粒粒径相关,皮下刺激毒性的严重程度为20 nm NP>1000 nm>80 nm>200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粒子 粒径 急性毒性实验
下载PDF
牛胚胎干细胞建系的现状与展望
5
作者 卢安尚 胡海勋 +1 位作者 张薇 郭中敏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09年第12期1459-1462,共4页
胚胎干细胞是能在体外培养中保持自我更新和多分化潜能的细胞。因此,牛胚胎干细胞系是基因工程、治疗性克隆、发育生物学、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研究的良好实验载体。公认的胚胎干细胞系已在小鼠和灵长类动物中建立。虽然关于牛类胚胎干细... 胚胎干细胞是能在体外培养中保持自我更新和多分化潜能的细胞。因此,牛胚胎干细胞系是基因工程、治疗性克隆、发育生物学、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研究的良好实验载体。公认的胚胎干细胞系已在小鼠和灵长类动物中建立。虽然关于牛类胚胎干细胞的报道也已有不少,但是真正的牛胚胎干细胞建系尚未获得成功。本文将综述当前牛胚胎干细胞建系的研究进展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如胚胎分离胎龄、牛胚胎干细胞识别与鉴定、培养条件和与分化相关细胞因子和信号通路等,进行探讨并提出可能采取的解决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干细胞 胚胎 囊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