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鼻咽癌放疗患者实施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对副作用的减轻效果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朱楚云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5年第10期1529-1530,共2页
目的探究鼻咽癌放疗患者实施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对副作用的减轻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7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100例鼻咽癌放疗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临床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实施综合护理... 目的探究鼻咽癌放疗患者实施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对副作用的减轻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7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100例鼻咽癌放疗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临床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实施综合护理,最后比较两组放疗副作用。结果在副作用症状方面,观察组患者副作用出现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在副作用程度方面,观察组患者的副作用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鼻咽癌放疗患者实施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减轻患者放疗副作用,提高患者康复水平、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放疗 综合护理 副作用 效果
下载PDF
放疗同步替吉奥+顺铂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袁岳宏 林连兴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第20期1-3,共3页
目的评价放疗同步替吉奥(S-1)+顺铂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LA-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4例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12例。所有患者均行三维适形放疗(3D-CRT),A组采用放疗同步替吉奥+顺铂治疗,B组... 目的评价放疗同步替吉奥(S-1)+顺铂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LA-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4例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12例。所有患者均行三维适形放疗(3D-CRT),A组采用放疗同步替吉奥+顺铂治疗,B组采用放疗同步多西他赛+顺铂治疗。比较两组近期疗效、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及毒副反应。结果 A组近期总缓解率(ORR)为75.0%,近期疾病控制率(DCR)为83.3%,B组近期ORR和DCR均为100.00%;两组近期ORR和DC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的中位PFS分别为8.1个月和11.6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中位OS分别为17.9个月和22.7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Ⅲ~Ⅳ度脱发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粒细胞减少性发热、恶心、呕吐、疲乏、放射性食管炎、神经毒性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疗同步替吉奥+顺铂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位PFS劣于标准同步放化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放化疗 替吉奥 顺铂 多西他赛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不同放化疗方式的对比 被引量:9
3
作者 袁岳宏 林连兴 《广东医学》 CAS 2018年第3期421-424,427,共5页
目的评价不同放化疗结合方式治疗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54例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患者按不同放化疗方式分为3组:化疗序贯放疗组(A组)17例,同步放化疗组(B组)17例,放疗序贯化疗组(C组)20例。3组化疗方案均选用多西他赛... 目的评价不同放化疗结合方式治疗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54例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患者按不同放化疗方式分为3组:化疗序贯放疗组(A组)17例,同步放化疗组(B组)17例,放疗序贯化疗组(C组)20例。3组化疗方案均选用多西他赛或紫杉醇脂质体联合铂类,共4~6个疗程。3组骨转移灶放疗剂量为20 Gy/5次/1周或30 Gy/10次/2周。严密观察3组骨痛缓解情况、肺部客观缓解率(ORR)、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及总生存期(OS),并评价安全性。结果 A、B组化疗2个疗程后骨痛缓解率分别为29.4%和88.2%,C组放疗结束2周后骨痛缓解率为80.0%,A组骨痛缓解率明显低于B组和C组(P<0.001),B组与C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放化疗结束后1、3个月,A、B、C三组骨痛缓解率均超过80%,3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2及P=0.064)。A、B、C三组肺原发灶的ORR分别为29.4%、35.3%和25.0%,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7)。A、B、C三组的中位PFS分别为7.3个月、7.8个月和4.7个月(P=0.061);两两比较,A组和B组中位P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28),A组中位PFS长于C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4),B组中位PFS长于C组(P=0.036)。A组、B组、C组的中位OS分别为11.9个月、11.9个月和9.0个月(P=0.047);两两比较,A组和B组中位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6),A、B组中位OS均长于C组(P=0.044,P=0.043)。1年及2年生存率分别为41.2%、35.3%、30.0%及11.7%、11.7%、5.0%。安全性方面,B组Ⅲ~Ⅳ度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粒细胞减少性发热及乏力发生率高于A组和C组(P均<0.05)。结论对于未行基因检测或检测结果阴性的非小细胞肺癌伴骨转移患者,放疗序贯化疗可获得满意的疼痛缓解率,但降低了无进展生存和总生存时间;化疗序贯放疗使骨痛获得缓解的时间延缓,但可获得较好的生存;同步放化疗可获得满意的疼痛缓解率和良好的生存,但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骨转移 放疗 化疗
下载PDF
诱导化疗并三维适形放疗加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被引量:2
4
作者 张庆宏 林连兴 +2 位作者 陈楚云 徐志渊 蔡舜吼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3年第13期1959-1961,共3页
目的观察诱导化疗并三维适形放疗加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将30例局部晚期NSCLC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15例:采用诱导化疗+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放疗,第1天,第8天,长... 目的观察诱导化疗并三维适形放疗加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将30例局部晚期NSCLC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15例:采用诱导化疗+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放疗,第1天,第8天,长春瑞滨25mg/m2,第2~4天,顺铂30mg/m2;第1—14天,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7.5mg/m2,间隙7d后,重复使用,共2—4个疗程。对照组15例:采用诱导化疗+放疗,第1天,第8天,长春瑞滨25mg/m2+第2—4天,顺铂30mg/m2。放疗均采用三维适形放疗,处方剂量为60~68Gy/30—34次。用WHO的标准评价疗效,比较有效率、毒副反应、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1年生存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CR+PR)分别为66.7%和60.0%,(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分别是12个月和10个月。观察组和对照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是20个月和18个月。两组1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0.0%(12/15)和73.3%(11/15),(P〉0.05)。两组主要毒副反应为血液毒性、胃肠道反应、放射性食管炎和放射性肺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诱导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在客观缓解率和总生存率方面均有所提高,毒副反应可以耐受,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结果有待进一步的随机多中心Ⅲ期临床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内皮抑素类 长春瑞滨 放射疗法 适形
原文传递
护理干预对雾化吸入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朱楚云 郭少华 +2 位作者 庄丽华 林连兴 陈画华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4年第10期154-155,共2页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雾化吸入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影响。方法:60例雾化吸入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SAS及SDS评分。结果...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雾化吸入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影响。方法:60例雾化吸入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SAS及SDS评分。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6.7%,显著高余对照组的70.0%(P<0.05);实验组放射性食管炎和放射性肺炎各分级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降低(P<0.05);实验组SAS和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雾化吸入改善放化疗肺部症状的同时予以护理干预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和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NSCLC) 雾化吸入 护理干预
原文传递
保留灌肠防治放射性直肠炎
6
作者 陈楚云 林妙真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3年第18期2763-2765,共3页
目的探讨保留灌肠对放射性直肠炎的防治效果。方法将120例盆腔恶性肿瘤放疗患者按数字表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观察组放疗后2-14d开始保留灌肠,每天1次。对照组放疗后期当患者出现放射性直肠炎时,开始保留灌肠,每天1次。观察两组... 目的探讨保留灌肠对放射性直肠炎的防治效果。方法将120例盆腔恶性肿瘤放疗患者按数字表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观察组放疗后2-14d开始保留灌肠,每天1次。对照组放疗后期当患者出现放射性直肠炎时,开始保留灌肠,每天1次。观察两组患者放疗期间放射性直肠炎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结果观察组放射性直肠炎发生率为3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3.3%(X^2=47.623,P=0.000);观察组Ⅱ、Ⅲ度放射性直肠炎发生率分别为3.3%、0,均低于对照组的26.7%、6.7%(X^2=12.810、4.138,P=0.000、0.042);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0%(X^2=32.558,P=0.000)。结论保留灌肠能有效治疗放射性直肠炎,放疗后即开始行保留灌肠,效果更加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 直肠炎 保留灌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