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J-1蛋白在喉鳞状细胞癌与Hep-2细胞系表达 被引量:5
1
作者 祝小林 雷文斌 +2 位作者 何小洪 贾涛 苏振忠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42-145,151,共5页
【目的】探讨DJ-1基因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及Hep-2细胞系中的表达特征。【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方法,检测15例喉鳞状细胞癌手术切除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黏膜标本和Hep-2细胞系的DJ-1蛋白。【结果】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与Hep-2细胞系中D... 【目的】探讨DJ-1基因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及Hep-2细胞系中的表达特征。【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方法,检测15例喉鳞状细胞癌手术切除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黏膜标本和Hep-2细胞系的DJ-1蛋白。【结果】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与Hep-2细胞系中DJ-1蛋白均有表达;DJ-1蛋白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的表达水平分别高于癌旁组织、正常黏膜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098,P=0.002);低分化喉癌较高分化喉癌的DJ-1水平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99,P=0.008);喉癌的临床分期和年龄与DJ-1蛋白的表达没有相关性(t=0.476,P=0.642;t=0.019,P=0.985)。【结论】喉鳞状细胞癌组织及Hep-2细胞系中均有DJ-1蛋白的表达,喉鳞癌组织内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和黏膜组织;DJ-1基因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可能提示它参与了喉癌的发生发展的有关过程,为基因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J-1蛋白 喉鳞状细胞癌 间接免疫荧光方法
下载PDF
长透析龄腹膜透析患者退出原因特征分析及管理策略 被引量:4
2
作者 林建雄 易春燕 +2 位作者 张小丹 毛海萍 阳晓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20年第11期955-958,共4页
目的:分析长透析龄(≥60.0透析月)腹膜透析(腹透)患者退出腹透的临床特征,探讨长透析龄腹透患者的随访管理策略。方法:纳入2017年01月~2017年12月本中心随访的腹透患者。收集患者的人口学、退出状况等资料。分析患者退出原因的特点,为... 目的:分析长透析龄(≥60.0透析月)腹膜透析(腹透)患者退出腹透的临床特征,探讨长透析龄腹透患者的随访管理策略。方法:纳入2017年01月~2017年12月本中心随访的腹透患者。收集患者的人口学、退出状况等资料。分析患者退出原因的特点,为制定管理策略提供依据。结果:研究纳入1069例腹透患者,平均年龄(45.0±14.1)岁,男609例(占57.0%),糖尿病患者166例(占15.5%),心血管病(CVD)病史者140例(占13.1%)。中位透析时间46.7(22.2~78.8)月。长透析龄患者411例(占38.4%)。共有195例(18.2%)患者退出随访:非长透析龄组患者111例,退出原因依次为移植(45.9%)、转血透(27.0%)和死亡(22.5%);长透析龄组84例,退出原因与非长透析龄组患者相反,依次为死亡(48.8%)、转血透(26.2%)和移植(16.7%),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长透析龄组患者的死亡的主要原因为CVD、感染和衰竭/恶液质,转血透的主要原因分别为腹膜炎、透析不充分和超滤衰竭。结论:长透析龄患者占随访人数的38.4%。导致长透析龄患者退出腹透的前三位原因为死亡、转血透和移植。应加强对长透析龄腹透患者的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透析 长透析龄 退出 管理
下载PDF
中文版口渴痛苦量表在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中的信度及效度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邓菲 吕珊 +3 位作者 易春燕 阳晓 陈崴 林建雄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22年第9期768-771,共4页
目的:评价中文版口渴痛苦量表(thirst distress scale,TDS)应用于国内维持性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人群的信度和效度。方法:应用口渴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及TDS分别评价维持性PD患者口渴状况及痛苦程度,并... 目的:评价中文版口渴痛苦量表(thirst distress scale,TDS)应用于国内维持性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人群的信度和效度。方法:应用口渴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及TDS分别评价维持性PD患者口渴状况及痛苦程度,并用SPSS 24.0分析软件对TDS量表行信度和效度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312例PD患者,其中男163例(占52.24%),平均年龄(45.74±13.58)岁。信度显示中文版TDS的内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sα系数为0.918。量表各条目水平的内容效度指数为0.724~0.835(P<0.001)。量表水平的平均内容指数为0.780(P<0.001)。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1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0.65%。量表与VAS的相关系数r为0.439。结论:中文版TDS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用于评价维持性PD患者口渴痛苦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渴痛苦量表 信度 效度 腹膜透析
下载PDF
出口处护理操作者对老年腹膜透析患者导管出口处感染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鲁树超 吕珊 +2 位作者 于晓丽 阳晓 林建雄 《中国血液净化》 CSCD 2022年第6期461-464,共4页
目的探讨出口处护理操作者对老年腹膜透析患者导管出口处感染的影响。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2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腹膜透析中心置管的年龄≥60岁的腹膜透析患者的相关资料。结果213例老年腹膜透析患者纳入本研究。28例(1... 目的探讨出口处护理操作者对老年腹膜透析患者导管出口处感染的影响。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2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腹膜透析中心置管的年龄≥60岁的腹膜透析患者的相关资料。结果213例老年腹膜透析患者纳入本研究。28例(13.1%)腹膜透析患者发生30例次出口处感染,出口处感染率为80.9患者月(0.15次/患者年)。出口处护理操作者评估结果显示:平均年龄(52.7±14.6)岁,男性占41.8%;患者自行出口处护理者占27.2%,出口处护理者不固定占15.0%,未经培训者占10.8%。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出口处护理者不固定(HR=2.989,95%CI:1.089~8.206,P=0.034)、出口处护理者未经过培训(HR=3.829,95%CI:1.630~8.994,P=0.002)、患者门诊随访间隔时间≤3个月(HR=0.389,95%CI:0.179~0.845,P=0.017)是老年腹膜透析患者导管出口处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老年腹膜透析患者出口处感染发生率为0.15次/患者年。出口处护理者固定、护理者经规范培训、患者门诊随访间隔≤3个月可能会减少出口处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透析 出口处感染 老年患者 出口处护理者
下载PDF
持续质量改进对降低腹膜透析患者首年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发生率的作用 被引量:19
5
作者 林建雄 易春燕 +5 位作者 于晓丽 张小丹 吴晓凤 阳晓 毛海萍 余学清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588-594,共7页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CQI)对降低首年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发生率的作用。方法纳入2006—2016年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新置管的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入组患者按照置管时间分为4组:CQI前2006—2007年置管患者(A组),CQI后Ⅰ期2008—201...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CQI)对降低首年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发生率的作用。方法纳入2006—2016年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新置管的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入组患者按照置管时间分为4组:CQI前2006—2007年置管患者(A组),CQI后Ⅰ期2008—2010年置管患者(B组),CQI后Ⅱ期2011—2013年置管患者(C组),CQI后Ⅲ期2014—2016年置管患者(D组)。运用设计、实施、检验和应用(PDCA)四步法,改进首年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处理和预防流程。所有患者随访12个月或随访至期间退出腹膜透析。采用Poisson检验比较CQI前后的腹膜炎发生率。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383例腹透患者,其中A组、B组、C组、D组分别为346例、850例、688例、499例。患者年龄(47.1±15.8)岁,男性1409例(59.1%),糖尿病肾病者510例(21.4%),随访(10.9±2.8)个月。与A组相比,C组(CQIⅡ期)首年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总体发生率下降(0.156次/患者年比0.234次/患者年,P=0.020);亚组分析显示,CQI后各期首年革兰阳性菌腹膜炎发生率均下降(0.052、0.049、0.054次/患者年比0.104次/患者年,均P<0.05);革兰阴性菌腹膜炎发生率曾一过性上升,经进一步改进后亦有所下降(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CQI与首年革兰阳性菌腹膜炎的发生率独立相关(HR=0.526,95%CI 0.349~0.792,P=0.002)。结论应用CQI能有效降低腹膜透析首年革兰阳性菌腹膜炎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透析 腹膜炎 质量改进
原文传递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患者透析导管相关性感染的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 被引量:28
6
作者 刘晓天 叶红坚 +7 位作者 郑勋华 郑智华 陆苗青 钟忠 詹翠芳 温穗溱 陈崴 余学清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21-328,共8页
目的探讨接受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患者透析导管相关性感染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6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采用无隧道双腔中心静脉置管行CRRT患者的人口学及临床资料,按照有无导管相关性... 目的探讨接受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患者透析导管相关性感染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6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采用无隧道双腔中心静脉置管行CRRT患者的人口学及临床资料,按照有无导管相关性感染分为感染组与未感染组。统计和分析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病率、病原学特征;比较感染组与未感染组患者的临床表现特征;多因素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364例CRRT患者(中心静脉置管437例次)入选本研究。与未感染组相比,导管相关性感染组患者入住ICU(P=0.007)、置管时合并休克(P=0.030)、接受过免疫抑制药物治疗(P=0.002)和持续使用儿茶酚胺类血管活性药物(P=0.001)的比例较高;血红蛋白(P=0.017)、血肌酐(P=0.004)、血清脑钠素(P=0.005)水平较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和导管腔内定植的感染率分别为3.565例/千导管日和2.228例/千导管日。导管相关性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中37.5%的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和20.0%的腔内定植感染是由鲍曼不动杆菌引起。多因素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女性(HR=2.151,P=0.029)、合并糖尿病(HR=2.807,P=0.016)、持续使用儿茶酚胺类血管活性药物(HR=2.655,P=0.012)和免疫抑制状态(HR=2.203,P=0.037)是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CRRT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和腔内定植的感染率为3.565例/千导管日和2.228例/千导管日,主要的病原菌为革兰阴性菌,女性、合并糖尿病、免疫抑制状态和持续使用儿茶酚胺类血管活性药物是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替代治疗 中心静脉导管 导管相关性感染 危险因素 病原菌
原文传递
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水平与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关联性分析 被引量:12
7
作者 肖梦姣 钟忠 +4 位作者 叶红坚 林建雄 易春燕 阳晓 余学清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37-344,共8页
目的探讨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25⁃hydroxyvitamin D3,25(OH)D3]水平与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相关性腹膜炎的关系,为防治腹膜炎提供新思路。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选取2014年1月1日至2018年9月30日在中山大学附... 目的探讨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25⁃hydroxyvitamin D3,25(OH)D3]水平与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相关性腹膜炎的关系,为防治腹膜炎提供新思路。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选取2014年1月1日至2018年9月30日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PD中心进行规律PD且年龄≥18周岁、透析时间≥3个月的患者,排除有血液透析史、肾移植史、恶性肿瘤及全身感染性疾病的患者。收集入选患者的人口学资料和实验室检验数据。所有患者均随访至死亡、转为血液透析、肾移植、转至其他中心或随访终止日期(2018年12月31日)。根据PD患者的基线血清25(OH)D3水平三分位法分为低水平组[25(OH)D3≤12μg/L]、中水平组[12μg/L<25(OH)D3≤17μg/L]和高水平组[25(OH)D3>17μg/L]。应用多因素调整的Poisson回归模型分析血清25(OH)D3水平与腹膜炎发生的相关性。结果共有642例患者入选本研究,其中男性341例(53.12%),年龄为(47.58±14.10)岁,血清25(OH)D3为(13.83±6.41)μg/L,原发病以慢性肾小球肾炎为首(67.19%)。在中位42(19,59)个月的随访期内,有139例患者发生了共232次腹膜炎。校正了性别、年龄、白蛋白、体重指数(BMI)、钙磷乘积、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糖尿病史、Charlson指数以及药物使用,多因素Poisson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25(OH)D3中水平组和低水平组腹膜炎发生的危险性分别为高水平组的92%(95%CI 0.62~1.38,P=0.690)和1.74倍(95%CI 1.19~2.54,P=0.004),低水平组与高水平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25(OH)D3水平与腹膜炎发生密切相关,低水平25(OH)D3是PD患者腹膜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化二醇 腹膜透析 腹膜炎 终末期肾病
原文传递
IgA肾病肾小球节段性硬化或粘连和肾功能下降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许日聪 曹陶 +3 位作者 徐艺 廖莹 李志坚 万启军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851-857,共7页
目的探讨IgA肾病(IgAN)肾小球节段性硬化或粘连与肾功能变化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选取2011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经肾活检证实为IgAN的患者。排除继发性IgAN、缺乏基线血肌酐或牛津病理分... 目的探讨IgA肾病(IgAN)肾小球节段性硬化或粘连与肾功能变化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选取2011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经肾活检证实为IgAN的患者。排除继发性IgAN、缺乏基线血肌酐或牛津病理分型数据、基线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30 ml·min^-1·(1.73 m^2)^-1、随访时间小于6个月、少于3次以上血肌酐随访数据等患者。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肾脏病理等数据。根据牛津病理分型是否伴肾小球节段性硬化或粘连(S)将患者分为无肾小球节段性硬化或粘连(S0)组和肾小球节段性硬化或粘连(S1)组。采用广义相加混合效应模型分析IgAN患者S和肾功能下降的关系(肾功能评价采用eGFR)。结果共有280例患者入选本研究,其中S0组199例,S1组81例。与S0组相比,S1组患者基线的三酰甘油、血尿酸及24 h尿蛋白量水平更高,eGFR更低,病理表现为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T)的比例更高(均P<0.05)。应用广义相加混合效应模型分析,校正年龄、性别、平均动脉压、24 h尿蛋白量、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M)、毛细血管内细胞增多(E)、T、新月体形成(C)后,S1的效应值(基线S1组和S0组eGFR的差值)为-14.09 ml·min-1·(1.73 m^2)^-1。时间每增加1年,S0组的eGFR平均下降1.29 ml·min^-1·(1.73 m^2)-1(95%CI 0.47~2.12,P=0.002),S1组比S0组的eGFR平均多下降2.85 ml·min^-1·(1.73 m^2)^-1(95%CI 1.05~4.64,P=0.002)。结论IgAN患者肾小球节段性硬化或粘连与长期肾功能下降有关,提示早期治疗节段硬化病变可能对于延缓肾功能下降进展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球肾炎 IgA 肾小球硬化症 局灶节段性 肾功能不全 肾功能下降 广义相加混合效应模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