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二聚体在女性恶性肿瘤病情监测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1
作者 林颖欣 庞丹梅 +2 位作者 胡倩 段海波 李财枝 《广州医药》 2019年第2期28-33,共6页
目的初步探讨D-二聚体对判断女性恶性肿瘤病情和疗效观察的应用价值与诊断效能。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12月间在佛山第一人民医院乳腺肿瘤内科住院治疗的女性恶性肿瘤患者149例,早期术后患者(术后组)58例,晚期复发转移患者(晚期组)9... 目的初步探讨D-二聚体对判断女性恶性肿瘤病情和疗效观察的应用价值与诊断效能。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12月间在佛山第一人民医院乳腺肿瘤内科住院治疗的女性恶性肿瘤患者149例,早期术后患者(术后组)58例,晚期复发转移患者(晚期组)91例,测定其接受化疗前后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分别记作D1、D2),分析D-二聚体浓度变化(ΔD=D2-D1)与疗效的相关性。D-二聚体浓度(ng/mL)用中位数(四分位间距)表示,治疗前后配对样本比较用Wilcoxon秩和检验,两组间独立+样本比较用Mann-Whitney U检验,以Spearman法分析两组资料的相关性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术后组患者化疗后D-二聚体水平低于化疗前(ΔD=-184.8,P<0.0001),D1、D2均与年龄正相关(P<0.01),r^2分别为0.356,0.389。晚期组患者中,化疗后有33例出现病情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 PD组),58例获得疾病缓解或稳定(非PD组)。PD组化疗前基线水平高于非PD组(1 586 vs 754.2,P<0.01),接受化疗后PD组D-二聚体较基线水平升高(ΔD=1 124,P<0.0001),非PD组较基线水平下降(ΔD=-153.3,P=0.004 5),PD组化疗后D-二聚体水平高于非PD组(2 511 vs 525.8,P<0.01)。以ΔD、D1、D2诊断是否PD分别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结果显示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 603(95%CI:0.768 5~0.952 0)、0.674 0(95%CI:0.558 2~0.759 7)、0.895 6(95%CI:0.829 1~0.962 1),对诊断PD有一定准确性。当ΔD<-145.4 ng/mL、D1>1 375 ng/mL、D2>1 033 ng/mL时,Youden指数最大,诊断PD的准确性较高。结论血浆D-二聚体的变化与肿瘤负荷密切相关,有助于女性恶性肿瘤病情的判断和疗效观察及评价预后,对辅助判断病情进展上的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二聚体 恶性肿瘤 预后 诊断效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