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创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2
1
作者 莫阿里 王三贵 陈伟强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22年第2期130-134,共5页
目的:探讨微创保胆取石同期胆总管探查免T管引流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5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59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先行腹腔镜保胆取石术,再根据同期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后... 目的:探讨微创保胆取石同期胆总管探查免T管引流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5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59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先行腹腔镜保胆取石术,再根据同期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后的引流方式分为免T管组(n=36)与T管组(n=23)。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围术期相关指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免T管组术后输液时间[(5.97±1.86)d vs.(9.09±3.06)d]、术后住院时间[6.00(5.00,8.00)d vs.8.00(7.00,10.00)d]、术后腹腔引流时间[4.00(3.00,6.00)d vs.6.00(4.00,7.00)d]、住院费用[31773.45(28478.87,35934.52)元vs.35784.00(31301.05,38993.47)元]、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差值[(15.36±6.40)g/L vs.(22.30±7.48)g/L]、术后白细胞值[(8.55±3.21)×10^(9)/L vs.(11.44±3.22)×10^(9)/L]均优于T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发生2例胰腺炎、1例胆道感染,经积极对症处理后均治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保胆取石术同期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免T管引流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在最大限度保留胆囊功能的同时,可有效避免放置T管的相关并发症,且未增加胆道狭窄、胆漏等风险,具有术中出血少、机体炎症刺激轻、康复快、经济负担轻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结石病 胆总管结石 腹腔镜检查 胆总管探查术 一期缝合
下载PDF
两种微创策略治疗80岁以上胆总管结石患者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莫阿里 王三贵 +2 位作者 张桥 张伟桥 陈伟强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22年第11期845-849,共5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BDE)与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分别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80岁以上超高龄胆总管结石患者的安全性与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1年1月行微创治疗的80岁以上超高龄胆总管结石患者,按照微创治...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BDE)与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分别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80岁以上超高龄胆总管结石患者的安全性与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1年1月行微创治疗的80岁以上超高龄胆总管结石患者,按照微创治疗策略分为LCBDE组(n=45)与ERCP组(n=36),对比分析两组术前基本资料、围术期相关指标、手术并发症等。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与合并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CBDE组住院总时间短于ERC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CP组中1例患者因肺部感染诱发严重心肺功能不全死亡,2例患者因消化道出血、穿孔致感染性休克、全身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LCBDE组中1例患者因术后并发肝脓肿致感染性休克、全身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ERCP组中4例结石残留,均通过二期手术取净结石后顺利出院;LCBDE组无结石残留病例。ERCP组总并发症发生率高于LCBD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80岁及以上超高龄胆总管结石患者,应用LCBDE+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微创治疗策略在缩短住院总时间的同时,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具有一定腹腔镜手术经验的医院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 胆总管探查术 腹腔镜检查 胰胆管造影术 内窥镜逆行 超高龄
下载PDF
基于增强CT的影像组学模型对BCLC B期肝细胞癌治疗方式选择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胡志鹏 孙强 +1 位作者 胡泽民 陈伟强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21年第2期233-238,共6页
影像组学是一个新兴的领域,通过从不同的医疗图像中挖掘高通量的特征数据筛选能够反映肝癌异质性的标记物并建立相应的模型有助于BCLC B期(中期)肝癌的风险分层、治疗反应评估、预后预测,有助于辅助临床决策,为BCLC B期肝癌患者提供个... 影像组学是一个新兴的领域,通过从不同的医疗图像中挖掘高通量的特征数据筛选能够反映肝癌异质性的标记物并建立相应的模型有助于BCLC B期(中期)肝癌的风险分层、治疗反应评估、预后预测,有助于辅助临床决策,为BCLC B期肝癌患者提供个体化治疗方案,提高生存率和治愈率。本文通过对BCLC B期肝癌的管理策略、影像组学在肝癌中的应用进行综述,进一步探讨了基于增强CT的影像组学模型在对BCLC B期肝细胞癌治疗方式选择中的巨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组学 BCLC B期肝细胞癌 中期肝癌 风险分层 治疗选择
下载PDF
microRNA-301在肝细胞癌中的诊断价值研究
4
作者 何坤 胡泽民 +2 位作者 阮嘉后 黄锐钦 罗启杰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 2018年第5期314-318,共5页
目的探讨micro RNA-301检测在肝细胞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7月中山市人民医院52例肝细胞癌手术患者术前血清标本(实验组),以及38名体检健康者血清标本作为对照组。定量PCR法测定两组患者血清micro RNA-301基因表达... 目的探讨micro RNA-301检测在肝细胞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7月中山市人民医院52例肝细胞癌手术患者术前血清标本(实验组),以及38名体检健康者血清标本作为对照组。定量PCR法测定两组患者血清micro RNA-301基因表达水平,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表达差异;应用ROC曲线探索其诊断截断值,对micro RNA-301表达水平进行诊断有效性评估;应用单因素分析患者micro RNA-301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对micro RNA-301相对表达水平和肝细胞癌巴塞罗那分期进行相关分析和方差分析。结果 (1)实验组患者血清micro RNA-301相对表达水平为0.035±0.01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021±0.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93,P<0.001)。(2)ROC曲线最佳截断值为0.203 850,敏感度为86.5%,特异度为63.2%,ROC曲线下面积为0.77(P<0.01),诊断效力有一定准确性。(3)micro RNA-301相对表达水平与患者年龄、性别及肿瘤大小无明显相关(P=0.409、0.236、0.096),与巴塞罗那分期、是否合并门静脉癌栓、甲胎蛋白(AFP)水平及HBs Ag是否阳性相关(P=0.001、0.017、0.007、<0.001)。其中巴塞罗那分期对预后影响相对较大,Pearson相关系数为0.825(P<0.001)。(4)巴塞罗那分期早期、中期及晚期例数分别为7、25、20例,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早期和中期患者micro RNA-301相对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45);晚期患者的micro RNA-301相对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早、中期患者(P=0.006、<0.001)。结论 micro RNA-301作为一种癌基因micro RNA,在肝细胞癌患者血清中表达上调,其相对表达水平与巴塞罗那分期、门静脉癌栓、AFP及HBs Ag相关,对肝细胞癌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微RNAS microRNA-301 诊断价值
原文传递
肝癌肝移植术前循环肿瘤细胞检测的预后价值 被引量:5
5
作者 何泳铸 何坤 +5 位作者 叶少炜 刘立文 黄锐钦 罗启杰 王泽亮 胡泽民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2021年第2期75-81,共7页
目的研究分析肝移植术前循环肿瘤细胞(CTC)检测评估预测受者肝癌复发与生存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中山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于2015年10月至2019年10月期间62例肝癌患者肝移植术前通过Cyttel法检测分析CTC,应用X-tile软件通过Kaplan-Meier法... 目的研究分析肝移植术前循环肿瘤细胞(CTC)检测评估预测受者肝癌复发与生存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中山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于2015年10月至2019年10月期间62例肝癌患者肝移植术前通过Cyttel法检测分析CTC,应用X-tile软件通过Kaplan-Meier法确定术前CTC最佳的截止值,并分析CTC与临床因素的关系;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其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Kaplan-Meier法描绘肝移植术后无瘤生存期和总生存期的生存曲线。结果确定术前CTC最佳临界值为3个/3.2 ml,将CTC≥3/3.2 mL设置为CTC阳性组,CTC<3个/3.2 ml设置为CTC阴性组;肝移植术前CTC阳性/阴性与术前甲胎蛋白(AFP)水平、最大肿瘤直径、淋巴转移、肝移植标准、分化程度呈显著相关(P<0.05);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模型法系发现术前CTC个数(HR:1.262,95%CI:1.069~1.489,P=0.006)、微血管侵犯(HR:2.657,95%CI:1.120~6.305,P=0.027)是肝癌肝移植术后无瘤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微血管侵犯(HR:3.738,95%CI:1.219-11.459,P=0.027)是影响肝癌肝移植术后总生存期唯一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CTC阳性/阴性与肿瘤复发或转移(未复发、肝内复发与远处转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90,P=0.020);术前CTC阴性、阳性患者在1年、2年、3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2.90%、68.70%、58.90%和49.00%、29.40%、22.10%;术前CTC阴性、阳性患者在1年、2年、3年总生存率为85.50%、77.10%、69.79%和64.90%、47.20%、40.50%。术前CTC阴性的无瘤生存率曲线高于CTC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前CTC阴性的总生存率曲线高于CTC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术前CTC检测对评估肝癌肝移植术后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肝细胞癌 循环肿瘤细胞 Cyttel检测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