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6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期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前路经腹膜后病灶清除治疗腰骶段脊柱结核 被引量:25
1
作者 王华锋 杨昌盛 +6 位作者 郑召民 陈嵘 梁珪清 廖忠 梁春祥 王华 王建儒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813-819,共7页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前路经腹膜后病灶清除治疗腰骶段脊柱结核的疗效。方法:2012年10月-2015年3月共收治12例腰骶段脊柱结核患者,其中男9例,女3例;年龄24—77岁(43.9±18.4岁);病变节段位于L4~S1。术前...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前路经腹膜后病灶清除治疗腰骶段脊柱结核的疗效。方法:2012年10月-2015年3月共收治12例腰骶段脊柱结核患者,其中男9例,女3例;年龄24—77岁(43.9±18.4岁);病变节段位于L4~S1。术前抗结核药物治疗2—4周,血沉下降及结核中毒症状改善后,行手术治疗。均为一期后前路手术.即后路微创置入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后,前路经腹旁正中腹膜后入路行结核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术后继续系统抗结核治疗12~18个月。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入路相关并发症、植骨融合情况,比较术前、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红细胞沉降率(ESR)、腰椎局部前凸角(local lordotic angle,LLA)。结果:1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切除的病灶组织行病理检查,均符合结核改变。手术时间165~380min(268.8±76.7min);出血量160~2500m1(627.5±640.3ml)。共有3例手术相关并发症。均发生于前路手术时,1例为静脉丛撕破,经压迫后止血;2例腹膜撕裂,术中进行修补。随访12~48个月(31.1±9.8个月),12例均获骨性融合,无结核复发征象,无内固定松动、断裂征象。8例术前神经功能损害者术后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术前VAS评分为7.1±1.1分,末次随访时为2.1±1.0分;术前ESR为65.8±29.9mrrdh,末次随访时为15.1±8.5mm/h;VAS和ESR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术前LLA为3.0°±83°,术后即刻矫正为11.0°±6.0°,末次随访时为10.4°±5.9°;与术前相比较,术后即刻LLA显著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LLA无明显丢失。结论:一期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前路经腹膜后病灶清除治疗腰骶段脊柱结核,可以显著矫正脊柱畸形并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但前路经腹膜后入路存在一定的并发症发生率,需谨慎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结核 腰骶段 前路病灶清除 后路内固定
下载PDF
脊柱侧弯矫形术后恶心呕吐的围手术期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贺秋兰 刘卫锋 +4 位作者 舒海华 杨军林 魏明 刘宽智 黄文起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31-135,共5页
【目的】分析全身麻醉下脊柱侧弯矫形术后患者恶心呕吐(PONV)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对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6年7月至2009年12月间全身麻醉下行脊柱侧弯矫形术患者进行围术期变量的单因素比较和多因素前进法Logistic回... 【目的】分析全身麻醉下脊柱侧弯矫形术后患者恶心呕吐(PONV)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对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6年7月至2009年12月间全身麻醉下行脊柱侧弯矫形术患者进行围术期变量的单因素比较和多因素前进法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术后24 h内发生PONV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计算危险因素的ROC曲线下面积(AUC)。【结果】回顾检索收集到215患者,共有199例患者符合标准,其中45例发生PONV(发生率22.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术中低平均动脉压(LMAP)、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差值(△Hb)大、术中低体温(LT)和使用吗啡或芬太尼术后镇痛(M/FPA)是脊柱侧弯矫形患者发生PONV的独立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为P=1/[1+exp(-0.42×LMAP+0.087×△Hb+2.263×LT-3.069×M/FPA+20.829)]。ROC曲线的AUCsyn为0.969±0.011,且AUCsyn>AUC△Hb>AUCMAP>AUCLT>AUCM/FPA。【结论】脊柱侧弯矫形术中,平均动脉压过低、Hb丢失、体温偏低使患者容易发生PONV,使用强阿片类药物行术后镇痛增高PONV的风险。PONV的预测模型为P=1/[1+exp(-0.42×LMAP+0.087×△Hb+2.263×LT-3.069×M/FPA+20.829)]。综合危险因素的预测性能优于单一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恶心呕吐 脊柱侧弯矫形术 危险因素 围手术期
下载PDF
脊柱畸形后路内固定矫形术后深部感染的治疗 被引量:10
3
作者 王华锋 梁春祥 +4 位作者 郑召民 王华 刘辉 王建儒 叶福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984-990,共7页
目的:探讨脊柱畸形后路内固定矫形术后深部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2012年6月~2014年12月167例脊柱畸形患者行后路内固定矫形术,11例术后并发切口深部感染,男3例,女8例,年龄14.6±4.7岁(11~27岁);其中早发性感染(术后90d内)9例... 目的:探讨脊柱畸形后路内固定矫形术后深部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2012年6月~2014年12月167例脊柱畸形患者行后路内固定矫形术,11例术后并发切口深部感染,男3例,女8例,年龄14.6±4.7岁(11~27岁);其中早发性感染(术后90d内)9例,迟发性(术后90d后)感染2例。9例早发性感染患者中,伤口渗出液或在B超引导下深层穿刺取脓液细菌培养阳性6例,其中2例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3例为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1例为大肠杆菌;另3例培养阴性者,依据伤口脓性渗液、持续胀痛及术中大量脓性积液而诊断为早发性切口深部感染。2例迟发性感染患者分别于矫形术后7个月和10个月时因腰背部持续性疼痛不适,经MRI检查提示切口深部积液形成,以及血沉、C反应蛋白等炎性指标显著高于正常值而确诊,清创术时取内固定旁组织细菌培养均为表皮葡萄球菌感染。均行彻底清创、置管持续冲洗引流,同时联合敏感抗生素治疗。结果:9例早发性感染经一期切口清创、置管持续冲洗引流及联合敏感抗生素治疗后,伤口均愈合,感染获得控制,内置物得以保留;随访13.5±5.8个月(6~36个月),无内置物松动及感染复发迹象。2例迟发性感染经多次清创、置管持续冲洗引流及联合敏感抗生素治疗仍无法控制感染,于矫形术后1年时取出内置物后治愈,取出内置物后分别随访6个月和14个月,无感染复发迹象,但分别有25°和17°的矫形丢失。结论:对脊柱畸形后路内固定矫形术后早发性深部感染,积极采取彻底清创、置管持续冲洗引流联合敏感抗生素治疗,可有效控制感染,避免取出内置物;而迟发性感染则可能需取出内置物才能控制感染,但有矫形丢失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畸形 手术部位感染 内置物 持续冲洗引流
下载PDF
退变性脊柱侧凸症的治疗和手术融合节段的选择 被引量:6
4
作者 郑召民 刘辉 +1 位作者 张奎渤 李佛保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3期229-232,共4页
退变性脊柱侧凸(degenerative scoliosis)是在骨骼发育成熟之后(〉20岁)出现的成人脊柱结构性侧凸。没有青少年期侧凸病史。其继发于椎间盘及椎间关节退变。可造成椎管容积的减小及凹侧神经根的压迫、凸侧神经根的牵拉,从而产生椎... 退变性脊柱侧凸(degenerative scoliosis)是在骨骼发育成熟之后(〉20岁)出现的成人脊柱结构性侧凸。没有青少年期侧凸病史。其继发于椎间盘及椎间关节退变。可造成椎管容积的减小及凹侧神经根的压迫、凸侧神经根的牵拉,从而产生椎管狭窄的症状。一般Cobb角〈40^o。少数患者能达到60^o,且每年约进展30^o。各家报道的发病率不一(6%~68%),并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逐渐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脊柱侧凸 脊柱侧凸症 融合节段 手术 治疗 Cobb角 脊柱结构 骨骼发育
下载PDF
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及其在成人脊柱畸形治疗中的作用 被引量:21
5
作者 郑召民 刘辉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78-282,共5页
治疗成人脊柱畸形的主要目的在于重建脊柱的总体平衡,缓解疼痛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近年来,在治疗成人脊柱畸形的研究中,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对治疗效果的影响逐渐受到学者的重视,脊柱-骨盆矢状面失衡可能导致躯干前倾、顽固性腰痛... 治疗成人脊柱畸形的主要目的在于重建脊柱的总体平衡,缓解疼痛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近年来,在治疗成人脊柱畸形的研究中,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对治疗效果的影响逐渐受到学者的重视,脊柱-骨盆矢状面失衡可能导致躯干前倾、顽固性腰痛等一系列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畸形 治疗效果 矢状面 成人 平衡 骨盆 顽固性腰痛 疼痛症状
下载PDF
脊柱术后切口深部感染内置物的归宿 被引量:6
6
作者 郑召民 王冰 +3 位作者 齐强 姜建元 王自立 马文鑫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965-970,共6页
脊柱内固定术后手术切口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是脊柱外科常见的并发症,文献报道发生率为2%~20%[1]。SSI根据发生的部位可分为浅部感染(感染位于深筋膜之上的皮肤及皮下)、深部感染(位于深筋膜下)和相邻组织器官间隙... 脊柱内固定术后手术切口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是脊柱外科常见的并发症,文献报道发生率为2%~20%[1]。SSI根据发生的部位可分为浅部感染(感染位于深筋膜之上的皮肤及皮下)、深部感染(位于深筋膜下)和相邻组织器官间隙感染[2]。浅部感染不涉及内置物,且大多可通过局部换药和应用抗生素治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置物 深部感染 脊柱融合 内固定 手术切口感染 迟发性感染 假关节形成 脊柱外科 脊柱稳定性 手术节段
下载PDF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在重度脊柱侧凸行后路矫正术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32
7
作者 李小金 曾丽雯 王楚怀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06-709,共4页
目的:探讨重度脊柱侧凸行后路矫正术后,对患者进行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的作用。方法:应用快速康复外科(FTS)的核心理念,应用多模式控制围手术期的病理生理变化来控制围手术期各种创伤所致的应激。综合应用的方法包括术前告知快速康复各阶... 目的:探讨重度脊柱侧凸行后路矫正术后,对患者进行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的作用。方法:应用快速康复外科(FTS)的核心理念,应用多模式控制围手术期的病理生理变化来控制围手术期各种创伤所致的应激。综合应用的方法包括术前告知快速康复各阶段措施、可能出现状况及解决方法;缩短术前禁食、禁水时间,实行术中液体限入管理,体温管理;术后加强疼痛护理等。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无显著差异性(P>0.05),FTS组患者在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28.1±5.5h)较传统组(40.4±10.2h)短,FTS组患者术后首次排便时间(48.5±6.5h)均较传统组(85.6±5.7h)短(P<0.05);FTS组患者在术后发生腹胀例数(3.5±0.7例)较传统组(7.5±0.5例)少(P<0.05);FTS组患者术后第一次下床活动时间(5.5±1.4d)较传统组早(8.8±1.8d),第一次站立发生头昏例数(2例)较传统组(6例)少,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第7天SDS、SAS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FTS组SDS、SAS评分术后第1天分别为(60.11±4.92;58.34±5.99分)、第3天(51.00±6.11;49.32±7.22分),与传统组SDS、SAS术后比较[第1天分别为(69.62±5.99;67.77±6.23分)、第3天(61.09±6.20;57.74±6.11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FTS能最大限度控制手术相关的各种应激反应,减少患者心理生理的不良反应,手术并发症等,促进患者的快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康复外科 康复护理 重度脊柱侧凸 后路矫正术
下载PDF
SSEP、MEP和DNEP在重度脊柱畸形截骨矫形术中同时联合监测的意义 被引量:13
8
作者 杨军林 黄紫房 +6 位作者 邓耀龙 李佛保 舒海华 陈裕光 魏明 刘卫锋 孙新锐 《脊柱外科杂志》 2011年第6期323-326,共4页
目的探讨在重度脊柱畸形截骨矫形术中,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SEP)、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MEP)和下传神经源性诱发电位(descending neurogenic evoked potential,DNEP)同时联合监测的安全性和... 目的探讨在重度脊柱畸形截骨矫形术中,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SEP)、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MEP)和下传神经源性诱发电位(descending neurogenic evoked potential,DNEP)同时联合监测的安全性和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2011年7月采用3种诱发电位同时联合监测的重度脊柱畸形截骨矫形患者16例,所有患者均在全静脉麻醉并小剂量肌松剂泵注维持下行脊柱畸形截骨矫形术,术中均行SSEP、MEP和DNEP同时联合监测。结果 16例患者术中出现3种诱发电位皆阳性5例,唤醒试验也为阳性,术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并发症。单纯MEP阳性,而SSEP、DNEP正常者4例,术中唤醒试验均为阴性,术后无异常神经体征。单纯SSEP阳性,而MEP、DNEP正常者1例,术中唤醒阴性,术后查体正常。另外6例术中SSEP、MEP和DNEP皆正常,但其中1例考虑因神经根牵拉出现术后一过性股四头肌肌力下降,余5例术后查体均正常。结论术中DNEP与SSEP、MEP同时联合监测可减少传统SSEP和MEP监测产生假阳性对手术的干扰,对重度脊柱畸形截骨矫形术中脊髓损伤监测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和准确性,术中如有2种及以上诱发电位异常则出现脊髓损伤的可能性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凸 脊柱后凸 截骨术 诱发电位 监测 手术中
下载PDF
退变性脊柱侧凸症治疗所面临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14
9
作者 郑召民 李中实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673-676,共4页
退变性脊柱侧凸是由于椎间盘与小关节等退变引起的椎间隙塌陷、椎体旋转半脱位或侧方滑移在冠状面上形成的侧凸,Cobb角〉10°。主要发病于50岁以上,女性较常见。常有腰痛、神经根压迫或椎管狭窄引起的下肢痛和间歇性跛行等症状,影... 退变性脊柱侧凸是由于椎间盘与小关节等退变引起的椎间隙塌陷、椎体旋转半脱位或侧方滑移在冠状面上形成的侧凸,Cobb角〉10°。主要发病于50岁以上,女性较常见。常有腰痛、神经根压迫或椎管狭窄引起的下肢痛和间歇性跛行等症状,影像学表现除冠状面上的脊柱侧凸外还伴有腰椎前凸消失、胸腰椎后凸等矢状面失衡。矢状面平衡因与生存质量密切相关,手术恢复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成为近年研究热点之一。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的外科治疗重点在于彻底解除神经压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脊柱侧凸 脊柱侧凸症 外科治疗 旋转半脱位 Cobb角 间歇性跛行 神经根压迫 影像学表现
下载PDF
重度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凸脊柱-骨盆矢状面特点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辉 郑召民 +6 位作者 李思贝 王华锋 王建儒 李翔 王华 李泽民 李秉学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691-698,共8页
目的:探讨重度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特点。方法:本研究纳入79名正常志愿者(正常组)、83例轻中度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Cobb角<60°)以及69例重度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Cobb角>80°),再根据主弯... 目的:探讨重度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特点。方法:本研究纳入79名正常志愿者(正常组)、83例轻中度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Cobb角<60°)以及69例重度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Cobb角>80°),再根据主弯部位分为胸弯组及胸腰弯/腰弯组,测量各组冠状面参数包括主弯Cobb角、冠状面偏移(CB)以及顶椎偏移(AVT),矢状面参数包括矢状面偏移(SVA)、胸椎后凸角(TK)、胸腰后凸角(TLK)、腰椎前凸角(LL)、骨盆入射角(PI)、骨盆倾斜角(PT)和骶骨倾斜角(SS)、骨盆厚度(PTH)、骶骨股骨距离(SFD)、骶骨骨盆角(PRS1)、PI与LL差值(PI-LL)、PT与PI比值(PT/PI)以及C7铅垂线与骶骨中心距离(HA-C7PL)。比较各组间冠状面及矢状面参数的特点及各参数间的相关性。相关性分析使用Pearson相关分析。不同疾病组同一参数间的对比研究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两两比较q检验。结果:与正常组相比,重度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的LL、TLK、TK及PRS1显著增大,PI、PT、PTH、SFD及PI-LL显著减小,重度胸腰弯/腰弯组的SVA显著增大而SS显著减小,但SVA在平衡范围内。正常组与轻中度胸弯组,冠状面及矢状面参数间无相关性。在轻中度胸腰弯/腰弯组、重度胸弯组及重度胸腰弯/腰弯组,Cobb角与TK、TLK具有相关性。在所有组中,LL与TK、LL与TLK、PI与PT及PI与SS均具有相关性。在正常组、重度胸弯组及重度胸腰弯/腰弯组中,TK与TLK具有相关性。轻中度胸腰弯/腰弯组CB与PT具有相关性;重度胸弯组中,CB与TLK、SS具有相关性;重度胸腰弯/腰弯组,冠状面Cobb角与LL及CB与PT、SS具有相关性。在重度胸腰弯/腰弯组中,LL与SVA具有相关性。在重度脊柱侧凸组中,TK与SVA具有相关性。结论:重度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凸矢状面排列具有自身特点,表现为TK、TLK、LL的显著增大与PI、PT的显著减小;冠状面参数中冠状面主弯Cobb角与TK、TLK及CB与SS均具有相关性,矢状面参数中TK、TLK与LL三者之间及TK与SVA之间均具有相关性;骨盆发生明显的形态学改变,表现为狭长水平的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脊柱侧凸 重度脊柱侧凸 矢状面平衡 骨盆参数 成人
下载PDF
青少年腰椎峡部裂保守治疗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曾维政 刘少喻 +1 位作者 崔尚斌 刘希哲 《骨科临床与研究杂志》 2024年第2期115-120,共6页
腰椎峡部裂是一侧或两侧椎体的峡部骨质缺损或不连续。在一般人群中,腰椎峡部裂发病率为6%~11.5%,在青年运动员中发病率为7%~8%,而其中27%~37%的患者表现为无症状[1]。腰椎峡部裂最常发生在L5水平,占97%,而双侧峡部裂占88%;其中,成人峡... 腰椎峡部裂是一侧或两侧椎体的峡部骨质缺损或不连续。在一般人群中,腰椎峡部裂发病率为6%~11.5%,在青年运动员中发病率为7%~8%,而其中27%~37%的患者表现为无症状[1]。腰椎峡部裂最常发生在L5水平,占97%,而双侧峡部裂占88%;其中,成人峡部裂病例中L5占90%,青少年中占65%~85%[2]。一、腰椎峡部裂的发病。腰椎峡部裂是青少年下腰痛最常见的病因,尤其是从事运动的青少年运动员背痛的发生率高达47%[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峡部裂 青少年运动员 骨质缺损 下腰痛 背痛 无症状 峡部 保守治疗
下载PDF
脊柱侧凸手术中TES-MEP、CSEP阳性与手术操作相关原因分析 被引量:9
12
作者 陈裕光 万勇 +6 位作者 郑召民 杨军林 彭新生 邹学农 夏杰华 舒海华 李佛保 《脊柱外科杂志》 2010年第2期86-89,共4页
目的探讨脊柱侧凸手术中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transcrani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 motorevoked poten-tial,TES-MEP)和/或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ortical 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CSEP)阳性与手术操作相关因素。方法 2006年7月... 目的探讨脊柱侧凸手术中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transcrani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 motorevoked poten-tial,TES-MEP)和/或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ortical 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CSEP)阳性与手术操作相关因素。方法 2006年7月~2009年4月,本科行脊柱侧凸手术151例,术中同时监测双侧胫前肌、足拇短屈肌TES-MEP以及双侧胫后肌CSEP。根据术中诱发电位的阳性变化详细检查和分析是否与手术操作不当有关。结果 TES-MEP成功检出率为96.7%,CSEP成功检出率为96%。术中诱发电位阳性27次,除5次不明原因外,22次与手术操作不当相关。其中15次及时采取纠正措施,13次恢复正常,2次明显恢复;7次仅经药物干预和观察处理者,其中6次不能完全恢复,1次无恢复。结论椎弓根钻孔或螺钉置入、内固定器械矫形、截骨过程和截骨面靠拢等手术操作是导致诱发电位阳性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凸 诱发电位 运动 诱发电位 躯体感觉 电刺激 手术中并发症
下载PDF
经皮椎体成形术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型术治疗脊柱转移癌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13
作者 林昆 易志新 +2 位作者 黄爱军 靳松 邹学农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18年第2期104-108,共5页
目的探讨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型术(PKP)治疗脊柱转移癌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脊柱骨科采用PVP和PKP治疗的30例脊柱转移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4例,女16例;年龄48~81岁,平... 目的探讨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型术(PKP)治疗脊柱转移癌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脊柱骨科采用PVP和PKP治疗的30例脊柱转移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4例,女16例;年龄48~81岁,平均(64.10±1.83)岁。脊柱转移癌部位为颈椎(11个椎体)、胸椎(53个椎体)、腰椎(47个椎体)。原发肿瘤为乳腺癌9例,前列腺癌6例,结肠癌和肺癌各4例,肝癌和胃癌各2例,甲状腺癌、宫颈癌和食管癌各1例。行颈椎PVP和胸、腰椎PKP手术,术后3天、1个月、3个月、1年分别以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患者的疼痛情况和活动功能,测量区域后凸角(LKA)、椎体高度压缩率评估患者的椎体重建情况,依据生存质量(QOL)量表了解患者预后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伤口均Ⅰ期愈合,无血管、神经损伤,无肺栓塞、骨水泥过敏等并发症。26例患者获得12个月随访,4例患者因肺部感染、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原因于术后6~12个月死亡。与术前相比,患者术后3d、1个月、3个月及1年时的VAS评分及ODI评分均降低(P<0.05),QOL评分升高(P<0.05),椎体高度压缩率和LKA均改善(P<0.05)。结论 PVP和PKP是治疗脊柱转移癌有效的微创方法,可迅速缓解患者疼痛、改善功能及提高患者生存质量,PKP在恢复椎体高度和LKA、骨折复位、降低骨水泥渗漏率方面效果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成形术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脊柱转移癌 骨水泥 生存质量 微创手术
下载PDF
退变性脊柱侧凸的选择性手术治疗 被引量:7
14
作者 黄阳亮 刘少喻 +6 位作者 梁春祥 龙厚清 于滨生 李浩淼 韩国伟 张旭华 魏富鑫 《脊柱外科杂志》 2010年第5期286-289,共4页
目的评价选择性手术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凸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5年1月~2009年9月共手术治疗22例患者。记录所有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Oswestry功能评分;记录实施内固定治疗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侧凸Cobb角、腰... 目的评价选择性手术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凸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5年1月~2009年9月共手术治疗22例患者。记录所有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Oswestry功能评分;记录实施内固定治疗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侧凸Cobb角、腰椎前凸角以及融合时间。结果平均随访19个月(8~36个月)。椎管减压3例;椎管减压并内固定植骨融合术19例,其中长节段固定6例。Oswestry功能评分术前为39.25±10.47,术后3个月为13.85±7.73,末次随访时为17.95±6.18。实施内固定的患者侧凸Cobb角术前为21.05°±8.51°,术后3个月为12.13°±4.83°,末次随访时为14.03°±5.25°;腰椎前凸角术前为14.40°±14.72°,术后3个月为26.62°±11.48°,末次随访时为24.27°±11.03°;术后6个月,均达到骨性融合。上述各组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的数据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退变性脊柱侧凸的治疗主要以缓解症状为目的 ,依据不同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制定个体化治定方案能够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凸 减压术 外科 脊柱融合术 内固定器
下载PDF
脊柱手术中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监护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12
15
作者 陈裕光 万勇 +7 位作者 杨军林 彭新生 郑召民 邹学农 李佛保 夏杰华 窦云凌 舒展华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 2009年第1期12-17,共6页
目的探讨脊柱手术中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transcrani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 motor evoked potential, TES-MEP)监护的可行性和应用价值。方法2006年7月至2008年10月,在241例胸椎手术中对双侧胫前肌、足(?)短屈肌、大鱼际肌或小... 目的探讨脊柱手术中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transcrani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 motor evoked potential, TES-MEP)监护的可行性和应用价值。方法2006年7月至2008年10月,在241例胸椎手术中对双侧胫前肌、足(?)短屈肌、大鱼际肌或小鱼际肌(颈椎病变时)实施TES-MEP监护。术中全静脉麻醉58例,静脉麻醉+七氟烷吸入麻醉(浓度<1%)67例,静脉麻醉+小剂量肌松剂116例。结果TES-MEP的检出率为89.2%,虽然3种麻醉方式的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但各年龄组、不同靶肌肌力的检出率有显著性差异。术中TES-MEP阳性26例,其中不明原因的假阳性6例,真阳性20例,且均与手术操作有直接相关性。TES-MEP对脊髓运动功能监护的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97.9%,约登指数为0.979;对脊髓感觉功能监护的灵敏度为74.1%,特异度为97.9%,约登指数为0.72。结论异丙芬静脉麻醉+七氟烷吸入麻醉(浓度<1%)为首选方案,异丙芬静脉麻醉+小剂量肌松剂为次选方案。TES-MEP不但能瞬间、直接、准确地监护脊髓的运动传导功能,而且能间接反映脊髓的感觉传导功能,是安全监护脊柱手术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 深部脑刺激法 诱发电位 运动 监护
下载PDF
3D MRI在脊柱侧弯畸形矫形术前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丽琴 杨军林 +2 位作者 杨智云 周旭辉 李子平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2年第7期483-486,共4页
目的探讨3D MRI在脊柱侧弯患者矫形术前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00例脊柱侧弯患者行术前3DMR检查,采用3D-SPACE T2W序列,多平面重组图像,测量T4、顶椎、L1水平脊髓和椎体的轴位旋转角,观察测量所得顶椎脊髓旋转角与Cobb角的相关性,并进... 目的探讨3D MRI在脊柱侧弯患者矫形术前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00例脊柱侧弯患者行术前3DMR检查,采用3D-SPACE T2W序列,多平面重组图像,测量T4、顶椎、L1水平脊髓和椎体的轴位旋转角,观察测量所得顶椎脊髓旋转角与Cobb角的相关性,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对顶椎水平脊髓旋转与椎体旋转进行对比。结果顶椎水平脊髓旋转角与Cobb角存在相关性。顶椎水平脊髓旋转可分为3种类型,过度旋转型80例,旋转不足型13例,相反旋转型7例。35例患者最大脊髓旋转角不在顶椎水平。脊髓旋转与椎体旋转不同,在Cobb角大者,大部分脊髓旋转角度大于椎体旋转。MR检查发现2例合并多发神经纤维瘤,1例脊髓空洞,1例蝴蝶椎畸形,5例半椎体并蝴蝶椎畸形,1例合并腹股沟斜疝。结论脊髓、椎体旋转的大小及类型存在差异。脊柱侧弯患者常合并脊髓及椎体多发畸形,3D MR检查在脊柱侧弯畸形矫形术前评估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疾病 脊柱侧弯 磁共振成像 脊髓旋转
下载PDF
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对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右心室功能的评价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淑娟 杨军林 +3 位作者 李运泉 王慧深 林约瑟 黄紫房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18-223,共6页
目的:应用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STI)评价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的右心室功能。方法:选取2009年7月~2010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41例,Cobb角30°~125°,其中轻度脊柱侧凸(Cobb角<45°)5例,中度(Cobb角4... 目的:应用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STI)评价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的右心室功能。方法:选取2009年7月~2010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41例,Cobb角30°~125°,其中轻度脊柱侧凸(Cobb角<45°)5例,中度(Cobb角45°~80°)31例,重度(Cobb角>80°)5例;选取年龄相匹配的脊柱与心脏正常的人30例作为对照组。脊柱侧凸组与对照组均用GE Vivid 7超声心动图仪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先用改良双平面Simpson′s法测量并计算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然后用二维超声STI检测右心室多节段的收缩期二维应变;在两组中选取有三尖瓣关闭不全的病例,通过三尖瓣返流(TVR)估测肺动脉收缩压(PASP),并行组间比较。脊柱侧凸组行肺功能检查,测量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流速(FEV1),计算实测值与预计值的百分比(FVC%、FEV1%)。应用线性相关分别分析右心室整体收缩期二维应变与Cobb角、FVC%之间的相关性。结果:3组脊柱侧凸患者的RVEF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重度脊柱侧凸组右心室前壁心尖段、前间隔心尖段、室间隔心尖段、后间隔中间段、后间隔基底段的收缩期二维应变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轻、中度脊柱侧凸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重度侧凸组的后间隔基底段的收缩期二维应变显著低于轻度侧凸组(P<0.05),而与中度侧凸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侧凸组25例有TVR,对照组18例有TVR,两组PASP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重度侧凸组的FVC%与FEV1%显著低于轻度侧凸组(P<0.05),中度侧凸组与轻度组、重度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脊柱侧凸患者右心室整体收缩期二维应变与Cobb角呈负相关(r=-0.93,P<0.05),与FVC%间有低相关性(r=0.47,P<0.05)。结论:二维超声STI可敏感地检测出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右心室功能异常,是评价右心室功能的一种有价值的方法;重度特发性脊柱侧凸会引起右心室心肌运动障碍致右心室功能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 特发性脊柱侧凸 右心室功能
下载PDF
触发肌电图监测技术及其在脊柱矫形内固定术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8
作者 杨军林 邓耀龙 黄紫房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752-755,共4页
目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脊柱手术中,椎弓根置钉不良会导致神经损伤和内固定失败等,据报道,因椎弓根螺钉置入不当引起的并发症发生率在1%~11%。
关键词 矫形内固定术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 监测技术 应用 脊柱 肌电图 椎弓根螺钉置入 触发
下载PDF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的进展 被引量:5
19
作者 郑召民 张奎渤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10年第5期359-362,共4页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脊柱压缩骨折 治疗 椎体压缩性骨折 骨质疏松症 人口老龄化 骨折发生率
下载PDF
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症的外科治疗并发症 被引量:5
20
作者 郑召民 吕游 张加芳 《骨科》 CAS 2010年第1期1-4,共4页
关键词 退变性脊柱侧凸 脊柱侧凸症 治疗并发症 外科手术 成人 社会老龄化 远期并发症 关节退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