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卓越医生的研究生培养策略探讨--以中山一院肾内科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为例 被引量:4
1
作者 李辉雁 王禹诺 +3 位作者 陈崴 肖莉华 匡铭 王欣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22年第3期303-306,共4页
目前我国研究生教育已经进入发展新阶段,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是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目标的迫切需求。肾内科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是培养合格肾内科临床医师的重要途径,也是卓越肾内科医学人才梯队建设的重要保障。针对目前我国临床医... 目前我国研究生教育已经进入发展新阶段,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是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目标的迫切需求。肾内科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是培养合格肾内科临床医师的重要途径,也是卓越肾内科医学人才梯队建设的重要保障。针对目前我国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如教学方法模式化、临床培训与科研素养培养不平衡、考核形式化导致严进宽出等,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结合学科优势,在加强医学人文与思政教育、制定分层递进螺旋上升的轮转培训方案,优化以胜任力为导向的进阶式培养课程体系,强化临床操作与技能培训,配齐具有国际视野的导师团队,引导基于临床问题的科学研究,建立并完善基于胜任力的考核、评价与反馈体系以及构建全方位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等方面进行了诸多实践探索。本文总结了我院全面强化肾内科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临床岗位胜任力、科研创新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的经验,为培养卓越医学人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脏病学 专业学位 硕士研究生 培养模式
下载PDF
新UMOD基因突变:家族性青少年高尿酸血症肾病家系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刘苑莹 王丹 +4 位作者 范瑾瑾 陈文芳 陈崴 李志坚 王欣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737-743,共7页
目的:通过对1个家族性青少年高尿酸血症肾病(familial juvenile hyperuricemic nephropathy,FJHN)患者家系进行临床、病理及基因检测分析,提高对该罕见疾病的认识。方法:收集FJHN先证者家系成员的临床资料,对先证者行肾组织常规病理检查... 目的:通过对1个家族性青少年高尿酸血症肾病(familial juvenile hyperuricemic nephropathy,FJHN)患者家系进行临床、病理及基因检测分析,提高对该罕见疾病的认识。方法:收集FJHN先证者家系成员的临床资料,对先证者行肾组织常规病理检查,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肾组织Uromodulin(UMOD)蛋白的表达。收集先证者及其亲属外周血,采用双链DNA探针基因捕获和高通量测序法检测包含UMOD在内的泌尿系统疾病相关基因。结果:先证者家系中受累个体共7人,遗传方式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7例受累家族成员中1例3岁幼儿尚未发现任何临床指标异常,其余6例患者均表现为高尿酸血症伴肾功能障碍,其中3例进入终末期肾脏病,2例死于尿毒症。先证者肾脏病理检查表现为肾小管间质慢性病变合并肾小球局灶性硬化,不伴有免疫复合物的沉积。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先证者肾组织小管上皮细胞内有UMOD蛋白强阳性信号聚集,与正常对照及非FJHN导致的慢性间质性肾炎患者比较具有诊断特异性。包括先证者在内共4个受累者进行了基因测序检测,均发现UMOD基因杂合突变c.377G>A,为位于UMOD基因3号外显子的一种新的错义突变。结论:本家系中受累患者呈典型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方式,临床表现为高尿酸血症伴早期肾功能受损,肾脏病理表现为非免疫复合物介导的小球硬化及肾间质纤维化,肾小管上皮细胞内有UMOD蛋白的异常积聚,基因检测证实存在新UMOD基因位点突变,FJHN诊断明确。提示对临床上不明原因的高尿酸血症伴特征性病理改变患者,肾组织UMOD蛋白荧光染色是发现FJHN的一种简便方法,有利于减少临床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尿酸血症 染色体畸变 家族性青少年高尿酸血症肾病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病 Uromodulin蛋白
原文传递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阳性狼疮肾炎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赵思媛 文景平 +4 位作者 王欣 文琼 李志坚 陈崴 陈雄辉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961-968,共8页
目的探讨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NCA)阳性狼疮肾炎(lupus nephritis,LN)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为认识及诊治该类疾病提供更多临床数据。方法回顾性收集和分析2002年11月1日至2020年9月11日在中山... 目的探讨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NCA)阳性狼疮肾炎(lupus nephritis,LN)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为认识及诊治该类疾病提供更多临床数据。方法回顾性收集和分析2002年11月1日至2020年9月11日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并经肾活检确诊为LN患者的临床资料,从中筛选出有ANCA检测结果患者的资料,比较ANCA阳性组与ANCA阴性组患者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及肾脏病理检查的差异。比较ANCA不同血清型间临床病理特征的差异。结果纳入经肾活检证实为LN且有ANCA检测结果患者1304例,年龄14~76岁,男性240例,女性1064例,其中ANCA阳性LN患者80例(6.1%)。ANCA阳性LN患者中,55例(68.8%)为MPO-ANCA,14例(17.5%)为PR3-ANCA阳性,11例(13.8%)为MPO-ANCA和PR3-ANCA双阳性。与ANCA阴性LN患者(分层抽样160例)比较,ANCA阳性LN患者血清肌酐[135.5(68.0,361.8)μmol/L比88.0(64.0,165.0)μmol/L,P=0.004]、血尿素氮[12.35(6.35,21.18)mmol/L比8.60(5.50,15.70)mmol/L,P=0.026]明显较高,估算肾小球滤过率[45.70(13.83,84.10)ml·min^(-1)·(1.73 m^(2))^(-1)比66.75(38.43,96.22)ml·min^(-1)·(1.73 m^(2))^(-1),P=0.001]明显较低。ANCA阳性LN患者的慢性指数高于ANCA阴性LN患者[3(2,7)比2(0,5),P=0.006]。MPO-ANCA阳性组、PR3-ANCA阳性组及MPO-ANCA和PR3-ANCA双阳性组之间血红蛋白、血清肌酐和估算肾小球滤过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MPO-ANCA和PR3-ANCA双阳性LN患者血红蛋白和估算肾小球滤过率最低,血清肌酐最高(均P<0.05)。结论相比ANCA阴性LN患者,ANCA阳性LN患者肾功能较差,肾组织病理学慢性指数较高,尤其是MPO-ANCA及PR3-ANCA双阳性患者,这一亚群LN患者可能需要更严格的监测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体 抗中性白细胞胞质 狼疮肾炎 病理学 临床
原文传递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并发慢性肾小管间质肾病一例暨文献复习
4
作者 余健文 李培莉 +7 位作者 陈文芳 许娴 杨宇齐 黄锋先 李志坚 邱亚桂 叶红坚 陈雄辉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844-850,共7页
目的报道一例罕见的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aroxysmal nocturnal hemoglobinuria,PNH)并发慢性肾小管间质肾病病例。结合文献复习,探讨疾病临床、影像学及病理改变特征和诊疗思路。方法收集和报道患者临床资料、磁共振成像(MRI)及肾... 目的报道一例罕见的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aroxysmal nocturnal hemoglobinuria,PNH)并发慢性肾小管间质肾病病例。结合文献复习,探讨疾病临床、影像学及病理改变特征和诊疗思路。方法收集和报道患者临床资料、磁共振成像(MRI)及肾脏病理检查结果、治疗措施和效果。通过系统回顾相关文献,总结和探讨PNH并发慢性肾小管间质肾病的临床表现特征及其发病机制。结果患者被诊断PNH 30余年,外周血PNH克隆阳性,尿比重1.012,尿pH值6.0~7.0,尿蛋白(+),尿糖(3+),尿红细胞(2+),血肌酐259μmol/L,血乳酸脱氢酶800 U/L。MRI示T1及T2加权像双侧肾皮质信号降低。肾脏病理检查示慢性小管间质病变,普鲁士蓝染色及电镜检查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内有大量含铁血黄素沉积。经小剂量泼尼松控制溶血发作及对症治疗,患者肾功能长期稳定。结论PNH合并慢性肾小管间质肾病起病隐匿且易被忽视。MRI和肾组织病理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早期确诊、早期干预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红蛋白尿 阵发性 肾功能不全 慢性 肾炎 间质性 磁共振成像 肾脏病理
原文传递
胃肠道疾病与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相关性 被引量:18
5
作者 易春燕 林建雄 +5 位作者 于晓丽 张小丹 黎渐英 毛海萍 余学清 阳晓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918-924,共7页
目的调查腹膜透析(腹透)患者胃肠道症状和胃肠道疾病的发生率,探讨其与腹透相关性腹膜炎的相关关系。方法前瞻性纳入2016年3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腹透中心随访的腹透患者为研究对象,追踪随访至患者退出腹透或研... 目的调查腹膜透析(腹透)患者胃肠道症状和胃肠道疾病的发生率,探讨其与腹透相关性腹膜炎的相关关系。方法前瞻性纳入2016年3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腹透中心随访的腹透患者为研究对象,追踪随访至患者退出腹透或研究终止日期2019年12月31日。收集患者胃肠道症状、胃肠道疾病及腹膜炎发生情况,用胃肠道症状评定量表评估患者胃肠道症状严重程度,比较胃肠道疾病组与无胃肠道疾病组患者人口学及临床资料的差异。采用Poisson回归模型筛选腹透患者发生腹透相关性腹膜炎的影响因素。结果共471例腹透患者入选本研究,其中387例(82.2%)患者出现至少1种胃肠道症状,142例(30.2%)患者患有胃肠道疾病。患者总体腹膜炎发生率为0.094次/患者年,革兰阳性菌腹膜炎发生率为0.034次/患者年,革兰阴性菌腹膜炎发生率为0.027次/患者年。多因素Poisson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胃肠道疾病是总体腹膜炎及革兰阴性菌腹膜炎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分别OR=1.852,95%CI 1.252~6.369,P=0.002;OR=3.324,95%CI 1.616~6.836,P=0.001);腹泻症状得分较高是革兰阴性菌腹膜炎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OR=2.832,95%CI 1.616~4.963,P<0.001)。结论腹透患者胃肠道疾病的发生率较高,胃肠道疾病是总体腹膜炎及革兰阴性菌腹膜炎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腹泻症状是革兰阴性菌腹膜炎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透析 腹膜炎 胃肠疾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