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胃癌浸润食管的外科治疗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韩方海 詹文华 +5 位作者 何裕隆 李玉明 郑章清 彭俊生 蔡世荣 马晋平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2005年第3期199-202,共4页
目的探讨胃癌侵犯食管病例手术入路的合理选择和淋巴结清扫范围以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1994年8月至2004年2月外科治疗693例胃癌患者发生食管侵犯63例的临床资料。分析淋巴结转移范围及各站淋巴结转移率;比较经上腹部正中切口和经... 目的探讨胃癌侵犯食管病例手术入路的合理选择和淋巴结清扫范围以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1994年8月至2004年2月外科治疗693例胃癌患者发生食管侵犯63例的临床资料。分析淋巴结转移范围及各站淋巴结转移率;比较经上腹部正中切口和经左侧胸腹联合切口两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析影响术后生存率的各种因素。结果全组根治性切除率85.7%,联合脏器切除25例(39.7%)。总的淋巴结转移率为73.0%,其中腹腔内转移率为73.0%;胸腔内转移率为12.7%。经上腹部正中切口手术者35例,左侧胸腹联合切口手术者28例;前者5年累计生存率为18%,后者为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脏器切除组5年累计生存率16%。Logistic分析:年龄、组织学分类,肿瘤直径、Borrmann分型、淋巴结转移、胸腔淋巴结转移及手术入路的选择是影响预后的因素。结论胃癌侵犯食管应在腹腔淋巴结彻底清扫基础上清扫胸腔和膈肌上、下淋巴结;选择左侧胸腹联合切口可以提高根治率和5年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治疗 预后分析 胃癌浸润 左侧胸腹联合切口 Logistic分析 BORRMANN分型 上腹部正中切口 联合脏器切除 淋巴结清扫范围 2004年2月 5年生存率 淋巴结转移率 手术入路 1994年 术后生存率 组织学分类 腹腔淋巴结 临床资料
原文传递
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经肛门标本取出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应用
2
作者 韩方海 华立新 +2 位作者 赵志 吴建海 詹文华 《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 2012年第2期103-107,共5页
目的介绍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经肛门标本取出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应用。方法 2011年3月至2011年8月,12例直肠癌患者接受腹腔镜根治性全直肠系膜切除,肿瘤标本经肛门取出,行结肠-直肠(肛管)端端吻合。回顾性分析围手术期各项指标。结果 1... 目的介绍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经肛门标本取出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应用。方法 2011年3月至2011年8月,12例直肠癌患者接受腹腔镜根治性全直肠系膜切除,肿瘤标本经肛门取出,行结肠-直肠(肛管)端端吻合。回顾性分析围手术期各项指标。结果 12例患者中,男性5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45.4±3.6)岁。无中转开腹,平均手术时间(123.6±85.3)min,平均失血量(75.6±15.2)ml;R0切除12例,D2清扫1例,D3清扫11例,肿瘤远切缘(3.1±1.8)cm。术后平均住院时间(7.6±2.1)d;除1例吻合口瘘外,无明显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后标本直肠系膜均完整,环周切缘均阴性,标本切缘均阴性;平均清扫淋巴结(18.9±6.3)枚,平均阳性淋巴结(3.6±1.4)枚。TNM分期:Ⅰ期3例,Ⅱ期6例,Ⅲ期3例。术后随访2~5个月,排便功能良好。结论直肠癌行腹腔镜根治性全直肠系膜切除,经肛门取出标本,完成结肠直肠(肛管)端端吻合,不违背肿瘤根治原则,技术上安全可行,并可避免腹部切口取除标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直肠癌 自然孔道外科
下载PDF
胃癌根治手术联合脾脏切除远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22
3
作者 韩方海 詹文华 +9 位作者 李玉明 何裕隆 彭俊生 马晋平 王昭 陈正煊 郑章清 汪建平 黄奕华 董文广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7期1114-1117,共4页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手术联合脾脏切除对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1994年6月至2004年3月完成胃癌手术692例,其中在胃癌D2、D3手术基础上联合脾脏切除45例,选择同时期完成的具有可比性的仅行胃癌根治手术的343例病例进行分析,比较淋巴结转...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手术联合脾脏切除对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1994年6月至2004年3月完成胃癌手术692例,其中在胃癌D2、D3手术基础上联合脾脏切除45例,选择同时期完成的具有可比性的仅行胃癌根治手术的343例病例进行分析,比较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学因素、淋巴结转移率、切除脾脏后5年生存率。结果胃癌联合脾脏切除No10淋巴结转移率为15.6%,其中上1/3(U)区为11.5%,中1/3(M)区为33.3%,下1/3(L)区为0%。近端胃癌和胃体部癌、低分化及未分化腺癌、Borrm annⅢ、Ⅳ型、肿瘤浸润深度在T3、T4以及Ⅲ、Ⅳ期胃癌与远端胃癌、高中分化腺癌、Borrm annⅠ、Ⅱ型、肿瘤浸润深达度在T1、T2以及Ⅰ、Ⅱ期胃癌比较,其淋巴结转移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Ⅰ、Ⅱ期胃癌切除脾脏后平均生存时间和中位生存时间与单纯胃癌根治手术组比较降低并有统计学意义差异,Ⅲ、Ⅳ期胃癌切除脾脏以后平均生存时间和中位生存时间与单纯胃癌根治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Ⅰ、Ⅱ期胃癌患者不应联合脾脏切除,Ⅲ、Ⅳ期胃癌联合切除脾脏也未能提高术后生存率,胃癌直接侵犯胰腺体尾部,脾门淋巴结明显肿大转移者,才有脾切除的指征。联合脾脏切除的手术适应证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淋巴结清扫 脾切除术 生存率 胃癌患者 脾脏切除 联合切除 根治手术 远期疗效分析 BORRMANN
原文传递
BorrmannⅣ型进展期胃癌的临床病理特点与预后分析 被引量:13
4
作者 马晋平 陈剑辉 +5 位作者 蔡世荣 陈创奇 杨东杰 吴晖 何裕隆 詹文华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6期2534-2537,共4页
目的比较胃癌BorrmannⅣ型与其他Borrmann分型,了解BorrmannⅣ型胃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93例连续的进展期胃癌手术患者,比较139例BorrmannⅣ型(15.6%)和754例其他Borrmann分型(84.4%)的胃癌患... 目的比较胃癌BorrmannⅣ型与其他Borrmann分型,了解BorrmannⅣ型胃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93例连续的进展期胃癌手术患者,比较139例BorrmannⅣ型(15.6%)和754例其他Borrmann分型(84.4%)的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点及其预后。结果与其他Borrmann分型相比,BorrmannⅣ型胃癌诊断时多处于晚期,临床病理特征均较差。BorrmannⅣ型胃癌有较高的术前活检阴性率(15.9%),明显高于其他Borrmann分型的胃癌患者。BorrmannⅣ型的5年生存率为9.9%,明显低于其他Borrmann分型,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根治术后患者5年总体生存率为18.7%,明显高于未接受根治手术的患者。TNM分期分层分析显示TNMⅡ、Ⅲ期时,BorrmannⅣ型显示更差的预后(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远处转移和根治手术是BorrmannⅣ型胃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与其他Borrmann类型的相比,BorrmannⅣ型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均较差,早期诊断及接受根治手术有助于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病理学 临床 BORRMANN Ⅲ型 预后
原文传递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在胃癌预后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34
5
作者 马晋平 王智 +6 位作者 林建伟 吴恺明 陈剑辉 陈创奇 蔡世荣 何裕隆 詹文华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944-947,共4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是否可以作为胃癌患者的预后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2006年间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经手术治疗的775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前外周静脉血NLR大小分为低NLR组(NLR...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是否可以作为胃癌患者的预后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2006年间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经手术治疗的775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前外周静脉血NLR大小分为低NLR组(NLR小于或等于3.79,652例)和高NLR组(NLR大于3.79,12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并进一步按TNM分期和手术方式进行分层分析。结果低NLR组和高NLR组胃癌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44.0%和12.2%(P〈0.01)。TNMⅠ、Ⅱ、ⅢA、ⅢB及Ⅳ期病例中,低NLR组和高NLR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97.8%和33.3%、55.4%和32.0%、30.2%和11.1%、15.5%和8.3%、10.7%和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行D1、D2、D3、D4根治性手术及姑息性手术病例中,低NLR组和高NLR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93.3%和33.3%、51.3%和20.4%、42.4%和10.5%、14.3%和2.0%、8.3%和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NLR可以作为胃癌患者的预后因素,术前NLR大于3.79提示胃癌患者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预后
原文传递
黏液型与低分化型胃癌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的比较 被引量:8
6
作者 马晋平 陈剑辉 +6 位作者 蔡世荣 陈创奇 崔冀 王昭 吴恺明 何裕隆 詹文华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903-906,共4页
目的 探讨黏液型胃癌(MGC)与低分化胃癌(PDGC)的临床病理特征的差异及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4年6月至2006年12月间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68例MGC和508例PDGC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与PDGC患者相... 目的 探讨黏液型胃癌(MGC)与低分化胃癌(PDGC)的临床病理特征的差异及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4年6月至2006年12月间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68例MGC和508例PDGC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与PDGC患者相比,MGC患者发病年龄更大[(59.2±11.9)岁比(54.1±13.2)岁],远处转移率更高(36.8%比23.8%),腹膜种植率更高(29.4%比16.9%),根治性切除率更低(60.3%比76.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GC组和PDGC组患者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29.4%和3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位于胃中1/3的肿瘤,MGC患者的术后总体生存率低于PDGC患者(P<0.05).多因素预后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及根治性手术是MGC的独立预后因素;而淋巴结转移、根治性手术、浸润深度是PDGC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MGC与PDGC在发病年龄、腹膜种植、远处转移及根治性切除率方面存在差异,但总体预后两者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黏液型胃癌 低分化胃癌 临床病理特点 预后
原文传递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胃吻合术与胰空肠吻合术前瞻性对照试验的荟萃分析 被引量:11
7
作者 马晋平 林建伟 +7 位作者 王智 王亮 陈剑辉 陈创奇 杨东杰 彭建军 蔡世荣 何裕隆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2期2990-2994,共5页
目的比较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胰胃吻合术(PG)与胰空肠吻合术(PJ)的安全性。方法检索2010年12月以前EMBASE、MEDLINE、CochraneLibrary、Cochrane协作网随机对照试验注册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文献数据... 目的比较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胰胃吻合术(PG)与胰空肠吻合术(PJ)的安全性。方法检索2010年12月以前EMBASE、MEDLINE、CochraneLibrary、Cochrane协作网随机对照试验注册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文献数据库(CBM)等数据库,纳入前瞻性对照试验,评估文献质量并提取数据资料,应用RevMan5.0对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纳入6个前瞻性对照试验,其中4个随机对照试验(RCT),2个非随机的前瞻性对照试验,共867例PD病例,行PG手术患者440例,PJ手术患者426例。采用前瞻性研究(包括RCT)和单纯RCT分组进行荟萃分析:前瞻性对照试验组(包括RCT)荟萃分析中PG在术后并发症[OR0.53,95%CI(0.30,0.95),P=0.03]、胰瘘[OR0.47,95%CI(0.22,0.97),P=0.04]、腹腔积液[OR0.42,95%CI(0.25,0.72),P=0.001],这3项指标中明显优于PJ,腹腔内并发症、病死率等指标上两种吻合方式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RCT研究组荟萃分析中PG在术后腹腔积液[OR0.46,95%CI(0.26,0.79),P=0.005]这项指标中明显优于PJ,在术后并发症、胰瘘、腹腔内并发症、病死率、胃排空延迟这些指标上两种吻合方式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结论前瞻性对照试验进行荟萃分析后可以发现PG在术后并发症、胰瘘、腹腔积液方面优于PJ。单纯对RCT进行荟萃分析后发现PG仅在术后腹腔积液方面优于PJ。表明PG在安全性上并不低于PJ。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管空肠吻合术 胰胃吻合术 荟萃分析
原文传递
生理盐水冲击法床旁检测锁骨下静脉导管误入颈内静脉 被引量:1
8
作者 马晋平 吴恺明 +7 位作者 蔡世荣 陈创奇 崔冀 吴晖 彭建军 韩方海 何裕隆 詹文华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787-789,共3页
目的研究床旁简单实用检测锁骨下静脉插管误入同侧颈内静脉的方法。方法自2008年1月至2010年3月期间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胰腺外科对179例胃肠癌病人实施右侧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置管成功后,向导管内快速推注10mL生理盐水,同时触... 目的研究床旁简单实用检测锁骨下静脉插管误入同侧颈内静脉的方法。方法自2008年1月至2010年3月期间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胰腺外科对179例胃肠癌病人实施右侧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置管成功后,向导管内快速推注10mL生理盐水,同时触诊病人同侧颈内静脉处,手掌有震颤感为阳性。所有病人置管后均行胸部计算机X线摄影(CR)。结果剔除7例穿刺失败病例。9例(5.23%)阳性,均经胸部CR证实为导管误入同侧颈内静脉。未发现假阳性和假阴性病例。胸部CR发现另有3例(1.74%)病人的导管经胸部CR证实插入右心房。结论生理盐水冲击法是检测锁骨下静脉导管是否误入颈内静脉的简单实用床旁检测方法,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下静脉 穿刺 颈内静脉 生理盐水冲击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