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影响肿瘤外科诊治决策
1
作者 詹文华 《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 2010年第2期65-68,共4页
人类基因组工程最有影响的一项研究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当时预估,对人类的30亿个碱基对进行测序以鉴定人类全部基因需要15年时间.由于研究技术水平的提高,该研究项目提前2年完成,结果于2003年公布[1].
关键词 分子生物学研究 靶向治疗 转移性乳腺癌 胃肠间质瘤 肿瘤干细胞 曲妥珠单抗 肿瘤发生 肿瘤外科 GIST 贝伐单抗 靶向药物 肿瘤细胞 人类肿瘤
下载PDF
靶向药物联合外科手术治疗晚期胃肠间质瘤临床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张信华 何裕隆 +4 位作者 马晋平 宋新明 陈创奇 彭建军 詹文华 《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 2010年第1期25-30,共6页
目的探讨靶向药物伊马替尼或舒尼替尼联合外科手术治疗晚期胃肠间质瘤(GIST)的临床疗效和预后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2007年6月至2010年2月接受靶向药物治疗后进行手术治疗的局限晚期和复发转移性GIST患者临床病理资料。瘤组织进行KIT... 目的探讨靶向药物伊马替尼或舒尼替尼联合外科手术治疗晚期胃肠间质瘤(GIST)的临床疗效和预后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2007年6月至2010年2月接受靶向药物治疗后进行手术治疗的局限晚期和复发转移性GIST患者临床病理资料。瘤组织进行KIT和PDGFRA基因突变检测。结果共24例晚期GIST患者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后接受手术,其中局限晚期患者6例,复发和/或转移患者18例。术前药物治疗反应分别为疾病控制13例(54.2%),局限性进展4例(16.6%),全面性进展7例(29.2%)。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12.5%。疾病控制、局限性进展和全面性进展患者术后2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89%、24%和0%(P<0.001),术后2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100%、100%和27%(P<0.00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只有术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治疗反应是术后无进展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P=0.005)。结论靶向药物联合手术治疗晚期GIST安全有效,且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有效的患者接受手术治疗生存获益最显著;术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反应是手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间质瘤 靶向治疗 外科手术
下载PDF
奥沙利铂联合S-1应用于进展期和复发性胃癌化疗的Ⅱ期临床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彭建军 何裕隆 +3 位作者 肖萍 蔡世荣 祝芳 詹文华 《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 2010年第3期171-175,共5页
目的评估S-1和奥沙利铂联合化疗方案应用于进展期和复发性胃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初诊不能切除的局部进展期或转移性胃癌患者,或辅助化疗结束6个月复发的胃癌患者自愿纳入研究,所有患者病理组织学证实为胃腺癌,预计寿命超过3月。奥沙... 目的评估S-1和奥沙利铂联合化疗方案应用于进展期和复发性胃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初诊不能切除的局部进展期或转移性胃癌患者,或辅助化疗结束6个月复发的胃癌患者自愿纳入研究,所有患者病理组织学证实为胃腺癌,预计寿命超过3月。奥沙利铂采用130mg/m2第1d注射,S-1依照患者体表面积的不同,从第1d下午开始给予口服,连续口服14d,每3周为一个周期。所有患者至少经过1个完整周期的SOX方案化疗,所有患者均接受安全性评估,3个周期以上的患者接受有效性评估。结果 21例患者入组,所有患者均完成3个周期以上的治疗,共完成106个周期的治疗。有效率为57.1%,没有完全缓解的患者,12例患者为部分缓解;5例患者病情稳定,疾病控制率为81.0%,其它4例患者出现进展。血液毒性主要包括Ⅰ/Ⅱ度中性粒细胞减少(33.3%)和贫血(38.1%),Ⅲ度血液毒副作用包括中性粒细胞减少(9.5%)和血小板减少(4.8%),没有发生中性粒细胞减少相关性发热或Ⅳ度血液毒性;非血液毒性主要为Ⅰ/Ⅱ度周围神经炎(57.1%)和乏力(52.4%)。没有发生治疗相关性死亡。结论奥沙利铂联合S-1治疗进展期和复发性胃癌具有较好的疗效,患者耐受良好。该联合方案对于胃癌新辅助化疗的确切疗效尚需进一步的Ⅲ期随机对照研究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化疗 奥沙利铂 S-1
下载PDF
产甲胎蛋白胃癌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戴伟钢 詹文华 《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 2012年第2期122-126,共6页
产甲胎蛋白胃癌(alpha-fetoprotein-producing gastric cancer,AFPGC)是指病理组织AFP阳性的胃癌,1970年由Bourrielle等[1]首次报道,绝大多数此类患者伴有血清AFP升高.文献报道AFPGC约占同期胃癌的1%~6%[2],它是一种较罕见的特殊类... 产甲胎蛋白胃癌(alpha-fetoprotein-producing gastric cancer,AFPGC)是指病理组织AFP阳性的胃癌,1970年由Bourrielle等[1]首次报道,绝大多数此类患者伴有血清AFP升高.文献报道AFPGC约占同期胃癌的1%~6%[2],它是一种较罕见的特殊类型胃癌,具有与普通胃癌明显不同的生物学特点:更高的恶性潜能;较快的细胞增殖能力;丰富的瘤内新生血管;更易发生脉管侵犯、淋巴结转移、肝转移和腹膜种植转移;预后更差.那么此类高度恶性潜能胃癌的分子生物学与普通胃癌相比存在怎样的不同特点呢?目前国内外尚缺乏相关文献报道,本文对AFPGC相关分子生物学进行系统的综述,以更好阐明AFPGC的生物学行为特点,为更好的诊治此类胃癌提供理论基础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FP 肿瘤细胞 凋亡 胃癌腹膜转移 胃肝样腺癌 胃癌细胞 产甲胎蛋白胃癌
下载PDF
多学科合作是胃癌的最佳诊治模式 被引量:2
5
作者 詹文华 《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 2010年第1期5-9,共5页
肿瘤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胃癌的总发病率有所下降,但仍然是全球第一、二号肿瘤杀手而成为世界性的健康问题.胃癌病例占新诊断癌肿病例的10%,占癌肿死亡病例的12%[1].近几十年,胃癌外科治疗取得了不俗的进步[2,3].这些进步与胃癌多学科综... 肿瘤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胃癌的总发病率有所下降,但仍然是全球第一、二号肿瘤杀手而成为世界性的健康问题.胃癌病例占新诊断癌肿病例的10%,占癌肿死亡病例的12%[1].近几十年,胃癌外科治疗取得了不俗的进步[2,3].这些进步与胃癌多学科综合治疗观念获得普遍认可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一线治疗 局灶性 顺铂 胃肿瘤 淋巴结肿大 全胃切除 学科
下载PDF
胃肠间质瘤是分子生物学诊治实体瘤的样板
6
作者 詹文华 《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 2010年第4期193-195,共3页
十年前,含冤半个世纪的近95%的平滑肌肿瘤终于正名为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此前,这类肿瘤唯一有效的治疗就是手术切除.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促使医疗技术的进步可谓日新月异.在过去20年,研究者积累了肉瘤... 十年前,含冤半个世纪的近95%的平滑肌肿瘤终于正名为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此前,这类肿瘤唯一有效的治疗就是手术切除.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促使医疗技术的进步可谓日新月异.在过去20年,研究者积累了肉瘤的大量基因信息,从而为诊断和治疗做出了厚积薄发的贡献.肿瘤的研究已经进入细胞、分子和基因水平的全新时期.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探讨肿瘤的发病机制成为可能,肿瘤诊断和治疗技术也已经超越部位和器官形态学水平,进入更高端的境界,治疗的效果也获得可喜的进步.其中,胃肠间质瘤就是一个成功的样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间质瘤 发病机制 胃肠道间质瘤 GIST 实体瘤 分子生物学
下载PDF
胃肠间质瘤诊治共识与个体化治疗
7
作者 何裕隆 《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 2010年第4期196-199,共4页
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并不常见,但在近十年中却成为胃肠肿瘤外科关注的热点."靶向药物"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本病晚期胃肠间质瘤患者的临床预后,也从根本上改变了本病以往单一的、仅仅依靠外科手术... 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并不常见,但在近十年中却成为胃肠肿瘤外科关注的热点."靶向药物"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本病晚期胃肠间质瘤患者的临床预后,也从根本上改变了本病以往单一的、仅仅依靠外科手术的治疗模式.多学科,特别是外科手术和靶向药物联合的综合治疗,显著地提高了本病的治疗效果.美国综合癌症网络(NCCN)每年至少对本病的诊疗指南更新两次.对于这个较新的肿瘤概念,知识更新和规范诊疗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间质瘤 患者 进展期 GIST 个体化治疗
下载PDF
努力构建消化肿瘤诊治和研究的循证医学交流平台
8
作者 詹文华 《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 2008年第1期-,共2页
消化肿瘤是最常见的肿瘤死亡原因.最近的资料显示,每年全球共有一千零八十万人罹患肿瘤,其中大约三百三十万是消化肿瘤,包括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肝癌和胰腺癌等.
下载PDF
术后早期经口进食在结直肠癌快速康复外科的应用 被引量:12
9
作者 杨东杰 蔡世荣 +5 位作者 陈创奇 何裕隆 吴晖 彭建军 宋武 詹文华 《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 2010年第1期35-38,共4页
目的探讨术后12小时内经口进食在结直肠癌快速康复外科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将入选的70例拟接受限期手术的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早期进食组(术后12小时内开始进食)和传统进食组(术后肛门排气后开始进食),每组35例,两组都接受快速康复外科... 目的探讨术后12小时内经口进食在结直肠癌快速康复外科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将入选的70例拟接受限期手术的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早期进食组(术后12小时内开始进食)和传统进食组(术后肛门排气后开始进食),每组35例,两组都接受快速康复外科治疗。结果 62例患者完成试验,早期进食组32例,传统进食组30例;早期进食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6±1)d和(11.7±3.82)d,首次排气时间(2±1)d和(4±2)d,首次排便时间(3.84±1.63)d和(6.44±2.53)d,首次耐受半流时间(4±2)d和(8.2±2.16)d,以上参数早期进食组均比传统进食组短(P<0.001)。结论术后12小时内经口进食在接受快速康复外科的限期手术结直肠癌患者中安全有效,在没有增加并发症发生率的前提下,明显加快了术后肠道功能的恢复,显著缩短了术后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早期经口进食 快速康复结直肠外科 术后住院时间
下载PDF
进展期胃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吴晖 张信华 +6 位作者 徐建波 何裕隆 蔡世荣 马晋平 陈创奇 王亮 詹文华 《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 2012年第2期82-88,共7页
目的分析进展期胃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No.16组淋巴结)转移的相关临床病理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接受根治性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的进展期胃癌95例,依No.16组淋巴结转移状况分为阴性组(n=64)、阳性组(n=31),分析No.16组淋巴结转移... 目的分析进展期胃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No.16组淋巴结)转移的相关临床病理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接受根治性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的进展期胃癌95例,依No.16组淋巴结转移状况分为阴性组(n=64)、阳性组(n=31),分析No.16组淋巴结转移的相关临床病理因素及其对预后影响。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大小、远处转移率、Borrmann分型、WHO分型、分化程度、CEA与No.16组淋巴结转移无显著相关性(均P>0.05)。No.16阳性组与阴性组中,累及邻近脏器(T4)者分别占54.8%、32.8%,淋巴结转移度>40%者分别占74.2%、14.1%,TNMⅣ期者分别占83.9%、43.8%,肿瘤临近脏器浸润(T4)、临床分期Ⅳ期、淋巴结转移度>40%与No.16组淋巴结转移相关。No.16组淋巴结转移阴性和阳性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45.5、9.7个月,阳性组预后显著不良(P<0.05)。生存分析显示肿瘤部位、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度、远处转移、No.16组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影响患者预后。COX回归分析显示No.16组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为独立预后因素。分层分析表明,无脏器侵犯、合并脏器侵犯、淋巴结转移度1%~40%、无远处转移时,No.16阳性组的预后均显著不良(均P<0.05)。淋巴结转移度41%~100%、合并远处转移时,两组的预后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o.16组淋巴结阳性、远处转移、No.16组淋巴结并远处转移患者之间的预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接受根治性No.16组淋巴结清扫的胃癌患者,邻近脏器浸润、淋巴结转移度>40%为No.16组淋巴结转移的主要相关因素,No.16组淋巴结转移患者的预后与远处转移者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 外科手术 临床病理 预后
下载PDF
预防性留置胃管在胃癌手术中临床价值的Meta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陈志辉 宋新明 +2 位作者 许开武 秦长江 何裕隆 《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 2013年第4期254-260,共7页
目的探讨预防性留置胃管减压在胃癌手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检索2013年12月1日前所有公开发表的随机对照研究,选择数据库为Pub 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由2名研究员分别独立提取数据和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并采用Re... 目的探讨预防性留置胃管减压在胃癌手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检索2013年12月1日前所有公开发表的随机对照研究,选择数据库为Pub 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由2名研究员分别独立提取数据和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并采用Rev Man 5.2.5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随机对照研究9篇,共计病例1315例,其中留置胃管组658例,不留置胃管组657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留置胃管组相比,不留置胃管组可显著缩短术后进食时间(WMD=0.44,95%CI:0.28~0.60,P【0.01),但不影响患者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吻合口瘘发生率、总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结论胃癌术后不需要常规预防性留置胃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胃肠减压 胃癌手术 META分析
下载PDF
青年与中年胃癌临床病理学特征、手术治疗及预后的差异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吴晖 王亮 +7 位作者 徐建波 张信华 何裕隆 蔡世荣 杨东杰 马晋平 陈创奇 詹文华 《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 2014年第2期78-84,共7页
目的比较分析青年与中年胃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手术治疗与预后的差异。方法纳入自1994年8月至2010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年龄<60岁并接受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851例,按年龄分为青年组(0~44岁)、中年组(45~59岁)... 目的比较分析青年与中年胃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手术治疗与预后的差异。方法纳入自1994年8月至2010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年龄<60岁并接受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851例,按年龄分为青年组(0~44岁)、中年组(45~59岁),比较两组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手术治疗及预后的差异。结果纳入患者男526例,女325例。青年组(269例)与中年组(582例)的恶性肿瘤家族史、肿瘤直径、肝转移率、肿瘤Borrman分型、WHO组织分型、CEA阳性率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青年组与中年组的女性比例(52.4%vs.31.6%)、肿瘤部位(上部癌11.9%vs.27.8%;中部癌32.3%vs.21.6%)、脏器浸润(33.8%vs.26.5%),淋巴结转移(N3转移率21.2%vs.11.5%)、远处转移(32.0%vs.19.1%)、腹膜种植(25.3%vs.13.6%)、TNM分期(Ⅳ期比例43.5%vs.28.9%)、肿瘤分化程度(低分化癌比例87.7%vs.70.7%)、根治性切除(80.7%vs.89.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回归分析表明,邻近脏器浸润及远处转移为影响根治性切除率的独立因素。青年组与中年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1%、43%、38%和65%、52%、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肿瘤直径、T分期、N分期、M分期、Borrmann分型、分化程度、手术方式为独立预后因素。分层分析结果显示在胃上部癌患者中,青年组与中年组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8、40个月;在淋巴结转移阳性患者中,两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2、30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中年胃癌患者相比,青年胃癌患者女性、中部癌、脏器浸润、淋巴结N3转移、腹膜种植、低分化癌等比率显著升高,而根治率显著下降。对胃上部癌、淋巴结转移阳性患者,青年胃癌的预后显著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发病年龄 临床病理学 根治性手术 预后
下载PDF
腹腔引流在腹部手术以及胃癌根治术后的应用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晟 何裕隆 《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 2010年第3期181-185,共5页
在临床工作中,一直以来外科医生认为在进行腹部大手术后需常规预防性放置腹腔引流管,以降低术后并发症及死亡发生率.腹腔引流管的应用历史悠久,在19世纪70年代,sims作为第一个外科医生把腹腔引流术应用在妇科手术后的患者,自此之后,预... 在临床工作中,一直以来外科医生认为在进行腹部大手术后需常规预防性放置腹腔引流管,以降低术后并发症及死亡发生率.腹腔引流管的应用历史悠久,在19世纪70年代,sims作为第一个外科医生把腹腔引流术应用在妇科手术后的患者,自此之后,预防性腹腔引流术被外科医生作为一种常规应用于临床工作中.腹部外科的鼻祖-Billroth也认为腹腔引流可挽救胃肠道手术后患者的生命[1].正如19世纪英国著名外科医生Lawson Tait的名言"When in doubt,drain.(怀疑即引流)"所说的那样,在过去的两个世纪以来,预防性腹腔引流被广泛应用,目的是引出腹腔内所积聚液体,如腹水、乳糜液、血性分泌物、胰液或肠道分泌液等.另外,腹腔引流液也可作为诸如术后出血、胰瘘或吻合口瘘等并发症发生的早期诊断工具[2,3].因此,在胃肠道手术后预防性放置引流管被广大外科工作者所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引流 并发症 预防性 并发病 疾病 胃癌根治术后 腹腔引流管 胰瘘 胃癌根治手术 胃癌术后 腹部手术
下载PDF
微转移检测评估胃癌肝十二指肠韧带淋巴结转移及临床意义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金彦召 蔡世荣 +6 位作者 陈创奇 陈剑辉 马晋平 吴晖 宋武 詹文华 何裕隆 《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 2010年第3期176-180,共5页
目的检测胃癌患者肝十二指肠韧带淋巴结微转移,评估No.12淋巴结转移情况及其临床意义,为合理选择淋巴结清扫范围及评估预后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51例施行No.12淋巴结清扫的D2+胃癌根治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连续切片并免疫组织化学... 目的检测胃癌患者肝十二指肠韧带淋巴结微转移,评估No.12淋巴结转移情况及其临床意义,为合理选择淋巴结清扫范围及评估预后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51例施行No.12淋巴结清扫的D2+胃癌根治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连续切片并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10例常规病理检查No.12阴性淋巴结的微转移,分析No.12淋巴结转移与临床病理参数以及各亚组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预后分析。结果淋巴结微转移的检出率为5.71%(12/210),No.12淋巴结转移率从常规病理检查的16.30%提高到21.11%。No.12淋巴结转移与浸润深度、肿瘤大小、临床分期、其它组淋巴结转移有显著相关性(P<0.01)。No.12a、12b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7.93%、11.16%,No.12a淋巴结转移与No.12b转移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临床分期与No.12淋巴结转移为独立预后因素。结论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细胞角蛋白敏感性高,可提高淋巴结转移的检出率。No.12淋巴结转移影响预后,进展期胃癌No.12组淋巴结清扫应作为常规,特别是No.12a与12b清扫,即肝十二指肠韧带的脉络化清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细胞角蛋白 微转移 预后
下载PDF
伊马替尼治疗晚期胃肠间质瘤的疗效分析及不良反应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信华 吴晖 +4 位作者 马晋平 陈斯乐 蔡世荣 何裕隆 詹文华 《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 2010年第4期203-207,共5页
目的评价靶向药物伊马替尼治疗晚期(不可切除或复发转移)胃肠间质瘤(GIST)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总结所有胃肠间质瘤患者服用伊马替尼后的不良反应。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2004年6月至2009年12月接受伊马替尼治疗的GIST患者154例,其中晚期患者96... 目的评价靶向药物伊马替尼治疗晚期(不可切除或复发转移)胃肠间质瘤(GIST)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总结所有胃肠间质瘤患者服用伊马替尼后的不良反应。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2004年6月至2009年12月接受伊马替尼治疗的GIST患者154例,其中晚期患者96例,完全切除术后辅助治疗58例。对晚期患者的治疗疗效进行分析,并统计所有患者服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资料完整的晚期患者73例,接受伊马替尼治疗中位时间23个月,其中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53例(72.6%),疾病稳定15例(20.5%),原发耐药疾病进展5例(6.8%),客观有效率为72.6%,疾病控制率为93.2%。中位无进展生存期45.0个月,患者1、3、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86%、61%和34%,患者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8%、88%和72%。154例患者接受过至少一次伊马替尼治疗,起始剂量400mg/d,绝大多数患者不良反应为1~2级,耐受良好。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分别为水肿(75.3%)、消化道反应(37.7%)和贫血(22.7%)。3级或以上不良反应发生率15.6%(24/154)。结论伊马替尼治疗晚期GIST疗效肯定;患者对于400mg/d的治疗剂量耐受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间质瘤 靶向治疗 伊马替尼
下载PDF
早期胃癌的内镜治疗进展 被引量:4
16
作者 宋新明 李明哲 《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 2012年第2期74-76,共3页
胃癌是我国高发恶性肿瘤之一,也是世界范围内第二位癌症死亡原因[1],多数患者确诊时已为中晚期.近年来,随着消化内镜诊治技术不断发展,早期胃癌的诊断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并先后出现了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 胃癌是我国高发恶性肿瘤之一,也是世界范围内第二位癌症死亡原因[1],多数患者确诊时已为中晚期.近年来,随着消化内镜诊治技术不断发展,早期胃癌的诊断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并先后出现了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等一系列针对早期胃癌的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内镜下切除早期胃癌长期预后良好,而且可明显提高胃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已成为早期胃癌新的治疗方向.本文就早期胃癌的内镜治疗进展作一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胃癌 ESD EMR 整块切除 EGC 内镜治疗 胃癌病例 未分化型
下载PDF
临床护理路径在胃肠道间质瘤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赖小令 喻小青 +1 位作者 谢春梅 彭利芬 《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 2012年第3期192-195,共4页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umor,GIST)手术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从2009年1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100例GIST手术患者,分为临床路径组(50例)和传统护理组(50例)。制定GIST临床护理路径,...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umor,GIST)手术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从2009年1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100例GIST手术患者,分为临床路径组(50例)和传统护理组(50例)。制定GIST临床护理路径,临床路径组采用GIST临床护理路径专业护理,传统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在平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医疗护理质量评估等多个方面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肿瘤部位、原发或复发、合并基础疾病方面无显著性差异。临床路径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1.12±1.08)d,显著低于传统处理组(14.35±2.4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临床路径组患者住院费用显著低于传统护理组(P<0.01)。临床路径组患者满意度及健康教育达标率方面显著高于传统护理组。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GIST手术患者,可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日、降低住院费用,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护理路径 胃肠道间质瘤 护理
下载PDF
结直肠手术机械性肠道准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8
作者 陈剑辉 《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 2011年第1期53-56,共4页
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限期的结直肠手术患者术前需常规机械性肠道准备(mechanical howel preparation,MBP),成为一种"经验性教条".直到目前,限期结直肠手术术前行常规机械性肠道准备的医疗单位在中国超过90%.目前最常用的机械... 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限期的结直肠手术患者术前需常规机械性肠道准备(mechanical howel preparation,MBP),成为一种"经验性教条".直到目前,限期结直肠手术术前行常规机械性肠道准备的医疗单位在中国超过90%.目前最常用的机械性肠道准备药物主要是容积性泻药,如聚乙二醇和磷酸钠溶液,较传统的缓泻剂拥有更佳的肠道清洁功能[1,2],并被绝大多数的外科医生所采纳.机械性肠道准备的目的主要是清理肠腔内积存的粪便,以减少术中手术区域的潜在污染,从而降低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和吻合口瘘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准备 结直肠手术 机械性
下载PDF
进展期胃癌的化疗 被引量:4
19
作者 何裕隆 《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 2010年第3期132-137,共6页
虽然近二十年的统计显示全球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在不断的下降,但每年仍然有约700,000的患者被确诊为胃癌,而其中90%左右的患者为进展期,需要接受手术和放化疗等综合治疗.在中国,胃癌仍然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一份2004~2005年中... 虽然近二十年的统计显示全球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在不断的下降,但每年仍然有约700,000的患者被确诊为胃癌,而其中90%左右的患者为进展期,需要接受手术和放化疗等综合治疗.在中国,胃癌仍然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一份2004~2005年中国恶性肿瘤死亡抽样回顾调查显示,胃癌的死亡率占所有肿瘤的第3位.进入21世纪后,伴随着新药的不断出现,进展期胃癌的化疗效果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然而目前仍然缺乏一个全球范围内认可的标准方案.本文通过对近年来文献的复习,总结了各种化疗药物应用于进展期胃癌治疗中的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展期胃癌 奥沙利铂 个月 卡培他滨 顺铂联合 紫杉醇 伊立替康
下载PDF
PARP1及其抑制剂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许开武 宋新明 《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 2013年第1期63-65,共3页
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oly(ADP-ribose) polymerase-1,PARP1]参与DNA损伤修复过程,在DNA损伤修复通路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虽然PARP1抑制剂的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其发挥的肿瘤抑制作用为肿瘤的治疗带来了新希望.我们对PARP1及其PARP... 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oly(ADP-ribose) polymerase-1,PARP1]参与DNA损伤修复过程,在DNA损伤修复通路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虽然PARP1抑制剂的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其发挥的肿瘤抑制作用为肿瘤的治疗带来了新希望.我们对PARP1及其PARP1抑制剂在肿瘤中的作用机制及研究进展做一个简单的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P1 DNA 作用机制 抑制剂 浮选药剂 肿瘤细胞 三阴乳腺癌 研究进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