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6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调节ALK5受体活化水平优化间充质干细胞的内皮分化及组织工程血管的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艾文佳 李杰 +3 位作者 李雯 刘池拽 王深明 吕伟明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07-214,共8页
【目的】目前干细胞分化内皮细胞(EC)用于血管治疗受限于分化率,既往研究提示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参与内皮分化的调控,其作用因受体途径及分化阶段而不同。本实验即研究TGFβ1主要Ⅰ型受体ALK5活化水平与间充质干细胞(MSC)的内皮细... 【目的】目前干细胞分化内皮细胞(EC)用于血管治疗受限于分化率,既往研究提示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参与内皮分化的调控,其作用因受体途径及分化阶段而不同。本实验即研究TGFβ1主要Ⅰ型受体ALK5活化水平与间充质干细胞(MSC)的内皮细胞分化效率间的关系及分化内皮细胞应用组织工程血管的研究。【方法】采用差速贴壁及流式分选获得大鼠骨髓CD31-MSC,以含VEGF、bFGF及EGM-2的培养基内皮诱导2周组作标准对照组,实验组为分阶段添加TGFβ1活化ALK5组、SB431542抑制ALK5组;免疫荧光检测分化中内皮细胞标志蛋白vWF、KDR动态表达;诱导14 d后通过流式细胞术分析各组CD31+百分率比较诱导效率,并检测诱导细胞体外血管形成功能,最后将分化的内皮细胞体外种植于脱细胞基质血管表面构建组织工程血管。【结果】基于KDR、vWF表达变化,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以第7天为界分为间充质干细胞分化血管祖细胞及血管祖细胞分化内皮细胞两期。早期活化ALK5(VFT组)、后期抑制ALK5组(VFS组)其CD31+百分率分别为(9.65±2.75)%、(2.28±0.20)%,较标准组提高7.7倍(P=0.006)、1.8倍(P=0.01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诱导细胞具有体外成血管功能并可应用组织工程血管内膜层重建。【结论】ALK5受体途径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内皮细胞中呈阶段相关性:间充质干细胞分化血管祖细胞阶段活化ALK5促进内皮分化,血管祖细胞分化内皮细胞阶段则抑制ALK5促进内皮分化;提高内皮分化效率的细胞可应用组织工程血管内皮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K5受体 间充质干细胞 内皮分化 组织工程血管
下载PDF
孤立性髂动脉瘤超声表现与CT血管造影的比较 被引量:5
2
作者 王慧 崔进 +6 位作者 李梓伦 王深明 常光其 王劲松 胡作军 姚陈 黄雪玲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8年第2期130-132,共3页
目的比较孤立性髂动脉瘤(IIAA)超声影像与CT血管造影(CTA)的表现,探讨超声检查在IIAA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至2017年11月在我科行超声检查的IIAA患者19例,患者均同时进行CTA检查,对动脉瘤的位置,形态、附壁血栓及... 目的比较孤立性髂动脉瘤(IIAA)超声影像与CT血管造影(CTA)的表现,探讨超声检查在IIAA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至2017年11月在我科行超声检查的IIAA患者19例,患者均同时进行CTA检查,对动脉瘤的位置,形态、附壁血栓及最大直径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超声检查发现髂总动脉瘤25个,其中伴后壁溃疡2个,伴附壁血栓11个,与CTA检查结果完全一致,其准确率、敏感性及特异性均达到100%;对于累及髂内动脉的IIAA,超声检查发现髂内动脉瘤为6个,CTA检查为7个,超声诊断髂内动脉瘤的准确率、敏感性为86%,特异性为100%;超声发现髂内动脉瘤伴附壁血栓4个,CTA检查为5个,超声诊断髂内动脉瘤附壁血栓的准确率、敏感性为80%,特异性为100%。对超声检查发现的25个髂总动脉瘤及6个髂内动脉瘤最大径及附壁血栓厚度与CTA测量数值对比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超声对IIAA尤其对于诊断孤立性髂总动脉瘤进行术前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敏感性及特异性,超声对于IIAA患者的术前检查及筛查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孤立性髂动脉瘤 CT血管造影
下载PDF
实验性高血压所致的基底动脉结构改变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温红梅 曾进胜 +1 位作者 关永源 贺华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5期392-395,共4页
探讨高血压大鼠基底动脉结构的变化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对其的影响。选用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模型 ,分为高血压组、卡托普利治疗组、假手术正常血压对照组。分别于肾动脉狭窄术后 4、8、12周处死动物 ,取基底动脉 ,制片后... 探讨高血压大鼠基底动脉结构的变化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对其的影响。选用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模型 ,分为高血压组、卡托普利治疗组、假手术正常血压对照组。分别于肾动脉狭窄术后 4、8、12周处死动物 ,取基底动脉 ,制片后分别用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 ,并进行体视学定量分析。术后 4周时高血压组基底动脉光镜下无明显形态学变化 ,8周和 12周时中膜厚度、壁腔比值均比同时期正常血压对照组增加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卡托普利治疗后中膜厚度、壁腔比值均小于高血压组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术后 4周高血压组基底动脉平滑肌细胞间隙略增宽 ;术后 8周细胞器肿胀 ,部分溶解 ,间质轻度水肿 ;12周时平滑肌细胞肌丝变性、断裂、溶解 ,内质网扩张 ,线粒体部分空泡变性 ,细胞坏死。卡托普利组各时期超微结构改变不明显。表明高血压可致基底动脉肥厚和超微结构破坏 ,而卡托普利可以预防高血压所致的基底动脉结构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基底动脉 超微结构 卡托普利 大鼠
下载PDF
新辅助化疗对局部进展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以及细胞和血管组织学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王深明 张国淳 +2 位作者 吴惠茜 黄雪玲 朱彩霞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03年第4期284-287,共4页
目的 研究采用TEF方案的新辅助化疗对局部进展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和细胞增殖、微血管密度和组织学分级的影响。方法 24例局部进展期乳腺癌患者接受TEF新辅助化疗二个疗程后进行手术切除,应用免疫组化S-P染色法分别检测24例行新辅助化疗... 目的 研究采用TEF方案的新辅助化疗对局部进展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和细胞增殖、微血管密度和组织学分级的影响。方法 24例局部进展期乳腺癌患者接受TEF新辅助化疗二个疗程后进行手术切除,应用免疫组化S-P染色法分别检测24例行新辅助化疗的患者和24例对照组患者手术切除的乳腺癌标本的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nuclear antigen,PCNA标记指数以及肿瘤组织的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对两组患者的HE染色标本进行组织学分级,并对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新辅助化疗组中临床CR2例,PR21例,NR 1例,病理CR 1例,PR 22例,NR1例。两组比较PCNA标记指数有显著差异(P<0.01),MVD和组织学分级也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采用TEF新辅助化疗方案近期临床疗效明显,可以显著地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减少新生血管的生成,降低组织学的分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新辅助化疗 疗效 增殖细胞核原 新生血管形成
下载PDF
规范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血管腔内治疗 被引量:2
5
作者 王深明 姚陈 《浙江医学》 CAS 2016年第19期1547-1549,共3页
外周动脉疾病(peripheral artery disease,PAD)是指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累及腹主动脉、髂动脉及下肢动脉而引起的一系列疾病。流行病学统计结果显示,2010年全球有约2亿PAD患者。在过去10年里,中、低收入国家的PAD发病率升高了28.7%,发达... 外周动脉疾病(peripheral artery disease,PAD)是指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累及腹主动脉、髂动脉及下肢动脉而引起的一系列疾病。流行病学统计结果显示,2010年全球有约2亿PAD患者。在过去10年里,中、低收入国家的PAD发病率升高了28.7%,发达国家升高了13.1%。PAD的危害主要是增加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导致患者终生残疾、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腔内治疗 髂动脉 流行病学统计 终生残疾 外周动脉疾病 腹主动脉 通畅率 动脉病 下肢动脉 支架治疗
下载PDF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血管腔内治疗前景 被引量:3
6
作者 常光其 李梓伦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11年第2期122-125,共4页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Stanford type Aaortic dissection,TAAD)累及升主动脉,其内膜撕裂口可位于升主动脉、主动脉弓或降主动脉,夹层可同时累及主动脉弓、降主动脉和(或)腹主动脉。TAAD发病两周内的死亡率可高达80%[1],死因主要...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Stanford type Aaortic dissection,TAAD)累及升主动脉,其内膜撕裂口可位于升主动脉、主动脉弓或降主动脉,夹层可同时累及主动脉弓、降主动脉和(或)腹主动脉。TAAD发病两周内的死亡率可高达80%[1],死因主要有夹层破裂、心包填塞、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和心律失常等。TAAD一经确诊即有手术指征,传统的手术方式是升主动脉置换术.其中包括单纯人工血管置换术、Wheat术、Bentall术、Cabrol术和David术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 血管腔内修复术 杂交手术
下载PDF
应用血管腔内技术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现状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深明 王斯文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3年第4期251-254,共4页
主动脉夹层病变累及升主动脉者称为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Stanford type A aortic dissection,TAAD)。TAAD治疗方法主要有传统的开放手术,包括单纯人工血管置换术、Wheat术及Bentall术等,这些手术必须在深低温麻醉和体外循环等辅助下... 主动脉夹层病变累及升主动脉者称为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Stanford type A aortic dissection,TAAD)。TAAD治疗方法主要有传统的开放手术,包括单纯人工血管置换术、Wheat术及Bentall术等,这些手术必须在深低温麻醉和体外循环等辅助下进行,而且操作复杂,创伤较大,同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均较高[1]。为此,临床上逐渐发展一种新的治疗技术,即血管腔内治疗技术,主要包括杂交手术及完全血管腔内修复术[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升主动脉 主动脉弓 血管腔内 支架植入术 支架治疗 人工血管置换术 治疗技术 腔内技术 分支型
下载PDF
血管外科腔内治疗热点 被引量:2
8
作者 常光其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8年第11期1-6,共6页
血管外科腔内治疗技术发展迅速,极大地促进了我国血管外科的学科发展。血管腔内治疗技术已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治疗体系,其中包括烟囱技术、开窗技术、八爪鱼技术、分支支架技术在内的多种技术,广泛用于复杂型主动脉夹层、腹主动脉瘤、胸-... 血管外科腔内治疗技术发展迅速,极大地促进了我国血管外科的学科发展。血管腔内治疗技术已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治疗体系,其中包括烟囱技术、开窗技术、八爪鱼技术、分支支架技术在内的多种技术,广泛用于复杂型主动脉夹层、腹主动脉瘤、胸-腹主动脉瘤等疾病的治疗,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本文总结主动脉弓部疾病、腹主动脉疾病、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静脉疾病等方面的腔内治疗热点问题,并对血管外科发展作一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内治疗 主动脉弓部疾病 腹主动脉疾病 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 静脉疾病
下载PDF
血管腔内治疗复杂性主动脉夹层的时机和技术选择 被引量:4
9
作者 王深明 王冕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 2017年第4期325-327,共3页
主动脉夹层是一种主动脉内膜撕裂所致主动脉形成真假两腔的动脉疾病。随着假腔不断扩大形成夹层动脉瘤而最终可能导致破裂。病情复杂多变,有些病例进展迅速,一旦发生破裂,死亡率高。本病手术难度和技术要求高,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均较高... 主动脉夹层是一种主动脉内膜撕裂所致主动脉形成真假两腔的动脉疾病。随着假腔不断扩大形成夹层动脉瘤而最终可能导致破裂。病情复杂多变,有些病例进展迅速,一旦发生破裂,死亡率高。本病手术难度和技术要求高,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均较高。随着主动脉疾病诊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血管腔内治疗的迅速发展,主动脉夹层的术后并发症和手术死亡率逐年降低。当前,血管腔内修复术已成为治疗主动脉夹层的一线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腔内治疗 主动脉夹层 技术选择 复杂性 手术死亡率 主动脉内膜撕裂 术后并发症 夹层动脉瘤
下载PDF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血管腔内治疗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深明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7年第1期7-9,共3页
主动脉夹层是主动脉最常见的疾患.是由于主动脉腔内血液从主动脉内膜撕裂口进入主动脉壁层.形成主动脉壁两层分离状态而成。夹层可沿主动脉长轴方向扩展.如其假腔不断扩大,在主动脉壁间形成动脉瘤.称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主动脉夹... 主动脉夹层是主动脉最常见的疾患.是由于主动脉腔内血液从主动脉内膜撕裂口进入主动脉壁层.形成主动脉壁两层分离状态而成。夹层可沿主动脉长轴方向扩展.如其假腔不断扩大,在主动脉壁间形成动脉瘤.称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主动脉夹层可发生于主动脉任何部位.按Stanford分型,凡病变累及升主动脉者为A型.内膜撕裂口可位于升主动脉、主动脉弓或近端降主动脉.病变扩展可累及升主动脉.也可延至弓部、降主动脉或腹主动脉。根据DeBakey分型,如撕裂口位于升主动脉,病变扩展累及主动脉弓、降主动脉、胸主动脉甚至腹主动脉者,称为DeBakeyⅠ型:而内膜撕裂口位于升主动脉.病变扩展仅限于升主动脉者.称为DeBakeyⅡ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夹层 主动脉瘤 血管外科手术 腔内隔绝术 支架
下载PDF
甲下血管球瘤再次手术2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林维浩 李杰 林勇杰 《包头医学》 2016年第4期197-198,共2页
目的:分析甲下血管球瘤术后再次手术的原因,探讨减少甲下血管球瘤术后再次手术的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2014年12月收治22例甲下血管球瘤术后再次手术的患者诊治资料。结果:22例甲下血管球瘤术后再次手术的患者,术后随... 目的:分析甲下血管球瘤术后再次手术的原因,探讨减少甲下血管球瘤术后再次手术的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2014年12月收治22例甲下血管球瘤术后再次手术的患者诊治资料。结果:22例甲下血管球瘤术后再次手术的患者,术后随访9.8个月~4.6年,平均2.7年,术后均无复发。结论:术前避免误诊,术中选择有效的麻醉方式、减少出血及完整切除瘤体是减少甲下血管球瘤术后再次手术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球瘤 甲下 血管球瘤术后 再次手术
下载PDF
循证医学证据与脑血管病临床决策 被引量:5
12
作者 苏镇培 《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 2003年第1期34-37,共4页
有人认为,循证医学已被公认为21世纪临床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21世纪的l临床医生如果不具备循证医学知识是会落伍的[1].还有人认为,循证医学从根本上改变了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思维模式,循证医学的应用标志着一个新的医学时代的到来[2].
关键词 脑血管病 临床决策 循证医学 证据 理论局限性 伦理学局限性 科学设计局限性
下载PDF
人工血管基因修饰研究进展及其分子重建意义
13
作者 胡玲玉 胡作军 王深明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501-1504,共4页
目的综述人工血管基因修饰的研究进展及其分子重建的意义,展望未来人工血管基因修饰的发展方向。方法检索PubMed数据库人工血管基因修饰相关文献,复习所选文献进行综述。结果针对人工血管移植后易形成血栓的缺点,各种编码抗凝血因子或... 目的综述人工血管基因修饰的研究进展及其分子重建的意义,展望未来人工血管基因修饰的发展方向。方法检索PubMed数据库人工血管基因修饰相关文献,复习所选文献进行综述。结果针对人工血管移植后易形成血栓的缺点,各种编码抗凝血因子或抑制内膜超常增生的目的基因被转导入种子细胞,提高了局部血管的抗凝活性。结论组织工程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使人工血管内皮化和基因修饰成为可能。目前对于各种基因的研究尚处于实验研究阶段,要使基因修饰的人工血管真正应用于临床,仍需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血管 基因修饰 分子生物学 研究进展
下载PDF
血管内皮祖细胞在人工血管移植后内皮化中的作用机制
14
作者 李杰 吕伟明 《临床外科杂志》 2007年第1期53-55,共3页
血管内皮祖细胞具有高度的分化增殖能力,可以定向分化为成熟内皮细胞,参与体内内皮损伤后的修复和血管再生。研究表明血管内皮祖细胞在人工血管移植后内皮化中也起重要作用,现就近年来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关键词 血管内皮祖细胞 人工血管 内皮化
下载PDF
第九届亚洲血管外科会议简讯
15
作者 李梓伦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09年第1期23-23,共1页
2008年10月28日至10月31日,第九届亚洲血管外科会议在泰国曼谷皇家兰花希尔顿酒店隆重举行。来自亚洲各国以及美国、澳大利亚和意大利等国家的500多位专家及代表出席了本次会议。为期4天的大会议程紧凑,议题丰富,基本包括了当前血管外... 2008年10月28日至10月31日,第九届亚洲血管外科会议在泰国曼谷皇家兰花希尔顿酒店隆重举行。来自亚洲各国以及美国、澳大利亚和意大利等国家的500多位专家及代表出席了本次会议。为期4天的大会议程紧凑,议题丰富,基本包括了当前血管外科领域的所有分支,其中重点议题有胸腹主动脉病变血管腔内修复、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动脉创伤、深静脉血栓栓塞、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等。亚洲各国血管外科专家济济一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外科 动脉闭塞性疾病 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血管腔内 亚洲 主动脉病变 会议 静脉血栓栓塞 外科专家 澳大利亚
下载PDF
小口径聚氨酯人工血管的制备及其力学性能、细胞相容性评价 被引量:6
16
作者 贺薇 胡作军 +4 位作者 徐安武 殷恒讳 王劲松 叶洁莲 王深明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006-2011,共6页
目的使用静电纺丝法构建一种小口径聚氨酯血管替代物,观察人工血管的微观结构,并检测其力学性能和细胞相容性。方法以聚氨酯为原料,通过静电纺丝法,以高速旋转的转轴为收集装置,制备4 mm口径的PU人工血管。探讨纺丝液质量分数对纤维直... 目的使用静电纺丝法构建一种小口径聚氨酯血管替代物,观察人工血管的微观结构,并检测其力学性能和细胞相容性。方法以聚氨酯为原料,通过静电纺丝法,以高速旋转的转轴为收集装置,制备4 mm口径的PU人工血管。探讨纺丝液质量分数对纤维直径的影响,滚轴转速对纤维排列的影响,以及质量分数、纤维取向、管壁厚度对人工血管孔隙率的影响,并检测人工血管的力学性能及细胞相容性。结果静电纺丝法制备的PU人工血管具有由多层微纳级超细纤维叠加而成的三维多孔网状结构,平均孔隙率为(51.48±4.47)%,轴向抗拉强度为(5.85±0.62)Mpa,无细胞毒性,并有利于内皮细胞黏附及增殖。结论使用静电纺丝法制备小口径聚氨酯人工血管是可行的,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血管 聚氨酯 电纺 力学性能 生物相容性
下载PDF
miR-223下调NLRP3炎性体表达抑制人血管平滑肌细胞分泌高迁移率族蛋白B1 被引量:6
17
作者 吴伟滨 汪睿 +4 位作者 武日东 陈赛 林敏仪 王深明 姚陈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5期1399-1406,共8页
目的探讨microRNA-223(miR-223)下调人动脉平滑肌细胞(human arterial smooth muscle cells,HASMCs)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HMGB1)分泌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我院严重外伤截肢患者或健康器官捐献者的正常动脉组织,... 目的探讨microRNA-223(miR-223)下调人动脉平滑肌细胞(human arterial smooth muscle cells,HASMCs)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HMGB1)分泌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我院严重外伤截肢患者或健康器官捐献者的正常动脉组织,通过组织块贴壁法分离原代HASMCs并通过免疫荧光进行鉴定;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RT-q PCR)及Western blot检测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联合腺嘌呤核苷三磷酸(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对HASMCs中NLRP3(NLR family pyrin domain containing 3)炎性体的激活作用;转染miR-223模拟物(miR-223mimic)进入HASMCs,利用RT-q PCR、Western blot检测靶基因NLRP3 mRNA、蛋白表达量及激活状态,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明确miR-223和NLRP3的调控关系,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miR-223对HASMCs上清中HMGB1的含量影响。结果 LPS联合ATP可以激活HASMCs细胞内NLRP3炎性体(P<0.05),促进HMGB1胞外分泌(P<0.01);转染miR-223可以显著减少NLRP3mRNA及蛋白水平(P<0.05),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明确NLRP3为miR-223的直接靶基因;转染miR-223可以明显下调HASMCs上清的HMGB1水平(P<0.01)。结论 miR-223可以通过转录后水平下调HASMCs内NLRP3炎性体的表达及激活,从而抑制HASMCs分泌HMGB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炎症 miR-223 NLRP3 HMGB1
下载PDF
基层医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诊疗经验(附278例报告) 被引量:2
18
作者 云文耀 吴礼武 +3 位作者 刘德伟 肖康明 湛文龙 李杰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5年第2期103-106,121,共5页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诊断方法,并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14年10月本院收治的278例DVT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诊断方法及疗效进行评估。结果 DVT患者共278例,初诊误诊率为20.1%(56/278),采用D-...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诊断方法,并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14年10月本院收治的278例DVT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诊断方法及疗效进行评估。结果 DVT患者共278例,初诊误诊率为20.1%(56/278),采用D-二聚体检测后初诊误诊率由28.7%(2005年7月前)下降为11.1%(2005年7月后)(P<0.001)。急性期与亚急性期患者245例(254条肢体),其中196例(202条肢体)患者采用全身静脉溶栓[113例(117条肢体)]或患肢足背静脉溶栓[83例(85条肢体)](溶栓组),溶栓治疗后2周,溶栓组与未溶栓组[49例(52条肢体)]患肢周径缩小治疗有效率(97.5%vs 80.8%)及患肢周径缩小所需时间[(6.1±1.2)天vs[(7.9±2.5)天]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溶栓组与未溶栓组出院前后彩超检查溶栓效果,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65)。相对于全身静脉溶栓治疗,患肢足背静脉溶栓对患肢周径缩小程度和彩超检查的血栓情况无明显改善(P=1;P=0.2932),但可以有效缩短患肢周径缩小所需时间[(5.8±1.3)天vs(6.6±1.9)天,P<0.001]。慢性下肢DVT患者33例,经保守治疗症状缓解率为87.9%(29/33)。结论 D-二聚体检测简单、快速并且无创,联合超声多普勒检查是基层医院诊断DVT的首选手段。患肢足背静脉溶栓安全性较好,可加速症状缓解,并缩短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基层医院 溶栓疗法 患肢溶栓
下载PDF
VSD应用于血管外科下肢感染性伤口的护理 被引量:1
19
作者 苟芳 赵明 李艳清 《双足与保健》 2019年第13期92-93,共2页
目的探讨VSD应用于血管外科下肢感染性伤口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0月—2018年12月该科收治10例下肢感染性伤口患者行VSD治疗的临床资料,总结护理方法,包括引流管护理、病情观察、饮食指导、肢体活动指导、心理护理。结果 10... 目的探讨VSD应用于血管外科下肢感染性伤口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0月—2018年12月该科收治10例下肢感染性伤口患者行VSD治疗的临床资料,总结护理方法,包括引流管护理、病情观察、饮食指导、肢体活动指导、心理护理。结果 10例患者经治疗感染控制,4例足部溃疡患者愈合良好,2例因下肢血管再闭塞考虑手术费用问题行截肢术,1例患者出现活动性出血,经医生紧急手术止血,3例带机出院,15 d后伤口愈合良好。结论 VSD应用于下肢感染性伤口的治疗,减少换药次数,有效控制感染,促进伤口愈合,护理人员应掌握VSD引流技术的护理方法,提高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SD 感染性伤口 伤口 护理
下载PDF
老年腹主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
20
作者 胡礼芳 谢娜儿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10期147-148,共2页
总9例老年腹主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0年9月我科9例老年腹主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置换术的患者,根据病情变化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快速康复顺... 总9例老年腹主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0年9月我科9例老年腹主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置换术的患者,根据病情变化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快速康复顺利出院。结果:9例老年腹主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置换术后均能顺利出院,住院时间平均为15天。结论 通过对腹主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的精心及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促进患者快速康复顺利出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腹主动脉瘤 人工血管 护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