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WaveLight FS200飞秒激光角膜瓣瞳孔中心偏离与术后疗效的关系 被引量:1
1
作者 杜绍林 郑文凯 +2 位作者 董秀清 周伟 李超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09-113,共5页
目的探讨WaveLight FS200飞秒角膜瓣瞳孔中心偏离与飞秒激光辅助制瓣的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FS-LASIK)术后疗效的关系。方法采用队列研究方法,纳入2017年6月至2018年7月在中山大学附属东华医院眼科中心应用Wavelight FS200进行FS-L... 目的探讨WaveLight FS200飞秒角膜瓣瞳孔中心偏离与飞秒激光辅助制瓣的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FS-LASIK)术后疗效的关系。方法采用队列研究方法,纳入2017年6月至2018年7月在中山大学附属东华医院眼科中心应用Wavelight FS200进行FS-LASIK治疗近视的患者125例125眼,依据飞秒激光制作的角膜瓣是否偏离瞳孔中心分成无偏离组57眼和偏离组68眼,2个组年龄、性别构成比、裸眼视力(UCVA)、球镜度、中央角膜厚度(CCT)的基线资料匹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追踪观察2个组术后1周、1个月的UCVA、散光、球镜度、角膜曲率及高阶像差情况。结果术后1周和1个月,2个组视力、角膜曲率、残留球镜度数及球差、彗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周,无偏离组≤-0.50 D和>-0.50 D的眼数分别占87.7%(50/57)和12.3%(7/57),偏离组≤-0.5 D和>-0.5 D的眼数分别占73.5%(50/68)和26.5%(18/68),2个组间不同散光度数眼数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02,P=0.048);术后1个月,2个组间不同散光度数眼数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31,P=0.068)。术后1周和1个月,无偏离组的三叶草差分别为0.05(0.04,0.08)和0.05(0.03,0.07),均低于偏离组的0.06(0.04,0.10)和0.06(0.05,0.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245,P=0.022;Z=-2.370,P=0.018);术后1周和1个月,2个组球差和彗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Wavelight FS200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过程中的瞳孔中心偏离对于远期视力及散光等视觉质量未发现有意义的影响,术后早期散光及部分高阶像差可能会影响患者术后早期视觉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治疗用途 飞秒激光 角膜瓣 角膜曲率 高阶像差
下载PDF
不同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 被引量:16
2
作者 李超 杜绍林 +3 位作者 周伟 郑文凯 马惠惠 董秀清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023-2026,共4页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两种不同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60例62眼随机分为两组,A组31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联合I/A头牵拉房角分离术,B组31...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两种不同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60例62眼随机分为两组,A组31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联合I/A头牵拉房角分离术,B组31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黏弹剂钝性房角分离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3mo的最佳矫正视力、眼压、中央前房深度、房角开房范围和瞳孔大小。结果:术后所有患者眼压明显低于术前眼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 62眼视力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前房深度和房角开放范围均较术前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A组与B组相比,两组患者术后3mo视力、眼压控制和中央前房深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A组在房角开放范围方面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术后3mo,A组患者中有8眼瞳孔缩小1mm以上,B组患者中有2眼瞳孔缩小1mm以上。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联合两种不同的房角分离术均能有效治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其中I/A头牵拉房角分离术能更有效地增加房角开放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角分离术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白内障 超声乳化术
下载PDF
青光眼角膜生物力学与视盘生物力学的关系 被引量:6
3
作者 杜绍林 郑文凯 +1 位作者 董秀清 罗英东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38-945,共8页
【目的】探索青光眼患者角膜生物力学与视盘生物力学间的关系。【方法】前瞻性病例观察研究。观察32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患者、20例正常眼压性青光眼(NTG)患者、15例高眼压症(OHT)者和26例正常者的角膜生物力学参数及筛板厚度特... 【目的】探索青光眼患者角膜生物力学与视盘生物力学间的关系。【方法】前瞻性病例观察研究。观察32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患者、20例正常眼压性青光眼(NTG)患者、15例高眼压症(OHT)者和26例正常者的角膜生物力学参数及筛板厚度特征,评估测量筛板厚度(LCT)的可重复性,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类型青光眼者间筛板厚度差异,并应用Spearman相关分析方法分析角膜生物力学参数与筛板厚度相关性。【结果】扫频OCT所测量筛板厚度的Cronbach′s α系数0.911,组内相关系数ICC也大于0.8,重复性较好。POAG、NTG患者LCT较OHT患者和正常者偏薄(P<0.05)。OHT与正常者间LCT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P=0.653)。LCT与角膜生物力学参数最大变形幅度(DA)、最大压陷时间(HCT)、第二次压平速度(A2V)及最大压陷屈膝峰间距(PD)间存在明显相关性。【结论】筛板厚度在青光眼患者中具有特征性,是青光眼疾病的重要参数。且LCT与角膜生物力学代表性参数间存在明显相关,角膜生物力学具备评估视盘生物力学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正常眼压性青光眼 高眼压症 生物力学
下载PDF
改良透明角膜微创小切口折叠人工晶体悬吊术治疗晶状体后囊破裂的疗效 被引量:1
4
作者 杜绍林 李超 +2 位作者 周伟 郑文凯 董秀清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9年第7期791-793,共3页
目的探究改良透明角膜微创小切口折叠人工晶体悬吊术治疗晶状体后囊破裂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7月我院76例晶状体后囊破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手术方案不同分组,各38例(38眼)。对照组行传统方法治疗,实验组... 目的探究改良透明角膜微创小切口折叠人工晶体悬吊术治疗晶状体后囊破裂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7月我院76例晶状体后囊破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手术方案不同分组,各38例(38眼)。对照组行传统方法治疗,实验组行改良透明角膜微创小切口折叠人工晶体悬吊术。随访6个月,统计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3、6个月裸眼视力、散光情况。结果实验组术后3、6个月裸眼视力均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3、6个月散光度数均较对照组低(P<0.05);随访6个月,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7.89%较对照组26.32%低(P<0.05)。结论对晶状体后囊破裂患者行改良透明角膜微创小切口折叠人工晶体悬吊术,可有效促进患者视力恢复,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状体后囊破裂 折叠人工晶体悬吊术
下载PDF
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治疗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疗效观察 被引量:1
5
作者 杜绍林 郑文凯 +1 位作者 董秀清 刘丽霞 《慢性病学杂志》 2019年第6期807-809,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晶状体悬韧带异常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0月中山大学附属东华医院收治的晶状体悬韧带异常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85例,按悬韧带断裂范围、松...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晶状体悬韧带异常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0月中山大学附属东华医院收治的晶状体悬韧带异常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85例,按悬韧带断裂范围、松弛程度分Ⅰ组(n=24)、Ⅱ组(n=36)、Ⅲ组(n=25)。Ⅰ组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Ⅱ组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及张力环、Ⅲ组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术及人工晶状体悬吊术。观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术前、术后1周、术后3个月视力、眼压及中央前房深度。结果各组术前、术后1周、术后3个月视力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3组眼压低于术前,中央前房深度高于术前(P均<0.05);Ⅰ组无并发症发生、Ⅱ组房角劈裂1例,Ⅲ组人工晶状体倾斜1例。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晶状体悬韧带异常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并发症少,有助于降低眼压,增加中央前房深度,恢复视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悬韧带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闭角型青光眼 眼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