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纤维鼻咽喉镜在上颌窦术腔病灶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肖辉良 区永康 张伟华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 2010年第5期260-263,共4页
目的探讨纤维鼻咽喉镜在鼻内镜术后上颌窦术腔病灶处理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联合应用纤维鼻咽喉镜技术处理鼻内镜手术后上颌窦术腔病灶46例,并针对不同的病变采用不同方法处理。结果随访6个月~1.8年,平均9.3个月。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量... 目的探讨纤维鼻咽喉镜在鼻内镜术后上颌窦术腔病灶处理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联合应用纤维鼻咽喉镜技术处理鼻内镜手术后上颌窦术腔病灶46例,并针对不同的病变采用不同方法处理。结果随访6个月~1.8年,平均9.3个月。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主观评价轻、中、重度病例数发生明显改变,分别由术前的15.22%、67.39%、17.39%改变为术后的71.74%、28.26%、0%,其中提示生活质量受影响的VAS>5由65.22%改变为10.87%,治疗前后Lund-Kennedy的客观评分中,息肉、水肿、鼻漏、瘢痕、结痂评分及总分均有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联合应用纤维鼻咽喉镜能有效处理上颌窦术腔残留或复发的病灶,提高上颌窦手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鼻咽喉镜 鼻内镜 上颌窦 术后治疗
下载PDF
硬管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28
2
作者 陈穗俊 郑亿庆 +3 位作者 区永康 梁象逢 张志刚 刘翔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期68-69,共2页
目的观察硬管耳内镜下对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行鼓膜置管术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106耳反复穿刺抽液后复发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在硬管耳内镜下行鼓膜切开置管术后的疗效及并发症。结果治愈70耳(66.0%),好转33耳(31.1%),无效3耳(2.9%... 目的观察硬管耳内镜下对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行鼓膜置管术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106耳反复穿刺抽液后复发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在硬管耳内镜下行鼓膜切开置管术后的疗效及并发症。结果治愈70耳(66.0%),好转33耳(31.1%),无效3耳(2.9%)。最常见的并发症为脱管(12耳,11.3%),其它并发症有:堵管7耳(4.9%),耳漏7耳(4.9%),拔管后鼓膜穿孔不愈合及鼓膜钙化斑各3耳(2.8%),鼓膜萎缩2耳(1.9%)。结论耳内镜下行鼓膜置管术方便、省时,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尤其在外耳道狭窄或过度弯曲时能提供良好视野,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内镜 分泌性中耳炎 鼓膜置管
下载PDF
前庭功能检查对突发性聋预后评估的意义 被引量:10
3
作者 区永康 梁象逢 +4 位作者 刘伟 杨海弟 郑亿庆 蔡翔 许耀东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54-156,共3页
目的评估突发性聋患者的前庭功能状况,探讨前庭功能与突聋预后的关系。方法运用视频眼震图(video-nystagmograhy,VNG)技术检查50例突发性聋患者的前庭功能。结果眼视动系统检查出现一项或以上异常共17例(34%);变位试验诊断为后半规管良... 目的评估突发性聋患者的前庭功能状况,探讨前庭功能与突聋预后的关系。方法运用视频眼震图(video-nystagmograhy,VNG)技术检查50例突发性聋患者的前庭功能。结果眼视动系统检查出现一项或以上异常共17例(34%);变位试验诊断为后半规管良性位置性眩晕3例(6%);温度试验单侧减弱23例(46%),伴优势偏向15例(30%)。无固视抑制失败。前庭功能与突发聋预后关系:伴发眩晕与否,其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伴单侧半规管功能受损者高频及重度听力损失高于半规管功能正常者,其预后亦差,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庭功能检查对突发性聋预后评估具有一定的价值。突聋伴前庭功能损害者其高频或重度听力损失发生率高于突聋且前庭功能正常组,预后亦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频眼震图 突发性聋 眩晕 前庭功能检查 预后
下载PDF
青春期后持续性假声的非手术治疗
4
作者 龙桦 陈穗俊 +1 位作者 梁象逢 郑亿庆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期52-52,共1页
关键词 青春期后持续性假声 非手术治疗 心理治疗
下载PDF
耳蜗性耳硬化症3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6
5
作者 区永康 张志刚 +4 位作者 陈穗俊 许耀东 杨海第 马燕 郑亿庆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4-16,20,共4页
目的:探讨耳蜗性耳硬化症的临床特点。方法:结合文献复习,报告3例2007年3月-2008年10月诊治的经高分辨颞骨CT确认的耳蜗性耳硬化症患者。结果:3例以反复发作性眩晕或(和)平衡障碍为首要主诉,同时有进行性听力下降病史。2例(各1耳)为单... 目的:探讨耳蜗性耳硬化症的临床特点。方法:结合文献复习,报告3例2007年3月-2008年10月诊治的经高分辨颞骨CT确认的耳蜗性耳硬化症患者。结果:3例以反复发作性眩晕或(和)平衡障碍为首要主诉,同时有进行性听力下降病史。2例(各1耳)为单纯感音神经性聋,考虑为"纯"耳蜗性耳硬化症,其余为伴不同程度骨导下降的混合性聋。高分辨颞骨CT的特点:耳蜗、前庭、半规管及内耳道等部位可见低密度区,耳蜗区呈现"晕影"征或"双环"征,密度有不均。结论:对不能解释原因的感音神经性聋、存在前庭症状的混合性聋并呈进行性听力下降的慢性病史者应考虑耳蜗性耳硬化症的可能,CT对耳蜗性耳硬化症的临床诊断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蜗性耳硬化症 诊断 高分辨颞骨CT
原文传递
嵌入法脂肪鼓膜修补术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7
6
作者 区永康 郑亿庆 +2 位作者 陈穗俊 刘翔 刘伟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3期609-610,共2页
关键词 内镜 脂肪组织 鼓膜修补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