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萝卜提取物对大鼠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血清炎症因子及胃肠动力的影响 被引量:11
1
作者 肖志强 钟卫权 刘其龙 《中国当代医药》 2018年第20期4-7,共4页
目的观察白萝卜提取物对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大鼠血清炎症因子及胃肠动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4只成年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每组各8只,采用肠管表面擦拭法建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模型。生理盐水组(NS组)、白萝卜提取物组(Rex组)... 目的观察白萝卜提取物对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大鼠血清炎症因子及胃肠动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4只成年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每组各8只,采用肠管表面擦拭法建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模型。生理盐水组(NS组)、白萝卜提取物组(Rex组)及莫沙必利组(Mos组)分别予以生理盐水、白萝卜提取物及莫沙必利灌胃1 ml/100 g一周,每天2次。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并观察小肠推进情况。结果 Rex组的hs-CRP、IL-6、IL-8、TNF-α表达水平显著低于NS组和Mo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ex组的回肠黏膜损伤评分显著低于NS组和Mo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ex组大鼠的24 h小肠推进比明显高于NS组和Mo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萝卜提取物可以降低炎性肠梗阻大鼠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促进小肠蠕动增加,为治疗术后肠梗阻提供新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 炎症因子 胃肠动力 白萝卜提取物
下载PDF
半夏泻心汤联合谷氨酰胺治疗化疗相关性腹泻及调节肠道菌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何文广 刘小梨 +1 位作者 刘其龙 谢意程 《广东医学》 CAS 2023年第1期25-32,共8页
目的研究半夏泻心汤联合谷氨酰胺对化疗相关性腹泻的治疗作用及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选择SPF级雄性SD大鼠30只,分为空白对照组(Ctrl组)、化疗相关性腹泻模型组(CID组)、半夏泻心汤组(BXT组)、谷氨酰胺组(Gln组)、半夏泻心汤+谷氨酰胺... 目的研究半夏泻心汤联合谷氨酰胺对化疗相关性腹泻的治疗作用及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选择SPF级雄性SD大鼠30只,分为空白对照组(Ctrl组)、化疗相关性腹泻模型组(CID组)、半夏泻心汤组(BXT组)、谷氨酰胺组(Gln组)、半夏泻心汤+谷氨酰胺组(BXT+Gln组),每组6只SD大鼠。Ctrl组每天灌胃给药2 mL生理盐水;CID组、BXT组、Gln组、BXT+Gln组在第1~8天分别灌胃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半夏泻心汤2.5 g/kg,谷氨酰胺1 g/kg、半夏泻心汤2.5 g/kg+谷氨酰胺1 g/kg,在给药的第3~8天同时腹腔注射氟尿嘧啶40 mg/kg。给药过程中观察大鼠体征变化并进行腹泻评分,给药结束后取病变结肠部位做病理检查,收集血清进行生化及ELISA检测,收集每只老鼠粪便做肠道菌群测序。结果与CID组相比,半夏泻心汤联合谷氨酰胺干预后体重和进食等一般体征情况有明显改善,腹泻评分显著下降(P<0.01);病理染色显示结肠组织炎性细胞浸润减少,肠绒毛水肿减轻,腺体排列相对有序;血清中丙二醛(MDA)显著下降(P<0.001),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显著上升(P<0.001),同时二胺氧化酶(DAO)、内毒素(ET)和D-乳酸脱氢酶(D-LDH)显著下降(P<0.01)。半夏泻心汤和谷氨酰胺联合使用的效果也显著优于两者药物单独使用。肠道菌群结果也提示其能够提高厚壁菌门(Firmicutes)、髌骨细菌门(Patescibacteria)丰度,降低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丰度,恢复原有肠道菌群结构。结论半夏泻心汤联合谷氨酰胺能够减轻化疗时肠黏膜屏障损伤,减少化疗相关性腹泻的产生,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肠道菌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疗相关性腹泻 半夏泻心汤 谷氨酰胺 肠黏膜屏障
下载PDF
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与传统开腹手术的临床应用比较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杨世斌 肖隆斌 +2 位作者 李明哲 黎文峰 何裕隆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5年第12期12-15,共4页
目的比较分析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与传统开腹手术的临床应用,探讨腔镜手术的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9年8月~2011年8月共50例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与同期68例传统开腹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病理及解剖资料,同时比较术后住院... 目的比较分析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与传统开腹手术的临床应用,探讨腔镜手术的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9年8月~2011年8月共50例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与同期68例传统开腹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病理及解剖资料,同时比较术后住院天数、手术总时间、术中总出血量、清扫的淋巴结个数、手术费用、排气时间、术后出现并发症及生存率情况。结果临床资料显示在性别、年龄、BMI、病理分型和浸润深度及术后清扫淋巴结总数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手术出血量分别为(46.73±21.34)ml和(133.5±21.23)ml,术后排气时间为(3.09±0.46)d和(5.01±1.00)d,术后住院天数为(6.84±1.03)d和(11.72±1.1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生存时间、复发和转移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术是安全、可靠、微创的手术方式,相比开腹手术具有明显优势,可广泛在不同级别医院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低位直肠癌 传统开腹手术
下载PDF
热休克蛋白90抑制剂17-DMAG联合5-FU对人胃癌裸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吴文辉 朱佳成 +3 位作者 罗特东 杨平 曹金鹏 肖隆斌 《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 2015年第2期99-105,共7页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90(HSP90)抑制剂17-二甲基胺乙基-17-去甲氧基格尔德霉素(17-DMAG)联合5-FU对人胃癌裸鼠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用人胃癌组织块接种于裸鼠皮下,建立裸鼠人胃癌移植瘤模型;将荷瘤裸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17-DMAG...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90(HSP90)抑制剂17-二甲基胺乙基-17-去甲氧基格尔德霉素(17-DMAG)联合5-FU对人胃癌裸鼠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用人胃癌组织块接种于裸鼠皮下,建立裸鼠人胃癌移植瘤模型;将荷瘤裸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17-DMAG组(腹腔注射17-DMAG 25 mg/kg)、5-氟尿嘧啶(5-FU)组(腹腔注射5-FU 20 mg/kg)、联合组(腹腔注射17-DMAG 25 mg/kg,5-FU 20 mg/kg,调整药物浓度到总量10 ml/kg)及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0 ml/kg),每周3次,4周后测量裸鼠移植瘤的体积及重量,HE染色观察形态学变化,同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肿瘤组织中CD31(以阳性细胞数计算肿瘤微血管密度,MVD)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结果17-DMAG组移植瘤体积为(286.24±20.83)mm^3,5-FU组移植瘤体积为(358.62±23.54)mm^3,联合组移植瘤体积为(216.82±21.65)mm^3,对照组移植瘤体积为(926.46±108.62)mm^3,前三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移植瘤重量比较,联合组(0.55±0.03)g、17-DMAG组(1.13±0.12)g和5-FU组(1.29±0.15)g均明显低于对照组(3.11±0.17)g(均P<0.05);联合组瘤重比其他两组单药实验组明显减轻,有统计学差异(P<0.05);17-DMAG与5-FU两组之间的瘤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联合组MVD(20.36±1.38)、17-DMAG组MVD(21.43±1.24)比5-FU组(37.28±1.63)、对照组(37.68±1.54)均明显减少(P<0.05);而联合组与17-DMAG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5-FU组和对照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联合组和17-DMAG组肿瘤组织中VEGF的表达分别为(P>0.05)(14.83±3.78)和(15.39±4.37),与5-FU组(25.76±7.12)和对照组(36.45±7.45)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组和17-DMAG组之间以及5-FU组和对照组之间VEGF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热休克蛋白90抑制剂17-DMAG可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的生成。当联合使用17-DMAG与5-FU时,对胃癌细胞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17-DMAG与5-FU之间具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HSP90抑制剂 5-氟尿嘧啶
下载PDF
不同年龄阶段结直肠癌的病理特点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郭东义 杨世斌 +2 位作者 黎文峰 肖隆斌 李明哲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6年第7期1-5,共5页
目的探讨并分析3种不同年龄阶段结直肠癌的病理特点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994年8月~2011年12月收治的3 069例结直肠癌患者,按照年龄≤44岁、45~59岁、≥60岁分为青年(517例)、中年(886例)、老年(1 666例)3组,收集并比较病理特点... 目的探讨并分析3种不同年龄阶段结直肠癌的病理特点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994年8月~2011年12月收治的3 069例结直肠癌患者,按照年龄≤44岁、45~59岁、≥60岁分为青年(517例)、中年(886例)、老年(1 666例)3组,收集并比较病理特点和随访预后资料。结果性别、家族史、是否有腹水、肿瘤位置、脏器是否切除、T分期、Duke’s分期、组织病理分型、分化程度与青、中、老年患者结直肠癌发生有相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青年、中年、老年组3、5年生存率分别为63%、54%和75%、71%和65%、57%。结论不同年龄阶段的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均有不同,年青患者多为低分化,Duke’s分期多为C期、印戒细胞癌为主,恶性程度高,预后差。但年龄不是决定预后的关键因素,因此,应充分加强青年结直肠癌的早期检查、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青年 临床病理 预后
下载PDF
直肠癌骶前复发的流行病学研究与外科治疗现状 被引量:2
6
作者 杨世斌 韩方海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51-455,共5页
直肠癌骶前复发是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的一种特殊类型,指复发肿瘤累及骶骨前方软组织和(或)骶骨骨性结构。骶前复发是直肠癌局部复发的常见形式,占局部复发类型比例的15.63%~41.67%。根据文献报道,骶前局部复发率在2.8%~4.8%之间。直肠... 直肠癌骶前复发是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的一种特殊类型,指复发肿瘤累及骶骨前方软组织和(或)骶骨骨性结构。骶前复发是直肠癌局部复发的常见形式,占局部复发类型比例的15.63%~41.67%。根据文献报道,骶前局部复发率在2.8%~4.8%之间。直肠癌骶前复发与肿瘤临床分期、病理学类型、手术方式、(新)辅助放化疗、肿瘤距肛门距离、环周切缘阳性、淋巴结转移以及单侧侧方淋巴结清扫等临床因素有关。术后定期复查是早期发现直肠癌骶前复发的重要措施。CT和MRI的诊断是骶前复发的重要检查方法。骶前复发往往合并其他部位局部复发和远隔脏器转移,我们将骶前复发分为以下3种情况:(1)骶前复发合并远处转移;(2)骶前复发合并盆侧壁或侧方淋巴结转移、或其他脏器及吻合口复发;(3)单纯骶前复发。根据多学科团队讨论评估,针对不同类型,治疗方案和手术方式各异。如肿瘤未侵犯到骶(S)2~3以上关节面,复发灶联合骶尾骨的切除应作为首选;如骶前复发合并前向型复发,可以联合盆腔脏器切除;如合并盆侧壁复发,可以行髂内动静脉切除以及侧方淋巴结、腹主动脉周围淋巴结清扫。R0切除可以提高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骶前复发 流行病学 外科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