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多探头扫查在诊断新生儿颅脑疾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伍卫如 陈烔垣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7年第19期3071-3072,3075,共3页
目的观察分析超声多探头扫查在诊断新生儿颅脑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本院2015年10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80例新生儿颅脑疾病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超声诊断方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0例。观察组患儿采用多探头扫查方法进行... 目的观察分析超声多探头扫查在诊断新生儿颅脑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本院2015年10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80例新生儿颅脑疾病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超声诊断方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0例。观察组患儿采用多探头扫查方法进行诊断,对照组患儿则采用低频探头扫查进行诊断。所有患儿均行MRI检查进行验证,采用不同的诊断方法后两组患儿的诊断结果比较。结果采用不同超声扫查方法诊断两组患儿的颅脑疾病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诊断准确率为90.00%,对照组患儿诊断准确率为75.00%,两组患儿的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相差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新生儿颅脑疾病患儿采用超声多探头扫查进行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和临床诊断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超声 颅脑疾病 诊断 新生儿
下载PDF
比较腹部B超CT和超声内镜对不同临床分期慢性胰腺炎诊断价值 被引量:1
2
作者 崔伟珍 《心电图杂志(电子版)》 2018年第3期109-110,共2页
目的比较腹部B超、CT和超声内镜对不同临床分期慢性胰腺炎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自2017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53例不同临床分期慢性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腹部B超、CT和超声内镜检查,以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 目的比较腹部B超、CT和超声内镜对不同临床分期慢性胰腺炎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自2017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53例不同临床分期慢性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腹部B超、CT和超声内镜检查,以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三种诊断方式对不同分期慢性胰腺炎的检出率。结果对1期慢性胰腺炎,超声内镜检出率(80.0%)>腹部CT(55.0%)>腹部B超(45.0%),超声内镜与其他两组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部CT与腹部B超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2、3期慢性胰腺炎,三种检查方式的检出率对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腹部B超、CT和超声内镜对不同临床分期慢性胰腺炎均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其中超声内镜对早期慢性胰腺炎的检出率较高,因此,早期对辨识不清的影像可考虑采用超声内镜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B超 CT 超声内镜 慢性胰腺炎
下载PDF
经会阴三维超声评价不同分娩方式初产妇肛门括约肌复合体和盆膈裂孔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3
3
作者 张秀丽 曹韵清 +3 位作者 袁雅婷 温影红 肖汀 马穗红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1年第10期1916-1920,共5页
目的:探讨经会阴三维超声在不同分娩方式初产妇肛门括约肌复合体(ASC)和盆膈裂孔(PH)影响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进行分娩的初产妇150例,按照分娩方式分成阴道分娩组71例,剖宫产组79例,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对所有... 目的:探讨经会阴三维超声在不同分娩方式初产妇肛门括约肌复合体(ASC)和盆膈裂孔(PH)影响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进行分娩的初产妇150例,按照分娩方式分成阴道分娩组71例,剖宫产组79例,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对所有受试者均实施经会阴三维超声检查,比较两组缩肛动作下肛门内括约肌(IAS)远端、中端及远端平面厚度,肛门外括约肌(EAS)远端平面及耻骨直肠肌(PRM)中端平面厚度,分娩前、产后6周、产后3个月PH左右径、PH前后径以及PH面积.结果:两组孕妇年龄、孕周及体质指数比较无差异(P>0.05),阴道分娩组IAS近端6点钟方向、12点钟方向平面厚度以及IAS中端、12点钟方向平面厚度均小于剖宫产组(P<0.05).阴道分娩组EAS远端12点钟方向平面厚度小于剖宫产组(P<0.05).阴道分娩组产后6周的PH左右径大于剖宫产组(P<0.05).阴道分娩组产后6周的PH前后径大于剖宫产组(P<0.05).阴道分娩组产后6周的pH面积大于剖宫产组(P<0.05).结论:经会阴三维超声可有效评估初产妇ASC和PH的影响情况,分娩会对初产妇ASC和PH产生影响,阴道分娩的初产妇产后存在明显的ASC厚度减小和PH增大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产妇 分娩方式 经会阴三维超声 肛门括约肌复合体 盆膈裂孔
原文传递
原发女性尿道腺癌一例
4
作者 陈炯垣 刘芳 伍卫如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89-590,共2页
患者女,83岁,2016年1月12日因"痛风性关节炎10余年,尿频、尿急1月余"入院。体格检查:双侧肾区无隆起及叩击痛,双侧肋腰点、肋脊点无压痛,双侧输尿管区无压痛,外生殖器形态正常,阴道前壁稍肿胀。血常规提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患者女,83岁,2016年1月12日因"痛风性关节炎10余年,尿频、尿急1月余"入院。体格检查:双侧肾区无隆起及叩击痛,双侧肋腰点、肋脊点无压痛,双侧输尿管区无压痛,外生殖器形态正常,阴道前壁稍肿胀。血常规提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尿液红细胞计数62个/μl,白细胞计数180个/μl,潜血(+),尿培养显示无细胞及真菌生长。大便潜血(-)。凝血功能4项未见异常。女性肿瘤标志物筛查示,CA242101.47 U/ml。入院诊断:(1)痛风性肾病(慢性肾脏病3期);(2)泌尿系感染。入院1周后尿液分析示,红细胞计数14168个/μl,白细胞计数24个/μl,潜血(+++),尿蛋白(++)。会阴超声检查示,尿道壁全段弥漫性增厚,考虑炎症可能性大。膀胱镜检查示,尿道内口局部水肿出血伴狭窄。患者经抗感染及对症治疗后症状缓解,遂出院。出院后仍有尿频、尿急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性关节炎 膀胱镜检查 泌尿系感染 尿道内口 阴道前壁 局部水肿 大便潜血 尿培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