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斑秃患者的临床特征-附524例临床、皮肤镜及病理特点 被引量:14
1
作者 赵莹 巩毓刚 +7 位作者 张斌 张小婷 蔡泽明 西兰 叶艳婷 杨建 陈闻纳 章星琪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1年第11期751-754,共4页
目的:总结斑秃患者临床和实验室特点、皮肤镜征象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24例斑秃的临床资料及部分患者血清学检查、皮肤镜特点、病理检查并比较其相关关系。结果:脱发面积与患者的年龄、发病年龄呈明显负相关,与甲改变发生率呈... 目的:总结斑秃患者临床和实验室特点、皮肤镜征象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24例斑秃的临床资料及部分患者血清学检查、皮肤镜特点、病理检查并比较其相关关系。结果:脱发面积与患者的年龄、发病年龄呈明显负相关,与甲改变发生率呈正相关,即脱发面积大的重型患者,其发病年龄较小且伴有甲改变。全、普秃患者血清IgE浓度高于斑片型和弥漫型患者。拉发试验阳性率与皮肤镜下断发、黑点、感叹号发的发生率呈正相关。34.6%的患者皮损中可见毛囊周围或血管周围嗜酸粒细胞浸润,弥漫型斑秃患者嗜酸粒细胞浸润发生率高于斑片型和全、普秃患者。结论:通过皮肤镜征象和病理表现可以进一步了解患者皮损的发展阶段以及监测疾病活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秃 皮肤镜
下载PDF
3例头癣患者毛发和头皮的皮肤镜观察 被引量:4
2
作者 戚世玲 杨雨清 +4 位作者 李水凤 曹慧 唐旭华 杨建 章星琪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4年第10期618-619,共2页
我们对3例头癣患儿的毛发及头皮进行了皮肤镜观察,并与15例斑秃、15例盘状红斑狼疮以及15名正常对照者进行比较。结果发现逗号发和螺旋状发在头癣患儿具有特异性。逗号发和螺旋状发在抗真菌治疗后3周消失,早于查菌结果转阴。
关键词 头癣 逗号发 螺旋状发 皮肤镜
下载PDF
局部免疫法治疗重型斑秃的疗效及作用机制分析 被引量:19
3
作者 巩毓刚 赵莹 +3 位作者 张小婷 叶艳婷 杨建 章星琪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16-222,共7页
【目的】分析局部免疫法治疗中国重型斑秃患者的疗效及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对63例斑秃患者进行二苯环丙烯酮局部免疫治疗。治疗前进行皮肤镜、实验室、病理检查,治疗过程中对血常规、总IgE进行监测并复查部分患者头皮病理。同时检... 【目的】分析局部免疫法治疗中国重型斑秃患者的疗效及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对63例斑秃患者进行二苯环丙烯酮局部免疫治疗。治疗前进行皮肤镜、实验室、病理检查,治疗过程中对血常规、总IgE进行监测并复查部分患者头皮病理。同时检测21名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细胞因子浓度,并征集正常对照13人,年龄性别与斑秃组相匹配。【结果】本组患者总有效率为61.0%,疗效仅与脱发面积成负相关,即面积越小,疗效越好,而与其它临床资料无相关关系。相比有效组,严重不良反应组治疗前血清IgE浓度较高。经治疗后真皮浅层血管周围单个核细胞浸润明显增多。患者血清Th1型细胞因子IFN-γ、IL-12在治疗前较正常对照高,经治疗后有效组明显降低,与正常对照无差异,而无效组IFN-γ未降低,IL-12水平反而较治疗前升高。Th2型细胞因子IL-4在无效组治疗前后均高于正常组,IL-10均低于正常组,而在有效组该两种因子治疗前与正常无差异,治疗后升高,且高于正常水平。【结论】局部免疫法可用于治疗重型斑秃,疗效较确切,且相对较安全。治疗前进行IgE测定可初步预示治疗过程中炎症反应过强者,而IL-4升高可能提示对局部免疫疗法无效。治疗后有效组Th1型细胞因子的表达减少,恢复了原有Th1与Th2细胞因子的平衡状态,使毛囊从休止期重新进入生长期,达到毛发生长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秃 局部免疫疗法 细胞因子 Th1与Th2
下载PDF
斑秃患者189例的疗效与临床和病理的相关关系 被引量:12
4
作者 蔡泽明 赵莹 +5 位作者 杨建 西兰 张斌 巩毓刚 陈闻纳 章星琪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538-541,共4页
目的探讨斑秃患者不同临床表现及病理改变对疗效的影响。方法通过回顾性调查189例斑秃患者予复方甘草酸苷片、糖皮质激素序贯治疗的疗效,分析不同临床表现和检验指标对疗效的影响;并对其中84例行皮损处边缘活检,以分析病理改变对疗效的... 目的探讨斑秃患者不同临床表现及病理改变对疗效的影响。方法通过回顾性调查189例斑秃患者予复方甘草酸苷片、糖皮质激素序贯治疗的疗效,分析不同临床表现和检验指标对疗效的影响;并对其中84例行皮损处边缘活检,以分析病理改变对疗效的影响。结果斑秃类型、脱发面积、发病年龄及病理改变中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浅层毛囊细胞破坏影响疗效,家族史、甲损害、IgE水平、炎症分期、淋巴细胞浸润程度不影响疗效。普全秃、发病年龄早(≤20岁)、病程长(>12月)和脱发面积大(>60%)、病理未伴有毛囊上皮细胞破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的疗效差。结论病程短、脱发面积小、斑片型、病理伴毛囊破坏及嗜酸细胞浸润可用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反之疗效差者,可选用激素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秃 病理改变 临床表现 疗效 复方甘草酸苷 类固醇激素
下载PDF
斑秃皮损的炎症浸润和毛囊周期改变特征 被引量:10
5
作者 张小婷 赵莹 +5 位作者 张斌 蔡泽明 西兰 巩毓刚 杨建 章星琪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67-871,共5页
目的观察斑秃皮损炎症细胞的分布情况以及毛囊周期改变特点,初步探讨嗜酸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在斑秃皮损形成中发挥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136例斑秃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皮损病理改变,对组织片进行吉姆萨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嗜酸性... 目的观察斑秃皮损炎症细胞的分布情况以及毛囊周期改变特点,初步探讨嗜酸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在斑秃皮损形成中发挥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136例斑秃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皮损病理改变,对组织片进行吉姆萨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的分布特点,以及毛囊周期改变特点。结果 73.5%(100/136)斑秃患者的脱发皮损可见毛囊周围蜂窝状炎症浸润,多为病程短、处于疾病活动阶段患者。47.8%(65/136)斑秃患者存在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其中弥漫型斑秃患者皮损发生的概率较高。真皮浅深层比较,肥大细胞的数目及活化比例在深层毛囊周围多于浅层毛囊,而在浅深层血管周围则无区别。在浅层血管周围的肥大细胞数目以及深层毛囊活化肥大细胞数与血清IgE呈正相关关系。血管周围的真皮浅层CD8+T淋巴细胞浸润和真皮深层血管周围CD3+、CD4+T淋巴细胞浸润在活动期高于稳定期皮损。毛囊的终毛/毳毛比例方面,亚全秃/全秃/普秃患者较斑片型、弥漫型为低,病程大于2年较病程小于3个月者的比例低。脱发面积≤50%患者的终毛/毳毛比例均高于脱发面积76%~100%组。结论斑秃皮损中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浸润与斑秃毛囊终毛/毳毛比例降低和疾病活动性相关,真皮浅层血管周围的炎症浸润明显,说明这些细胞和真皮浅层在斑秃发病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秃 嗜酸性粒细胞 肥大细胞 毛囊周期 T淋巴细胞
下载PDF
沙眼衣原体致小鼠输卵管炎的病理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韩建德 陈木开 +2 位作者 李斌 廖绮曼 林伟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20-522,532,共4页
【目的】研究沙眼衣原体阴道内感染引起小鼠输卵管炎症的机理、病理改变。【方法】通过雌性小鼠阴道内接种小鼠肺炎(MoPn)沙眼衣原体,感染后不同时间观察小鼠输卵管病变情况,并通过光镜、免疫组化和电镜研究其病理改变。【结果】感染早... 【目的】研究沙眼衣原体阴道内感染引起小鼠输卵管炎症的机理、病理改变。【方法】通过雌性小鼠阴道内接种小鼠肺炎(MoPn)沙眼衣原体,感染后不同时间观察小鼠输卵管病变情况,并通过光镜、免疫组化和电镜研究其病理改变。【结果】感染早期小鼠输卵管出现急性炎症改变,病理表现为黏膜层水肿、脱落和坏死;电镜下,在黏膜上皮细胞中找到沙眼衣原体。感染后期小鼠输卵管出现输卵管阻塞和积水,病理表现为黏膜皱襞减少,黏膜层纤毛柱状上皮细胞成矮柱状,顶部纤毛消失,输卵管壁增厚、纤维组织增生和淋巴细胞浸润,免疫组化显示以CD4+T细胞浸润为主。【结论】阴道内沙眼衣原体感染可逆行感染引起输卵管炎症、粘连、阻塞和积水;其病理基础早期为黏膜层急性炎症改变和后期为输卵管壁增厚、纤维组织增生;局部以Th1细胞介导为主的细胞免疫,导致了慢性输卵管炎的病理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眼衣原体 动物模型 输卵管炎
下载PDF
HSV型特异性糖蛋白抗体检测及其意义 被引量:7
7
作者 韩建德 张云青 +2 位作者 廖绮曼 陈木开 李欢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11-213,共3页
【目的】探讨以HSV型特异性糖蛋白gG-1和gG-2为抗原的酶免疫方法检测生殖器疱疹(GH) HSV抗体的应用价值。【方法】以确诊复发性GH38例、初发GH8例为病例组,以31例健康献血者为对照组, 用ELISA方法分别检测血清标本HSVgG1-IgG抗体及HSVgG... 【目的】探讨以HSV型特异性糖蛋白gG-1和gG-2为抗原的酶免疫方法检测生殖器疱疹(GH) HSV抗体的应用价值。【方法】以确诊复发性GH38例、初发GH8例为病例组,以31例健康献血者为对照组, 用ELISA方法分别检测血清标本HSVgG1-IgG抗体及HSVgG2-IgG抗体,并进行结果评价。【结果】复发性GH 患者血清HSVgG2-IgG阳性率为94.7%,初发GH患者阳性率为25%,对照组阳性率为9.7%。复发性GH血清HSVgG2-IgG阳性率明显高于初发GH及对照组的阳性率(P<0.05)。复发性GH与对照组血清HSVgG1-IgG抗体阳性率相近,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以HSV的型特异性糖蛋白gG-1和gG-2为抗原检测血清HSV抗体是高敏感性和特异性的新一代酶免疫实验方法。通过病毒分离培养及血清学检测均说明HSV-2是本地区GH 的主要病原体,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HSVgG2-IgG抗体可以检测出无症状HSV感染者,有助于对不典型GH患者的诊断并可作为流行病学调查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殖器疱疹 单纯疱疹病毒 HSV糖蛋白G HSVgG1-IgG抗体 HSVgG2-IgC抗体
下载PDF
MoPn沙眼衣原体致小鼠生殖道感染模型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5
8
作者 陈木开 韩建德 +1 位作者 陈小红 涂裕英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687-689,674,共4页
目的 探讨建立沙眼衣原体 (Ct)生殖道感染小鼠模型的接种剂量 ,观察感染小鼠阴道的排菌规律和小鼠输卵管病变。方法 不同数量的鼠肺炎型沙眼衣原体 (MoPn)阴道内接种雌性小鼠 ,每只小鼠感染后 3d及每周取阴道拭子作细胞培养分离病原... 目的 探讨建立沙眼衣原体 (Ct)生殖道感染小鼠模型的接种剂量 ,观察感染小鼠阴道的排菌规律和小鼠输卵管病变。方法 不同数量的鼠肺炎型沙眼衣原体 (MoPn)阴道内接种雌性小鼠 ,每只小鼠感染后 3d及每周取阴道拭子作细胞培养分离病原体 ,并进行包涵体形成单位 (IFU)记数和统计小鼠培养阳性率。观察小鼠输卵管病变并用电镜检测。结果 阴道内接种MoPn可致小鼠感染 ,取阴道宫颈拭子可分离到Ct,5~ 6W后停止排菌。实验中发现用 10 5IFU以下Ct阴道内接种 ,不能使感染组小鼠出现明显发病 ,而用 10 6和 10 7IFU接种小鼠 ,小鼠出现明显发病 ,电镜直接观察到Ct存在于输卵管病变组织。结论 阴道接种Ct可逆行感染上生殖道感染 ,导致小鼠输卵管阻塞和输卵管积水 ,10 6IFU是建立上生殖道感染小鼠模型的适合感染IF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眼衣原体 动物模型 输卵管炎 生殖道感染
下载PDF
弥漫性斑秃11例临床及组织病理研究 被引量:14
9
作者 赵莹 张斌 +3 位作者 杨建 陈小红 李扬 章星琪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67-69,共3页
目的:探讨弥漫性斑秃的临床、实验室检查、组织病理特点及与其他弥漫性脱发性疾病的鉴别。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弥漫性斑秃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头皮组织病理、免疫组化等检查结果。结果:11例患者中8例为女性,春夏季急性发作,表... 目的:探讨弥漫性斑秃的临床、实验室检查、组织病理特点及与其他弥漫性脱发性疾病的鉴别。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弥漫性斑秃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头皮组织病理、免疫组化等检查结果。结果:11例患者中8例为女性,春夏季急性发作,表现为数月内毛发弥漫性大量脱落,致使短期内出现毛发明显稀疏,但在毛发完全脱落之前,已有新生毛发长出。部分患者有特应性体质及血清IgE增高。组织病理检查显示退行期及休止期毛囊数量明显增多,毛乳头及毛囊索条周围中到大量以单个核细胞为主的炎性细胞浸润。治疗中发现多数患者需要系统使用糖皮质激素方能遏制脱发及诱导新发生长,患者预后良好。结论:弥漫性斑秃多累及青年女性,病程较短,组织病理示典型的斑秃改变,即有毛乳头周围特征性淋巴细胞浸润。其临床经过良好,提示变态反应在发病中起一定的作用。建议早期对患者系统性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以期尽快控制患者的脱发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秃 弥漫性 免疫组化
下载PDF
2例急性休止期脱发的临床表现 被引量:9
10
作者 杨雨清 戚世玲 +2 位作者 李水凤 曹慧 章星琪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545-547,共3页
报告2例门诊急性休止期脱发患者。病例1:患者女,因恙虫病治疗4个月后脱发3个月;病例2:患者女,近期精神压力大,脱发1个月。2例患者脱发均弥漫,起病急,全头拉发试验阳性,皮肤镜下仅见较多新生毳毛,营养支持治疗后毛发恢复良好。诊断为急... 报告2例门诊急性休止期脱发患者。病例1:患者女,因恙虫病治疗4个月后脱发3个月;病例2:患者女,近期精神压力大,脱发1个月。2例患者脱发均弥漫,起病急,全头拉发试验阳性,皮肤镜下仅见较多新生毳毛,营养支持治疗后毛发恢复良好。诊断为急性休止期脱发并行鉴别诊断及文献复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止期脱发 急性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脱发表现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5
11
作者 叶艳婷 巩毓刚 +1 位作者 赵莹 章星琪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548-549,共2页
脱发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其发生率为17.3%~54%。脱发与疾病活动指数有关,是疾病加重的非特异性表现,还能预测SLE的复发闻。SLE脱发主要是非瘢痕性脱发,目前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并不多,分类也不统一。本研... 脱发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其发生率为17.3%~54%。脱发与疾病活动指数有关,是疾病加重的非特异性表现,还能预测SLE的复发闻。SLE脱发主要是非瘢痕性脱发,目前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并不多,分类也不统一。本研究旨在分析SLE非瘢痕性脱发的临床及皮肤镜表现,探讨脱发与疾病活动性、自身抗体及补体水平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脱发 非瘢痕性
下载PDF
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病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9
12
作者 卢斯汉 韩建德 +5 位作者 陈万山 胡荣欣 陈谐捷 赖英荣 宋伟南 陈志浩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10-313,共4页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病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11月至2005年12月本院收治明确诊断为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病的53例临床及实验室资料。【结果】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病以发热、消瘦、咳嗽、皮疹...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病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11月至2005年12月本院收治明确诊断为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病的53例临床及实验室资料。【结果】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病以发热、消瘦、咳嗽、皮疹、贫血等为主要临床特点,皮损主要表现为坏死性丘疹、脐凹状丘疹、溃疡、结节、血痂;外周血CD4+细胞显著减少;在沙氏琼脂培养基中马尔尼菲青霉呈酵母相(37℃)或菌丝相(25℃);药敏结果显示伊曲康唑、酮康唑对马尔尼菲青霉的MIC值最低,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次之,氟康唑最高;病理组织六胺银染色见圆形、椭圆形或腊肠样病原体,部分有横隔。【结论】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病临床表现复杂,主要发生于CD4+计数少于50细胞∕μL的患者,真菌培养鉴定结合组织病理检查是确诊的关键,治疗上建议使用伊曲康唑、两性霉素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马尔尼菲青霉 马尔尼菲青霉病
下载PDF
经典型Brocq假性斑秃4例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斌 赵莹 +3 位作者 杨建 陈小红 李扬 章星琪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543-544,共2页
报告4例经典型Brocq假性斑秃。4例患者均表现为散在的绿豆至花生米大脱发斑,表面轻度萎缩凹陷。实验室及组织病理检查排除了斑秃、盘状红斑狼疮等疾病,皮损免疫组化染色显示早期病变累及皮脂腺,提示可能通过免疫性损伤诱导干细胞凋亡而... 报告4例经典型Brocq假性斑秃。4例患者均表现为散在的绿豆至花生米大脱发斑,表面轻度萎缩凹陷。实验室及组织病理检查排除了斑秃、盘状红斑狼疮等疾病,皮损免疫组化染色显示早期病变累及皮脂腺,提示可能通过免疫性损伤诱导干细胞凋亡而引发永久性脱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ocq假性斑秃 瘢痕性脱发 免疫组化
下载PDF
二苯环丙烯酮局部免疫治疗斑秃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巩毓刚 赵莹 章星琪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721-723,共3页
国际上以二苯环丙烯酮(DPCP)在局部皮损上诱发接触性皮炎治疗重型斑秃应用最广泛,目前已有近30年历史,取得了良好的疗效。DPCP治疗斑秃的有效率多在50%~60%之间,常见的副作用为局部接触性皮炎,复发率10.6%~68.9%。DPCP治疗斑秃机制不... 国际上以二苯环丙烯酮(DPCP)在局部皮损上诱发接触性皮炎治疗重型斑秃应用最广泛,目前已有近30年历史,取得了良好的疗效。DPCP治疗斑秃的有效率多在50%~60%之间,常见的副作用为局部接触性皮炎,复发率10.6%~68.9%。DPCP治疗斑秃机制不明,目前认为可能是多环节性的,主要包括改变炎症细胞亚群、拮抗Th1免疫反应,重建Th1和Th2的平衡以及引入抑制性T细胞等。本文对有关DPCP局部免疫治疗斑秃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苯环丙烯酮 免疫治疗 斑秃
下载PDF
糖皮质激素受体在白癜风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2
15
作者 许清玉 卢念祖 韩建德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491-492,共2页
本研究通过检测不同类型白癜风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糖皮质激素受体(GCR)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在白癜风发病中的作用。
关键词 白癜风 受体 糖皮质激素 单核细胞
下载PDF
双侧双重带状疱疹1例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云青 谢淑霞 +2 位作者 尹颂超 张素卿 李欢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13年第3期194-195,共2页
报告1例双侧双重带状疱疹。患者男,40岁,右侧腰腹部及左侧胸背部、上肢群集性水疱伴触痛3天。体检:右侧腰腹部及左侧胸背部、上肢屈侧见红斑基础上群集性米粒至绿豆大丘疱疹、水疱。根据病史及临床表现诊断为双侧双重带状疱疹。同时对... 报告1例双侧双重带状疱疹。患者男,40岁,右侧腰腹部及左侧胸背部、上肢群集性水疱伴触痛3天。体检:右侧腰腹部及左侧胸背部、上肢屈侧见红斑基础上群集性米粒至绿豆大丘疱疹、水疱。根据病史及临床表现诊断为双侧双重带状疱疹。同时对本病的定义、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等情况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双重带状疱疹 文献复习
下载PDF
慢性唇炎的变态反应因素探讨——附13例病例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马春光 陈丽华 +3 位作者 李玉华 谢继璜 李苑娜 章星琪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10年第6期419-420,423,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唇炎病因中的变态反应因素。方法:通过斑贴试验及问卷调查和随访,对13例慢性唇炎患者进行了研究。结果:13例慢性唇炎患者中10例患者斑贴试验阳性,总阳性率76.9%,其中5位患者可确诊为变应性接触性唇炎。抗过敏治疗和生活指... 目的:探讨慢性唇炎病因中的变态反应因素。方法:通过斑贴试验及问卷调查和随访,对13例慢性唇炎患者进行了研究。结果:13例慢性唇炎患者中10例患者斑贴试验阳性,总阳性率76.9%,其中5位患者可确诊为变应性接触性唇炎。抗过敏治疗和生活指导取得良好疗效。结论:对于表现为慢性唇炎的患者常规进行斑贴试验并结合问卷寻找到过敏原,有利于接触性唇炎的病因学诊断及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唇炎 病因分析
下载PDF
头部结缔组织痣伴局部白发 被引量:2
18
作者 赵莹 西兰 +1 位作者 陈小红 章星琪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10年第5期321-322,共2页
关键词 结缔组织痣 头皮 白发
下载PDF
温热水浴疗法联合液氮冷冻治疗多发性镶嵌疣58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6
19
作者 马春光 陈丽华 +4 位作者 李玉华 欧树玉 谢继璜 曹光玲 周晖 《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 2014年第6期345-346,F0003,共3页
目的探讨温热水浴疗法联合液氮冷冻治疗多发性镶嵌疣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以板蓝根、薏苡仁、夏枯草、马齿苋为基本方的中药各30g浸入2 000mL冷水中浸泡30min,武火烧开后文火煮沸20min,取药液,待降至45℃~55℃时将患处浸入药液浸... 目的探讨温热水浴疗法联合液氮冷冻治疗多发性镶嵌疣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以板蓝根、薏苡仁、夏枯草、马齿苋为基本方的中药各30g浸入2 000mL冷水中浸泡30min,武火烧开后文火煮沸20min,取药液,待降至45℃~55℃时将患处浸入药液浸泡20~30min,再用剪刀或矬子将浸渍柔软的疣体削薄,以不出血为度,医用胶布封包至次日晨,均1次/d,治疗2~4个疗程,接着将疣体刮除至根部和予冷冻疗法治疗。每个冷冻疗程的第3周开始再行温热疗法治疗7d。3个月后判定疗效。结果 58例患者中,治愈42例,好转15例,无效1例,有效率98.27%。随访至今,未见复发。结论温热水浴疗法联合液氮冷冻治疗多发性镶嵌疣的临床疗效好,患者依从性高,治疗成本低,操作简单,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 温热疗法 液氮冷冻
下载PDF
毛发疾病分类和毛发亚专业的发展现状 被引量:2
20
作者 章星琪 范卫新 +1 位作者 张建中 马慧群 《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 2016年第4期401-405,1,共5页
毛发疾病的分类目前从临床实用角度考虑,先天性脱发疾病可分为单纯累及毛发的少毛症和无毛症,另外还有存在于各种代谢综合征中的脱发现象;同时根据毛囊有无永久性损伤判断是瘢痕性还是非瘢痕性。关于毛发亚专业的发展,国外的毛发学会多... 毛发疾病的分类目前从临床实用角度考虑,先天性脱发疾病可分为单纯累及毛发的少毛症和无毛症,另外还有存在于各种代谢综合征中的脱发现象;同时根据毛囊有无永久性损伤判断是瘢痕性还是非瘢痕性。关于毛发亚专业的发展,国外的毛发学会多数建立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国内毛发专业的发展在上世纪90年代和本世纪初开始崭露头角并初具规模。文中阐述了毛发亚专业的组成、目的、任务及其国内外发展现状。认为毛发亚专业是一个年轻的专业,但由于毛发生长速度慢,从事毛发疾病研究需要兴趣、耐心和奉献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发疾病 毛发亚专业 分类 发展现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