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胡适的中国古代逻辑史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何杨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93-99,共7页
20世纪初期,在西方逻辑学东渐的背景下,诸多学者开启了中国古代逻辑史研究。作为其中的一位重要代表,胡适不仅从事了诸多中国古代逻辑史料的发掘和研究工作,而且对于自身研究具有明确的价值期待和方法论意识。其研究不仅是为了在中国古... 20世纪初期,在西方逻辑学东渐的背景下,诸多学者开启了中国古代逻辑史研究。作为其中的一位重要代表,胡适不仅从事了诸多中国古代逻辑史料的发掘和研究工作,而且对于自身研究具有明确的价值期待和方法论意识。其研究不仅是为了在中国古文献中寻找试验论理学的类似学说,以有效吸收试验论理学说,而且也是为中国再造新文明做准备。为达成该目的,胡适提出了一套包括述学、明变、求因和评判在内的研究程序,其述学中的贯通方法颇重西学的比较参证作用。胡适的这一工作为后来的中国古代逻辑史研究提供了一个典范,其广义的逻辑观念和研究程序对于今天的中国古代逻辑史研究方法论依然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适 中国古代逻辑史 逻辑观 试验论理学 述学
下载PDF
论因明的知识谱系
2
作者 曾昭式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5-182,208,共9页
如果把因明仅仅定义为关于三支论式及其规则之学,重读古典,走进文本,则可以从文本里衍生出因明的知识谱系:从因明的发展演进来看,实现了印度因明到中国化因明的转换;从因明理论来看,三支论式是五支论式的完善,有与亚里士多德三段论不同... 如果把因明仅仅定义为关于三支论式及其规则之学,重读古典,走进文本,则可以从文本里衍生出因明的知识谱系:从因明的发展演进来看,实现了印度因明到中国化因明的转换;从因明理论来看,三支论式是五支论式的完善,有与亚里士多德三段论不同的概念群;从研究范围来看,涵摄因明理论与应用。因明知识谱系的分析表明,与有效性推理不同,因明有着自己的一套概念体系和应用范围。从产生之初,逻辑就是思想的论证工具。研究逻辑史、写作逻辑史理应从思想论证视角进入,从逻辑理论与应用两个方面发现并总结不同逻辑的各自特征,这是文明互鉴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逻辑 因明 论证结构 思想论证 知识谱系
下载PDF
因明与《墨辩》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曾昭式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7-53,共7页
新文化运动以来,《墨辩》研究有用西方学术为依据而成就的“新墨辩”,如《墨辩》的科学思想、《墨辩》的逻辑学等;也有欲建立一个“逻辑”学科,基于此学科比较西方逻辑、中国逻辑、佛教逻辑之同异,如虞愚基于“论理学”学科下的因明、... 新文化运动以来,《墨辩》研究有用西方学术为依据而成就的“新墨辩”,如《墨辩》的科学思想、《墨辩》的逻辑学等;也有欲建立一个“逻辑”学科,基于此学科比较西方逻辑、中国逻辑、佛教逻辑之同异,如虞愚基于“论理学”学科下的因明、中国名学、逻辑比较研究;还有不少学者用因明理论解释《墨辩》,如张纯一的著作《墨子集释》中的《墨辩》研究、谭戒甫的著作《墨辩发微》等。从张纯一、谭戒甫的《墨辩》研究看,就因明而言,具有整体性,是与唯识学连为一体的;就《墨辩》的因明研究而言,是碎片化的,是剪裁“百科全书”《墨辩》的因明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辩》 因明 唯识学 张纯一 谭戒甫
下载PDF
策略操控:语用论辩学之修辞拓展 被引量:37
4
作者 吴鹏 熊明辉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4-69,169,共6页
如何通过批判性讨论合理解决正反双方意见分歧是语用论辩学的核心问题。但在现实论辩话语中,论辩者不仅要遵守合理性标准,还会努力通过修辞策略使论辩结果对自己最有效。鉴于此,语用论辩学近年来逐步尝试修辞维度的理论拓展,提出了"... 如何通过批判性讨论合理解决正反双方意见分歧是语用论辩学的核心问题。但在现实论辩话语中,论辩者不仅要遵守合理性标准,还会努力通过修辞策略使论辩结果对自己最有效。鉴于此,语用论辩学近年来逐步尝试修辞维度的理论拓展,提出了"策略操控"概念及其分析方法。以策略操控概念为核心的语用论辩学拓展理论凸显了论辩者为实现论辩合理性和论辩有效性的微妙平衡而在潜在话题、受众需求和表达手段三方面的运筹帷幄,对法律、政治、医疗等交际领域的论辩话语实践均有较强的解释力和应用价值。后续研究应在哲学、理论、实证、分析和实践五个层面上深入探究策略操控现象,并进一步完善其语境分析、修辞分析和谬误识别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辩话语 语用论辩学 策略操控 论辩学 修辞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