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慢性肾脏病心血管病变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1
作者 刘静 朱玲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222-228,共7页
尽管随着医疗技术发展,终末期儿童慢性肾脏病的远期生存率较前有所增加,但仍处于较低的水平,其中心血管疾病是最常见的死亡相关因素。我们综合搜索文献发现,慢性肾脏病儿童早期心血管疾病可以通过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血管病变、瓣膜病... 尽管随着医疗技术发展,终末期儿童慢性肾脏病的远期生存率较前有所增加,但仍处于较低的水平,其中心血管疾病是最常见的死亡相关因素。我们综合搜索文献发现,慢性肾脏病儿童早期心血管疾病可以通过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血管病变、瓣膜病变等,以及相关影响因素如血压、血脂、血糖等来进行监测。早期识别心血管病变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的异常并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干预有望降低慢性肾脏病儿童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病死率,进而提高慢性肾脏病儿童的远期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功能不全 心血管疾病 儿童 高血压
下载PDF
凝聚共识推广结合体外反搏疗法的心血管康复新模式 被引量:8
2
作者 伍贵富 冷秀玉 《西部医学》 2016年第3期300-303,共4页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增强型体外反搏是一项安全、无创伤和费用低廉的冠心病治疗手段。其潜在的血管内皮保护机制提示其可作为慢性血管性病变预防和康复的有效选择。本文简要评述结合体外反搏疗法的心血管康复国际专家共识,以期构建具有...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增强型体外反搏是一项安全、无创伤和费用低廉的冠心病治疗手段。其潜在的血管内皮保护机制提示其可作为慢性血管性病变预防和康复的有效选择。本文简要评述结合体外反搏疗法的心血管康复国际专家共识,以期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心血管康复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 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康复
下载PDF
心血管内科患者跌倒依从性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白远 周兰 +1 位作者 王晶 潘贤 《当代医学》 2021年第14期94-96,共3页
目的分析心血管内科患者跌倒依从性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19年10月本院收治的心血管患者368例,采用患者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心血管内科患者跌倒依从性量表、跌倒自我效能量表、住院患者焦虑抑郁量表对患者进行调查,并采用多... 目的分析心血管内科患者跌倒依从性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19年10月本院收治的心血管患者368例,采用患者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心血管内科患者跌倒依从性量表、跌倒自我效能量表、住院患者焦虑抑郁量表对患者进行调查,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因素。结果 368例患者跌倒依从性评分为(45.20±9.21)分,其中月收入等级、是否家属陪护、是否视力减弱、是否使用助行器、跌倒自我效能以及焦虑抑郁等级是患者跌倒依从性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本院心内科患者的跌倒依从性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且有待提高,对于月收入较低、住院期间无家属陪护、存在视力减弱、未用助行器、跌倒自我效能低以及焦虑抑郁等级高的患者应多加重视,加强健康宣教,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自我认知和跌倒自我效能,进而预防跌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内科 患者 跌倒依从性 现状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1-7)对兔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微血管内皮功能和完整性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8
4
作者 曾武涛 冷秀玉 +3 位作者 王礼春 廖新学 何建桂 马虹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78-282,共5页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1-7)[Ang-(1-7)]对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微血管内皮功能和完整性的保护作用。【方法】30只新西兰雄性大白兔,随机分成①假手术组,②缺血再灌注(I-R)对照组,③Ang-(1-7)治疗组,每组10只。Ang-(1-7)治疗组,经微量...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1-7)[Ang-(1-7)]对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微血管内皮功能和完整性的保护作用。【方法】30只新西兰雄性大白兔,随机分成①假手术组,②缺血再灌注(I-R)对照组,③Ang-(1-7)治疗组,每组10只。Ang-(1-7)治疗组,经微量泵持续颈静脉给予Ang-(1-7)3d,假手术组和I-R对照组经微量泵只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每组均在3d预处理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2h,再灌注2h。测定缺血前、后和再灌注2h时血中一氧化氮(NO)含量,再灌注2h时心肌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血循环内皮细胞(CEC)计数以及光镜下心肌灶性出血发生率的变化,并采用氯化三苯四唑(TTC)染色观察心肌梗死范围。【结果】①心肌缺血前各组对比,NO在Ang-(1-7)治疗组已显著升高(P<0.01);心肌缺血后2h时,NO在Ang-(1-7)治疗组比I-R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再灌注2h后,在Ang-(1-7)治疗组仍比I-R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②再灌注2h后,Ang-(1-7)治疗组与I-R对照组相比CEC显著降低(7.8个/mm3对15.8个/mm3,P<0.05)并与假手术组无显著差异。③在Ang-(1-7)治疗组NOS活性比I-R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④心肌梗死面积在I-R对照组为29%,而Ang-(1-7)治疗组(15%)与之相比则显著降低(P<0.01)。⑤心肌灶性出血发生率在I-R对照组为65.0%,而Ang-(1-7)治疗组为27.5%,治疗组较I-R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静脉持续给予Ang-(1-7)对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微血管内皮功能和完整性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1—7) 急性心肌梗死 缺血再灌注损伤 内皮功能
下载PDF
小剂量辛伐他汀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附42例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冷秀玉 曾武涛 +3 位作者 黄润莲 刘东红 杨波 陈国伟 《新医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8-20,共3页
目的:探讨小剂量辛伐他汀(10mg)对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作用的影响。方法:将42例老年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10mg组21例,辛伐他汀10mg/d;20mg组21例,辛伐他汀20mg/d,均治疗8周。治疗前后采用彩色多普... 目的:探讨小剂量辛伐他汀(10mg)对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作用的影响。方法:将42例老年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10mg组21例,辛伐他汀10mg/d;20mg组21例,辛伐他汀20mg/d,均治疗8周。治疗前后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肱动脉血管内皮的血流介导的舒张功能(flow-mediated dilation,FMD)、肱动脉血管内皮的硝酸甘油介导的舒张功能(nitroglycerin-mediated dilation,NMD),同时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的变化,并对血脂水平与血管内皮功能改善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2组血清总胆固醇、LDL-C水平治疗后均下降,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FMD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但2组间FMD变化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相关分析结果显示,2组的FMD的改善程度与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总胆固醇、LDL-C水平均无相关性(均为P(0.05)。2组治疗前、后NM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辛伐他汀10mg、20mg均可显著改善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对于需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血脂水平不太高甚至偏低的老年患者,可考虑使用较小剂量的他汀类调脂药,以发挥其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等非调脂作用,降低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从而改善冠心病老年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伐他汀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血管内皮功能 老年人 血脂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1-7)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心肌细胞原癌基因c-fos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1
6
作者 曾武涛 马虹 +3 位作者 冷秀玉 廖新学 何建桂 唐安丽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3年第1期9-11,共3页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 - (1- 7) [Ang- (1- 7) ]对血管紧张素 (Ang )诱导心肌细胞原癌基因 c- fos表达的影响。方法 在 Ang 诱导培养的新生 SD大鼠心肌细胞中应用 Ang- (1- 7) ,用 TRIzol试剂法提取心肌细胞总 RNA,用特异性 c- fos引...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 - (1- 7) [Ang- (1- 7) ]对血管紧张素 (Ang )诱导心肌细胞原癌基因 c- fos表达的影响。方法 在 Ang 诱导培养的新生 SD大鼠心肌细胞中应用 Ang- (1- 7) ,用 TRIzol试剂法提取心肌细胞总 RNA,用特异性 c- fos引物 (GAPDH作内参 )和 Super Script一步法 RT- PCR试剂盒进行逆转录 -聚合酶链式反应 ,RT-PCR产物在琼脂糖凝胶上电泳 ,用 GSD凝胶成像系统拍摄打印 ,条带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扫描定量。结果  Ang 作用心肌细胞 3 0 min后 ,心肌细胞原癌基因 c- fos表达较对照组 c- fos表达明显增加 (P<0 .0 1) ,而当用 Ang- (1- 7)与 Ang 联合作用时 ,Ang 诱导心肌细胞 c- fos基因表达作用明显受到抑制 (P<0 .0 1)。予 A- 779预处理后 ,Ang- (1- 7)抑制 Ang 诱导的心肌细胞原癌基因 c- fos的表达作用消失 ,而 A- 779其本身对心肌细胞原癌基因 c- fos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  Ang- (1- 7)可抑制 Ang 诱导的心肌细胞原癌基因 c- fos的表达 ,其作用能被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类 心肌细胞 原癌基因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1-7)对兔腹主动脉球囊损伤后血浆可溶性细胞凋亡相关因子及再狭窄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曾武涛 陈伟燕 +3 位作者 冷秀玉 孙秀亭 何建桂 马虹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802-808,共7页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1-7)对兔腹主动脉球囊扩张术后再狭窄及血浆可溶性细胞凋亡相关因子浓度的影响。方法健康新西兰白兔24只,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始终不施予球囊成形术及任何处理;模型组和血管紧张素(1-7)组均施予腹主动脉球囊扩张术,...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1-7)对兔腹主动脉球囊扩张术后再狭窄及血浆可溶性细胞凋亡相关因子浓度的影响。方法健康新西兰白兔24只,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始终不施予球囊成形术及任何处理;模型组和血管紧张素(1-7)组均施予腹主动脉球囊扩张术,然后分别通过微泵持续静脉给予生理盐水(2.5μL/h)或血管紧张素(1-7)[12μg/(kg.h)]4周,于术前、术后3、7、14及28天采血,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中可溶性细胞凋亡相关因子浓度。术后4周行血管造影,并取腹主动脉做病理切片,行HE及弹力纤维染色,计算血管腔最狭窄处内径、新生内膜面积及内膜、中膜厚度、再狭窄率等。结果术后4周,血管紧张素(1-7)组血管腔的丢失程度较模型组明显减轻(4.11±0.10 mm比2.88±0.08 mm,P<0.05),而血管紧张素(1-7)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4.11±0.10 mm比3.85±0.03 mm,P>0.05)。与模型组相比,血管紧张素(1-7)组可明显减少球囊损伤后新生血管内膜面积(0.266±0.009 mm2比0.408±0.020 mm2,P<0.05)和内膜厚度(207.51±16.70μm比448.08±15.30μm,P<0.05),减轻再狭窄程度(28.13%±2.74%比40.13%±2.74%,P=0.008)。模型组和血管紧张素(1-7)组血浆可溶性细胞凋亡相关因子的浓度均于术后第3天明显升高,血管紧张素(1-7)组此后逐渐下降;而模型组则继续升高,于第7天达高峰,两组在第14天仍处于较高水平,到术后4周下降至接近基线水平。术后模型组和血管紧张素(1-7)组血浆中血管紧张素Ⅱ浓度较术前均明显升高,但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血管紧张素(1-7)可明显减轻兔腹主动脉球囊损伤后的血管再狭窄,其机制可能与其使血浆可溶性细胞凋亡相关因子的浓度高峰提前到术后第3天,促进过度增殖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使平滑肌细胞尽早达到增殖与凋亡平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囊成形术 再狭窄 血管紧张素 可溶性细胞凋亡相关因子 凋亡
下载PDF
慢性增强型体外反搏对高胆固醇血症猪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熊艳 何小洪 +8 位作者 罗景云 马虹 谢强 方典秋 刘东红 王奎健 伍贵富 陈国伟 郑振声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10-613,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增强型体外反搏对高胆固醇血症猪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18头雄性乳猪随机分为正常饲养组(n=6),高脂饲养组(n=6)及高脂饲养+反搏组(n=6)。后2组复制高胆固醇血症猪模型并对高脂饲养+反搏组进行为时36h... 【目的】探讨慢性增强型体外反搏对高胆固醇血症猪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18头雄性乳猪随机分为正常饲养组(n=6),高脂饲养组(n=6)及高脂饲养+反搏组(n=6)。后2组复制高胆固醇血症猪模型并对高脂饲养+反搏组进行为时36h的慢性增强型体外反搏,收集3组动物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TUNEL法测定其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的凋亡指数。【结果】与正常饲养组相比,高脂饲养组和高脂饲养+反搏组血清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明显升高。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凋亡指数在正常饲养组为(127±36)‰,在高脂饲养组为(237±23)‰,在高脂饲养+反搏组为(177±12)‰,高脂饲养组和高脂饲养+反搏组较正常饲养组明显升高(P<0.05),高脂饲养+反搏组较高脂饲养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高胆固醇血症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凋亡,慢性增强型体外反搏通过减轻血管内皮细胞凋亡拮抗高胆固醇脂血症对血管内皮的损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型体外反搏 高胆固醇血症 内皮细胞 凋亡
下载PDF
两种不同剂量辛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冷秀玉 曾武涛 +5 位作者 黄润莲 刘东红 杨波 卢集森 陈科奇 陈国伟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6期517-520,共4页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10 mg与20 mg不同剂量对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作用的影响。方法共入选66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辛伐他汀10 mg组和辛伐他汀20 mg组,治疗8周。采用超声法检测血流介导的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同时观察血脂...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10 mg与20 mg不同剂量对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作用的影响。方法共入选66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辛伐他汀10 mg组和辛伐他汀20 mg组,治疗8周。采用超声法检测血流介导的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同时观察血脂水平的变化。结果辛伐他汀治疗8周后,10 mg和20 mg辛伐他汀呈剂量依赖性显著降低血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总胆固醇分别降低18.3%和29.3%;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分别降低25.3%和35.4%;P<0.05)。对照组治疗8周后血脂水平无明显变(P>0.05)。10 mg和20 mg辛伐他汀均可显著改善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10 mg辛伐他汀组为3.51%±4.03%比7.46%±5.90%;20mg辛伐他汀组为3.89%±3.97%比7.98%±6.16%;P均<0.01)。但两组之间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变化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且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改善与血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的降低不相关。对照组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虽有轻度增加,但无统计学意义。辛伐他汀治疗后肱动脉内径和肱动脉对硝酸甘油的反应均无显著改变。结论10 mg和20 mg辛伐他汀治疗8周后,可显著改善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但该作用在这2种剂量之间无显著不同,可能独立于调脂作用之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科学 辛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 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冠心病 辛伐他汀 血管内皮功能 血脂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1-7)对兔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微血管内皮功能保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冷秀玉 曾武涛 +3 位作者 马虹 王礼春 廖新学 何建桂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7年第5期321-324,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1-7)[Ang-(1-7)]对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时微血管内皮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选用健康新西兰雄性大白兔30只,体重2.5-3.0kg,随机分成以下3组:1)假手术组,2)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对照组,3)Ang...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1-7)[Ang-(1-7)]对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时微血管内皮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选用健康新西兰雄性大白兔30只,体重2.5-3.0kg,随机分成以下3组:1)假手术组,2)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对照组,3)Ang-(1-7)治疗组,每组10只。Ang-(1-7)治疗组经置入式微量泵持续颈静脉给予Ang-(1-7)(25μg·kg^-1·h^-1)3d,假手术组和I-R对照组经微量泵只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每组均在3d预处理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2h,再灌注2h。测定缺血前、后和再灌注2h时血中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水平,再灌注2h时心肌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活性,血循环内皮细胞(CEC)计数,并采用氯化三苯四唑(triphenylte trazolium chloride,TTC)染色观察心肌梗死范围。结果(1)心肌缺血前各组对比,NO在Ang-(1-7)治疗组已显著升高(P〈0.01);心肌缺血后2h时,各组NO均比缺血前显著降低(P〈0.01),但在Ang-(1-7)治疗组比I-R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再灌注2h后,各组NO水平均比缺血2h时进一步降低,但在Ang-(1-7)治疗组仍比I-R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2)再灌注后2h,血循环内皮细胞计数(CEC),I-R对照组与假手术组相比显著增加[(15.82±8.16)个/mm^3vs.(4.26±1.52)个/mm^3,P〈0.01];而Ang-(1-7)治疗组与I-R对照组相比CEC显著降低[(7.78±3.82)个/mm^3vs.(15.82±8.16)个/mm^3,P〈0.05]并与假手术组无显著差异。(3)心肌NOS活性,与假手术组相比,I-R对照组和Ang-(1-7)治疗组均降低,但在Ang-(1-7)治疗组NOS活性比I-R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4)心肌梗死面积在I-R对照组为(28.70±5.45)%,而Ang-(1-7)治疗组[(15.46±4.32)%]与之相比则显著降低(P〈0.01)。结论Ang-(1-7)对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微血管内皮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1-7) 急性心肌梗死 再灌注损伤 内皮功能
下载PDF
体外反搏对高胆固醇血症猪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东红 伍贵富 +6 位作者 熊艳 罗景云 谢强 吕明德 董吁钢 马虹 郑振声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35-540,共6页
【目的】探讨体外反搏治疗对高胆固醇血症猪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34头猪分成正常饲养组(NF,n=8),高脂喂养组(HF,n=13)和高脂喂养+反搏组(HF+EECP,n=13)。HF+EECP组隔天反搏治疗2h,总共反搏36 h,36 d。分别于体外反搏前(0 d)、... 【目的】探讨体外反搏治疗对高胆固醇血症猪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34头猪分成正常饲养组(NF,n=8),高脂喂养组(HF,n=13)和高脂喂养+反搏组(HF+EECP,n=13)。HF+EECP组隔天反搏治疗2h,总共反搏36 h,36 d。分别于体外反搏前(0 d)、反搏中(18 d)、反搏后(36 d),采用高频超声检测猪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血管舒张功能(FMD)方法,比较反搏组与非反搏组治疗前后FMD的变化。同时检测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36 d后,取HF+EECP组的前降支进行病理组织检查。【结果】HF+EECP组反搏后FMD明显升高,分别为5.2%±1.7%(0 d),12%±6%(18 d),和11.4%±2.8%(36 d,P<0.01);而HF组FMD下降,分别为7.8%±3.7%(0 d),7%±4%(18 d),5.1%±2.0%(36 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HF组比较,于反搏中、后检测HF+EECP组血hsCRP明显降低[(0.327±0.076)mg/L vs(0.469±0.168)mg/L(18 d);(0.31±0.09)mg/L vs(0.51±0.26)mg/L(36 d),P<0.01]。反搏后,HF组冠脉内皮细胞排列不规则、大量脱落、斑块形成,HF+EECP组内皮细胞呈流线型排列、脱落程度显著减轻。【结论】增强型体外反搏可改善高胆固醇血症猪血管内皮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型体外反搏 高胆固醇血症 内皮细胞 超敏C反应蛋白 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
下载PDF
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合并系统性血管炎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12
作者 巴宏军 徐玲玲 +4 位作者 李轩狄 林约瑟 彭慧敏 王慧深 覃有振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19年第4期66-68,73,I0001,共5页
目的提高对以皮肤损害起病的儿童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CAEBV)合并心血管系统损害的认识。方法对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例CAEBV合并系统性血管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患儿起病隐匿,以反复皮肤损... 目的提高对以皮肤损害起病的儿童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CAEBV)合并心血管系统损害的认识。方法对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例CAEBV合并系统性血管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患儿起病隐匿,以反复皮肤损害起病,2次病灶活检证实EB病毒感染相关的皮肤损害。2)患儿除皮肤损害外,无其他的临床表现,但实验室检查提示EBV DNA载量4.53×10^6 copies·L^-1 ,EBV VCA-IgG阳性,IgA 6.17 g·L^-1 、IgG 23.2 g·L^-1 、lgG4 3.3 g·L^-1 、lgE 55 860 U·mL^-1 均升高,红细胞沉降率 66 mm· h^-1 ,CD3^+ 72%、CD19^+ 24.9%、CD3^+/CD4 +比值55.4%、CD3^+/CD8^+比值11.4%、NK细胞2.5%均降低,符合 CAEBV 的特征。3)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提示主动脉窦部明显增宽,左右冠状动脉增宽并血栓形成;全身大动脉CT提示主动脉窦部明显扩张,双侧肺动脉扩张,冠状动脉扩张,腹腔干和肠系膜上动脉主干远段稍扩张;心电图提示ST-T改变。结论CAEBV有时临床表现不典型,可以反复皮肤损害起病。对反复皮肤损害者应行病灶活检,并行EBV及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CT血管重建等影像学检查,早期、及时地发现合并心血管损害等严重并发症有助于改善临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 系统性血管炎 实验室检查 影像学检查 治疗 儿童
下载PDF
辛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作用的长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3
作者 曾武涛 黄润莲 +5 位作者 冷秀玉 刘东红 杨波 卢集森 陈科奇 陈国伟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134-1136,共3页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作用的长期疗效。方法选择30例确诊冠心病患者,服用辛伐他汀20mg/d,进行1年随访。采用超声法检测血流介导的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同时观察血脂水平、肝肾功能、血糖以及心肌酶学的...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作用的长期疗效。方法选择30例确诊冠心病患者,服用辛伐他汀20mg/d,进行1年随访。采用超声法检测血流介导的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同时观察血脂水平、肝肾功能、血糖以及心肌酶学的变化。结果完成50周随访的25例冠心病患者,辛伐他汀20 mg/d治疗2,4,8,12及50周可分别使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降低18.9%,24.3%,29.0%,30.1%和29.4%,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降低20.1%,26.8%,34.7%,36.0%和35.2%。辛伐他汀治疗后可显著改善冠心病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FMD较治疗前明显增加。FMD的改善与血清TC和LDL-C降低水平无显著相关,而与基础FMD 有关。所有患者耐受性好,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辛伐他汀治疗冠心病患者2周时,血管内皮功能即有改善,8 -12周达高峰,长期治疗能产生持续的血管内皮功能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伐他汀 冠心病 血管内皮功能 冠状动脉疾病
下载PDF
(8)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在心力衰竭治疗中的作用 被引量:10
14
作者 马虹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65-167,共3页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RAAS)的过度激活在慢性心力衰竭(心衰)的发病机制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是阻断RAAS的两类重要药物,它们在心衰治疗中的作用倍受...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RAAS)的过度激活在慢性心力衰竭(心衰)的发病机制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是阻断RAAS的两类重要药物,它们在心衰治疗中的作用倍受关注。大量证据均已证实ACEI是治疗心衰的基石,近年来的一些试验如VaL-HeFT、CHARM、OFTIMAA和VALIANT确定了ARB在心衰及心肌梗死后心功能不全治疗中的作用。目前推荐ARB用于心衰又不能耐受ACEI者,对于轻、中度心衰的患者,可选择ARB替代ACEI作为一线治疗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心力衰竭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1-7)对兔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血清一氧化氮水平及心肌微血管完整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冷秀玉 曾武涛 +3 位作者 王礼春 何建桂 廖新学 马虹 《现代临床医学生物工程学杂志》 2007年第1期7-10,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1-7)[Ang-(1-7)]对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血清一氧化氮(NO)水平及心肌微血管完整性的影响。方法新西兰雄性大白兔30只,随机分成以下3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I-R)对照组和Ang-(1-7)治疗组,每组10只。Ang-...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1-7)[Ang-(1-7)]对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血清一氧化氮(NO)水平及心肌微血管完整性的影响。方法新西兰雄性大白兔30只,随机分成以下3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I-R)对照组和Ang-(1-7)治疗组,每组10只。Ang-(1-7)治疗组经置人式微量泵持续颈静脉给予Ang-(1-7)(25峭·kg^-1·h^-1)3d。假手术组和I—R对照组经微量泵只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每组均在3d预处理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2h,再灌注2h。测定缺血前、后和再灌注2h时血清NO含量及光镜下心肌灶性出血发生率的变化,并采用氯化三苯四唑(TTC)染色观察心肌梗死范围。结果心肌缺血前Ang-(1-7)治疗组NO已显著升高(P〈0.01);心肌缺血后2h时,各组NO均比缺血前显著降低(P〈0.01),但Ang.(1-7)治疗组比I—R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再灌注2h后,各组NO均比缺血2h时进一步降低,但Ang-(1-7)治疗组仍比I-R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心肌灶性出血发生率在I—R对照组为65.00%,而Ang-(1-7)治疗组为27.50%(P〈0.01)。心肌梗死面积在I—R对照组为(28.70±5.45)%,而Ang-(1-7)治疗组为(15.46±4.32)%(P〈0.01)。结论静脉持续给予Ang-(1-7)能提高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时血清NO水平,可保护心肌微血管的完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1-7) 急性心肌梗死 再灌注损伤 一氧化氮
下载PDF
防治动脉硬化,改变生活方式是第一步
16
作者 陈国伟 《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12年第4期32-33,共2页
日前,非传染性疾病(主要指心血管病、卒中、癌症、糖尿病和慢性呼吸道疾病)致死占全球死亡原因的60%,其中80%在中低收入国家。如不加强防治,未来10年,将有3-38亿人死于非传染性疾病;但如果加强防治,至2015,年可避免3600万患... 日前,非传染性疾病(主要指心血管病、卒中、癌症、糖尿病和慢性呼吸道疾病)致死占全球死亡原因的60%,其中80%在中低收入国家。如不加强防治,未来10年,将有3-38亿人死于非传染性疾病;但如果加强防治,至2015,年可避免3600万患者早死。如何防治呢?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出,每个人的健康与寿命只有8%取决于医疗条件,7%取决于气候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治 动脉硬化 生活方式 非传染性疾病 慢性呼吸道疾病 中低收入国家 世界卫生组织 心血管病
下载PDF
2011中国心血管病预防与康复论坛会议纪要
17
作者 伍贵富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7-67,共1页
2011年9月8—10日,2011年中国心血管病预防与康复论坛在美丽的羊城广州隆重召开。本次大会由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和长城国际心脏病会议组委会联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共同举办。来自国内及香港特... 2011年9月8—10日,2011年中国心血管病预防与康复论坛在美丽的羊城广州隆重召开。本次大会由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和长城国际心脏病会议组委会联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共同举办。来自国内及香港特别行政区的90余位临床心血管、预防与流行病学,以及心血管康复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与800余名来自全国其他省市的代表一起,进行了热情洋溢的讨论与学术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医师协会 心血管病 康复领域 预防 会议 论坛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香港特别行政区
原文传递
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呼吸机撤离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18
作者 巴宏军 徐玲玲 +4 位作者 彭慧敏 李轩狄 林约瑟 王慧深 覃有振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43-746,共4页
目的分析影响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心脏直视手术后呼吸机撤离的危险因素。方法 CPB下行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直视手术的婴幼儿74例,根据术后呼吸机撤离时间分为早期撤机组(<24 h)、中期撤机组(24~72... 目的分析影响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心脏直视手术后呼吸机撤离的危险因素。方法 CPB下行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直视手术的婴幼儿74例,根据术后呼吸机撤离时间分为早期撤机组(<24 h)、中期撤机组(24~72 h)和晚期撤机组(> 72 h)进行分析比较,分析指标包括年龄、性别、体质量、炎症指标、术前感染、NT-proBNP、CPB时间、合并肺炎等。结果 74例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婴幼儿中,早期组40例,占54%,男女比例为1.5∶1;中期撤机组17例,占22.97%,男女比例为1∶0.42;晚期组17例,占22.97%,男女比例为1.1∶1。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类型包括室间隔缺损(62.16%)、房间隔缺损(8.1%)及法洛四联症(6.75%)。3组患者年龄、性别、术前感染情况、CPB时间、正性肌力指数及NT-ProBNP、合并肺炎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术前感染、正性肌力指数及CPB时间是影响婴幼儿术后呼吸机撤离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年龄、术前感染、CPB时间及心功能与呼吸机撤离密切相关,且术前感染、CPB时间及正性肌力指数是影响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CPB心脏直视手术后呼吸机撤离的主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 先天性心脏病术后 呼吸机撤离
下载PDF
体外反搏的历史、现状与未来发展 被引量:26
19
作者 胡大一 伍贵富 郑振声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09年第5期723-724,共2页
关键词 体外反搏 心脑血管疾病 世界卫生组织 美国哈佛大学 人类健康 心脏供血 发展中国家 心血管疾病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体外反搏治疗依从性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朱雅宜 谢强 +2 位作者 陈广业 凌桂芳 伍贵富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8年第6期420-421,共2页
目的分析患者对体外反搏治疗的依从性变化及其原因。方法符合ISFC/WHO诊断标准的冠心病患者,在2002~2007年接受体外反搏治疗者为研究对象,按每一年1组共分为6组。分析各组的平均治疗时数(h)、平均依从率(基础疗程为36h,依从率=患者实... 目的分析患者对体外反搏治疗的依从性变化及其原因。方法符合ISFC/WHO诊断标准的冠心病患者,在2002~2007年接受体外反搏治疗者为研究对象,按每一年1组共分为6组。分析各组的平均治疗时数(h)、平均依从率(基础疗程为36h,依从率=患者实际治疗时数/36×100%)、复搏率(连续3年接受体外反搏治疗的患者占各组的百分率)。结果2002-2007年各组平均治疗时数(h)分别为26.64±10.1、28.99±16.02、39.96±26.63、39.39±24.49、40.24±21.24和42.64±24.62,平均依从率(%)分别为73.99±28.07、80.52±44.49、111.01±73.97、109.41±68.02、111.78±59.01和118.45±68.39;2002~2005年各组复搏率(%)分别为19.70、31.94、36.47和37.04。以上三项指标呈逐年递增趋势,提示患者依从性逐年提高。结论体外反搏已被更多冠心病患者接受为长期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体外反搏 顺应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